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www.1010jiajiao.com/paper/timu/4430647.html[举报]
(二)按原文默写(共8分,每空1分)
5.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杜牧在《赤壁》一诗中,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借史事以吐胸中抑郁不平之气的两句是“ , ”。
(4)他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恼怒,这才是有德之人的作风,所以孔子说“ , ”。(《论语.学而》)
[答案](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要点:善良/慈悲(1分);怯懦/胆小(1分)。遇强盗便“战兢兢,坐不稳”直呼“大王饶命”,见出他胆小、怯懦的一面(1分);逃脱后又让八戒去劝行者“莫要打杀那些强盗”,见出他善良、慈悲的一面(1分)。(性格特点2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举例分析不必囿于参考答案)
(3) 示例:1.《西游记》中有很多逗乐、好玩、戏弄、戏谑成分(1分)。如:唐僧路遇强盗被吊在树上却被八戒笑说成“扯着藤儿打秋千耍子”。孙行者见着强盗竟很高兴,认为是来了买卖,变着戏法、故意耍弄了他们一番,让人读来忍俊不禁。(2分)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试题分析: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善良/慈悲;怯懦/胆小。遇强盗便“战兢兢,坐不稳”直呼“大王饶命”,见出他胆小、怯懦的一面;逃脱后又让八戒去劝行者“莫要打杀那些强盗”,见出他善良、慈悲的一面。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名著的赏析,能读出“玩耍”“逗乐”的意味,能结合文本从情节(细节)安排或人物形象找实证。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共24分)
11.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湮于沙上 (2)遂反溯流逆上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分)
(2)可据理臆断欤?(2分)
(3)初三复习时,老师请小红翻译“凡河中失石……”一句,小红将“凡”译为“凡是”,老师指出了小红的错误,小红不解。老师提示说:“课文告诉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哦。”小红恍然大悟,并从河流的特点出发举出了不能于上流求石的两种情况:(1) ;(2) 。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2分)
[答案]
(1)(1)埋没(1分)(2)于是,就(1分)
(2)(1)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2)怎么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3)要点:从河床角度,如河床太陡、淤泥或卵石河床等;从水流角度,如水流常年很浅、很缓等。(一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遂”等字的释义。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
高宗(乾隆皇帝)循卫河南巡,舟行倚窗,见道旁农夫耕作,为向所未见,辄顾而乐之。至山左某邑,欲悉民间疾苦,因召一农夫至御舟,问岁获之丰歉,农业之大略,地方长官之贤否。农夫奏对,颇惬圣意。寻又令徧视随扈诸臣,兼询姓氏。群臣以农夫奉旨询问,于上前不敢不以名对,中多有恐农夫采舆论上闻致触圣怒者,皆股栗失常。农夫阅竟,奏曰:“满朝皆忠臣。”上问何以知之。农夫奏称:“吾见演剧时,净脚所扮之奸臣,如曹操、秦桧,皆面涂白粉如雪,今诸大臣无作此状者,故知其皆忠臣也。”上大噱①。
(选自《清稗类钞》)
注释 ①噱(jué):笑。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寻又令徧视随扈诸臣 寻: 徧: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群臣以农夫奉旨询问,于上前不敢不以名对,中多有恐农夫采舆论上闻致触圣怒者,皆股栗失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宗见道旁农夫耕作,很高兴,因为他之前从未见过。
B.高宗想了解民间疾苦,农夫据实以告,高宗十分满意。
C.群臣“不敢不以名对”说明他们并非良善之辈,心虚。
D.高宗对群臣的表现视而不见,这说明他并不想听真话。
[答案]
(1)寻:不久 徧:通“遍”,(全部,遍及等得分)(各1分)
(2)群臣因为农民是奉旨来询问,(所以)在皇上面前不敢不用真实姓名回答,其中有很多害怕农夫将舆论上报以致皇上发怒的,都两腿发抖失去常态。(4分,译错一句扣1分)
(3)B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论诗 (南宋)
戴复古
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
近日不闻秋鹤唳,乱蝉无数噪斜阳。
(1)根据全诗,作者推崇的是 的诗歌。(从诗歌内容角度作答)(2分)
(2)诗歌三、四句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忧国伤时。(2分)
(2)作者将忧国伤时、关心国计民生的诗歌比作高亢清亮的鹤鸣,将大量与之相反的诗歌,则贬为残阳下群蝉乱哄哄的聒噪,(2分)对比鲜明,分别表达了作者对这两类诗歌的推崇与厌恶之情。(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作者推崇杜甫和陈子昂的诗,结合前面定语。“忧国”杜陵老,“伤时”陈子昂,故应填“忧国伤时”。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鹤叫声”。鹤唳比喻优秀的诗篇。“蝉噪”比喻一些虽流行一时却很快就消失的作品。关键是理解三四句中的比喻,理解作者对两类诗歌对比鲜明的情感态度。
[考点定位]
14.作文(共60分)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地名,否则扣分。
题目:没有 哪有
[答案]参考例文
没有付出哪有硕果累累
生活就像一个魔方,很多事情都发生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很多人认为出人意料的事情都是偶然发生的,其实不然。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其前因后果,就会发现它的必然性,发现其实一切都在情理之中,须知没有付出哪会有累累硕果?
在今年揭晓的中央电视台第二届“感动中国”的大人物中,有几位似乎从来没有进入过公众的视野,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却在过去的一年中,和闪光的人物一起感动中国。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用他那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的徐本禹;危险中保全试飞样机,惊天一落,创造了奇迹的梁万俊;传递温暖汇聚爱心,揭开艾滋病盖子的桂希恩;毒贩子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的边境缉毒虎胆英雄明正彬„„当这些原本平凡的人物名字出现在“感动中国”的揭晓榜上时,很多人都感到意外,但试问,如果没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没有坚守困境的顽强精神,没有非凡的业绩和举动,他们何以感动中国?由此可见,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究其原因其实都在情理之中,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 不仅在国内,在国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关于看似意料之外实则尽在情理之中的例子,马克思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仍能著成《资本论》;居里夫人能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牛顿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玻尔组建了世界上一流的量子物理学派;贝尔发明了电话„„这些出人意料的累累硕果与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分不开的,与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是分不开的。
大到伟大的科学家和历史人物,小到我们身边的亲人和同学,我们都可以发现“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事情,看着成绩单上“黑马”们的成绩,在羡慕的同时你可曾想到成绩背后那挑灯苦读的夜晚,课堂上那全神贯注的表情,机遇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胜枚举,从这些事情中我们看到了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理解了“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真谛——没有付出哪有累累硕果?
[考点定位]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