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回答1—3题。
1.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是 ( )
A.气候、地貌 B.气候、水文 C.土壤、植被 D.植被、自然带
2.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相一致的是( )
A.800毫米年降水量线 B.7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
C.暖温带和热带的界线 D.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3.关于三大自然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北部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4—5题:
4.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5.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 )
A.沙尘暴频度减少 B.土壤有机质增加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6-8题。
6.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
A.全年高温、干湿季节分明 B.土层深厚,黑土肥沃
C.多冰雪融水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7.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青稞
8.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 )
A.灌溉条件较差 B.日照时间太长 C.气温较低,热量不 D.土壤盐碱化严重
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5大工程。干线起于四川达州宣汉,止于上海市,途经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全长1674公里。读图回答9-12题。
9.下列因素中,属于川气东送管线走向所考虑的经济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交通运输条件 C.城市分布 D.工业基础条件
10.西气东输管线的终点是上海,川气东送又向上海供气, 这是因为( )
①从长远考虑,西气东输不能满足上海发展的需求
②可以增大上海港对外出口天然气的能力
③增强对上海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④可以合理布局管线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
①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②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价值
③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
④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2.西气东输工程起点和终点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读图完成13-15题。
13.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 )
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
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
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
14.限制①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同不利条件是 ( )
A.交通不便 B.矿产短缺 C.市场狭小 D.水资源短缺
15.关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夯实基础阶段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缓慢是因为此阶段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外商投资规模小
B.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外商投资规模小,工业生产总值提高缓慢
C.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加之劳动力资源丰富,所以机会较多,增长也较快
D.政策和侨乡优势,使外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很迅速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它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下图为湿地被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表示三江平原湿地被破坏后的气温年变化曲线、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的分别是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17.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 )
①羊卓雍错湖 ②滩涂 ③黄河 ④南海 ⑤水稻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1)河道;(2)陡坡;(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表4,如图甲。读图甲、乙,回答18-19题:
18.图乙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选项是( )
A.a B.b C.c D.d
19.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 )
A.甲、庚 B.丙、庚 C.乙、丁 D.戊、辛
读下图,回答20-21题。
20.若甲乙分别是黄土高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MN代表的产业要素在区际之间流向合理的是 ( )
A.M为资金,N为劳动力 B.M为能源,N为技术
C.M为技术,N为资金 D.M为信息,N为零部件
21.若M为钢铁厂,其转移对甲乙两地的影响描述合理的是( )
A.甲地就业机会增多 B.促进甲地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
C.加快乙地工业化进程 D.带动乙地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回答22-23题。
22.这种产业迁移( )
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 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迁移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23.香港制造企业迁移的原因有( )
①香港地价较高 ②内地服务业发达 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
④香港人口数量剧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与①地区相比,③地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土壤肥力高
C.水热资源丰富 D.人均耕地面积大
25.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
A.②地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发展节水农业
B.③地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
C.④地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
D.⑥地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
26.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的原因是( )
A.在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出现
B.能满足人们精神消费的需求
C.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D.旅游业正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读图4“黄河流域图”,完成27-28题。
27. 关于黄河流域自然环境的正确叙述是( )
A.降水集中在夏季 B.下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
C.黄土高原由黄河冲积而成 D.中游地区植被覆盖率高
28. 甲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气候变暖 B.水土流失 C.旱涝灾害 D.土地荒漠化
据报道,到目前为止,已有俄罗斯、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南极旅游大国和智利、阿根廷、日本等开展了旅游项目,中国国家旅行社总社表示正在筹划到南极旅游的项目开发。据此回答29—30题。
29.南极旅游的兴起,表明( )
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B.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C.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D.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30.南极旅游的兴起,与下列哪些因素无关(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人们求知、探密和搜奇欲望的增长
C.交通工具的发展 D.促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增进友谊
31.读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以下各题。(15分)
(1)说出黄河和长江两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4分)
(2)比较两三角洲农业生产:(3分)
|
黄河三角洲 |
长江三角洲 |
粮食作物 |
|
水稻 |
油料作物 |
花生 |
|
耕地类型 |
|
水田 |
(3)我国目前的两座核电站,一是长江三角洲的秦山,另一座是珠江三角洲的大亚湾,而黄河三角洲地区并未建设。试分析其原因。(8分)
32.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读图,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三方面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6分)
(2)“晋煤外运”和“晋电东送”是山西省两种主要能源输出方式。试简要评价山西省输煤和输电两种能源输出方式的优缺点。(6分)
(3)简析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