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www.1010jiajiao.com/paper/timu/5159833.html[举报]
2.方程的思想,就是分析数学问题中变量间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或者构造方程,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或者运用方程的性质去分析、转化问题,使问题获得解决。方程思想是动中求静,研究运动中的等量关系;
答案:
点评:第(1)问是对方程思想方法灵活考查,能否把条件tanα+cotα=-变形为关于tanα的一元二次方程,取决于解题的目标意识和是否对方程思想方法的深刻把握和理解.
4. (江西卷)若不等式x2+ax+1≥0对于一切x∈(0,]成立,则a的最小值是( ). A. 0 B. -2 C. - D. -3
解析:与x2+ax+1≥0在R上恒成立相比,本题的难度有所增加. 思路分析: 1. 分离变量,有a≥-(x+),x∈(0,]恒成立.右端的最大值为-,故选C. 2. 看成关于a的不等式,由f(0)≥0,且f()≥0可求得a的范围. 3. 设f(x)=x2+ax+1,结合二次函数图象,分对称轴在区间的内外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4. f(x)=x2+1,g(x)=-ax,则结合图形(象)知原问题等价于f()≥g(),即a≥-. 5. 利用选项,代入检验,D不成立,而C成立.故选C.
答案:C
点评:思路1-4具有函数观点,可谓高屋建瓴.思路5又充分利用了题型特点.
5. (全国卷Ⅱ)已知抛物线x2=4y的焦点为F,A、B是抛物线上的两动点,且(λ>0).过A、B两点分别作抛物线的切线,设其交点为M. (1)证明为定值; (2)设△ABM的面积为S,写出S=f(λ)的表达式,并求S的最小值.
解:(1)证明:由已知条件,得F(0,1),λ>0.设A(x1,y1),B(x2,y2).由,得(-x1,1-y1)=λ(x2,y2-1), 即将①式两边平方并把代入得 ③ 解②、③式得y1=λ,y2=,且有x1x2=-λx22=-4λy2=-4,抛物线方程为y=x2,求导得y′=x.所以过抛物线上A、B两点的切线方程分别是y=x1(x-x1)+y1,y=x2(x-x2)+y2, 即. 解出两条切线的交点M的坐标为, 所以= .
所以为定值,其值为0. (2)由(1)知在△ABM中,FM⊥AB,因而S=|AB| |FM|. |FM|==
===. 因为|AF|、|BF|分别等于A、B到抛物线准线y=-1的距离,所以|AB|=|AF|+|BF|=y1+y2+2=λ++2=()2. 于是S=|AB| |FM|=()3由≥2知S≥4,且当λ=1时,S取得最小值4.
点评:在解析几何中考查三角形面积最值问题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求解的关键是建立面积的目标函数,再求函数最值,至于如何求最值应视函数式的特点而定,本题是用均值定理求最值的.
6. 设f(x),g(x)分别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当x<0时,f′(x).g(x)+f(x).g′(x)>0,且g(-3)=0,则不等式f(x)g(x)<0的解集是( ). A. (-3,0)∪(3,+∞) B. (-3,0)∪(0,3)
C. (-∞,-3)∪(3,+∞) D. (-∞,-3)∪(0,3)
解析:以函数为中心,考查通性通法,设F(x)=f(x)g(x),由f(x),g(x)分别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所以 F(-x)=f(-x)g(-x)=-f(x)g(x)=-F(x),
即F(x)为奇函数.又当x<0时,
F′(x)=f ′(x)g(x)+f(x)g′(x)>0,
所以x<0时,F(x)为增函数.
因为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所以x>0时,F(x)也为增函数.
因为F(-3)=f(-3)g(-3)=0=-F(3).
如上图,是一个符合题意的图象,观察知不等式F(x)<0的解集是(-∞,-3)∪(0,3),所以选D.
答案:D
点评:善于根据题意构造、抽象出函数关系式是用函数思想解题的关键.题中就是构建函数F(x)=f(x)g(x),再根据题意明确该函数的性质,然后由不等式解集与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使问题获得解决的.
7. 函数f(x)是定义在[0,1]上的增函数,满足f(x)=2f()且f(1)=1,在每一个区间(](i=1,2……)上,y=f(x)的图象都是斜率为同一常数k的直线的一部分.
(1) 求f(0)及f(),f()的值,并归纳出f()(i=1,2,……)的表达式;
(2)设直线x=,x=,x轴及y=f(x)的图象围成的梯形的面积为ai(i=1,2,……),记S(k)=(a1+a2+…an),求S(k)的表达式,并写出其定义域和最小值.
解析:以函数为细节,注重命题结构网络化,(1)由f(0)=2f(0),得f(0)=0.
由f(1)=2f()及f(1)=1,得
f()=f(1)=.
同理,f()=f()=.
归纳得f()=(i=1,2,……).
(2)当<x≤=时,
所以{an}是首项为(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所以 .
S(k)的定义域为{k|0<k≤1},当k=1时取得最小值.
点评:高考命题寻求知识网络化已是大势所趋,而函数是把各章知识组合在一起的最好的“粘合剂”.高考试题注重知识的联系,新而不偏,活而不怪.这样的导向,就要求在学习中必须以数学思想指导知识、方法的运用,注意培养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去思考问题的习惯.
8. 对任意实数k,直线:y=kx+b与椭圆:(0≤θ<2π)恒有公共点,则b取值范围是 .
解析:方法1,椭圆方程为,将直线方程y=kx+b代入椭圆方程并整理得 .
由直线与椭圆恒有公共点得
化简得
由题意知对任意实数k,该式恒成立,
则Δ′=12(b-1)2-4[16-(b-1)2]≤0,
即-1≤b≤3
方法2,已知椭圆与y轴交于两点(0,-1),(0,3). 对任意实数k,直线:y=kx+b与椭圆恒有公共点,则(0,b)在椭圆内(包括椭圆圆周)即有≤1,得-1≤b≤3.
点评:方法1是运用方程的思想解题,这是解析几何变几何问题为代数问题的方法.方法2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是相应的变代数问题为几何问题的方法.高考试题中设置一题多解的试题就是为了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度和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判出能力与素养上的差异.
3 方法总结与2008年高考预测
(一)方法总结
1.函数描述了自然界中量的依存关系,反映了一个事物随着另一个事物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和规律。函数思想的实质是剔除问题的非数学特征,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提出数学对象,抽象其数学特征,建立函数关系;
2.在解决某些数字问题时,先设定一些未知数,然后把它们当作已知数,根据题设本身各量间的制约,列出等式,所设未知数沟通了变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方程的思想;
3.函数与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函数若有解析表达式,那么这个表达式就可看成是一个方程.一个二元方程,两个变量存在着对应关系,如果这个对应关系是函数,那么这个方程可以看成是一个函数,一个一元方程,它的两端可以分别看成函数,方程的解即为两个函数图象交点的横坐标,因此,许多有关方程的问题可以用函数的方法解决;反之,许多有关函数的问题则可以用方程的方法解决.
总之,在复习中要注意领悟蕴含在知识和解题过程中函数和方程的思想,用它来指导解题。在解题中,同时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探索,寻求多种方法,从而得到最佳解题方案。
(二)2008年高考预测
1.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函数的主干知识、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函数与方程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在高考试卷上,与函数相关的试题所占比例始终在20%左右,且试题中既有灵活多变的客观性试题,又有一定能力要求的主观性试题。函数与方程思想是最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高考中所占比重比较大,综合知识多、题型多、应用技巧多。在高中新课标数学中,还安排了函数与方程这一节内容,可见其重要所在。
2.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函数思想主要用于求变量的取值范围、解不等式等,方程观点的应用可分为逐步提高的四个层次:(1)解方程;(2)含参数方程讨论;(3)转化为对方程的研究,如直线与圆、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函数的性质,集合关系;(4)构造方程求解。
3. 预测2008年高考对本讲考查趋势:函数的零点问题、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间的关系;特别注意客观形题目,大题一般难度略大。
4 强化训练
5 选择题
1. 已知函数f(x)=loga[-(2a)x]对任意x∈[,+∞]都有意义,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 (0,] B. (0,) C. [,1) D. (,) 2. 函数f(x)定义域为R,且x≠1,已知f(x+1)为奇函数,当x<1时,f(x)=2x2-x+1,那么当x>1时,f (x)的递减区间为( ). A. [,+∞) B. (1,]
C. [,+∞) D. (1,] 3. 已知f(x)=asinx+b+4(a,b∈R),且f(lglog310)=5,则f(lglg3)的值是( ). A. -5 B. -3 C. 3 D. 5 4. 设P(x,y)是椭圆x2+4y2=4上的一个动点,定点M(1,0),则|PM|2的最大值是( ). A. B. 1 C. 3 D. 9 5. 已知x、y∈R,且2x+3y>2-y+3-x,那么( ). A. x+y<0 B. x+y>0 C. xy<0 D. xy>0 6. 已知=1(a,b,c∈R),则有( ). A. b2>4ac B. b2≥4ac C. b2<4ac D. b2≤4ac 7. 对任意非负实数x,不等式( - ).≤a恒成立,则实数a的最小值是( ). A. B. 2 C. D. 8. 三棱锥S-ABC中,对棱SA与BC互相垂直,二面角S-BC-A的平面角为60°,SA=,△SBC的面积为2+,△ABC的面积为1,则三棱锥S-ABC的体积为( ). A. 6 B. 4 C. D.
9. (重庆卷)与向量a=(,),b=(,-)的夹角相等,且模为1的向量是( ). A. B. C. D.
10. (安徽卷)设a>0,对于函数f(x)=(0<x<π),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有最大值而无最小值 B. 有最小值而无最大值 C. 有最大值且有最小值 D. 既无最大值又无最小值
11. 方程lgx+x=3的解所在的区间为_____。
A. (0,1) B. (1,2) C. (2,3) D. (3,+∞)
12. f(x) 定义在R上的函数,f(x+1)=- ,当x∈[-2,-1]时,f(x)=x,则f(-3.5)为
A.-0.5 B.-1.5 C.1.5 D.-3.5
2 填空题
13. 如果y=1-sin2x-mcosx的最小值为-4,则m的值为 .
14. 关于x的不等式2.32x-3x+a2-a-3>0,当0≤x≤1时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
15. 设f(x)是偶函数,g(x)是奇函数,且f(x)+g(x)=ex+1,则f(x)= .
16. 已知矩形ABCD的边AB=a,BC=2,PA⊥平面ABCD,PA=2,现有以下五个数据: (1)a=; (2)a=1; (3)a=; (4)a=2; (5)a=4当在BC边上存在点Q,使PQ⊥QD时,则a可以取 .(填上一个正确的数据序号即可)
3 解答题
17. 设集合A={x|4x-2x+2+a=0,x∈R}.
(1)若A中仅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的取值集合B;
(2)若对于任意a∈B,不等式x2-6x<a(x-2)恒成立,求x的取值范围.
18. 已知二次函数f(x)=ax2+bx(a,b为常数,且a≠0)满足条件:f(x-1)=f(3-x)且方程f(x)=2x有等根.
(1)求f(x)的解析式;
(2)是否存在实数m,n(m<n),使f(x)定义域和值域分别为[m,n]和[4m,4n],如果存在,求出m、n的值;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19. 已知函数f(x)=6x-6x2,设函数g1(x)=f(x),g2(x)=f[g1(x)],g3(x)=f[g2(x)],…,gn(x)=f[gn-1(x)],…… (1)求证:如果存在一个实数x0,满足g1(x0)=x0,那么对一切n∈N,gn(x0)=x0都成立;
(2)若实数x0满足gn(x0)=x0,则称x0为稳定不动点,试求出所有稳定不动点; (3)设区间A=(-∞,0),对于x∈A,有g1(x)=f(x)=a<0,g2(x)=f[g1(x)]=f(0)<0,且n≥2时,gn(x)<0.试问是否存在区间B(A∩B≠Φ),对于区间内任意实数 x,只要n≥2,n∈N,都有gn(x)<0. 20. 已知函数f(x)=-(a>0,x>0). (1)求证:f(x)在(0,+∞)上是增函数; (2)若f(x)≤2x在(0,+∞)上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3)若f(x)在[m,n]上的值域是[m,n](m≠n),求a的取值范围. 21. 已知数列{an}各项都是正数,且满足a0=1,an+1=an(4-an),n∈N.证明:an<an+1<2,n∈N. 22. 给定抛物线C∶y2=4x,F是C的焦点,过点F的直线l与C相交于A,B两点. (1)设l的斜率为1,求与的夹角的大小; (2)设=,若λ∈[4,9],求l在y轴上的截距的变化范围.
4 创新试题
23. 若(1-2x)2004=a0+a1x+a2x2+…+a2004x2004(x∈R),则(a0+a1)+(a0+a2)+(a0+a3)+…+(a0+a2004)= (用数字作答).
24. 设函数f(x)=-(x∈R),区间M=[a,b](a<b),集合N={y|y=f(x),x∈M},则使M=N成立的实数对(a,b)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无数多个
解析答案:
1. 解:考查函数y1=和y2=(2a)x的图象,显然有0<2a<1.由题意得a=,再结合指数函数图象性质可得答案.答案:B. 2. 解:由题意可得f(-x+1)=-f(x+1).令t=-x+1,则x=1-t,故f(t)=-f(2-t)=-f(2-x). 当x>1,2-x<1,于是有f(x)=-f(2-x)=-2(x-)2 - ,其递减区间为[,+∞).答案:C 3. 解:因为f(x)-4是奇函数,故f(-x)-4=-[f(x)-4],即f(-x)=-f(x)+8,而lglg3=-lglg310,∴ f(lglg3)=f(-lglg310)=-(lglg310)+8=-5+8=3. 故选C. 4. 解:= .
注意到-2≤x≤2. ∴ 当x=-2时,|PM|2max=9.故选D. 5. 解:已知不等式的两边都含有x、y两个变量,而我们目前只学习一元函数,为此先把它化归成等价形 式2x-3-x>2-y-3y,使它的两边都只含一个变量,于是可以构造辅助函数f(x)=2x-3-x.因函数g(x)=2x是R上的增函数,h(x)=3-x=()x是R上的减函数,所以,=-3-x是R上的增函数,因此,f(x)=2x-3-x是R上的增函数. 又由2x-3-x>2-y-3 -(-y),即f(x)>f(-y). ∴ x>-y,即x+y>0.故选B. 6. 解法1:依题设有a.5-b.+c=0. ∴ 是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一个实根. ∴ Δ=b2-4ac≥0.∴ b2≥4ac.故选B. 解法2:其实本题也可用消元的思想求解. 依题设得,b= . ∴ b2-4ac=()2-4ac =5a2+c2-2ac≥2ac-2ac=0.故选B. 7. 解:问题a≥对x≥0恒成立. 记f(x)=(x≥0).则问题a≥f(x)max. 当x=0时,f(x)=0; 当x>0时,f(x)=,显然f(x)在(0,+∞)上是增函数. ∴ 0<f(x)<. . 故a≥.即a的最小值为,故选A. 8. 解:过S作SH⊥底面ABC,H为垂足,连接AH并延长交BC于D,再连接SD(如图).
∵ SH⊥底面ABC,HD是斜线SA在底面ABC内的射影,
又SA⊥BC,∴ AD⊥BC, ∴ SD⊥BC,因此∠SDA就是二面角S-BC-A的平面角,即∠SDA=60°. 设SD=x,则S△SBC=BC.x=2+, ① 又S△ABC=BC.AD=1. ② 由②÷①,即可解得AD=(2-)x. 在△SAD中,SA=,∠SDA=60°,由余弦定理得关于x的方程. ()2=x2+[(2-)x]2-2x.(2-)x.,解得x= . 于是,在Rt△SHD中,SH=SD.sin60°=, ∴ VS-ABC=S△ABC.SH=.故选C.
9. 解析:本题涉及单位向量、共线向量、向量的夹角等知识,解题的入口较宽,可从方程、解析几何、复数及向量运算的几何意义等角度入手,对训练我们思维的广阔性有帮助. 思路分析: 1. 设所求向量为(x,y),则由向量模的定义与夹角公式可得解得该方程组可知答案为B. 2. 设=a,=b,则可借助直线的夹角公式求得∠AOB的平分线所在直线方程为y=-x,再由=1可知答案为B. 3. 在复平面上,向量a,b分别对应于复数z1=+i,z2=-i,因为z1=z2.i,故所求向量对应的复数为z2.或,化简后可知答案选B. 4. 容易知道符合题意的向量有两个,所以先排除选项A和选项C,由于a,b的模相等,故所求向量应与a+b=(4,-3)共线,从而答案选B.
答案:B
点评:思路1运用了方程思想;思路2用的是解析几何知识;思路3借助了复数运算;思路4最为巧妙,采用了特征分析法并灵活运用了向量运算的几何意义.
10. 解析:令t=sinx,t∈(0,1],则函数f(x)=(0<x<π)的值域为函数y=1+,t∈(0,1]是一个减函数,
答案:B
点评:本题将三角函数的值域问题转化为一般函数的值域问题,既考查了等价转化的思想方法,又考查了用函数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11. 图像法解方程,也可代入各区间的一个数(特值法或代入法),选C
12. B 13. 解:原式化为 . 当, 当-1≤≤1时,ymin==-4m=±4 不符, 当>1,ymin=1-m=-4m=5.答案:±5. 14. 解:设t=3x,则t∈[1,3],原不等式可化为a2-a-3>-2t2+t,t∈[1,3].等价于a2-a-3大于f (t)=-2t2+t在[1,3]上的最大值. 答案:(-∞,-1)∪(2,+∞). 15. 答案:f(x)=, 提示:构造f(x)与g(x)的方程组.
16. (1)或(2). 17. (1)令2x=t(t>0),设f(t)=t2-4t+a. 由f(t)=0,在(0,+∞)有且仅有一根或两相等实根,则有 ①f(t)=0有两等根时,Δ=016-4a=0a=4; 验证:t2-4t+4=0t=2∈(0,+∞),这时x=1; ②f(t)=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时,f(0)<0a<0; ③若f(0)=0,则a=0,此时4x-4.2x=02x=0(舍去),或2x=4,∴ x=2,即A中只有一个元素2; 综上所述,a≤0或a=4,即B={a|a≤0或a=4}. (2)要使原不等式对任意a∈(-∞,0]∪{4}恒成立.即g(a)=(x-2)a-(x2-6x)>0恒成立.只须x-2≤0g5-<x≤2. 18. 解:(1)∵ 方程ax2+bx=2x有等根, ∴ Δ=(b-2)2=0,得b=2. 由f(x-1)=f(3-x)知此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方程为x=-=1得a=-1,故f(x)=-x2+2x. (2)f(x)=-(x-1)2+1≤1,∴ 4n≤1,即n≤. 而抛物线y=-x2+2x的对称轴为x=1. ∴ n≤时,f(x)在[m,n]上为增函数. 若满足题设条件的m,n存在,则 又m<n≤,∴ m=-2,n=0. 19.(1)证明:当n=1时,g1(x0)=x0显然成立; 假设n=k时,有gk(x0)=x0(k∈N)成立, 则gk+1(x0)=f[gk(x0)]=f(x0)=g1(x0)=x0, 即n=k+1时,命题成立. ∴ 对一切n∈N,若g1(x0)=x0,则gn(x0)=x0. (2)解:由(1)知,稳定不动点x0只需满足 f(x0)=x0.由f(x0)=x0,得6x0-=x0, ∴ x0=0或x0=. ∴ 稳定不动点为0和. (3)解:∵ f(x)<0,得6x-6x2<0x<0或x>1. ∴ gn(x)<0f[gn-1(x)]<0gn-1(x)<0或gn-1(x)>1. 要使一切n∈N,n≥2,都有gn(x)<0,必须有g1(x)<0或g1(x)>1. 由g1(x)>06x-6x2>1<x<.故对于区间(,)和(1,+∞)内的任意实数x,只要n≥2,n∈N,都有gn(x)<0. 20. (1)证明:任取x1>x2>0, f(x1)-f(x2)=, 故f(x)在(0,+∞)上是增函数. (2)解:∵ ≤2x在(0,+∞)上恒成立,且a>0,∴ a≥在(0,+∞)上恒成立,令g(x)=(当且仅当2x=即x=时取等号),要使a≥(0,+∞)上恒成立,则a≥,故a的取值范围是[,+∞). (3)解:由(1)f(x)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 ∴ m=f(m),n=f(n),即m2-m+1=0,n2-n+1=0.故方程x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根m,n,注意到m.n=1,则只需要Δ=()2-4>0,由于a>0,则0<a<. 21. 这是一个以递推公式为背景的数列不等式,但是把递推公式看作一个函数,就可以获得一种很简单的解法. 解:方法1:把an+1=an(4-an),n∈N.看作一个函数f(x)=x(4-x),由此启发得ak+1=ak(4-ak)=[4-(ak-2)2]=-(ak-2)2+2<2. 于是ak<2,又因为ak+1-ak=-+2ak-ak=-ak(ak-2)>0,所以ak+1>ak,所以有an<an+1<2,n∈N; 方法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n=1时,a0=1,a1=a0(4-a0)=, ∴ 0<a0<a1<2; 2°假设n=k时有ak-1<ak<2成立, 令f(x)=x(4-x),f(x)在[0,2]上单调递增, 所以由假设有:f(ak-1)<f(ak)<f(2), 即ak-1(4-ak-1)<ak(4-ak)<×2×(4-2), 即当n=k+1时ak<ak+1<2成立, 所以对一切n∈N,有ak<ak+1<2. 22. 解:(1)C的焦点为F(1,0),直线l的斜率为1,所以l的方程为y=x-1. 将y=x-1代入方程y2=4x, 整理得x2-6x+1=0. 设A(x1,y1),B(x2,y2),则有x1+x2=6,x1x2=1. . 所以与的夹角的大小为π-arccos. (2)由题设得(x2-1,y2)=λ(1-x1,-y1), 即 由②得 ∴ , ③ 联立①、③解得x2=λ,依题意有λ>0. ∴ B(λ,),或B(λ,-),又F(1,0),得直线l方程为(λ-1)y=(x-1)或(λ-1)y=-(x-1), 当λ∈[4,9]时,l在方程y轴上的截距为或-,把看作函数,设g(λ)=,λ∈[4,9],,可知g(λ)=在[4,9]上是递减的(或用导数g′(λ)=-<0,证明g(λ)是减函数). ∴ , 即直线l在y轴上截距的变化范围为 .
23. 解析:以函数为发散点,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综合运用,令x=0,得a0=1,令x=1得a0+a1+a2+…+a2004=1, 所以a1+a2+…+a2004=0. (a0+a1)+(a0+a2)+(a0+a3)+…+(a0+a2004)=2004a0+(a1+a2+…+a2004)=2004. 点评:此题推陈出新考查二项式定理,可应用二项展开式定理展开求出a1,a2,…然后求和去做,但运算量大,十分麻烦,且易出错.如果用函数思想和整体性思想看问题,视(1-2x)2004为以x为自变量的一元多项式函数f(x),把离散的问题转化为连续的问题,利用赋特殊值法,可以使问题的解法变得十分巧妙.
24. 解析:以函数为载体,考查综合推理和创新能力函数
f(x)= - 图象如下图所示, y=f(x)在R上是连续单调递减函数. N={y|y=f(x),x∈M}表示函数定义域为M=[a,b]时其值域为N.由M=N得解得a=b=0,这与a<b矛盾,所以选A.
答案:A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解析式、单调性和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与集合等知识.解题过程是由定义域与值域相等的特性建立方程,考查方程的思想和创新能力.
五、复习建议
1.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提高复习效率, 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复习.
2. 加强“通性通法”训练,综合提高解题能力,逐渐形成自觉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意识。
3. 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 重视反思,尽量减少失误.
5. 注意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 通过综合检测与模拟考试,让学生形成审慎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距离高考越来越近,学生的思想压力和心理压力更大,要让他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克服过分的紧张情绪,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使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地面对困难、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