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已知集合,,若,则等于( )
A. 1 B. 2 C. 1或 D. 1或2
2.已知等差数列前17项和,则( )
A. 3 B. 6 C. 17 D. 51
3.设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若,则( )
A. B. C. D.
4.把函数的图象按向量平移,再把所得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则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是( )
A. B.
C. D.
5.二项式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 )
A. 30 B. 48 C. 60 D. 120
6.设、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正确的是( )
A. 若,,则 B. 若,,则
C. 若,,则 D. 若,,,则
7.口袋中放有大小相等的两个红球和一个白球,有放回地每次摸取一个球,定义数列,,如果为数列的前项和,那么的概率为( )
A. B. C. D.
8.若第一象限内的点落在经过点且具有方向向量的直线上,则有( )
A. 最大值 B. 最大值1 C. 最小值 D. 最小值1
9.已知点、为双曲线(a>0,b>0) 的左、右焦点,P为右支上一点,点P到右准线的距离为d,若|P|、|P|、d依次成等差数列,则此双曲线离心率取值范围是( )
A. B. (1,] C. [2+,+) D. [2-,2+]
10.已知函数的图象C上存在一定点P满足:若过点P的直线与曲线C交于不同于P的两点,且恒有为定值,则的值为(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
11.= ____
12.已知实数满足,则的最大值是 _____
13.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 则
的值等于___________
14.表面积为4的球O与平面角为钝角的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相切于A、B两点,三角形OAB的面积,则球心到二面角的棱的距离为 ______ _
15.已知椭圆C:,为长轴的一个端点,弦BC过椭圆的中心O,且,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_______
16.设是定义域为R的奇函数,是定义域为R的恒大于零的函数,且当时有.若,则不等式的解集是___________
17.(13分)设、、分别是△ABC三个内角A、B、C的对边,若向量,且,
(1)求的值;
(2)求的最大值.
18.(13分)甲乙两人进行一场乒乓球比赛,根据以往经验单局比赛甲胜乙的概率为,本场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既先胜三局的人获胜,比赛结束。设每局比赛相互间没有影响,令为本场比赛甲胜乙的局数(不计甲负乙的局数)。
(1)求;
(2)求的概率分布和数学期望。(精确到)
19.(13分)如图,在各棱长均为2的三棱柱中,侧面⊥底面,
(1) 求侧棱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
(2) 已知点D满足,在直线AA上是否存在点P,使∥平面? 若存在,请确定点P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13分)四棱锥的所有棱长均为1米,一只小虫从点出发沿四棱锥爬行,若在每一顶点处选择不同的棱都是等可能的。设小虫爬行米后恰回到点的概率为。
(1)求的值;
(2)求证:;
(3) 求证:
21.(12分)已知抛物线,过点作动弦,过两点分别作抛物线的切线,两切线交于点
(1)证明:点的轨迹为直线,并求出的方程;
(2)过点作直线的垂线,垂足为,证明:
22.(12分)设是函数的一个极值点(,e为自然对数的底).
(1)求与的关系式(用表示),并求的单调区间;
(2)若在闭区间上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且。试求m与 的值.
11. 12.5 13.
14. 15. 16.
17.解:(1) 由,得
即
亦即
所以
(2) 因
而
所以,有最小值
当时,取得最小值。又,则有最大值
故的最大值为
18. 解:(Ⅰ)即表示本场比赛共三局,甲连负三局
(Ⅱ)甲胜乙的局数作为随机变量,其取值有四个值
时,本场比赛共四局,第一,二、三局中甲胜一局,甲负第四局
时,本场比赛或三局,和四局,或五局,甲胜
的概率分布列为
|
0 |
1 |
2 |
3 |
|
|
|
|
|
(注:来计算)
19. 解:∵侧面A1ACC1⊥底面ABC,作A1O⊥AC于点O,
∴A1O⊥平面ABC.
又∠ABC=∠A1AC=60°,且各棱长都相等,
∴AO=1,OA1=OB=,BO⊥AC.
故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则
A(0,-1,0),B(,0,0),A1(0,0,),C(0,1,0),
∴.
设平面AB1C的法向量为n=(x,y,1)
则解得n=(-1,0,1).
由cos<>=
而侧棱AA1与平面AB1C所成角,即是向量与平面AB1C的法向量所成锐角的余角,
∴侧棱AA1与平面AB1C所成角的大小为arcsin
(Ⅱ) ∵而
∴
又∵B(,0,0),∴点D的坐标为D(-,0,0).
假设存在点P符合题意,则点P的坐标可设为P(0,y,z).
∴
∵DP∥平面AB1C,n=(-1,0,1)为平面AB1C的法向量,
∴由,得又DP平面AB1C,
故存在点P,使DP∥平面AB1C,其从标为(0,0,),即恰好为A1点.
20.解:(I)P2表示从S点到A(或B、C、D),然后再回到S点的概率
所以;
因为从S点沿SA棱经过B或D,然后再回到S点的概率为,
所以
(II)设小虫爬行n米后恰回到S点的概率为Pn,那么表示爬行n米后恰好没回到S点的概率,则此时小虫必在A(或B、C、D)点
所以
(III)由
从而
所以
21.解(1)设A,B两点的坐标为则有于是,由点斜式求得两切线方程:
解得P的坐标为
由A,M,B三点共线得:,
即:,由故有
,故P的轨迹方程为
(2)过点M所作垂线的方程为,即从而交点
MN的斜率为,若AN,BN的斜率存在,则设为。要证,只需证
,而
设直线AB的斜率为则由:
所以
,代入上式有:
当
当解得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知直线AN与BN的斜率一个为零,另一个不存在,也有。综上所述,命题得证。
22.解:⑴
由已知有:∴a+(ab+a)+ab+b-1=0,∴
从而
令=0得:x1=1,x2=. ∵ ∴x2
当x变化时,、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x |
|
|
|
|
|
- |
+ |
+ |
- |
|
减函数 |
增函数 |
增函数 |
减函数 |
从上表可知:在,上是减函数;
在,上是增函数.
⑵ ∵m>-1,由(I)知:
① 当-1<m0时, m+11,在闭区间上是增函数.
∴且.
化简得:.
又<1.故此时的a,m不存在.
② 当m1时, 在闭区间上是减函数.
又时=.其最小值不可能为0
∴此时的a,m也不存在
⑴ 当0<m<1时,. 则最大值为得:b=0,
又的最小值为∴
综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