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语文三轮系列模拟试卷十五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无误的一项是3分(     )

A.(juàn)      袅(nuó)      (jǐ)予      (juè)头倔脑

B.畏(xǐ)        干(hé)       丹(chí)     (shuò)见不鲜

C.(piǎo)白      (shèng)饭    剑(qiào)    引(háng)高歌

D.熟(rěn)       创(chāng)伤    剥(bāo)皮     浑(hūn)水摸鱼 

试题详情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今年“五一”黄金周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乡村旅游热,南通围绕“2006中国乡村游”的主题年活动举办了乡村旅游产品展览会,各具特色的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B.夏季用电高峰将临,各家电企业争相把节能作为卖点,连电磁炉这样的小家电,也竞相打出节能牌。对此,行内专家提醒,电磁炉市场鱼龙混杂,须细辨真伪。

试题详情

C.由于体能消耗过大,国青队在下半场时打法渐渐有些走样;先失一球的日本队也顾虑自己的球门再度失守,投鼠忌器,疲于应付,无意争胜

D.名为lfish的电子宠物鱼随着音乐节奏摆动尾部、鳍部,做各种肢体动作,表达各种情感。它一亮相就受到都市一族的喜爱,只是身价扑朔迷离,居高不下。

试题详情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这篇文章介绍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摹声等方面的详细语音技巧和表达效果,内容丰富,饶有趣味。

B. 工作之余,他不仅是个小提琴爱好者,大家公认的演奏能手,也是个文学爱好者,能写出很好的美妙诗篇。

C. 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D. 挑选合适的培训基地是该市“阳光工程”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也正是最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市政府特别重视。

试题详情

4.以“金钱”开头,写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旨。(不超过20字)(4分)

    法律是神圣的,可悲的是一遇到金钱,法律就化为乌有;爱情是神圣的,可悲的是一遇到金钱,爱情就化为乌有;天下有尽真的真理,有尽善的道德,有尽美的事物,可悲的是现在都属于金钱之下,因金钱之有而有,因金钱之无而无了。

金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说“窗外的风”可以“看”?结合全文说明这样表述的好处。(4分)

答:

试题详情

13.文章第三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析。(4分)

答:

试题详情

14.第五段“可以读懂的东西”和第七段“最初的坚持、最初的梦”分别指什么?请作概括说明。(6分)

答:

试题详情

16.下列对古代人不讲究“面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坐牛车奔波于各国讲学,虽然使用的工具落后,但他却能从容淡定。

B.李白、王勃摒弃面子上的炫耀,注重个人的内在文化修行,以特立独行的人格和极深厚的文化底子透显出极强的自信。    

C.庄子深山密林归隐,宁愿少些人前露脸的机会,也要守住自由的高贵和人性的尊严。

D.唐太宗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宁愿舍一时之面子,而谋求成就千古之大业。

试题详情

17.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现代文化人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受到世人的尊重,不能只求脸面,必须要注重自己的文化底子。

B.本文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和例证法。全文把今人和古人对比,正反结合,并多处选取典型事例,事实胜于雄辩,给人以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C.第二段作者想要论述的观点是体育就应该是体育,它有自己的个性文化,没有理由把很政治的东西强加到体育的层面来解读输赢。

D.论述类文章,有时因表述事例的需要,允许有适量的描写篇幅,文章第四段中对庄子的描写即是如此。

试题详情

18.下面一段论述文字是原文中的一个独立段落,如果还原到原文中,应该放在何处?为什么?(6分)    

中国现代文人特爱面子确实丢了一些本该继承的传统。眼睛太关注一些面子上的东西,胸襟就变狭窄了,做事也少了章法。碍于情面,现代人的例子不好举,姑且以一个古人的例子给大家会意:据《世说新语?容止》载,三国时曹操接见匈奴使臣,“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硅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接待完毕,曹操派人问使臣对魏王的印象如何,使臣回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若早知别人有如此的慧眼,何苦要制造些假象装门面?且不管这个故事真实与否,但是给那些太爱面子的人上了一课:能否“雄远国”,面子真没太大作用,相反,过于注重面子上的掩饰往往成为点缀史实的笑话。不知今人能否从上面的例子中悟出些道理。

 答:                                                                   

                                                           

试题详情

16.下列关于“文化码头”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码头”是指各种文化和文明、各种艺术门类在这里崭露头角,寻求发展,并交汇、交流、交融的地方。

B.“文化码头”在上海形成,已经有了70多年的历史,期间经历了一段曲折,改革开放后,又重新展现出迷人的魅力。

C.“文化码头”之所以能在上海形成,是因为上海自身文化繁荣,从而吸引了各地区、各门类的文化在此长期交汇、融合。

D.今天的上海“文化码头”比历史上的“文化码头”更大、更深,承载的分量和责任更重,内涵更丰富,更具开放性。

试题详情

17.下面的理解与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上海重新创造“文化码头”,是其作为中国文化“半壁江山”的历史地位的再现,同时,也适应了它现实发展的需要。

B.上海建设文化大都市的目标,是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也更具有普适性和包容性。

C.在商业繁荣的基础上,随着“文化码头”的再现并辉煌,上海将最终建没成为世界文化名都。

D.真正的文化大都市和历史上“文化码头”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没有了小剧团、小戏班等纯娱乐类文化,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精英高雅文化。

试题详情

18.作者在第⑥段分别写到鲁迅、吴昌硕、任伯年和姚明、刘翔这两类人物,在文中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作用?(6分)

答:                                                                        

                                                                           

试题详情

19.从全文看,上海要想建设成文化大都市,其必不可少的要素有哪些?(6分)

答:                                                                        

七、作文(70分)

试题详情

1 B(A债券quàn C 盛chénq饭 D 创chuāng浑hǘn水摸鱼) 

2.A(B项,“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C项“投鼠忌器”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D项“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

3.(C)

4.(4分) 金钱决定法律、爱情、真、善、美的有无是可悲的。(决定或类似动词1分,“法律、爱情、真、善、美的有无”1分,“可悲1分,整体通顺1分”)

5.结论:生病时一部分人不去医院就诊与药品价格、医院滥开检查项目关系较大。(3分)建议:规范药品价格。(2分)(建议与结论要有联系)

6.B   A.罢:停止   C.谢:推辞   D.逮:及,达到

7.D 既:之后,已经    A.以:凭/ 因为    B.而:表承接/ 表并列    C.之:取消主谓独立性/ 往,到

8.B  不是处理晋王的后事,而是晋王把攻克金陵之后的事务交给王韶处理。

9(1)等到平定齐国后,王韶因为功劳大而被晋升为开府。

(2)晋王在年幼的时侯带兵出征,最终能攻克吴越之地,平定局势,这是王韶辅助的功劳啊。(译出大意得1分,判断句1分,“相”1分。)

(3)(我)哪里敢自己放松自己呢,只是因为(这样)才导致身体劳累,又担心因年衰力薄而使朝纲紊乱罢了。(译出大意得1分,句式“岂……”1分,“速”1分。)

参考译文:

王韶,字子相,自说是太原晋阳人,世代生活在京兆。王韶年幼就气度高雅,十分喜欢奇人节士,有识之人认为他与众不同。在周国多次凭着作战立功而升官至车骑大将军、议同三司,再调任为军正。武帝在攻下晋州后,想班师回朝,王韶劝谏说:“齐国朝纲混乱,在此连累世道。上天褒奖我王,让您一下子就扼住了它(齐)的咽喉。加之因为他们在朝上君昏庸,在朝下人心恐惧,攻下动荡的齐国,就在今日。陛下刚才想放弃齐国离开,以我的愚昧固陋,实在不能深入理解您的做法,希望陛下再考虑一下。”武帝非常高兴,赏给王韶一百匹细绢。等到平定齐国后,王韶因为功劳大而晋升为开府。被赐封晋阳县公,领五百户食邑,再赏赐牛马和其他物品数以万计。不久升任内史中大夫。宣帝登位时,王韶被任命为丰州刺史,改封为昌乐县公。高祖受禅时,王少受封爵位为项城郡公,领二千户食邑。不久调任灵州刺史,被授予大将军职位。

晋王杨广镇守并州的时候,授王韶行台右仆射职位,赏赐五百匹彩缎。王韶生性刚直,晋王非常怕他,每件事都向他咨询,不敢违反法令制度。有一次,王韶奉命巡视长城,出行后晋王挖池起山,王韶回来后,将自己锁起来以此进谏。晋王向他道歉并停止了工程。高祖听说这件事后大为嘉许,赏赐王韶一百两金子和四个宫女。在平定陈国时,王韶以本官担任元帅府司马,率领大军赶赴河阳,与大部队会合。到了寿阳后,与高锴一起调度军队,从未延误过军机。攻克金陵后,王韶就坐镇在那里。晋王杨广班师回朝,留下王韶在金陵防守,把所有的事都托付给他。几年后王韶回朝,高祖对各位公卿大臣说:“晋王在年幼的时侯带兵出征,最终能攻克吴越之地,平定局势,这是王韶辅助的功劳啊。”于是晋升王韶为柱国,赏赐三百多奴婢,五千匹绵绢。

开皇十一年,皇上驾临并州,因为王韶做事尽心,特别给予慰劳和嘉许。此后,皇上对王韶说:“自从我到了这里,您胡子发鬓逐渐变白,恐怕是忧心劳碌造成的吧?中流砥柱的威望都集于您身上,您要再努力啊!”王韶推辞说:“我日渐衰老年迈,不再适合做官了。”高祖说:“这是什么意思?不适合,是没有用心尽力罢了。”王韶回答说:“我以前在动荡的朝代,尚且用心尽力;何况现在遇到了英明圣主,哪敢不竭尽全力呢!只是心神和精力日渐衰微,(这些事)不再是愚驽的人可以做到的。加上(我)今年六十六岁了,年事已高,健忘又多。(我)哪里敢自己放松自己呢,只是因为(这样)才导致身体劳累,又担心因年衰力薄而使朝纲紊乱罢了。”皇上安慰他,让他回去。秦王杨俊做并州总管,王韶仍担任长史。一年多后,王韶乘驿车入京,因劳碌而去世,终年六十八岁。高祖深感痛惜。

10.(1)绝句(或七绝) 送别诗

   (2)“空”字使用精妙,一语双关。用比喻的方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王员外满载离恨远去,诗人的心也随行舟而逝;“空”字还写出了作者依依惜别而又无可奈何的苍凉心境。

   (3)【答案一】情景交融的写法。开头两句,作者以“柳絮”“梅花”表明时间的变换,既点明了季节的变化,又渲染了一种苍凉的气氛,一种人生飘忽无定、聚散难测而又离合无常的感觉。收束句用比喻将“离恨”比作湘江水那样悠长,以景结情,含蓄绵长。(答出“情景交融”2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1分)

   【答案二】本诗采用了乐景写哀的手法。用暮春时节给人以春天感觉的典型物候“柳絮飘飞”和“凌寒绽放”来写“离情别恨”使得全诗倍增苍凉之感。这种离恨犹如浩浩荡荡的湘江水一样绵长而久远。再加上是“谪迁人”送“谪迁人”,可谓“倍增其哀”。(答出“乐景写哀”2分,略作分析1分)

11.⑴未成曲调先有情  ⑵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⑶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⑷春与秋其代序  ⑸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⑹巧言乱德 ⑺入则无法家拂士  ⑻静以修身

12.因为风中的一切事物可以看到,而且风可以改变许多东西,从中可以间接看到风。  “看”其实是一种感受,这种感受是从风引起的具体事物的变化中得来。作者运用通感手法,使风的形象变得直观,风的作用变得具体可感,也就更突出了作者对风的感受的深刻。

13.用自然界事物的消失悄无声息引出对人该怎么度过一生的思考,并用以反衬人的一生会给这世界留下影响。

14.自己记忆中的当年一些往事、体验和感情;自己当年的观点立场、理想追求。

15.能淡化人的记忆改变人的一切的力量。人有感情有记忆,对过去的一切不会淡忘;个人的思想会因为记忆而变得成熟;个人的行动也会因为记忆变得勇敢;记住过去才能看到未来。

(一)16.A(此句是通过和今人对比,强调有些现代文化名人耐不住寂寞,坐不住冷板凳,满是功利心态,不能像孔子那样从容淡定。没有“孔子不因牛车而感到没面子”这层意思)                                                                         

17.C(本段论述的观点不是“把很政治的东西强加到体育的层面来解读输赢”,而是借此事表明“一些现代文人不要把个人的随意比附披上文化的外衣,这样有失文化人的体面”)

18.应放在第五和第六段之间。(2分)理由:论述的逻辑结构和谐。此段和第五段形成一正一反对比论证:前一段是说人固然要顾及脸面,但有比面子更重要的事情,宁舍弃面子,结果成就了大业;此段是说有人太关注一些面子上的东西,结果往往成为点缀史实的笑话。(4分)(学生答案要求:要能从论证的逻辑结构去分析,意思对即可)

19.事例简述:唐太宗曾几次下决心杀掉屡犯龙威、常让他丢面子的魏征,可每次冷静下来反省到自己的错误后,都能明白魏征批评他的深刻用意。(2分,意思对即可,但语言组织的角度一定要对应上文)

论证示例:不杀魏征,皇帝丢掉的是一时的面子,但却得到了一面反观自己得失的明镜,一面烛照历史的明镜;唐太宗舍弃了些许面子,却坐拥了历史上的大唐盛世,这是一种治国的大智慧。(4分)也可以从反面论证,也可以正反结合。意对即可。)

(二)16.C(因果颠倒。应该是各种文化在上海的登陆,促进了上海文化的繁荣。同时,上海是先有了“通商码头”,伴随着商业的往来,文化也随之进出、登陆,最后形成了“文化码头”)

17.D(“没有了……”和“取而代之……”错。文化大都市比历史上“文化码头”所包孕的文化门类更多,内涵更丰富,大众娱乐文化和精英高雅文化并存。)

18.同:写这两类人是为了说明上海要成为永久的“文化码头”,关键在于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2分)。不同:写前者是强调必须能吸引和留住大批外来的一流人才(2分),写后者是为了说明必须培养大批本土的优秀文化人才(2分)。

19.(1)要有足够宽的包容度(宽广的胸怀,开放的视野),能够包容各种本土文化和异质文化的存在;(2)要有足够大的胸怀,容纳各种外来人口和外来文化的进入;(3)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培养优秀的本土人才,留住一流的外来人才;(4)深刻总结、充分尊重文化发展和繁荣的规律。(6分,一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20.参高考评分标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