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城一中2008-2009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语 文 试 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选择题(共15分,共5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刊      下       千难逢           入史册

   B.腼       列       暴天物           不知耻

   C.意        子       肤之痛           提纲

   D.灰        见       若寒蝉           头十足

试题详情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坐落        诀别         尺椟            清山绿水                 

B.安详        提纲         隽永            矫揉造作

C.契机        针砭         渲泄           心无旁骛

D.灌注        喧嚣          祛除           彪柄千秋

试题详情

3.下列句子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A.“安排了工作吗?这些新来的同志。”局长亲切地对我说。

B.他到处收集有关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认真地分析;不拘泥于前人的方法,

终于有了新的发现。

C.她培育了许多香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她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

一头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D.从山前一直攀登到海拔1860米的绝顶,饱览了“人字瀑”“百丈泉”“石笋

峰”“百步云梯”“天都峰”……等奇观美景,可谓平生一大快事。  

试题详情

4.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德国核物理学家鉴于希特勒的疯狂,让原子弹试验胎死腹中;无独有偶,爱因斯坦后来也痛恨自己当年对原子弹出世所作的贡献:他们都意识到这是潘多拉盒子里的灾难。

B.历代皇帝之所以如此垂青关羽,给他追加一个个尊贵美好的谥号,无非是

希望自己的臣子能够见贤思齐,也像关羽效忠蜀汉一样效忠自己。

C.老太太的剪纸乡土气息浓郁,图案简洁明朗,既与使统的民间剪纸风格

陈相因,又打破了固有的模式范畴,因而具有很多的感染力。

D、由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联袂演出的小品《小崔说事》是继他们合作过

的《实话实说》后又一部经典。全国人民在笑声中,烦恼、忧愁都付诸东流

试题详情

二、(9分,每小题3分)

6.根据文意,对“遥感考古”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在高空乘坐飞机进行观察地表并探测地表以下的考古遗迹。

B.利用可见光拍摄的照片或用远红外线探测器探测地表下的考古信息。

C.使用遥感技术远距离地对考古遗迹进行探测,为考古发掘提供资料。

D.利用传感器对地表及地表以下的古代文物进行观察、探测。

试题详情

7.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保存于地表或地表以下的古代遗迹与随着岁月流逝逐渐荒废的地区存在差别。

B.由人工形成的村镇与没有受到人工干扰的农田在保存古代遗迹方面明显不同。

C.古代遗迹是人工建成的,与一般的农田和村镇在地面上的征象虽有区别,但微乎其微。

D.地表上和地表下古代建筑遗迹与周围自然形成的土壤环境有明显区别的征象。

试题详情

三、(12分,每小题3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              粪:用粪土

    B.春阳既浮,萌者将动                  萌者:草木的嫩芽

    C.根壮则地脉                        梗:阻塞

    D.其伐诚宜尔                        见:被

试题详情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新植者不得畅茂                    忽魂悸魄动

    B.圃之南有杏                       犹且从师而问

    C.今杏方春华                        立石于其墓之门

    D.指而语客以所疑                    相如持璧却立

试题详情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樗死而杏生缘由的一组是(    )

    ①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                ②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 

③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                ④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 

⑤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    ⑥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

     A.②③⑤       B.①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试题详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园之守对樗树与杏树是否砍伐去留的态度,主要是根据新种植的蔬菜和花

果桐竹是否成活并很好生长的情况来确定的。

     B.欧阳修决定了樗树砍去而杏树保留之后又为此叹息疑虑,是觉得自己的主张与古代贤者的看法及论述有所相悖。

     C.客人认为,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无用之材处于与世无争之地,则可保留;如果无用之材对有用之地造成了防碍或侵害,那就应该砍去。

     D.欧阳修借客人之阐述,充分肯定了庄子关于才者死而不才者生的学说,也解除了自己在伐樗保杏问题上的困惑。

第Ⅱ卷(共114分)

试题详情

四、(24分)

16.作者为什么“喜欢泊的境界”?(4分)

                                      

                                                 

试题详情

17.本文引用、化用了许多前人的诗文,如“独钓寒江雪”“乘月听哀?,?露馥芳荪”“人如天地一沙鸥”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试题详情

18.综观全文,作者从多个层面对“泊”进行了感悟与透析,赋予了“泊”多种情怀和意蕴,请分条列举出作者的这些感悟。(7分)

                                         

                                     

                                     

                                     

试题详情

19.请选出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4分)(  )(  )

A.文中的“泊”不仅是指停泊的一种客观状态,更是暗示了一种人生境界。

B.作者从“泊”中感悟到了人生张弛、进退的哲理,给予读者以人生启迪。

C.文中所选取的诗文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作者,但却在文中暗示出了作者是谁。

D.本文的语言质朴无华,骈散互用,长句与短句结合,将文章写得明艳动人。

E.文中的“泊”被描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使人有置身其中之感。

六、(9分)

试题详情

20.请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个字。(4 分)

       《语文的诗意》让我再一次想到语文教育的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人技教育”侧重于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

  注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质”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如果说“人技语文”给学生以“真”, “人格语文”给学生以“善”,那么“人格语文”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1.下面是一个冗长的单句,请用两个单句表达这个句子的意思。(可适当增减文字)(5分)

中央电视台将于2004年2月5日和12日在第10套节目15点和第8套节目23点先后四次播出电视散文《父亲的漓江》。

答:                                  

                                       

                                           

七、作文(60分)

试题详情

1.D (A项下载读zài,其它读zǎi;B项恬读tián,其它读tiǎn;C项楔读xiē,其它读qiè;D项全读jìn)

试题详情

2、 答案:B(A“椟”应为“牍”;“清”为”青”C “渲”应为“宣”;D“柄”应为“炳”)

试题详情

3、C(A项应改为“安排了工作吗,这些新来的同志?”。错句把它当成两个句子,两种语气,其实它是一个倒装句,只有一种疑问语气。B项分别应改为逗号,原句不存在并列关系。C项中的括号为句外括号,是对全句进行补充说明。D项用了“等”字,前不能用省略号。)

试题详情

4、 B

试题详情

5、 答案.A(B项状语语序不当,时间状语应放在地点状语的前面;C项(“按照”与“观念”搭配不当,“认真”修饰“行动”不当;D项“全体与会者”和“大会主席成员”并列不当。)

试题详情

二.(9分,每小题3分)

6. 解析:A.缺少“利用遥感技术”,“在高空”不一定要乘坐飞机;B.文中没有对“用远红外线探测器”的说明;D.文中没有“传感器”的说明内容,探测的是“考古遗迹”,而不是“古代文物”。

答案:C

试题详情

7. 解析:A.文中没有与“随着岁月流逝逐渐荒废的地区”比较的内容;B.文中要说明的是环境差异形成不同的征象,并非说明“保存古代遗迹”有什么不同;C.征象区别在平地看“是微乎其微”,而到高空用仪器“就会发现明显的区别”。

答案:D

试题详情

8. 解析:A.文中所说的重大发现未必“都得益于现代航空遥感探测技术的使用”;C.一般的“人工痕迹”还是“古代遗址”,还要有待于考古发掘的证实;D.“对广袤的内蒙古草原遥感考古”,还处在设想阶段。

答案:B

三(12分)

试题详情

9.A.(粪:为……施肥)
   10.B.(兼词,于此/代词,之;A.连词,而且;C.连词,并且;D.副词,于是)
   11.C.    12.D.(文中并未体现“充分肯定”之意)
  四(24分)

试题详情

13.⑴因为杏树的缘故,特此不能种蔬菜,这也应该砍掉作柴火。⑵你难道就不可以减少几块菜地而让杏树生长吗?⑶如果因无用之材侵害了有用之地,怎么能够避免(被砍的命运)呢?
   14.(1)这里说“云愁”实际说的是“人愁”,用拟人化的愁云来衬托征人的悲凉心情。

(2)词中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香貂旧制戎衣窄”的征夫,一个是“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思妇(征夫的妻子)。词中对征夫、思妇的描写,透露着他们对久戍边关而遥无归期的苦闷心情。  

试题详情

15.(1).黄河之水天上来 落霞与孤鹜齐飞 虞美人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 羡长江之无穷。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五、(21分)

试题详情

16.因为“泊”有一种非常“凄幽而灵动的韵致”,“犹如一粒凄美的种子”,落在作者心上,让作者“恍惚迷离,浮想联翩”。 

试题详情

17.(1)使文章富有浓厚的文化意蕴和诗情画意。

(2)让读者产生古今相通的感觉,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

(3)扩大了“泊”的意蕴,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试题详情

18.(1)“泊”是一种自然状态,它是运动后复归的宁静,是劳累后放松的歇息。

(2)“泊”是一种心境,置身其间,既可逃避“喧嚣尘缨”,又能从淳美的大自然中觅

取心灵的滋养、精神的慰藉。

(3)“泊”是一种文化,江南的许多河流湖泊往往作为背景被写进文学作品中,使它平

添了一分文化气韵。

(4)“泊”更是一种精神,它不光是休憩、等待,更是一种蓄积和迸发,是一种寥廓的

胸臆。 

试题详情

19.CD(C项错误:不是所有的诗文都没有直接点明作者;D项错误:本文语言特点不是质朴无华,而是华美明艳)

六(9分)

试题详情

20.(4分)语文教育“人技”“人格”“人生”三重境界教给学生真善美。

试题详情

21.(5分)

中央电视台将于2007年2月5日和12日播出电视散文《父亲的漓江》。播出的频道和时间是:第10套节目15点;第8套节目23点。(不是两个分句或两个句子的扣4分,日期、时间、频道缺一点扣1分)

附译文:官署的东面有一个园子,一直以来有很多的野草,都没有去治理它。我到了那里,开始开辟已经荒芜的土地。用粪便浇灌贫瘠的土地,用水浇灌干枯的地方,然后种上十几畦农作物,另外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正是春天,植物开始有萌芽的迹象。这时守园人给我提出意见,说:“这园子里生长着樗树,根茎粗壮,枝叶繁茂。根茎粗壮就妨碍了地下的流通,要消耗很多大地的精气,使得你新栽的农作物都得不到营养的滋润。枝叶繁茂就使得地上的阴影面积更大,让新栽的农作物得不到充足的阳光照射,而无法正常生长。又因为樗树的形状并不直,反而弯曲,看起来十分臃肿的样子,这样的木材中间纹路稀疏,导致重量很轻,而且很不坚固。(这样的树木)不值得栽种,应该把它砍掉。”我听了他的意见,把樗树砍掉了。第二天,他又对我说:“园子南面的那棵杏树,它的根茎所占的面积半径都有六七尺大,而它所在的地方却是这里最好的土地,让杏树长在那里而不能种植农作物,是很可惜的,应该把它也砍掉。”我说:“哈哈!如今正是杏树生长最好的时期,而且长得繁华。它也即将结果,你就不能为了这片杏林而放弃几畦菜地吗?”所以没有将它砍掉。
后来我突然想到,并发出这样的感叹:“唉!我记得庄子曾经这样说过,樗树和栎树因为其木材没有用而能自然老死,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而如今樗树是真的没有用,一旦知道了就会马上将它砍掉并抛弃;杏树的躯干是很坚固的,纹路也很紧密,色泽美丽,还可以拿来做装饰,它反而存活下来。难道有用和没用是各自要用天生条件的影响而来判断吗?”
     后来有一天,有客人来拜访我。这时恰好有仆人正拉着砍掉的木材走过客厅,我便指着木材对客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希望得到指点。客人对我说:“这有什么奇怪的呢?你认为用不着便是无用,说明你提出了与庄子相反的看法,这是很可贵的。而以无用发挥出很大的作用,又怎么不可能呢?那杏树之所以能结出很多的果实,是因为它天生就依靠着它庞大的根系。这是它的幸运。如果桂树和树漆不能逃出刀斧的砍伐,则说明有用的东西是需要牺牲的,形势不允许他生存,这与杏树结果是不一样的。樗树庞大而木材不可用,它的庞大是有害的,所以把它砍了也是很合理的,这与你有用者死,无用者生的说法又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所有的物体都是这样,它是幸运的还是不幸运的,要看它当时所处的环境。”客人走了,我同意他的话,而将其记下来。

 

 

试题详情

22.作文范例

人 间 词 话

――独上高楼

那是在歌舞升平的李唐盛世。

一个人从异域走来。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为他精神的马队。他对中原的温柔敦厚空灵细腻不以为意,凭着自己绝世旷达的襟抱,独上高楼,大笔横扫,狂飚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这便是“凤歌笑孔丘”的李白。他“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放眼神州,四海盛世在他心中皆归于平息而又欢腾雀跃。他吞吐大气,酒入胸肠,三分啸成了剑气,七分酿成了月光,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为伊憔悴

这是一群为生命的追求鸣唱终生的歌者。

海子的生命,行走在冰凉的铁轨上,然后戛然而止;顾城的追求,行走在寂寞的避风港,然后随风而逝;三毛的爱情,行走在疯狂的撒哈拉沙漠,刻骨铭心;余秋雨的文字,行走在文化苦旅中,惊世骇俗;梵高用麦田和向日葵诠释着生命的意义;霍金用并不完整的身躯告诉我们:顽强追求可以改变一切;莫奈痴迷于火与光的交融,完成了世人敬仰的鲁昂大教堂。

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它告诉人们实现人生的价值必定要经历一个过程,那便是孜孜不倦的追求。追求,一如飞蛾之于灯火,无息无止。

――蓦然回首

巴金,一位跨越了百年沧桑的老人,一生勤奋写作,亲身实践了鲁迅倡导的“韧的战斗”精神。一百年来,他的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夕阳唱晚,他穿越了20世纪风云历史的伟大作家的人文精神,将与人类的文化并存,像宇宙间的星月一样,永远闪烁出圣洁而明亮的光辉。

当功成名就之时,能够淡泊对待名利,平静对待人生,达到“众里寻他千百

度,蓦然回首”的程度时,才能为一切卓越的追寻画一个完美的句号。蓦然回首,才会有所得而不是有所失。

当你深刻领悟这三种境界并落实行动后,你就会从普通人中脱颖而出。

目标?坚持?成功

小溪把目标定格于波澜壮阔的大海,于是有了有容乃大的胸襟;梅花把目标停驻于凛冽的枝头,于是有了迎风而立的傲骨;雄鹰把心志放逐于苍穹,于是有了冲击蓝天的勇气。

丁磊,网易首席构架设计师,拥有76亿资产。毕业于宁波科技大学的他,曾经在宁波电信局有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而他不满足于现状。他“独上高楼”,辞去工作,只身进入网络的寒冬中。他常常每天工作16个小时,虽然衣带渐宽,但他终不悔。

在网络的寒冬中,他独上高楼,在失败的边缘他选择坚持。待他蓦然回首时,他的坚持终于变成出人意料的成功。一个30几岁的年轻人告诉我们,只要在生命的历程中独上高楼,选择坚持,成功就在不经意间。“因为山在那边”。80年前,乔治?马洛里带着这句名言辞别英国,去攀登那足以煮沸每一位登山者热血的珠峰。

在那个时代,登上珠峰如同登上月球一样被人们视为不可思议。但他却“独上高楼”,他坚持魔鬼般的训练,纵然衣带渐宽也无悔。

75年后,人们在距珠峰顶600多米的地方发现了他冰冻了的遗体。人们不知道,当年的那一刻,在他蓦然回首时,他是否知道自己已站在接近世界之巅的地方,但他的名字却永远地印在了每一位登山者的心中,印在了世人的心中。

“就算化作冰雕,他也没法爬到顶峰拥抱那亿万年灼热的冰雪。”他,这个叛逆成性的人,却祈求着暴风雪的来临,仿佛只有在风暴中才能宁静。俄国作家莱蒙托夫的这句诗曾被用来形容托尔斯泰,这是贴切的。

他出生在一世袭的贵族家庭,人们往往会安于这样的优越环境中,但他却“独上高楼”,用自己的笔墨来抨击那个社会。纵使衣带渐宽,纵使被开除了教籍,纵使遭到恶毒的诽谤,他也终不悔。相反,他决心放弃伯爵头衔。

当他蓦然回首时,一部经典著作《战争与和平》终于展现给世人。 

青春的岁月,我们身不由己,只因这胸中燃烧的梦想。在生活中要敢于“独上高楼”,面对生活的天空,即使他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让目标做帆,让奋斗作桨,坚持到底终不悔,蓦然回首之时,成功彼岸已在前方。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