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富兰克林撞上门框,获得了人生智慧,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 )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每个人都能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哲学智慧
C.只要学好哲学,就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2.历史上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例如伽利略、笛卡儿、爱因斯坦等,也有很多著名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例如培根、莱布尼兹、康德等。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
A.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B.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密切联系的
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D.哲学和具体科学将会相互取代
3.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说明( )
A.具体科学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B.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C.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D.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唯物主义根本观点是( )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D.事物的运动变化无章可循
5.《韩非子》上记述了一个“郑人买履”的故事。那位郑人“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从哲学上看( )
A.属于朴素唯物主义 B.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C.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6.“树上结西瓜”这原是讽刺一些人不懂农业生产而异想天开的笑话,如今却在河北省新乐市邯邰镇变成了现实。当地瓜农开始试验搭架,使西瓜吊在空中,由于上下四面透气,成熟期提前了5-8天,瓜形好,甜度也增加了不少。这表明( )
A.人们在自然面前是无所不能的 B.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战胜自然规律的唯一因素
C.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创造和改变规律 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7.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范畴的是( )
A.水往低处流 B.新陈代谢 C.地球绕太阳运转 D.红灯停,绿灯行
8.“文以载道”是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中国古代的诗词往往反映着当时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文以载道”体现了( )
①物质决定于意识 ②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③意识是人脑特有的功能 ④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太极拳是一项身体动静平衡统一的运动,动时存静势,静时寓动机,机中有势,势中成机,机势难分,此太极之妙也。从哲学上看,太极拳运动体现了( )
①动和静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②动亦静,静亦动,没有区别
③绝对的运动和绝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 ④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10.真理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这说明( )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B.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真理难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D.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重复性
11.一个女孩在一望无际的沼泽里迷路了,聪明的女孩没有慌乱,而是沿着自己的脚印回到出发的地方,开始试走新的路线,终于走出了茫茫无际的大沼泽。犯了错误后,只要能从错误中不断反省,并及时改正,总能看清成功之路。由此可见( )
①谬误可以从反面不断推动真理的发展 ②个人犯的错误与获得的真理成正比
③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真理 ④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 )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得到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3.联系具有普遍性,这表明( )
A.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B.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必然联系
C.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D.事物的联系是无法改变的
14.地沟油并非天然的“毒物”,它可以实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比如,日本将地沟油提炼后用作垃圾车的燃料,荷兰将地沟油提炼成生物煤油注入飞机的油箱。这表明(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④创新思维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1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体现的哲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事物是静止不动的
16.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变化 B.由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过渡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1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新陈代谢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18.“世界上没有两粒完全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完全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只完全相同的手掌。”这主要体现了( )
A.矛盾具有特殊性 B.矛盾具有普遍性 C.矛盾具有同一性 D.矛盾具有客观性
19.“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
A.办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 B.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的观点
C.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0.“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辩证的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彻底否定 B.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C.否定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D.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
21.“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其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
A.规范宗教仪式 B.传承中华传统 C.禁锢人们思想 D.阻碍社会进步
22.有学者在评论战国时期某一学派时指出:他们的主张,由同情心立脚,但绝对不认亲疏远近的分际,所以最要的精神在兼爱和非攻。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子
23.鸦片战争以后,福州官员奏称,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该现象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兴起 D.中国完全被卷入世界市场
24.有学者说“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这里的“礼物”应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议》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5.1912年秋天,一位年轻人怅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背面留下题识:“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上之丽芙照像馆。”这实质上反映了
A.剪辫易服难以推广 B.变革心态新旧杂陈
C.传统精华悉心保留 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6. 19世纪末,国人办报的热潮兴起。其中一份报纸出版后,“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瞰,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 ,该报还曾发表过这样的言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这份报纸是
A.《时务报》 B.《民报》
C.《申报》 D.《新青年》
27.右图是某一历史事件的路线图。这一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秋收起义
C.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D.千里跃进大别山
28.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中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29.“1947年年中似乎标志着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点。……共产党军队的规模已稳步地扩大……共产党在1947年下半年发起了全面进攻”。下列属于这一“转折点”中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行动是
A.挺进大别山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31.在1955年召开的某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这次会议的地点在
A.北京 B.万隆 C.日内瓦 D.纽约
33.改革开放后,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是
A.汕头 B.厦门 C.深圳 D.珠海
34.“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
A.智者学派 B.儒家学者 C.启蒙思想家 D.宗教改革领导者
35.公元前443年至公元前429年,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雅典城邦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取得辉煌成就。这一时期雅典的执政者是
A.梭伦 B.克利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苏格拉底
36.我国著名学者钱乘旦说:“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合适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联邦制 D.民主共和制
37.右图为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形成这一态势的根本原因是英国
A.拥有强大的海军 C.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B.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38.阿尔德伯特在《欧洲史》中说:“欧洲国家曾建立起政治、经济和文化壁垒,……今天这些边界毫无意义,人员和思想来往畅通无阻,而且在欧洲十五国内部,已经到了拆除边境哨所的时候了。”这些变化主要源于
A.冷战政策 B.马歇尔计划 C.杜鲁门主义 D.欧洲一体化
39.二战后,美国财政部长曾得意的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与此有关的历史现象主要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B.世界银行的建立
C.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40. 在20世纪初的“默片时代”最负盛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是
A.莫扎特 B.猫王 C.卓别林 D.卢米.埃尔
41.下列日照图中(图中箭头表示太阳光线),能正确反映春分日日照状况的是
A B C D
下图为入侵我国的某种自然灾害路径示意图,据此回答42-43题。
42.由移动路径可判断,入侵我国的这种自然灾害是
A.寒潮 B.台风 C.洪涝 D.干旱
43.导致该自然灾害大规模爆发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准静止锋
2015年6月25日,北京等八城将先行试点城市内涝信息共享和预警信息发布,下图为“城市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读图完成44-45题。
44.导致北京此次严重内涝的自然原因是
A.①过多 B.②受阻 C.③过快 D.④增大
45.此次北京城市内涝现象给我国城市建设带来了启示,今后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
A.加快城市土地资源开发 B.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C.加强城市大气污染治理 D.加强城市人口迁移管理
46.下图为“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关于图中洋流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C.洋流①为暖流 D.洋流②使沿岸气候增温增湿
桂林山水甲天下。下图为“桂林山水景观图”。据此完成47-49题。
47.塑造桂林山水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波浪侵蚀
48.构成桂林山水山体的岩石主要是
A.岩浆岩 B.玄武岩 C.花岗岩 D.石灰岩
49.桂林山水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 B.整体性 C.开放性 D.独立性
下图为“甲、乙两城市1月、7月均温与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完成50-51题。
50.下列关于甲、乙两城市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位于北半球,乙位于南半球 B.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C.甲、乙均位于北半球 D.甲、乙均位于南半球
51.下列城市中,气候特征与甲城市最相似的是
A.哈尔滨 B.乌鲁木齐 C.上海 D.拉萨
下图为贡嘎山、二郎山、峨眉山“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①-⑦分别代表不同海拔高度分布的自然带。这三座山均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四川省境内。读图完成52-53题。
52.贡嘎山垂直自然带最多,主要是因为贡嘎山
A.植被较丰富 B.距海洋较近 C.土壤较肥沃 D.相对高度较大
53.山麓自然带①是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54.国家统计局报告称: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为2.6亿,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新生代农民工。造成我国现阶段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策 B.自然环境 C.经济因素 D.自然灾害
根据广东、江苏、贵州、广西2010年老年人口数量、自然增长率、省际人口迁移、经济发展水平,专家预测了2050年这四个省市老年人口的比重变化,读图回答55-56题。
四省老年人口比重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值
55.导致图中老年人口变化趋势的直接原因是( )
A.人口寿命的延长 B.省际人口的迁移
C.人口出生率的下降 D.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56. 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2016年元旦后,全面实施“二孩”政策,这对我国带来的影响( )
A.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B.人均GDP快速下降
C.延缓人口老龄化问题 D.人口性别比失调
下图为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7-58题。
57.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表述正确的是
A.①——商业区 ②——住宅区 ③——工业区
B.①——工业区 ②——商业区 ③——住宅区
C.①——工业区 ②——住宅区 ③——商业区
D.①——住宅区 ②——商业区 ③——工业区
58.该城市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
A.交通拥堵 B.大气污染 C.失业率增高 D.生物多样性减少
下图为“2015春节期间深圳某大街‘空城’一角示意图”。读图完成59-60题。
59.造成深圳某大街2013年春节期间“空城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逆城市化加速 B.务工人员返乡 C.人口老龄化加剧 D.旅游人数增多
60.进一步提升城市化发展内涵的合理途径是
①提高城市人口素质 ②扩大农业耕地征用 ③增加城市建筑密度 ④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61.图甲为“亚欧大陆轮廓图”,其中A、B、C三城市分别为英国伦敦、意大利罗马和中国北京;图乙为三城市对应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图中A、B、C三地都位于地球五带中的______带。(2分)
(2)A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地域类型是______;影响的主要区位因素为______和______。(8分)
(3)B地气候类型为______气候;该气候类型夏季的降水特点是_____,其成因是_______。(10分)
62.读下图a和图b,回答下列问题。
图a某地区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示意图 图b
(1)图a中,①处内力作用表现为________(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②处地质构造是________(褶皱、断层)。(4分)
(2)图b模拟实验能够演示图a中甲、乙、丙三处的________处地貌的形成过程。(4分)
(3)简述冲积平原为M聚落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12分)
63. 史家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20分)
(1)“中国之教”、“中国之政”“中国之境”分别指什么?(10分)
(2)你是如何理解“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10分)
64.1700年以来,中、美两国GDP数据的变化(见下表)不仅反映了它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20分)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千年史》(1700—1950年的数据来自The World Economy:Historical Statistics. OECD. 2003;2015年预测的数据来自Development is Back ,OECD,2002)
(1)从1700年到2015年的三个多世纪,中国和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各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10分)
(2)你认为两国经济地位变化的时代背景是什么?(10分)
65.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业态。近年中国投资增长乏力,新的消费热点不多,粗放式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产业发展遇到阻碍,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在这种背景下,对国民经济贡献程度巨大,且增长强劲的互联网已然成为重要的经济引擎,未来的产业升级要靠互联网及相关产业发挥重要的拉动作用。“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融合创新,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升级。
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提出“互联网+”计划的哲学依据。(12分)
66.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经历了反复探索和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这个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53年至1961年,针对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次出生高峰出现,国家提出节制生育。第二阶段:1962年至1969年,针对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出生高峰期,国家号召计划生育,并在部分城市进行了试点。第三阶段:1970年至1980年,国家开始在全国城乡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制定了“晚、稀、少”的生育政策。第四阶段:1980年至今,现行生育政策的提出、完善与稳定阶段。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作了明确规定,确立了计划生育工作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随着我国人口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 2013年底,中央印发《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部署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作出修改,启动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新政策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结合材料,谈谈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不断完善的认识论依据是什么。(14分)
67.大音量,红歌曲目,简单的动作,群体舞———这就是“中国大妈”的广场舞。从社区小巷到喧闹街头,从热闹的国内都市到繁华的国际广场,伴随着欢天喜地的音乐,“中国大妈”带着十足的自信,向大家展示着自己对生活的热爱。“有点钱、有点闲,中国大妈是最幸福的一群人。” 然而,在有些地方,围绕广场舞噪音扰民的冲突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因广场舞之争硝烟弥漫。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切公共行为,都要以不打扰到他人为基准。
请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简要分析应如何对待广场舞活动。(14分)
安庆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理科地理答案
1-20 CABAB DADBA CDDCB CCBBD
21.(20分)
(1)北温(2分)
(2)乳畜业(4分);市场(2分);饲料(饲草)(2分)
(3)地中海(3分);干燥少雨(降水少)(3分);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4分)
22.(20分)
(1)岩浆活动;断层(4分,每空2分)
(2)乙处(4分)
(3)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为聚落提供丰富农产品;河流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便于聚落对外联系和运输。(12分)
安庆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高二理科班文综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B |
C |
B |
D |
B |
A |
C |
A |
A |
B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B |
D |
C |
A |
C |
B |
D |
D |
A |
C |
21. (1)中国之教:儒家思想(儒教或儒家文化)(3分);
中国之政:中央集权体制(大一统或君主专制或封建专制或皇帝制度)(3分);
中国之境:大一统的中国疆域(北击匈奴或河西四郡或开通丝绸之路)(4分)。
(2)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
水平1: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抽象、概括。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应从思想、政治和疆域三方面整体看待。思想学说上,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汉武帝时代成为官学,取得“独尊”的地位,从此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上,秦始皇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的蓝本。疆域上,汉武帝时期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有效管辖了今天天山南北地区,奠定了中国疆域版图的基础。(10分)
水平2:能从三方面的具体史实进行作答,无总体概括。如: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儒学成为后世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成为中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汉武帝开拓了西域疆土,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8分)
水平3:回答笼统而无具体内容或仅从一个方面回答。(5分)
水平4:未作答或回答与题意无关。(0分)
22. (1)中国:1700年GDP世界领先;1900到1950年GDP增长缓慢,占世界比重大幅度下降;1950年到2015年GDP突飞猛进,位居世界经济大国之列。(3分)
美国:1700年GDP很低;1900年到1950年GDP上升幅度很快,占世界比重越来越大;1950年到2015年GDP持续高速发展。(3分)
(2)中国:1700年 正值康乾盛世
1900—1950年 主权沦丧、战争频繁、社会动荡
1950—2015年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融入全球化大潮
美国:1700年 属于英国殖民地,经济上受宗主国控制。
1900—1950年 经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1950—2015年 二战后,引领第三次科技革命,保持世界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