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试卷> “调节系统的机制与实验探究” > 题目详情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答   案

1.选C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即免疫分子;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

2.选BCD 图中显示从15 min-45 min时,运动组血糖浓度低于对照组,而45 min-60 min时,运动组胰岛素含量才快速下降,可见胰岛素分泌下降不是导致血糖浓度低于对照组的原因。由图中曲线可看出运动后,运动组血糖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运动组胰岛素升高幅度明显降低。从图中曲线可判断,运动组胰岛素分泌在45 min时达到峰值,而对照组胰岛素分泌在120 min时达到峰值,可见餐后适度运动使IGT人群胰岛素的分泌高峰提前;运动后,运动组血糖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可判断餐后适度运动使IGT人群血糖浓度下降。运动后,运动组的胰岛素峰值低于对照组,可见餐后适度运动可以减轻IGT人群胰岛B细胞的分泌负担。

3.解析:(1)当神经末梢有兴奋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2)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3)严重腹泻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促进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它们对水的重吸收,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4)抗原刺激机体,引起体液免疫过程,体液免疫过程中的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

答案:(1)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突触间隙 (2)胰岛素 (3)下丘脑 大脑皮层 肾小管 (4)浆(或效应B淋巴)

4.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细胞a和细胞b分泌的两种激素对细胞c分泌生长激素分别起促进和抑制作用,因此,这两种激素的调节呈拮抗关系。若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将促进细胞b的分泌,进而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维持生长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2)当发生急性低血糖时,该信息会刺激相应的神经元发出信息作用于下丘脑的a细胞,引起细胞c的分泌活动增强。在这个调节过程中,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作用是完成电信号到化学(激素)信号的转变。(3)激素可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所以激素的作用范围较广泛。(4)在骨髓造血干细胞中产生的淋巴细胞一部分进入胸腺形成T细胞,在抗原刺激下,T细胞可以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从而显著增强人体免疫力。据此可知,运动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是因为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促进T细胞的分化。

答案:(1)拮抗 促进 (2)神经系统活动的电信号 调节内分泌系统活动的激素信号 (3)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4)T细胞

5.解析:(1)胃酸对多种细菌具有杀灭作用,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胃蛋白酶仅对蛋白质成分起消化作用,体现了酶的专一性。(2)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到内环境中,通过体液(主要是血浆)运输到作用部位。胃泌素对胃酸的分泌起促进作用,而胃酸分泌过多又可以作为信号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属于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由图可知,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泌素外,还有神经调节过程中释放的神经递质。(3)由图可知,胃窦G细胞受传出神经的支配,同时胃泌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所以胃液的分泌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胃液分泌还受饲喂食物的直接刺激,此时为单一的神经调节。步骤2中由于胃窦切除,不能分泌胃泌素,故只有单一的神经调节;步骤3中注射一定量的胃泌素,当胃液分泌量与步骤1相同时,说明注射的胃泌素的量与步骤1中假饲条件下胃泌素的分泌量相当;步骤4并没有假饲,此时只有神经-体液调节;由步骤2和步骤4的结果说明神经-体液调节的作用效应更大,但步骤1和步骤3所体现的两种调节的共同作用效应大于步骤2和步骤4各自单独作用效应之和。

答案:(1)非特异性 专一 (2)①体液 负反馈调节 ②神经递质 (3)①神经 ②确定在假饲条件下胃泌素的分泌量 ③神经-体液 ④神经-体液调节 大于

6.解析:(1)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在突触部位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从而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2)受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若血液中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含量超过正常水平,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相应的激素分泌减少,最终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3)体液免疫中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在细胞免疫中,T细胞和记忆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对机体来说是有利的,属于细胞凋亡。

答案:(1)下丘脑 电信号 突触

(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负)反馈调节

(3)浆细胞 T细胞和记忆T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 凋亡

7.解析:(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且从坐标曲线中也可以看出,自变量为缺氧时间(横坐标)。(2)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将膜外电位水平定义为0 mV,则膜内静息电位为负值。当静息电位由-60 mV变为-65 mV时,阈强度变大,说明神经细胞兴奋性水平降低。(3)由阈强度坐标曲线可知,在缺氧处理20 min时,阈强度在34 pA左右,给予细胞25 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时,因其小于阈强度,所以不能引起神经冲动。(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主要进行有氧呼吸,产生ATP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在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只有主动运输是耗能的。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产生ATP少,这将对主动运输过程产生影响。

答案:(1)缺氧时间 (2)外 降低

(3)不能 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

(4)线粒体(或线粒体内膜) 主动运输

8.解析:(1)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神经冲动。(2)感受器不同,导致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的感觉。表格信息显示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频率,导致出现感觉强度的差异。(3)在整个热刺激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而未产生感觉,说明机体受损部位可能是位于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

答案:(1)外正内负 神经冲动

(2)感受器 频率

(3)大脑皮层(神经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