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政治热点:全面解读美国次贷危机

 

一、什么是次贷危机?

  次贷是次级按揭贷款,是给信用状况较差,没有收入证明和还款能力证明,其他负债较重的个人的住房按揭贷款。相比于给信用好的人放出的最优利率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的利率更高,这个可以理解吧?你还钱的可能性不太高,那我借钱给你利息就要高一些。风险大,收益也大嘛。放出这些贷款的机构呢,为了资金尽早回笼,于是就把这些贷款打包,发行债券,类似地,次贷的债券利率当然也肯定比优贷的债券利率要高。这样呢,这些债券就得到了很多投资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还有其他基金的青睐,因为回报高嘛。

  但是这个回报高有一个很大的前提,就是美国房价不断上涨。怎么说呢?房价不断上涨,楼市大热,虽然这些次级按揭贷款违约率是比较高的(这个也容易理解吧,因为那些人信用状况本来就差,收入证明也没有,其他负债也重,还不起房贷也是容易发生的事情),但放贷的机构即使收不回贷款,它也可以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再卖出去不就也赚了嘛,因为楼市大热,房价不断涨嘛。

  好了,危机如何发生呢?就是06年开始,美国楼市开始掉头,房价开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通过抵押获得融资。那即便放贷的机构钱收不回来,把抵押的房子收了,再卖出去(难说卖不卖得出去,因为房地产市场萎缩,有价也没市)也肯定弥补不了这个放贷出去的损失了。那么,由此发行的债券,也是不值钱了,因为和它关联着的贷款收不回来。之前买了这些债券的机构,不就跟着亏了吗?很多投资银行,对冲基金都买了这些债券或者是由这些债券组成的投资组合,所以就亏了很多。举例,一系列事件包括: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拨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这个数字真的是巨额),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日、韩银行已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产生损失。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过一万亿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内的五家韩国银行总计投资5.65亿美元的担保债权凭证(CDO)。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问题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强大冲击。不过日本分析师深信日本各银行投资的担保债权凭证绝大多数为最高信用评等,次贷危机影响有限。

――其后花期集团也宣布,7月份有次贷引起的损失达7亿美元,不过对于一个年盈利200亿美元的金融集团,这个也只是小数目。

  但次贷风暴引起的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各国资金流动性。简单的说,在当前次贷问题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各银行自然收紧信贷,避免放贷,这就导致银行间短期同业拆解利率大涨,换句话说,大家都不想把钱放出去,因为也搞不清楚其他银行因为次贷的损失会多大,财务状况如何,所以就把同业拆解利率调高了。那反过来,同业拆借利率很高,导致资金筹集的成本大增,所以连银行自己都不愿意从其他银行借钱。所以资金的流动性就大大降低,这个是有很大风险的,对本国各行各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筹集都有很大影响。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等看到目前流动性突然紧缩,所以就向市场紧急注入巨额资金。各国央行在数日内向市场注入超过三千亿美元,方式就是,宣布向各大银行提供比市场上同业拆借利率要低的无限额拆借,这样就可以把同业拆借利率压下来。但这样的举措,又会进一步地向金融市场表明次贷危机的严重性。例如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向市场注入巨资保持流动性,是自9?11恐怖袭击来的首次。

  危机是否进一步扩大,就要看各国各银行到底关于次贷的损失有多大了。

总体上看,次贷对于中国的影响甚少,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几乎是对外隔绝的。中国五大银行投资美国次贷的数目甚少,目前估计他们总共的损失大概才50亿人民币,所以理论上对中国的影响甚微。但仍然要注意的是,如果次贷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即便中国自身的直接损失很少,但外部环境导致美元的币值,流动性波动极大,对国内的影响也不容低估。

二、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我们也知道,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

  由于之前的房价很高,银行认为尽管贷款给了次级信用贷款者,如果贷款者无法偿还贷款,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但是由于房价突然走低,贷款者无力偿还时,银行把房屋出售,但却发现得到的资金不能弥补当时的贷款+利息,甚至都无法弥补贷款额本身,这样银行就会在这个贷款上出现亏损。(其实银行知道你还不了。房价降温,另一方面升息都是他们一手掌控的)

  一个两个贷款者出现这样的问题还好,但由于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这些贷款者本身就是次级信用贷款者,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无法还贷的贷款者。正如上面所说,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债危机。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范围将有多广?这是目前世界经济界和金融界密切关注的问题。

     从其直接影响来看:

     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众多收入不高的购房者。由于无力偿还贷款,他们将面临住房被银行收回的困难局面。

     其次,今后会有更多的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由于收不回贷款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

  最后,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许多投资基金买入了大量由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它们也将受到重创。

     这场危机无疑给国内金融业带来了不少启示。在金融创新、房贷市场发展和金融监管等方面―――美国次贷风波爆发以来,无论从全球资本市场的波动还是美国实体经济的变化来看,次贷之殇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不容小觑。对于中国来说,这场风波为我们敲响了居安思危的警钟。

  美国次贷风波中首当其冲遭遇打击的就是银行业,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是当前中国商业银行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升的时期,住房抵押贷款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优质资产,贷款收益率相对较高、违约率较低、一旦出现违约还可以通过拍卖抵押房地产获得补偿。目前房地产抵押贷款在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中占有相当大比重,也是贷款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商业银行为房地产抵押贷款计提的风险拨备是较低的。然而一旦房地产市场价格普遍下降和抵押贷款利率上升的局面同时出现,购房者还款违约率将会大幅上升,拍卖后的房地产价值可能低于抵押贷款的本息总额甚至本金,这将导致商业银行的坏账比率显著上升,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资本充足率造成冲击。然而中国房地产市场近期内出现价格普遍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从长远看银行系统抵押贷款发放风险亦不可忽视,必须在现阶段实施严格的贷款条件和贷款审核制度。

  事实上,本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源头就是美国房地产金融机构在市场繁荣时期放松了贷款条件,推出了前松后紧的贷款产品。中国商业银行应该充分重视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第一应该严格保证首付政策的执行,适度提高贷款首付的比率,杜绝出现零首付的现象;第二应该采取严格的贷前信用审核,避免出现虚假按揭的现象。

  在次贷风波爆发之前,美国经济已经在高增长率、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的平台上运行了5年多,有关美国房市“高烧不退”的话题更是持续数年。中国与美国房市降温前的经济图景存在一定相似性。

  本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最大警示在于,要警惕为应对经济周期而制订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某个特定市场造成的冲击。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美联储加息导致房地产市场下滑。当前中国面临着通货膨胀加速的情况,如果央行为了遏制通胀压力而采取大幅提高人民币贷款利率的对策,那么就应该警惕两方面影响:第一是贷款收紧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影响,这可能造成开发商资金断裂;第二是还款压力提高对抵押贷款申请者的影响,可能造成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而这两方面的影响都最终会汇集到商业银行系统,造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作为抵押品的房地产价值下降,最终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利性甚至生存能力。

  人们需要认识中国和美国经济周期以及房市周期的差异性。美国是一个处于全球体系之下的有着悠久市场经济历史的国家,周期性很强,目前正处于本轮经济周期的繁荣后期。

  中国则还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即使从改革开放算起到现在也只有30年的历程,从1992、1993年提出市场经济到现在更是只有15年历史。处于这一阶段,中国经济的关键词是供需不平衡,固定投资需求大。这是区别于美国经济接近10年一个周期的重点所在;此外,中美房市的周期也有所不同。中国实施房改后,结束了此前多年无住房市场的局面,需求大幅飙升。虽然中国房市也存在投机因素的推动,但需求大而供给有限是促使房价走高的最重要原因。而且,对于中国房市,政府有调控余地。

  本次美国次贷危机也给中国宏观调控(Macro-economic Control)提出了启示。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有必要把资产价格纳入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时的监测对象。因为一旦资产价格通过财富效应或者其他渠道最终影响到总需求或总供给,就会对通货膨胀率产生影响。即使是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中央银行,也很有必要把资产价格的涨落作为制订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

  第二,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综合考虑调控政策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例如美联储连续加息时,可能对房地产市场因此而承担的压力重视不够;

  第三,政府不要轻易对危机提供救援。危机是对盲目投资和盲目多元化行为的惩罚,如果政府对这种行为提供救援,将会导致道德风险的滋生。本次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在市场上联手注资,可能会催生下一个泡沫。

四、次贷危机影响中国几何?

  1、打击市场投资者信心

  比如,国际对冲基金大规模减持银行股的报道就动摇了银行股的持股信心。前期中行、工行本身没有技术性下跌整理的要求,但受银行股持股信心动摇的影响,明显有资金主动性杀跌。虽然中国股市相对独立,但经过今年几次“事件”的关联,已经在很多投资者心中建立起了比较强的联系。

  次贷危机会引发市场投资者信心低落,对风险类资产的偏好度降低。欧美股市大跌就是这种悲观情绪的集中体现。同时,次贷危机会使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信心下滑、减息预期增加,导致美元汇率可能受到打击。因为市场预期美联储很有可能再度降低利率,减轻次级债各方压力,缓解危机升级。

  我国境内证券市场尚未全面对外开放,人民币也没有实现自由兑换,这使中国境内股市拥有一道与外界相对隔绝的“屏障”。但是,如果全球性金融事件使周边市场继续深度下跌,中国的投资者心态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

试题详情

  2、对海外“热钱”的存量、增量、流向产生影响

  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收紧,会对股市中的海外“热钱”的存量、增量、流向产生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股市的走向。在国际范围内出现持续信贷收缩的条件下,部分“热钱”可能被迫退出中国市场,从而对资本市场构成资金面的压力。

  至于这方面的情况有多严重,目前仍然不是很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资产重估的主要支持力量来自于贸易项下的顺差和国内银行的信贷创造,“热钱”退出的影响不会是方向性的。再加上资本项目并未完全开放,游资的流入流出受到严格的限制,国内金融市场相对比较封闭,内地主要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与外汇市场并未与国际同步,国内衍生品市场也未建立。

  此次次贷危机的直接冲击可能主要通过地下钱庄等非法金融渠道影响中国股市,但是考虑到地下金融毕竟不是市场的主流,其产生的冲击也相当有限。

试题详情

  3、出口企业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

  对于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中国经济来说,在内需的替代作用还没有完全展开的情况下,如果有美国经济衰退导致的世界经济危机发生,中国很难独善其身。但是,就当前而言,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依然明显,从出口产品结构与国际竞争力看,我国具有绝对比较优势的低端产品其出口弹性受出口对象国经济周期的影响不大。

  中国所保持的巨额贸易顺差,使人民币仍然具有一定的升值潜力。特别是,中国实行相对严格的资本管制政策,也使国内经济受到国际金融事件冲击的影响大为减弱。当然,国际短期融资市场中仍然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因素,市场贷款利率的高企可能导致违约率的进一步上升,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迹象在加大,对此我们需密切关注。

  在最坏的情况下,次贷危机可能引发主要金融市场的崩溃和全球经济的严重衰退,从而导致中国出口增长的停滞和贸易顺差的消失,这将大幅度降低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从而迫使中国的中央银行转向降息和放松信贷控制的政策。

  在此背景下,由贸易顺差扩大推动的中国的资产重估过程将逐步结束,并转换到由银行主动创造信贷所驱动的资产重估过程。从现在的情况看,发生这种前景的可能性仍然相当小。

  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强化风险监控意识

  近年来,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上扬,住房抵押贷款和伴生的衍生品规模不断扩大。然而,这种高度合成的信用创造产品并没有经过风险的检验。随着2007年年初以来房地产市场日益低迷,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终于全面暴露。

  尽管相对于美国及全球金融市场而言,次级债规模并不大,但金融衍生品放大了这一危机。因此,对于金融创新,不仅应看到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还应看到其蕴涵的风险。资本市场是一个信心市场、心理市场、预期市场,市场的负面预期具有海啸般越滚越大的放大效应。

  此次美国次贷危机中,股指期货不但没能发挥稳定股市的作用,反而对股市下跌起到了放大预期和放大伤害的作用。这在目前中国正在加紧推出股指期货的关键时刻,需要加强风险意识,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五、中国会发生次贷危机吗?

  我国的房地产贷款规模近几年发展迅速,并对银行业盈利能力和资产安全有较大影响。据上海银监局2008年2月发布的《2007年度上海市房地产信贷运行报告》称,截至2007年12月末,全市中资银行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5137.62亿元,比年初增加452.88亿元,同比多增63.28亿元,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58%。2007年,上海中资商业银行增量贷款中有27.5%投向了房地产业。截至去年12月末,中资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32.2%。如果加上大量以房产作为抵押的其他贷款,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已影响到银行一半左右的信贷资产安全。在房地产市场波动加剧及宏观调控不断加强的同时,房地产信贷运行与市场之间的关联更趋密切,无论是银行、房地产开发企业,还是房贷借款人,都面临因房价波动而带来的压力与风险。针对这种状况,上海银监局表示,将加强宏观监管,关注信贷资源向房地产业聚集的趋势,适时提示各银行重视潜在的系统性信用风险,制订并实施合理、科学的信贷政策,分散、管理、控制房地产信贷风险。

  比较我国房地产市场与美国次级按揭市场,二者存在很大不同。最为主要的是住房抵押贷款人一般都是直接向银行申请贷款,没有复杂的衍生产品。同时,房产首付在20%,政策上不允许发放零首付贷款。但是,也要看到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存在的风险。

  一是贷款首付比例较低及虚假信用,存在大量投机性借贷。在房地产“新政”实施前,我国居民房地产贷款首付比例为20%。但实际操作中,也存在虚假操作的情况。据报道,2004年上海曾经发生过有人贷款7800万元,购买128套住房的重大违规贷款行为,就是通过假信用的方式进入的。

  二是超支付能力贷款不断增加。按照银监会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指引,个人每月按揭贷款还款额不得超过个人家庭月可支配收入的50%。但实际上,国内居民及住房投资者在办理住房按揭贷款时,很多人不能满足这一基本标准。有人从单位或找他人随意开出假的工资收入证明。银行信贷人员和房产销售人员为提高房屋销售和贷款业绩,甚至明确告诉贷款者只要能开到证明就放款。用假的收入证明、工资证明等虚假文件到银行进行按揭贷款,无疑埋藏了巨大的潜在风险。

  三是贷款利率增长快,导致部分债务人丧失支付能力。近年来,央行数次提升贷款基准利率。2004年10月29日从5.31%提高至5.58%;2006年4月28日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至5.85%。经过连续10多次上调,目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已提高到7.47%,这对信用差、还款能力不强的贷款人来说无疑是巨大压力。

  四是房价在飞涨后存在下跌趋势。统计数据显示,大城市近年房价指数上涨20%左右。就具体的楼盘而言,则上涨50%至100%甚至更多。飞速上涨的房价刺激了购房者的购买热情,炒房成为获取巨额财富的途径,使许多偿债能力低的人参与到购房队伍中。当房价下跌、房市流动性降低、贷款利率大幅调升时,势必加大高价购房者的偿债压力,使银行信贷面临巨大违约风险。

  如何防范信贷风险

  次贷危机对商业银行的重要启示是,在经济增长阶段忽视风险必将导致经济减速阶段的风险甚至是危机的爆发。当经济发生周期性波动时,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将首当其冲

  一要加强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高度关注经济周期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自2002年中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以来,境内商业银行在旺盛的贷款需求下产生巨大的盈利冲动,同时流动性过剩导致其面临巨大的盈利压力。在盈利冲动和压力的双重推动下,大多数银行更多地注重盈利而忽视和放松了风险防范,贷款尤其是个人贷款增长速度居高不下。次贷危机对商业银行的重要启示是,在经济增长阶段忽视风险必将导致经济减速阶段的风险甚至是危机的爆发。从当前宏观调控态势和运行环境看,中国经济在经历了近6年的快速增长后,未来几年中国经济高位增长的势头可能放缓。当经济发生周期性波动时,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首当其冲。同时,对中国的银行而言,必须认真考虑如何更好地防范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风险。我国金融业积极稳妥地推进对外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同时,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风险不容忽视,必须深化改革,改进风险管理能力,提高综合竞争力。

  二要科学设计信贷产品。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金融机构为了逐利而不惜降低借贷标准。面对房价不断上涨,忽视住房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亦即贷款人自身的偿付能力。贷款公司和银行为了营销推出了一系列金融创新产品,将这些贷款证券化,把风险从银行账本上转移到资本市场,风险本身并没有消失,而是为危机埋下祸根。因此,金融机构必须审慎经营,科学设计信贷产品。同时,在具体业务操作中,必须恪守原则与标准,打好风险防范的基础。

  三要把握宏观经济走势与具体产品的关系。目前,中国房地产处于上升周期,房价上涨较快,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发展得非常快。2007年以来,商业性购房贷款中的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呈逐月加快趋势。从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来看,房价的快速上涨往往会掩盖大量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银行一定要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各类金融风险。对此,银监会对银行一再发出风险提示,要求银行不能放松借贷标准,严格“三查”,严防假按揭和虚假贷款,并多次就银行房地产贷款进行现场检查。同时,在房价不断上升的环境下,银监会还提示银行要高度关注贷款抵押物的价格风险。

  四要做好预警,控制规模与风险。近年来,出于战略调整和经营转型需要,境内商业银行普遍将个人信贷作为收入的主要增长点。在目前资产价格快速攀升、存在回调压力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应高度关注个人住房信贷及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不能简单地将个人贷款或消费性贷款视为低风险贷款而不加选择地大力发展。从上海地区银行房地产信贷投放看,个人信贷快速增长强化了银行信贷长期化的势头,银行不良资产上升的隐患加大。因此,吸取次贷危机的教训,我国商业银行应高度关注个人房地产贷款风险,加强信用系统建设,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同时,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防范和制止金融机构违规发放不符合条件的贷款。在当前动荡的金融环境下,金融监管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五是金融创新要坚持“谨慎经营”原则。美国次级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所谓金融创新中,次贷不仅很快衍生出各种金融产品,还被分配到各种金融机构的投资产品组合之中。对冲基金及其他高杠杆机构以其财务杠杆工具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地放大与次级债有关的各种交易,这导致衍生产品价值与其真实资产价值之间的联系被完全割断,放大了相关投资和交易风险,使金融活动背离了金融机构的“谨慎经营”原则。当风险集中爆发时,再追溯原生信贷产品的发行质量,为时已晚。因此,在产品设计与每一单合约执行过程中,就应按照谨慎经营原则,合理评估无风险约束下的放贷行为与潜在风险的平衡,防患于未然。

  次贷危机的警示

  美国“次贷危机”将使股市出现剧烈动荡的可能性加大,从而对全球正常的金融秩序甚至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挑战。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美国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已经导致美国整体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但各方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美国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和“次贷危机”导致美国和全球经济出现衰退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各主要经济体目前经济基本面总体良好,而且美欧中央银行在对经济实施调控方面拥有足以使用的手段。因此,从近期看,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将更多体现在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冲击上。在全球许多金融市场面临投机热潮的大背景下,“次贷危机”可能与其他利空消息一道,加剧投资者的非理性情绪,从而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在近期内出现较大幅度的震荡。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现在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200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2008年他参加的气候变化小组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支持奥巴马,在克林顿时代是经济顾问委员会的成员和主席,后来加入世界银行。他和琳达?比尔姆斯合写了《三兆美元的战争:伊拉克纷争的真实代价》。他在谈到这次次贷危机的时候分析道,美联邦监督者和经营者在华尔街危机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说“可以说美联储失败了两次,一次是做为监督者,一次是做为金融政策的执行者。美联储的流动资产(可以低息贷出的金钱)和松缓的规定导致了房产泡沫。当泡沫破灭的时候,基于超额估价的资产而做出的融资过度的贷款就成为坏账。对于所有那些新发明的经济手段来说,这只是基于过度融资(或者说借贷)和金字塔结构而造成的另一起金融危机。”(见斯蒂格利茨:如何防范下一个华尔街次贷危机) 而对于那个“美国老太太” 和“中国老太太”的故事 真的还能只是赞成前者? 而对于国家而言 经济持续的飞速发展 真的有那么大的好处吗? 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 更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 而那种只顾及眼前收益的的经济模式 无异于给本国经济埋下了一刻定时炸弹 表象的维持过后 是更大的经济危机 而各国也肯定无法做到幸灾乐祸 次贷危机过后更能然我们看到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 各国的经济 也是相互影响的

六、次贷危机带给中国四大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是谁?华尔街的投行说:“房贷银行首当其充,因为房贷银行利欲熏心,它们无休止地降低房贷标准,任由无历史信用或是信用低下的人随意借贷,这才是问题引发的根源,凭什么要华尔街来替它们买单?”然而,美国银行家们则认为:“华尔街才是罪恶之源,这里的投行利用‘证券化’作为赚钱的机器,无限度地放大了房地产泡沫和房贷风险,从而连累了美国的银行业。”

  其实,旁观者都清楚,无论谁是谁非,都是金融机构(包括房贷机构和投资银行)无节制“贪婪”惹的祸,它们为了一己私利,“今朝有酒今朝醉”,却将绵绵风险置之度外,究竟这是谁的错?银行的错?投行的过?中国的政府和银行应该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

  (一)幸运:银行业仍是中国金融体系的绝对主体

  众所周知,美国是“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其主要特征是:证券化程度高、市场规模庞大,而且国际化程度极高。无论是现货市场(股市、债市、基市),抑或是远期市场(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美国都是世界上最发达且规模最大的市场,因此,在美国,证券市场在美国人民的经济生活中占据了绝对的主体地位。相反,美国传统的银行业地位正在不断下降,例如,目前,全美银行业总资产尚不及共同基金净资产,更不及国内股票总市值的1/2。对美国人来讲,美国股市几乎已变成美国经济的全部,甚至更重要!在美国,“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是绝对的真理!因此,在美国历史上,一次性倒闭数十家银行可能算不上什么大事(今年美国已有14家银行倒闭),但股市却一定不能倒!

试题详情

  相反,中国属于“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由于股市发展历史不长,规模不大,对外开放程度也不高,因此,中国银行业仍主宰着中国金融市场的绝对份额,中国银行业不仅成为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主战场,而且也成为政府重点保护对象。2008年第二季度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为57.7万亿元人民币,它是中国同期股市总市值(17万亿)的3倍多,更是基金业净资产的数十倍!这便是“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银行仍占据中国金融业绝对的统治地位!因此,在中国,银行是绝对不允许轻易倒闭的!

  (二)荣幸: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谨慎态度是负责任的

  中国改革开放30年,除金融业外,其他行业基本上已是国门大开了。比方,中国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以及庞大的外贸顺差、外汇储备,还有源源不断地引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这一切无不证明了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之高,而且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正在进一步被强化。然而,唯有金融业至今仍是中国经济对外开放进程中的最后一个堡垒,而且是最为坚固的一个堡垒,这是中国政府审慎的、负责任的英明决策。

  准确地讲,中国金融业一直是在审慎的态度中对外开放,而且是循序渐进、积极主动的。比方,中国用QFII引入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来华投资中国证券市场;同时,也通过QDII鼓励中国机构投资者到境外市场适应环境、学会国际投资技巧。此外,还包括在国有控股的上市银行中引入大的境外战略机构投资者,让国有大银行尽快地适应对外开放的国际环境;还有尚未成行的“港股直通车”计划,这是让境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重要一步,也是让大中国证券市场一体化的有益尝试;还有让境外优质上市公司来华挂牌上市,这将是一种全新的、有益的尝试。

  今天看来,中国对金融业的严格管制以及审慎的对外开放的步骤,是值得我们庆幸的。因为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阻断了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业的直接冲击。

  (三)庆幸:中国没有高级的金融衍生产品

  美国是世界上衍生产品市场最发达的国家,世界上许多最先进、最高级的衍生产品都是出自华尔街及美国投行之手,它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众所周知,衍生产品是一把刀,它既可以用来切菜,也可以用来砍人;金融衍生产品既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对冲交易、套期保值的工具,同时也可以用来充当纯粹赌博、“赌行市”的工具或手段。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美国发达的衍生产品市场既为美国证券业插上了腾飞的金翅膀,同时也为美国金融业的稳健发展埋下了不小的祸根,尤其是在房地产信贷市场上,美国人不仅创造了“次级贷款”的新风险,同时还创造了“反向抵押贷款”的神奇理念,美国人更以其超人的智慧创造了“贷款证券化”的怪物,这些东西一方面无限制地放大了银行放贷的规模和风险,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催化了房地产市场的巨大泡沫。

  然而,中国没有金融衍生产品,中国没有过多准入美国衍生产品市场,因此,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应该说,心理作用大于实际作用。

  (四)侥幸:中国银行业的“次贷”比例不大

  可以肯定,2000――2005年,在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化的过程之中,美国银行业与华尔街的投行均立下了“汗马功劳”,二者之间配合默契、功不可没。一个负责制造“次级贷款”,一个负责制造“次级债券”,二者相互支持、相互发财。在这一场灾难性的美国次贷危机中,它们地位相对、作用相当,二者也用不着相互指责,大打口水仗已是徒劳无益。

  在美国,房利美与房地美作为联邦政府名义上担保的专业房贷机构,它们始终是美国房贷与美国房地产泡沫的放大器,它们既将美国的次贷做大,更将金融危机做大,最后也做掉了自己。2008年初,美国房地产总市值达12万亿美元,其中,超过5亿美元的房地产市值却是掌握在房利美与房地美手中。尽管房利美与房地美是美国房市泡沫和次贷危机的最大“替罪羊”,但源头依然是美国人的过度信用消费及银行放贷门槛的降低。

  2003――200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泡沫化,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银行业的“无门槛”按揭放贷。众所周知,过去中国银行业的利润主要依赖于争抢优质客户而带来的存贷利差及服务收费,近几年来,由于银行业竞争的加剧,优质大客户早已瓜分完毕,尤其是中小银行急需利润增长点。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悄然启动,房地产放贷逐渐成为了中国银行业眼中的一块“肥肉”。应该说,这种观点在中国房地产刚刚启动的2000年前后的确是对的。

  然而,当2003年全国人民开始觉察到房地产的投资价值时,“全民炒房”成为一种时尚,有的家庭拥有三五套住宅已是极其常见的事情,就像一个家庭可以拥有4部小轿车一样简单而容易,甚至有的炒家手中拥有数十套或数百套住房待价而沽,当然,也有许多大学生毕业工作不到两年就开始按揭买大房,这时,房价开始暴涨,甚至连年翻番,大家开始排队买“期房”、“抢购”;这时,房子不再是住的,而是用来“炒”的,或“赌”的;这时,我们的所有银行也参与了这场赌房市的“盛宴”,它们为了争抢房贷客户,不惜借用“传销”手法,利用职工及亲属关系低门槛拉客户,有的甚至直接大肆宣传“零按揭”、“零首付”,还有的银行借“转按揭”之名大搞“次贷”之实,银行之间在房地产信贷市场上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破坏性竞争,并直接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推向了危险的边沿。应该说,正是美国的次贷危机,给我们注射了一针“镇静剂”,给我们服了一剂“安眠药”,它让中国房地产市场逐渐清醒过来。这是中国银行业的侥幸与幸运!

  七、从中美政治关系来看 美国次贷危机是好事

  美国彼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罗迪告诉笔者,美国次贷危机见底,最乐观的预测也得到2009年夏季,一般看法是到2009年底,更悲观的看法是到2010年。从最近笔者的访美经历来看,在经济方面,美国次贷危机是一件坏事,对中国经济也要负面影响。

试题详情

1.次贷危机远未见底

试题详情

    美国的次贷危机于2007年春季爆发,今年7月上旬,已演变到“两房危机”,即美国两个最大的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股票市值缩水85%以上。整个美国房贷总共12.08万亿美元,“两房”占43%。两大房贷巨头将次贷危机拖到了更严重的境地,并对众多的海外投资者造成严重的冲击。

    几天前,美国财政部接管“两房”,启动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援助计划。但事实上,这种接管行为只能表明美国房贷市场还在恶化。举个例子,从今年初到8月底,已有10家美国州际中型银行倒闭,已陷入困境的银行有117家。从数据上看,美国的房价、消费者信心指数、就业率、投资者信心指数,还都在下跌。

试题详情

2.次贷危机拖累全球经济

    前段时间笔者在美国调研,发现许多大的商场很冷清,不像往年那样购物交费需要排队了,商场打折比例越来越大,有的甚至达75%。对外国消费者实施购物退税,退税比例为11%,高于当地所征消费税。不少商场提前关门以减少开支。大的旅游景点如华盛顿市的广场上,失去了往年游客如织、熙熙攘攘的景象,要知道每年7-8月份正是旅游旺季。美国调查的数据表明,63%的人削减了开支,78%的人减少了购物,52%的人减少了下馆子的次数。人们从报纸上剪下优惠券,去商场买打折的商品。汽车销量也开始下降到1992年以来最低点,美国信用卡持卡人所欠金额为8400美元,比8年前高出了近七成。这些都说明次贷危机和信贷危机严重地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

    众所周知,金融创新是华尔街的生存法宝。但是,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说,次贷危机是美国金融业自己酿造的一杯毒酒,他们不仅自己喝,还让别人来分享。美国金融机构将次级贷款及次级债券打包出售卖给了欧洲、日本、加拿大、中国、印度等国。全世界金融机构已知损失达3958亿美元,估计损失9950亿美元。

    三周前,纽约时报曾刊发“全世界经济充满悲观”一文称,在亚洲和欧洲都出现了更多经济下滑迹象。世界银行资深专家鲍泰利认为,次贷危机有可能把世界经济拖入萧条之中。

试题详情

3.对中美政治关系未必是坏事

    毋庸置疑,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造成很大的冲击,特别对中国出口贸易和购买美国次级债券的银行业来说,损失更大。但是,另一方面,次贷危机却开始让美国进一步认清自己,而这种自省显然是有助于中美政治互信的。

    在美期间,原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先生对笔者说,从政治方面看,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是一件好事,使美国人认识到美国的经济减速不是由人民币汇率造成的,是美国自己国内经济出了问题,这在政治上减轻了对中国的压力。

    过去几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多少议案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大肆鼓吹美国经济失衡是由人民币汇率低估造成的,甚至有人在国会说,世界经济失衡都是由于人民币汇率造成的。现在看来,根本不是这么回事。美国经济搞成这样,美国金融专家都到哪儿去了,那些美国经济监管者,应该受到指责!

    芮效俭的观点有一定道理。毕竟,在两个多月前举行的中美第四次战略经济对话,双方就没有讨论人民币汇率问题,而是把重点放在能源、环保合作和相互投资上。美国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也非常欢迎中国企业到美国去投资。在准备筹划的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上,迫使人民币升值也不会是美方的重点。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将从长远角度缓解中国对外贸易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刺激经济措施的加强,在利率和汇率上的调整势必将吸引大量国际热钱的回流,这也将减少过多的热钱滞留中国的经济风险。

    中美关系可谓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每一次重大事件,都会使这两个大国在互相磨合中懂得了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次贷危机同样也起到这个作用。

    对于中国而言,在防止并最大程度地减少美国次贷危机对华冲击的同时,需要进一步主动塑造中国在国际交往中的适当角色,既要回击过去那些不符事实的“人民币罪魁祸首论”,也要明确表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经济立场和应有的责任。

    对美国而言,正如布什总统所说,“毫无疑问,华尔街是喝醉了,现在还处于宿醉阶段。问题是它还要多久才会清醒过来”,美国需要通过次贷危机形成更强烈、更明确的、对世界经济的责任观。如果说要让世界相信,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是由于美国过去“无意的过失”所致,那么,承担起由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责任,则是美国人为自己正名的最好机会。如果真能这样,也可以算是次贷危机这一不幸经济遭遇的大幸吧。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