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过程,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是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②C5和CO2反应生成C3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相应的酶水解
⑤碳酸钠与碳酸作用生成碳酸氢钠
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A.②④⑤ B.①③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③⑥
[答案]D
为消化道是和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⑥错误,因此A、B、C错误,D正确。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人体内环境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①错误。血浆蛋白位于血浆中,氧气和葡萄糖也可以位于血浆中,②正确。葡萄糖是营养物质,二氧化碳是气体,胰岛素分泌出来直接到血浆,③正确。递质小泡位于突触前神经元中,不属于内环境,④错误,因此B正确,A、C、D错误。
3.以下关于动物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氨基酸、生长激素、神经递质、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B
[名师点睛]总结:
(1)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类、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2)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
4.下列关于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的含量多于细胞内液
B.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C.尿液、汗液都不属于体液
D.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间要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A
[解析]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体液的1/3,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体液的2/3,因此细胞外液的含量少于细胞内液,A错误;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B正确;尿液、汗液都不属于体液,C正确;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间要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
5.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趋势
B.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C.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D.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答案]D
6.下列关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的血浆渗透压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当
B.人体的渗透压与无机盐离子有关,与水无关
C.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D.血浆的pH能够保持稳定与HCO3-等离子有关
[答案]B
[解析]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A正确;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因此人体的渗透压与无机盐离子有关,也与水有关,B错误;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C正确;血浆正常的pH约为7.35-7.45,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D正确。
7.如图中a、b、c为细胞外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中的成分有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与b、c相比,a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C.内环境稳态是指a、b、c等中各种成分保持动态平衡
D. a、b、c中HCO3–浓度对维持内环境酸碱度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a中不存在血红蛋白,A错误;与b、c相比,血浆a中蛋白质含量较多,B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C错误;HCO3–属于缓冲物质,a、b、c中HCO3–浓度对内环境酸碱度具有重要作用,D正确。
8.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图甲是内环境的结构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体液中的不同成分,图乙表示体液中这几种成分相互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图乙中的A、B、C、D
B.发生在人体中的B→C的物质交换受堵会引起组织水肿
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K+和Cl-
D.图甲中③④处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和③>④
[答案]D
项正确。
9.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乳酸进入血液后,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B.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C.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
D.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后叶产生和释放
[答案]C
[解析]乳酸进入血液后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使血浆pH维持在7.35-7.45左右,A错误;血红蛋白不属于血浆成分,B错误;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所以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C正确;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产生,垂体后叶释放,D错误。
10.如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
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
C.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
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答案]D
[解析]由肝细胞和甲进行物质交换可知甲表示组织液,进而得出乙表示血浆,丙表示淋巴,A正确;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经过一层细胞膜,相当于穿过两层磷脂分子,B正确;乙是血浆,存在缓冲物质可使pH稳定在7.35-7.45,C正确;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释放到内环境中,先由组织细胞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血浆,运输方向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因此CO2浓度大小关系为肝细胞>甲>乙,D错误。
11.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浸浴和生存的环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多数直接生活在水中,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B.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答案]A
12.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稳态主要是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
C.胃液属于内环境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答案]D
[解析]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A错误;稳态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错误;胃液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如血浆pH稳定在7.35-7.45,D正确。
13.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大幅改变内环境的pH
B.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
[答案]B
[解析]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不会大幅改变内环境的pH,A项错误。只有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机体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B项正确。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项错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D项错误。
14.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产热过程只有神经调节
B.人处在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体液调节维持体温恒定
C.人处在炎热环境中,不能减少产热,只能依靠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D.产热来源于组织器官呼吸作用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答案]D
15.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和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尿量减少
B.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
C.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D.水和无机盐平衡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答案]C
[解析]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排尿量减少,A错误;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B错误;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故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C正确;水和无机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错误。
16.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以后立即失去活性
B.水盐平衡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产生渴觉
[答案]D
[解析]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水盐平衡的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由垂体释放;产生渴觉的是大脑皮层。
17.尿崩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抗利尿激素(九肽激素)的产生或作用异常,使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产生障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激素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通透性减小
B.尿崩症患者常表现出多尿和多饮的症状,是由于其尿液渗透压较大
C.若尿崩症因肾小管对该激素的反应障碍导致,则血浆中该激素的含量可为正常值
D.若尿崩症由该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量的减少导致,则可以通过口服该激素来治疗
[答案]C
18.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代谢产物都通过途径②排出体外
B.甲中所有的成分都通过途径①补充
C.当甲中乳酸增多时,主要通过缓冲物质调节,④过程一定加强
D.当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③过程一定加强
[答案]D
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D正确。
19.(11分)如图所示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回答以下问题。
(1)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主要包括________。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是________。
(2)图中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3)神经系统→内环境的信号分子有神经递质等,神经递质在释放到内环境前,主要储存在________(填细胞结构)中。已知某种药物能特异性地使分解乙酰胆碱(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酶失活,若用该药物处理突触间隙,并用适宜强度的刺激作用于上一个神经元(能产生乙酰胆碱),则下一个神经元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人体处于寒冷的环境时,内分泌系统向内环境释放的甲状腺激素会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对于一个持续高烧39 ℃的病人,其机体产热量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
(5)图示表明__________________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2)神经系统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内分泌系统又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2分)
(3)突触小泡 持续兴奋
(4)增加(2分) 等于(2分)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0.(13分)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________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________,继而促进________,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3)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此时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________。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___________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
(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________中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还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________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
[答案](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3分)
(1)毛细血管舒张(2分) 下丘脑(2分)
(2)抗利尿激素(或:ADH)(2分)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2分)
(3)氧化分解(或:氧化分解供能) ATP(或:三磷酸腺苷) 肾上腺素
(4)细胞外液 乳酸
[解析](1)在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产热大量增加,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皮肤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舒张,加快散热,同时汗腺分泌增强,使散热加快。(2)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释放出来,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3)血糖的去向包括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长跑比赛中,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氧化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