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地区第二次理综调研试题 5.13
1.根据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各图中不正确的是( )
A.①可以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B.②可以表示胰岛素合成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
C.③能够表示生长素对根的作用效果
D.④能够表示自交代数与该纯合子所占比例关系
1.答案: A【解析】细胞周期可以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是细胞周期的开始,分裂间期所经历的时间很长,而图①所表示的时间关系与正常细胞周期相反。
2.下列有关植物的生殖与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物的过程属于无性生殖
B.当受精卵发育成16个细胞组成的球状胚体时,进行了四次有丝分裂
C.植物子房壁发育为果皮,其性状是由母本基因决定的,属于细胞质遗传
D.高等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包括种子的形成和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等阶段
答案:D 【解析】 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物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基细胞和顶细胞,顶细胞连续分裂形成球状胚体,当形成16个细胞组成的球状胚体时,进行了5次有丝分裂;子房壁发育为果皮,其性状是由母本细胞核基因决定的,属于细胞核遗传。
A.甲图中CD段一定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B.甲图中的AB段若发生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细胞肯定进行减数分裂
C.乙图中A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比例为1∶2∶2
D.乙图中的CD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定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答案:C 【解析】 甲图中纵坐标示一条染色体中DNA含量,该图既可以表示有丝分裂也可以表示减数分裂。CD段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也可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B段示DNA复制,有丝分裂发在间期,减数分裂发生在第一次分裂间期;乙图纵坐标示每个细胞中DNA含量,因而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DNA含量的变化,A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比例为1∶2∶2;一般情况下CD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但蜜蜂的雄蜂减数分裂此期染色体数与正常体细胞的相同,一般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CD段中的一部分)染色体数也与正常体细胞的相同,故选C。
4.下列关于生物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种植物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种与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B.把合成β-胡萝卜素的有关基因转进水稻,育成可防止人类VA缺乏症的转基因水稻是产生新基因的育种方式
C.阻止病人的致病基因传给子代的方法通常是将正常基因导入病人的生殖细胞的细胞核
D.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C 【解析】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得到的杂种细胞,其含有的染色体是两个细胞的染色体之和,其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是两品种配子染色体数之和;转基因植物不是产生新基因的育种方式;基因传给子代是通过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结合完成的;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只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选C
5.某山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由于人们滥用农药和滥捕青蛙,导致农田中的青蛙几乎消失,虫害严重,粮食减产。近年来当地村民已逐渐认识到上述做法的危害,停止使用有害农药,同时在农科所科研人员帮助下,向农田内放养一小批青蛙;几年来,虫害减少,粮食产量提高,农田内青蛙数目逐渐增多。有关科研人员对放养后青蛙种群的增长率变化情况进行取样调查,获得结果如右下图。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图中a~c段内,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提高。
B.在图中e点是,青蛙种群数量达到K值,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C.在测量时期内,青蛙种群呈“S”曲线增长。
D.上述情况表明农田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
答案:A 【解析】注意审图,纵坐标表示增长率,青蛙增长率从a →c由低→高→低,表明种群数量不是一直增长,到e点时达到最大,因而该种群呈“S”曲线增长,e点时的种群数量就是最大容纳量,害虫与青蛙数量保持相对平衡。在a →c增长过程中,随着青蛙数目逐渐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增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减弱。农田生态系统的显著特点就是: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6. “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重要特征。其中禁止运动员使用兴奋剂是重要举措之一。以下两种兴奋剂的结构分别为:
兴奋剂X 兴奋剂Y
则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mol兴奋剂X与足量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5 mol Br2
B.1 mol兴奋剂Y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 mol NaOH
C.两种兴奋剂遇FeCl3溶液均显色,均属于苯酚的同系物
D.兴奋剂X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共平面
7. D【解析】1molX 可以和3mol溴发生取代,1mol溴发生加成,最多消耗4mol溴;1mol Y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生成酚和HCl各消耗2molNaOH,羧基也要消耗1molNaOH,故最多消耗5molNaOH;Y中苯环上没有连接羟基,遇FeCl3溶液不能显红色;苯环中碳原子都共面、异丙烯基的所有碳原子也都在同一平面内,故X 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
8. 常温下,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含有大量Fe3+的溶液:SCN-、I-、K+、Br-
B.无色澄清溶液:MnO4-、SO42-、K+、Fe3+
C.能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NH4+、Na+、SO42-、Fe3+
D.水电离产生的c(H+)=1×10-12mol/L的溶液:HCO3-、NH4+、Cl-、Ca2+
8.C【解析】Fe3+可以和SCN-发生络合反应而生成红色物质;含MnO4-离子的溶液呈紫红色、Fe3+在溶液显棕黄色,B不正确;;水电离产生的c(H+)=1×10-12mol/L的溶液其pH可能等于2或12;HCO3-在这两种情况下均不能存在,D错;使pH试纸显红色的溶液是酸性溶液,可以和NH4+、Na+、SO42-和Fe3+大量共存,C正确。
9.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lmol 含有l0NA个的质子
B.时,lL pH=6的纯水中,含10-6NA个OH-
C 78gNa2O2离子化合物中含阴离子的个数是2NA
D.0.01molMg在CO2中完全燃烧转移电子数为0.01NA
9. B 【解析】此题考查NA的说法。易。A项NH4+为11质子,10电子微粒;C项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所以
10. 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 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白磷(P4)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P―P 198 kJ?mol-1、P-O 360 kJ?mol-1、氧气分子内氧原子间的键能为498 kJ?mol-1,则P4+3O2====P4O6的反应热ΔH为( )
A.+1 638 kJ?mol-1 B.-1 638 kJ?mol-1
C.-126 kJ?mol-1 D.+126 kJ?mol-1
10. B【解析】本题考查利用键能进行反应热的计算。由磷(P4)分子结构,知其中含有6个P―P键,P4O6中含12个P―O,则P4+3O2====P4O6的反应热ΔH=E(反应物)-E(生成物)=198 kJ?mol-1×6 mol+498 kJ?mol-1×3 mol1-360 kJ?mol-1×12 mol=-1 638 kJ,B正确。
11. A~D是含同一元素的四种物质,它们相互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单
质,D是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则A可能是
科网①Al ②Mg ③N2 ④S
A. ①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学
11. D【解析】以小框图的形式考查了元素化合物间的转换关系。题目易。在熟练掌握转换方程式的基础上,将四种单质带入验证,都符合条件。对应物质的转化关系为:
12. 科网
12. B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B项中和热的测定缺少温度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需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发现其中的错误。
13.在浓盐酸中H3AsO3与Sn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nCl2+12Cl-+2H3AsO3+6H+=2As+
3SnCl62-+
① 氧化剂是H3AsO3;② 还原性:Cl->As;③ 每生成7.5gAs,还原剂失去的电子为0.3 mol;④ M为OH-;⑤ SnCl62-是氧化产物。
A.①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只有①③
A 【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属中档题。从化合价着手可分析得出,H3AsO3为氧化剂,SnCl2为还原剂,对应的产物As是还原产物、SnCl62-为氧化产物。此反应中Cl-没有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因而不能得出②的结论;此反应中反应物为酸性条件,则不可能生成碱,④错误。由双线桥法可分析得出,生成2molAs应转移6mol电子,再由比例关系得③正确。应选A项。
14. 一个物体自静止开始作加速度逐渐增大的直线运动,经过t时间速度为 v,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应满足( )
A S= vt B C D
〖答案〗 D〖解析〗假设该物体自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实际上物体自静止开始作加速度逐渐增大的直线运动,则S<vt,所以D正确
15. 电阻R1、R2交流电源按照图甲所示方式连接,R1=10 Ω,R2=20 Ω。合上开关后S后,通过电阻R2的正弦交变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
A.一个周期内通过R1的电流的平均值是
C.一个周期内通过R2的电流的有效值为零 D.R2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6V
〖答案〗BC〖解析〗通过图乙可以看出,电流的有效值为,R1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R2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 所以B正确D错误;根据平均值的定义,一个周期内磁通量的变化量等于零,所以一个周期内通过R2的电流的平均值为0,C正确A错误。
16. 如图所示是两个同种玻璃制成的棱镜,顶角a1略大于a2,两束单色光1和2分别垂直射入三棱镜后,出射光线与第二界面的夹角β1=β2,则( )
A.在光谱中,1光比较靠近红光
B.在棱镜中1光的传播速度比2光的小
C.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时1光的干涉条纹比2光的干涉条纹窄
D.若1光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2光也一定能使这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答案〗AD〖解析〗由图可知n1?n2,可判断f1?f2,所以A正确;光在介质中的速度v=c/n,所以v1?v2,B错误;因f1?f2所以在空气中波长1光的大于2光的,干涉条纹1光的比2光的宽,C错误;由于f1?f2,依据光电效应产生的条件,可判断D正确。
17.
A 24小时 B 12小时 C 6小时 D 小时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万有引力与天体部分的知识.飞船离开地面的高度大约是
18.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导线ab可以沿金属导轨在匀强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为了使电流表的指针向右偏转(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流表),导线应做的运动( )
A.向左加速
B.向右加速
C.向左减速
D.向右减速
〖答案〗BC〖解析〗由于电流表的指针向右偏,左侧回路中感应电流顺时针,左侧线圈感应磁场方向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由楞次定律,若右侧线圈磁场上端为N极,则必增强,ab应向右加速运动;若右侧线圈磁场上端为S极,则必减弱,ab应向左减速运动,故BC正确。
19.波速均为2m/s的甲、乙两列简谐横波都沿x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波的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关于这两列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如果这两列波相遇会发生稳定的干涉图
B.如果障碍物的尺寸为6m,则乙图中的波衍射
现象更明显
C. 图示时刻起,甲波中的P处质点(处于波峰)比乙波中的Q处质点(处于波峰)先回到平衡位置
D. 图示时刻起,甲波中的P处质点(处于波峰)比乙波中的Q处质点(处于波峰)后回到平衡位置
〖答案〗BC〖解析〗甲波频率0.5Hz.乙波频率0.25Hz,则甲、乙两波频率不同,不能发生干涉现象,选项A错误;甲波的周期小于乙波的周期,则P处质点比Q处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选项C正确;D错误;乙波波长比障碍物尺寸大,而甲波波长比障碍物尺寸小.则乙波衍射现象更明显,选项B正确;
20.如图所示是一个密闭的绝热容器,容器内有一绝热的活塞将它分隔成A、B两部分空间,A、B两部分空间内封有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气体(分子势能不计),开始时活塞被销钉K固定,A部分气体的体积小于B部分气体的体积,如图所示. 若突然拔出销钉,当达到平衡时,A、B两部分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A和VB,则( )
A.VA>VB B.VA=VB
C.VA<VB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答案〗C〖解析〗A、B两部分气体的温度相同、质量相等,拔出销钉后,A部分气体对B部分气体做功,器壁绝热,最终A和B的压强相等,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A部分气体的内能减少,B部分气体的内能增加,即A部分的温度比B部分低,可知A部分的体积较小.
21.如图所示的电路,圆筒盛有电解液,侧壁是绝缘塑料,顶盖是一块金属圆板,圆板和电解液之间有一静止带电微粒;若电解质溶液不停地流出筒外,则()
A带电微粒仍将静止
B带电微粒仍将向下运动
C电流表读数为零
D电流表有向上的电流
〖答案〗B〖解析〗桶的的顶盖与下面的电解质液面构成了一个平行板电容器液面不停地下降使得电容器极板间的距离增大,电容一直减小电容器放电,电场强度减小,所以B带电微粒仍将向下运动。
三、解答题:(物理部分包括一个实验题18分,共2部分;包括3个大题54分,共72分)
22.(Ⅰ)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某位同学画出来的轨迹如图实线所示,在图上取一点P,经测量,P点坐标为(
(1)小球初速度为――――――――m/s
(2)可以看出,所得的轨迹与参考轨迹(虚线)相比在纸上位置明显偏上,其原因是――――――
(3)要使得图线从左上角一直到右下角,如参考轨迹(虚线)所示,以减小测量过程中的误差,在不改变器材的情况下应当采取的方法是――――――――――
22.(I)
〖答案〗2.0 (3分); 初速度偏大(2);
降低小球下滑的高度(2)。
〖解析〗水平速度v 0==,竖直方向0.049=gt2,
联立得v 0=
(Ⅱ)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源的电动势与内电阻。
⑴图甲所示的电路,是实验室中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电路,这个测量电路有一个缺点,就是存在着系统误差,你认为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是
A电流表的分压作用 B电压表的分流作用
由于系统误差的存在,使得电动势与内电阻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总是 。(填“偏大”或“偏小”)
⑵乙电路是在甲电路基础上的改进,能够克服甲电路的缺点,使得测量值更准确。其中两块电压表、两块电流表完全相同(同一制造厂家,同一型号,同一批次),如果电压表V1、V2的读数是U1、U2 ,电流表A1、A2的读数是I1、I2 ,那么,电压表的内电阻
RV =
流过电源的电流强度I=
电动势E、内电阻r,电表读数U1、U2 、I1、I2之间的关系是E=
22(Ⅱ)
〖答案〗(Ⅰ)B;(2分) 偏小 (2分)
(Ⅱ)RV =U2/(I1-I2); (2分)
I= I1+ U1(I1-I2)/ U2 (2分)
E=U1+[ I1+ U1(I1-I2)/ U2]r (3分)
〖解析〗在甲电路中,由于不知道电压表究竟分了多少电流,只能用电流表的读数近似替代流过电源内阻的电流,这就是产生系统误差的根源。
在乙电路中,流过电压表V2的电流等于I1-I2,电压表V2上的电压为U2,所以电压表V2的内电阻RV =U2/(I1-I2),由于两块电压表完全相同,等量代换,电压表V1的内电阻同样是U2/(I1-I2),这样一来,就可求得电压表V1上流过的电流等于U1/RV= U1(I1-I2)/ U2,这就是说,电压表在分流作用中所分的电流大小变成了已知数,流过电源内电阻的电流的真实值为I= I1+ U1(I1-I2)/ U2,这样就克服了甲电路的系统误差。
23. (16分)如图所示,将一根长为2d的不可伸长的细绳两端固定在相距为d的A、B两等高点,绳上挂一小滑轮P,水平细绳拉住滑轮,质量为m的物体吊在滑轮上,处于静止状态,此时AP竖直,剪断水平细线,将滑轮从静止状态释放,若不计滑轮摩擦及空气阻力,也不计绳与滑轮的质量,求:
(1)释放前细线对滑轮的水平拉力
(2)物体滑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23解:(1)设物体静止时AP间距离为h,则由几何关系得
d2+h2=(2d-h)2 …………(2分)
解得 h= …………(1分)
对滑轮受力分析如图,则有
FT+FTcosθ=mg …………(2分)
FTsinθ=F …………(2分)
解得: F=mg …………(1分)
(2)物体在滑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滑到绳的中点位置最低,速度最大。此时APB三点构成一正三角形。…………(2分)
P与AB的距离为 h/=dcos30°= …………(2分)
由机械能守恒有 mg(h/-h)= …………(2分)
解得 …………(2分)
24.(18分)如图所示,整个空间中存在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E=10V/m,在x轴下方存在两个相邻的匀强磁场区域Ⅰ、Ⅱ,磁场区域Ⅰ的宽度L1=
⑴求P点的坐标
⑵如果要使微粒能返回P点,求磁场区域Ⅱ磁
感强度B2的值和粒子从开始运动到第一次返
回P点所需的时间。
〖解析〗⑴在x轴上方,由动能定理
(mg+Eq)y=mv2 (2分)
在x轴下方mg=Eq=0.1N,且方向相反,(1分)
微粒只受洛仑兹力,作匀速圆周运动,
在磁场区域Ⅰ中
qvB1= (2分)
由几何关系R1= =
由以上各式可得v=
⑵微粒能返回P点,在磁场区域Ⅱ的轨迹圆心
必在y轴上,如图所示,(两等圆与另一圆三者都是外切关系时,
第三圆的圆心必在两等圆圆心连线的中垂线上)则有
R2 cos37°=(R1-R1 cos37°) (2分)
R2= (1分)
可得B2=4.0T (1分)
在x轴上方,由动量定理
(mg+Eq)t1=mv (2分)
在磁场区域Ⅰ,微粒的运动周期T1=(1分)
转过的角度为37°
运动时间t2=T1 (1分)
在磁场区域Ⅱ,微粒的运动周期T2=(1分)
转过的角度为360°-53°×2=254°
运动时间t3=T2 (1分)
总时间t=2t1+2t2+t3=2.42s (1分)
25.(20分)人造地球卫星在太空轨道飞行时,由于太空稀薄气体阻力作用,卫星的动能会逐渐减小。已知卫星与气体分子碰撞呈现的横截面积为S,稀薄气体的密度ρ,卫星的环绕速度为v,如果假设卫星与气体分子之间发生的是完全弹性碰撞,求每秒钟卫星的动能损失了多少?
〖解析〗卫星单位时间内遇上的气体质量
(2分)
设卫星的质量为,卫星与稀薄气体作用就是与之间的完全弹性碰撞,遵守动量守恒定律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设碰后的速度为,的速度为
…………………(3分)
…………………(3分)
解得…………………(2分)
卫星的动能损失…………………(3分)
把⑶带入⑷得
…………………(3分)
因为…………………(2分).
所以……………………(1分)
把⑴带入(6)得
……………(1分)
26.(15分)已知
器中加入2mol A2和1mol B2,在
(1)比较a____________b(填>、=、<)
(2)化学平衡常数是用来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重要依据,化学平衡常数是指“生成物浓度的计量系数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的计量系数幂之积的比值”,若将反应温度升高到
(3)若在原来的容器中,只加入2mol C3,
(4)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
a、v(C3)=2v(B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A2)=2v正(B2) 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5)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__。
a、及时分离出C3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c、增大B2的浓度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6)若将上述容器改为恒压容器(反应前体积相同),起始时加入2mol A2和1mol B2,
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放出热量dkJ,则d_________b(填>、=、<),理由是___ __。
(1)>(1分) (2)减小(2分) (3)=(2分),a=b+c(2分)
(4)b c(2分) (5) c (2分)
(6) >(2分);由于始终保持较大压强,故反应物的转化率较高,生成的C3比恒容时多,则放出的热量也大(2分)。
【解析】⑴由热化学方程式的涵义知,
27.(15分)甲、乙、丙、丁是4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甲和丙、乙和丁分别是同主族元素,又知乙、丁两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是甲、丙两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的2倍,甲元素的一种同位素无中子。
(1)丙、丁组成的常见化合物,其水溶液呈碱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写出两种均含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的化合物相互间发生反应,且生成气体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丁的单质能跟丙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浓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两种正盐的水溶液均呈碱性,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丁可形成A、B两种粒子,它们均为负一价双原子阴离子且A有18个电子,B有10个电子,则A与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5)用甲元素的单质与乙元素的单质可以制成原电池,原电池中装有KOH溶液,用多孔的金属惰性电极浸入KOH溶液,两极均有特制的防止透过的隔膜,在A极通入甲的单质,B极通入乙的单质,则A极是原电池的_____极;B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7.答案:(1)S2-+H2OHS-+OH-(2分),HS-+H2OH2S+OH-(1分)
+H+====H2O+SO2↑(2分)
(2)3S+6OH-====2S2-++3H2O(2分)
(3)HS-+OH-====S2-+H2O(2分)
(4)S(s)+O2(g)====SO2(g);ΔH=-296.0 kJ?mol-1(3分)
(5)负极(1分) O2+2H2O+4e-====4OH-(2分)
解析:本题在推断的前提下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极的判断和原极方程式的书写。考查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和有序思维能力。
甲元素的一种同位素无中子说明甲为H,甲、乙、丙、丁是4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丙是同主族元素,那么丙是Na,H和Na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是12,那么乙、丁两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为24,由于乙和丁是同主族元素,由此推出乙是O,丁是S。
(1)丙、丁组成的常见化合物是Na2S,由于S2-的水解使溶液显弱碱性。均含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的化合物为NaHSO3和NaHSO4,是弱酸根,是强酸根,可以完全电离:HSO4-=H++SO42-”
(2)单质S与浓的NaOH溶液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2SO3和Na2S。
(3)A为HS-,B为OH-,二者不共存,即HS-+OH-====S2-+H2O。
(4)
(5)H2与O2在碱性条件下的燃烧电池,H2被氧化,O2被还原,所以A极为该电池的负极,B极为该电池的正极。B极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28.(15分)N2在化工生产、农业、医疗、航天航空等诸多领域用途广泛。某化学兴趣小组
同学为探究在实验室制备较为纯净N2的方法,进行了认真的准备。请你参与交流与讨论。
[查阅资料] N2的制法有下列三种方案:
方案l:加热条件下,以NH3还原CuO可制得N2,同时获得活性铜粉。
方案2:加热NaNO2和NH4Cl的浓溶液制得N2。
方案3:将空气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粉获得较纯的N2。
[分析交流]
(1)若按方案1制得干燥、纯净的N2,且需要的NH3以生石灰和浓氨水作原料,整套制气装置按气流从左到右的顺序连接的顺序是(填写装置序号) ▲ ,获得N2的反应原理是(写化学方程式)
▲ 。
(2)若以排水法收集N2,其中会混入水蒸气。但也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其原因是 ▲ ,你提出的收集方法是 ▲ 。
(3)若以方案2制得N2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写装置序号) ▲ ,为使发生装置能安全进行实验,可在烧瓶中先加入 ▲ 。
(4)上述三个方案中,制得的N2纯度最低的是 ▲ 。在N2纯度要求不甚严格的情况下,有人建议将方案l和方案3结合使用,你认为其优点是 ▲ 。
28. 答案:(15分)
(1)E→D→B→C (2分),2NH3+3CuO3Cu +N2↑+3H2O(2分)
(2) N2的相对分子质量28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相近,无法排净空气(2分)
以赶出空气的瘪塑料袋直接收集(2分)
3 A (2分) 碎瓷片(1分)
4 方案3 (2分),CuO和Cu可循环反复利用,节省药品(2分)
【解析】以N2的制备为切入点考查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应遵循的可行性原则分析以及气体的制备。中等难度。 (1)方案1的制备关键是制取纯净干燥的氨气和氮气,根据制取原理,则选用装置连接的先后顺序为E→D→B→C,其他则是根据反应物、产物配平化学方程式的过程;(2)与空气式量接近的气体,用排空气法收集都不能得到排净;(3)方案2为液+液气体,发生装置应选择A,类别有机实验常涉及到的液体加热制取气体防止瀑沸,加入碎瓷片;(4)应从从制备实验方案遵循最主要原则是:实验简单易行,节省原料,对空气无污染的角度进行评价。
29.(15分)已知有机物A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也不能使溴水褪色;在一定条件下,A的苯环上发生卤代反应时只能产生两种一卤代物;A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反应。B与过量的银氨溶液能发生银镜反应;C中具有八元环结构;D溶液中加入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沉淀变黄色;E能使溴水褪色。
请回答:
(1)写出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
AC: EF:
(3)写出D的结构简式:
F的结构简式:
(4)B发生银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E中的苯环和各官能团均保持不变,苯环上取代基的数目、位置和化学式也不改变,不考虑空间异构。写出符合上述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式
29.(1)C9H11O3N (2分) (2)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1分) 加聚反应(1分)
(3)(3分)( 3分)
(4)+2[Ag(NH3)2 ]++2OH-△H2O+2Ag↓+2NH3+2NH4++(3分,条件不写扣1分)
(5)(2分)
【解析】本题的核心是推导A的结构。推导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分子组成(化学式),二是官能团,三是碳链及官能团的位置。本题推A是采取逆推的方法,由A的生成物结合反应的变化来推A的组成,逆推是有机化学重要的分析方式。E(C9H9O2N)由A经“浓硫酸 加热”得到,“浓硫酸 加热” 失水,这一点可以经“E能使溴水褪色”证实;也可经对比E与F的化学式分子组成部分相同,由小分子成高分子,这是一个聚合反应来判断;初步假定AE的反应是失一个水(通常情况),其化学式初步判断为:C9H11O3N。同时也得到其分子中含有羟基,且羟基邻碳上有氢原子。每一次的判断得到的初步结论记录下来对下一步的分析推理是很有好处的。由“B与过量的银氨溶液能发生银镜反应”而“A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反应AB是成醛的反应氧化反应脱氢减2H,证明A的化学式为:C9H9O3N+2H――C9H11O3N。也证明其分子中含有羟基,并且羟基一定在端碳上(能产生醛基)。排除了羟基连在N原子上的可能。即如此的结构:;由AC失2H2O,形成环状结构,和AD失水形成缩聚物,说明A分子中必有羧基,由“D溶液中加入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沉淀变黄色”,说明D是蛋白质,A是氨基酸,因此AD的反应是羟基与氨基之间的缩聚反应,A中必有氨基。同时否定A可能这样的结构:。但AC的反应是酯化反应还是形成肽键,不能确定。当然,一般情况下学生会答成酯化反应,在本题中是正确的,这是凑巧。没有经过分析推导是不科学的。“C中具有八元环结构”说明什么?由“A的苯环上发生卤代反应时只能产生两种一卤代物”说明苯环上只有2种氢的位置,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取代基的位置是对称的??1,4位置。可以设想,若“羧基与对面”的羟基或氨基反应不可能产生八元环结构。而羧基与相邻碳上的羟基或氨基反应时都只能产生六元环结构而不能产生八元环结构。至此,仅从“八元环”和“对位”看,C的结构可能有四种:
① 、 ② 、
③ 、 ④
结合前面所说到的:“羟基一定在端碳上”、“羟基能脱水”,则结构只能是④(苯环羟基的邻碳上虽然有氢,但如果脱水,要形成直线形的叁键CC,苯环的结构就会破坏,实际上苯环脱水是不可能的)。也由“也不能使溴水褪色”知,A中既不含双键和叁键等不饱和键,也不含酚羟??酚能与溴水反应产生三溴苯酚,说明在苯环上没有羟基,应该是氨基。A的结构是:。C的结构是:,反应AC是酯化反应。关于B发生银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银镜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本题说“B与过量的银氨溶液能发生银镜反应”,写方程式时可写总式:
+2[Ag(NH3)2 ]++2OH-△H2O+2Ag↓+2NH3+2NH4++
限定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推断是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此类题审题是非常关键的。
“若E中的苯环和各官能团均保持不变,苯环上取代基的数目、位置和化学式也不改变”,由其中的化学式不变-说明氨基不能移动,由官能团不变、化学式不变知:肯定是在大取代基中,官能团的位置异构。E的结构是:,它的同分异构体。
30Ⅰ.(7分)图甲为3种植物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图乙示相关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图中b点上下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能够反映a点条件下的生理过程及物质量变化关系的是下图中的
。
(2)图中的3种植物,最适合于生活在隐蔽环境下的是
。
(3)根据图乙回答
①连接“1”和“2”的关键物质是 ;
②“2”过程可分成两步,第二步的发生在C4植物与C3植物体内并不相同,其中C3植物发生在 。
Ⅱ.(15分)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①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作为对照;
③把甲、乙两鼠置于可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将室内温度调为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甲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成立;
②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不成立。
请分析回答:
⑴该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哪些不妥之处?请指出。
① ;
② 。
⑵有同学认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可在同一只小白鼠身上进行,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并说明理由。 , 。
⑶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其体温调节中枢,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的调节作用,引起小白鼠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同时还可促进有关腺体的分泌活动,使 的分泌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从而维持体温恒定。由此可见小白鼠对体温的调节属于 调节。
⑷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其体温调节中枢,下面给出了四张坐标图,表示小白鼠的代谢状况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其中横轴表示环境温度,纵轴表示小白鼠的耗氧量或酶的反应速率)。则符合甲鼠生理状况的是 ;符合乙鼠生理状况的是 。
30.Ⅰ(7分)解析:(1)图中b点无光照,只进行呼吸作用,影响呼吸的主要因素是温度。a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四幅图中A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2)图中植物Ⅲ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比其他两种植物低,因而最适合于生活在隐蔽环境下的是植物Ⅲ(3)“
Ⅱ.(15)解析:本题为实验评价和分析题,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的各环节及要求.(1)实验材料的准备中要明确本实验的观测指数是体温的变化,因此要对实验的小白鼠体温进行前测.实验中要遵循重复性原则,以防止偶然性的发生,减少对实验的影响。(2)在实验设计中可以进行自身前后对照,但要注意操作的先后顺序安排。(3)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其体温调节是神经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与体液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4)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外界温度降低时,其体温保持相对平衡,为维持体温,体内物质氧化加强,产生更多能量,需要消耗更多O2;当外界温度升高时,其体温保持相对平衡,为维持体温,体内物质氧化减弱,减少能量的产生,需要消耗O2的量也减少。
参考答案(15分)(1)①实验前要先测定甲、乙鼠的体温 (2分) ②实验要有重复性,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2分)⑵赞同。(1分)先做不破坏下丘脑的实验,再做破坏下丘脑后的实验,进行自身前后对照(2分)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2分,缺一不给分) 神经?体液(2分)⑷BD (2分,缺一不给分) AC (2分,缺一不给分)
考后反思:代谢特别是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等知识一直是各类考试的热点,在各类考试中分值比例也较高。在解答此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反映光合作用的各种物理量的关系;复习时要利用表格、图解等熟记相关知识,同时提高迁移能力。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也是高考的常考点。在复习时要将理论和实验结合起来。
31.Ⅰ.(6分)现有两种纯种植物,一种只能合成药物1,另一种两种药物都不能合成,这两种植物杂交,F1都只能合成药物1,F1自交后,产生的F2中三种表现型及比例是:只能合成药物1:两种药物都能合成:两种药物都不能合成=9∶3∶4。请回答有关问题:
(1)能正确表示F1中两对基因位置的是图( )
(2)F2能合成两种药物的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
(3)用上述方法选育能合成两种药物的植株费时较长,若想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出该种植株,最好选用的育种方法是 。
(4)若想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药物1,需选择 的途径获得目的基因,然后用 和 分别进行剪切和拼接,形成重组DNA分子后将其导入到大肠杆菌中,使目的基因得到表达。
Ⅱ.(14分)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相关的问题:
(1)下表列出了人类、果蝇重性染色体组成与性别的关系。由表可知,Y染色体只在 (填“人”或“果蝇”)的性别决定中起主导作用。
性染色体组成
XY
XX
XXY
XO
人的性别
雄
雌
雄
雌
果蝇的性别
雄
雌
雌
雄
(2)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型均为红眼灰身的雌果蝇与雄果蝇交配,后代出现了红眼灰身、红眼黑身、白眼灰身、白眼黑身四中表现型,问:
①亲本雌性的基因型为: 。
②雄性亲本产生的精子基因型为 。
(3)一只雌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杂交,F1的雌雄个体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
①在野生型和突变型这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 。
②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能否确定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③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如果选择F1中野生型(雌)作为杂交的亲本之一,则雄性亲本应选择F1中的 型。
31Ⅰ(6分)解析: (1)从题目和图可知,控制药物生成的基因有两对,即Aa、Bb,又由F1自交后,产生的F2后代表现型及比例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说明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2)两种药物都不能合成基因型为aa _,药物1基因型为A B_ , 两种药物都能合成基因型为A__bb, F2中能合成两种药物的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为AAbb,由F1自交后, F2中只能合成药物1:两种药物都能合成:两种药物都不能合成=9∶3∶4,推知F1基因为AaBb,F1自交能合成两种药物的植株基因型为A_ bb占F2中的3/4×1/4,且AAbb占F2中的1/4×1/4,那么AAbb/A bb=1/3。
(3)根据育种方法中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
(4)利用工程菌生产药物应运用发酵工程,发酵工程菌种的选育有三类:诱变育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结合题中信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选育。其步骤有四:提取目的基因(直接从体细胞分离如原核细胞的基因,人工合成基因如反转录法或化学合成法),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参考答案(每空1分)(1)A (2)1/3 (3)单倍体育种 (4)人工合成基因(反转录法或化学合成法) 限制性内切酶 DNA连接酶
Ⅱ(每空2分)解析:(1)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在人类中只要有Y染色体,不管有几条X染色体,都为男性,而在果蝇中XXY的为雌性,而XO型的却为雄性,由此可知Y染色体只在人的性别决定中起主导作用。(2)B、b和R、r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而雌性的基因型为BbXRXr ,雄性的基因型为BbXRY,形成的配子为四种。(3) 一只雌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只能解释为显性突变,即:aa→Aa,因此突变性为显性性状。突变型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杂交,F1的雌雄个体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不能判断出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在X染色体上,因为:Aa×aa 、 XRXr× XrY 两种情况下后代雌雄个体均有两种类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F1中野生型(雌)作为杂交的亲本之一,则雄性亲本应选择F1中的突变型。如果后代雌雄各有两种类型,说明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如果后代雌性全部为突变型,雄性全部为野生型,则基因在X染色体上。
参考答案:(每空2分)(1)人(2)①BbXRXr ② BXR BY bXR bY (3)①野生型 ②不能;Aa×aa 、 XRXr×XrY 两种情况下后代雌雄个体均有两种类型 ③突变
考后反思:遗传和变异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又是难点,高考试题该部分占的比例,历年都较大,是出活题考能力的主角。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生物的变异,在全书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在实践中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极为密切。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DNA(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分子水平的解释、遗传图谱的判定、遗传病发病几率计算等内容,特别是将减数分裂过程,人类基因组计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的诱变育种;突变过程与不同基因的传递过程联系在一起,是命制大型综合题的素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