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包括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
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1)丰富度:是指群落中 物种数目 的多少 ,一般用“优势”“常见”“稀少”表示丰富度的区别
:丰富度有随纬度的增高而逐渐 降低 、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 降低 、随水深深度增加而 降低的趋势
(2)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①许多土壤动物 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
,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 取样器取样 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②常用 诱虫器 、吸虫器
来分离采集小动物,利用土壤动物具有 趋暗、趋湿、避高温 的特性,使土壤动物从土样进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达到采集的目的。
③采集到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 酒精溶液 中,也可放入 试管 中
④借助 放大镜、实体镜 进行观察并分类
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 记名计算法 和
目测估计法 ,前者一般用于 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 的群落;后者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算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2.种间关系:是 不同种 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 互利共生 、 寄生 、 竞争 、 捕食 等关系。
(1)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如:地衣是藻类与真菌共生体,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
(2)寄生: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的 体内或体表 ,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
如:蛔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种植物上;
噬菌体等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
(3)竞争 :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如:生活中同一培养液中的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同一个草地上生活的牛和羊
(4)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如:猫吃老鼠
: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3.空间结构:(1)定义: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 占据了不同的空间 ,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2)种类:包括
垂直结构 和 水平结构 等方面。
:①森林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是由 光照 决定;高山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由
温度 决定;森林动物也有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栖息空间、食物等条件有关( 由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决定)
②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别、光照强度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的密度也有差别。
(3)意义: 使群落中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4、群落的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