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之

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模块

专题九: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综合测试

【把脉高考】

(一)全国卷

2008年全国卷的考试大纲明确要求: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包括识记和表达应用两个能力层面。

1.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2)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2.表达应用 D

(1)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 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和2007年相比,此部分的变化有两处:

第一处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中删掉了“常用字”的限制条件,这意味着这两个考点的考试范围会略有扩大,考试难度会略有增加。但并不意味着会考偏、难、繁、怪之字词,我们仍然需要扎扎实实掌握常用字的字音、字形,注意适当关注、积累一些新词汇,比如竞聘、能耗、融资、公信力、钉子户、产业链、带薪休假等。

第二处是“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这个考点的变化需要我们特别关注,2008年考纲增加了准确、鲜明、生动3个词语,这是今年全国卷考点4个变化中最具实质性变化的表述,也体现了今年考纲的变中求新。增加的3个词语,使语言表达的要求更加具体,更加细致,它要求信息的判断、筛选要准确,观点要鲜明,语言的表达要更加富有表现力。

(二)课标卷

2008年课标卷的考试大纲明确要求: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需要注意的是,课标卷考纲与全国卷考纲的不同之处有五:

第一处是总体的概括要求不同,新课标明确为“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在表述上更加突出了文字“运用”的能力要求,但仍然是包括识记和表达应用两个能力层面。第二处是字音之前仍然有“常用字”的修饰,第三处是字形之前有“正确书写”和“常用”的限制。第四处是修辞中有“反复”这一修辞格的考查,第五处是“表达应用”的级别表述不同,但均是高考命题能力立意的本质要求。

另外,就本部分而言,今年的新课标卷大纲与去年相比,没有变化,这表明考试整体上仍然是力求稳定。

【备考策略】

命题回顾

(一)语言知识命题回顾

1.字音考查

高考对字音的考查在近几年较为普遍,触及率颇高,考查特点是:(1)考查的范围是常用的3500个字。命题所涉及的主要来自2500个最常用字,少数出自1000个次常用字,也有一部分是从教材中抽出的,且多为课文注释;(2)只要求识记、辨别,不要求拼写,且多为选择题形式;(3)选入题中的字音多为现代生活中常用、常错的,广大中学生十分熟悉且易混淆的,古音异读可不予考虑;(4)声调一般不作为字音考查的重点;(5)命题人热衷关注的往往是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形声字和习惯性误读字。如2007年湖北卷、江苏卷和2006年天津卷、湖南卷、辽宁卷、江苏卷锁定了多音字,其中,江苏卷为连年考查。2007年天津卷、四川卷和2006年重庆卷、江西卷考查了同音字。2007年的天津卷、广东卷、四川卷、山东卷和2006年湖北卷就关注了形近字。2007年的天津卷、湖南卷、辽宁卷和2006年的辽宁卷就倾向于形声字。2007年的全国卷II、江西卷、重庆卷和2006年的浙江卷、四川卷就侧重于习惯性误读字。

2.字形考查

纵观近几年的考题,字形考查主要包括四类:同音字、形似字、规范字和熟语。常见的陷阱设置如下:

(1)利用同音字设置陷阱?

①音同形异字。如 “抱负”与“报复”、“富有”与“赋有”等,由于读音相同,极易张冠李戴。另外,由于读音相同,极容易出现事实上的生造词语,如“拾人牙慧”写成“拾人牙惠”(2007年全国卷I),“要言不烦”写成“要言不繁”(2007年天津卷),“曲意逢迎”写成“屈意逢迎”(2007年山东卷)等。

②音同形近字。如“一言既出”与“即使”的“既、即”(2007年北京卷),“急功近利”与“进攻”的“近、进”(2007年湖南卷)等。

③音同义近字。这类字虽数量不多,然失误的可能性极大。如2007年的辽宁卷的“赋与”(“与”应为“予”)和2007年安徽卷的“独挡(“挡”应为“当”)一面”均属此列。

(2)利用形似字设置陷阱

①形近音异字。如 “盲”与“肓”、“肆”与“肄”、“崇”与“祟” 、“绌”与“拙”、“荼”与“茶”、“炙”与“灸”、“篷”与“蓬”(2007年重庆卷)等,此类字形形状酷似,极易误记。

②形近音同字。与上面情况相似,但区分难度稍大。如“暴躁”(2007年江西卷)的“躁”易误写成“燥”,“缉拿”(2006年全国卷Ⅰ)的“缉”易误写成“辑”,“彪炳”(2006年天津卷)的“炳”易误写成“柄”,此类字声旁相同,字形相近,有较大的辨别难度。

3.标点考查

标点符号的考查,1998年后已沉寂多年,在2004年重新“闪亮登场”,引来师生关注的目光,并在2004年各份高考试卷中多有体现,2005年、2006年和2007年慢慢有了“褪色”,设题的省份越来越少,这与拟题人求新求变的指导思想有关,也与试卷总题量减少的大趋势有关,但标点考查的价值仍然不容置疑。该考点在2008年的高考试题中是否会有一个“触底反弹”,颇值得大家关注和期待。

标点符号的考查,有两个特点:?

(1)单项考查多集中在问号、括号、引号、书名号、顿号等易错、易混之处。?

(2)综合考查多集中在引号与冒号、逗号、句号的混合运用,括号与书名号、引号、句号的混合使用,顿号与逗号、分号、句号的搭配编排等。?

标点符号的拟题有两种题型:一是选择题;二是填空题、改错题。选择题出现在第Ⅰ卷,又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提供四种不同的语境,每一语境侧重考查一个错误点,让学生选出其使用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例如2006年的江西卷、山东卷,尤其是湖北卷,在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考查);另一种是提供一个综合性语境,下面列出四种不同的标点选项,让学生从中选出恰当的一项(如2004年辽宁卷)。填空题出现在第Ⅱ卷,往往会在综合语境中,留有相应的位置,让学生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如2006年重庆卷和2007年天津卷)。改错题也安排在第Ⅱ卷,往往与语法错误、逻辑错误掺杂在一起。标点错误只是各种错误当中的一种,学生要先准确判断,后正确修改,难度较前稍大。

4.词语(包括熟语)考查。

“正确使用词语”是高考的一项必考内容,多则设3个题,少则设1~2个题。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近义词的考查,主要是近义实词的使用与辨析,包括音同义近的近义词,如“考查/考察”(2007年广东卷),“质疑/置疑”(2007年江西卷),“必须/必需”(2007年重庆卷),也包括音异义近的近义词,如“归属/从属”(2007年北京卷),“协议/协约” (2007年浙江卷)、“躬行/躬身”(2007年江西卷)等。二是虚词的使用与辨析,包括近义比较的,如“反之/否则”(2007年江西卷)、“更加/越发”(2006年浙江卷),也包括搭配使用的,“不管/还是”与“如果/或者”(2005年北京卷),还有单个虚词的使用,如“更/也”(2007年辽宁卷)等。三是熟语考查,它涉及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等。如“大人不见小人怪”(2007年辽宁卷),“按下葫芦又起瓢”(2007年江西卷),“外来的和尚好念经”(2007年浙江卷)等。四是新生词的考查,2006年天津卷作文题目的“愿景”一词拉开了关注新词的序幕,2007年高考试卷中多有呈现,如2007年安徽卷的“雪藏”。

以上四个方面的考查内容大多出现在第Ⅰ卷中,“实词”“熟语”有时也会出现于第Ⅱ卷中,与病句修改和语言连贯、得体放在一起考查,新生词则主要是放在第II卷中考查。近几年,随着试卷总题量的减少和第Ⅰ卷选择题数量的压缩,以往实词、虚词、熟语各拟一个题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要么只触及四个方面中的两个或一个方面,要么对三个方面进行适当整合,这已经不是一个新的动向,要引起足够的关注。

5.病句考查

本考点考查的主要内容是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辨析病句是指对病句的辨别与认识,即认清句子有无语病,有什么语病,语病的主要特征和表现形式是什么。这是修改病句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近几年语病考查所涉猎的重点。?修改病句是指动手修正有语病的句子,它是辨析病句的一种延伸,也是语言表达较高层级的要求。一般说来,能辨析病句,不一定能正确地修改病句;但若能准确地修改病句,必定能很好地辨析病句。修改病句的能力要求高由此可略窥一斑。?

(1)在以上两类考查中,六种病句类型虽均有触及,但频率有高有低,近几年,热衷考查的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等。

(2)本考点的考查频率很高,2007年除上海卷外,其余的17套试题均考到了病句。一般是1个小题,若考“辨析”则置于第I卷,若考“修改”则放在第II卷。

(3)从题型上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病句判断单项选择题,放在第Ⅰ卷第一大题中;一种是综合改错题,放在第Ⅱ卷“语言表达及运用”中。前者通常占3分,后者一般占4~5分。在2007年高考中,全国卷I和II两套试卷兼顾了单项选择题和综合改错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4)从命题侧重点看,判断类单项选择题几乎每份高考试卷中都有它的“身影”,而“综合改错”题却不很受“偏爱”,仅在个别高考试卷中“现身”,2007年高考只有全国卷I和福建卷涉及,大有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之趋势。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是受总题量限制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暂时行为,并不意味着这种考查方式已失去了价值,“卷土重来”,由“配角”转换成“主角”在近几年并非没有可能,切勿忽视它。

(二)语言表达命题回顾

语言运用与表达题,称为高考语文“试验田”,试题的变化往往体现在这一部分中。语言表达技能部分的考查题型、样式近几年有很大变化,呈开放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创新局面。其共性都在于注重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考题正走向生活化、口语化、实用化。试题运用的材料多来自现实,多与中学生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为人处事密切相关,试题材料所表达的话题也是来自现实生活的,而不是与现实生活脱离的。

综观2006年高考17套试卷,除了上海卷没有单独设题考语用知识外,其余各省市都设题考查了。直接考查“压缩”的有4个,分别是全国卷Ⅰ、安徽卷、江西卷、四川卷;用下定义考查压缩的有2个,分别是全国卷Ⅱ、辽宁卷;采用新形式考查压缩的有3个,分别是广东卷、天津卷、湖北卷,形式是“提取信息关键词”“用成语概括内容”“整合语句”。直接考查“选用”“仿用”的有5个,分别是全国卷Ⅰ、安徽卷、江苏卷、重庆卷、四川卷;采用新形式考查的有1个,湖北卷写“版面宗旨”。直接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有4个,分别是全国卷Ⅰ、山东卷、江西卷、四川卷。修辞没有单独设题,主要和仿写放在了一起考查,有4套试卷使用,分别是:全国卷Ⅰ、全国卷Ⅱ、浙江卷和四川卷。综合考查语用知识的题增多,主要形式是写一段话,共有15道题,14个省市采用,其中看图写话有4个,其余大多是“按要求写一段话”,出现的新形式是“点评历史人物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点评新闻”“文章赏析”“访谈”。

2007年18套试题“语言表达”模块可谓活力四射,18套高考试题的“语言表达”,有侧重于仿写组句,有注重压缩,有钟情变化,有热衷漫画,有侧重图表,有聚焦体验,有立足解说:绚丽多彩,不一而足,令人目不暇给。如全国卷I考查病句、仿写,北京卷则考查“排序”“提取信息”“解说词”,山东则考查了“排序”“情景创设”“图表”等。这一部分的试题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如浙江卷“辩论词”,湖北卷拟写“对联”“分析人物形象”“仿写诗句”,四川卷漫画“大扫除”及“口语交际”等,既尊重学生心理及成长,又体现出某种创新意识,符合考试选拔要求,体现时代特点,确实是好题。另外,保持了“对话参与,体验个性”的特色,如四川卷写“阳光与树叶”的对话;天津卷“五一”黄金旅游周,安徽卷拟写“人物传记”等。

趋势预测

“知识应用”的命题将延续2008年格局与趋势,略有调整。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下,体现出一种真正的“贴近”,贴近学生“视界”中“生活”的“真实”,“贴近”不是“套用”,而是源于生活,“贴近”是指与生活同步并从生活中提取。在“成熟稳定”基调同时,体现出“别是一家”的“独特”。全国卷持重大度,雍容华贵,版块清晰,重点突出;地方卷则千帆竞发,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课标卷更承担起了底定河山,引领潮流的重任。

“语言表达运用”的命题明显具有“高端”与“草根”特色。“高端”是指对生活的高度敏感及响应;而“草根”则对平民生活的聚焦与反映,这一特色将在2007年高考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强化。在原有“新题型”“点评”“图表”“提示语”“劝阻词”之外,“拟写申明、声明”“写致歉信”“网友跟帖”“对话场景”类都有可能闪亮登场。

临考指导

语言知识版块的命题较为稳定,只要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稳打稳扎,注重积累的有效性,侧重训练自己的题感,应该能取得较为理想的命中率。下面重点谈一下语言运用表达部分的备考。

语言运用表达题有很强的区分度,要想高考语文获得好成绩,这类题要尽量少丢分。在后期的备考中,加强审题训练极其重要。从战术上来说,要拿准“死”的,练好“活”的,关注“新”的。

所谓“死”的,就是高考常考的或近年考过的语言表达与运用的各种典型题目,特别是非开放性的语言运用与表达题,如排序、衔接、下定义、关键词、拟标题、句式变换、图表信息、一句话新闻等。拿准“死”的,就是对这类题审题要准确,注重表达的准确性、简明性,不要出现审题失误所谓“活”的,是指较有开放性的语言运用与表达题,如仿写、扩展、语境对话、人事评论等。这类题开放性强,考纲要求的“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都有所体现。练好“活”的,就是对这类题进行反复练习,特别要注意用词的贴切,句式的灵活,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要有表现力。

所谓“新”的,就是各地名校高考前模拟题中的“新”题,这块“试验田”每年都会有新的题型出现,各地名校高考前模拟题也会有所体现,关注“新”的,就是要注意收集、整理那些具有前瞻性的创新题型,考生才能“见多识广”,不至于见到新题型后发生严重误答或无从下笔的情况。

语言表达运用题几乎年年出新,但有一条始终不变,那就是: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时代密切相关。如2007的17套高考试卷中,就出现了4套以奥运会为题材的考题,还有南水北调、“五一”黄金周旅游、撤销全国牙防组、基因工程、十大公众人物、中国艺术节、产业部门垄断、磁悬浮列车等热点。鉴于此,在备考时应关注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高考语言运用题重在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综合能力、人文素养、生活阅历和阅读积累。近两年的高考语言运用题主要强调内容的人文实用性,注重题目的生活情景化,重视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考查。

【走进高考】

【踩点热练】

【解析】这实际上是一种变形的“压缩”和“提取”的题型。应注意几点:一、抓住核心问题,即“什么”“为什么”;二、要谈出自己的独得之见;三、要攻其一点不计其余,深刻、新颖。

73.8%

试题详情

95.5%

试题详情

58.3%

试题详情

70.1%

更喜欢过洋节

试题详情

26.2%

试题详情

4.5%

试题详情

41.7%

试题详情

调查对象

统计结果

调查内容

青少年

中老年

城镇居民

乡村居民

城镇居民

乡村居民

支持调整方案

试题详情

 86.5%

试题详情

68.7%

试题详情

76.6%

试题详情

68.1%

反对调整方案

试题详情

13.5%

试题详情

31.3%

试题详情

23.4%

试题详情

15.2

试题详情

7.9

试题详情

3.9

试题详情

3.4

乐观

试题详情

34.7

试题详情

51.6

试题详情

62.2

试题详情

73.2

77

(1)                                   。

(2)                                   。

【答案】(1)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和对未来生活的乐观度成正比(或:城乡居民收入越高,对未来生活越有信心)。(2)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和对未来生活的悲观度成反比(或:城乡居民收入越低,对未来生活悲观的人比例越高)。

【2】灯谜是我国渊源流长的一种文学样式。请你参考下面谜语的提示,根据所给谜面的括号里的要求猜谜。

(1)谜面:一轮清辉照申城(打张九龄诗歌一句)

   谜底:海上升明月

   谜面:机毁人亡(打李白诗歌一句)

谜底:           

(2)谜面:七品芝麻官(打一文体)

   谜底:小令

       谜面:言师采药去(打一文体)

谜底:           

【答案】(1)难于上青天;(2)童话。

【解析】灯谜又称“文义谜”,亦称文虎。它主要着眼于文字的义、形、音,凭借汉字的一词多义、笔划组合、摹状象形等特点,通过别解、假借、运典、拆字等手法,来使谜面与谜底在词义上或在字形上达到相扣。

【3】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它的情境,至少要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控制在60字以内)。

试题详情

答:                                                                                               

【答案】略。

【解析】内容的关键点:干裂的土地,枯槁的树木,弱小的幼苗,哭泣的小鸟,悲伤的泪水。注意:①本题是考查语言表达的生动,表达方式应以描写为主。②修辞格的采用。③字数不超过60个字。

【4】请根据下列内容,拟写一副对联,再加一个四字横批。要求对联能从“形、色、香、味”四个方面概括龙井茶的特点,横批对龙井茶作总的评价。

龙井茶素以“形、色、香、味”俱佳,而闻名于海内外。它的色泽并非翠绿,而是嫩绿中略透黄色;悠悠的香气沁人脾胃,有芝兰似的清香;外表扁平光滑,中间宽,两头稍尖,有人说像麻雀的舌头;细细品饮有淡淡的甜味,浓醇可口。

对联                         

横批       

【答案】对联:形如雀舌色(呈)黄绿,香似芝兰味(觉)甘醇。横批:四绝佳茗或驰誉海内。

【5】根据下列内容(数据仅为参考),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就“中国的茶叶”向外国游客做一个简明生动的介绍。(不超过120字)

中国的茶叶

●公元810年传入日本,16世纪中叶传入欧洲……

●绿茶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世界的60%和72%

●茶树种类350种以上,商品茶种类达上千种

●公元前2730年以前,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答案】女士们先生们,相传4000多年前,一个叫神农的中国人就发现了茶能解毒并有益于健康,从此中国人就离不开它了。以后茶远渡重洋,服务天下。作为茶的故乡,中国有着最丰富的茶叶资源,其中绿茶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之首,可见人们是多么喜爱它。(采分点:内容全面,顺序合理,语言简明生动)

【解析】本题实质上是一则信息概括题,同时要照顾到导游的职业特点,在语言采点准确的情况下,还要注意内容表述的条理、连贯、得体。

【6】绿色奥运是北京奥运会提出的重要理念之一,可持续性发展是奥林匹克运动不懈的追求。下图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标志,根据图示,请揭示标志图设计的寓意,至少答出两点。

试题详情

 

标题:                                                   

漫画寓意:                                                                                                                                     

【答案】标题:陆地鱼(干裂刀、保护水资源等类似的题目皆可得分)。寓意:揭示了人类破坏环境,最终将遭受自然的惩罚,连鱼鳞都是干涸的、固体状、类似树根的形状,刀子砍它只能缺刃,反映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迫切。

【解析】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有幽默性的绘画,多从政治事件和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表现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颂扬某些人或事。了解漫画的特点,把握命题的方向,理顺答题的思路,是做好“漫画文字转换”题的关键。

【8】请根据下面一则材料,拟写寓意。不多于20字。

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夫,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你所拟写的寓意:                                                                                                                                      

【答案】曾子用言行告诉人们,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对孩子,也应言而有信,诚实无诈,身教重于言教。一切做父母的人,都应该像曾子夫妇那样讲究诚信,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去影响自己的子女和整个社会。

【解析】“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主要考查考生对信息的提炼、概括、压缩能力及表述能力。恰当的压缩语段,大致需要两种能力:筛选和概括能力。本题考查点为“压缩语段”,重点在于“概括”。第一,分清主次,突出重点。语段的信息有时是复杂的,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核心,看不出主次,信息的指向性很不明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每个信息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信息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推断信息最终的指向。这样才能在概括时分清主次,准确剔除那些旁枝末节的东西,突出重点。第二,明辨结构,整合信息。有些语段,如果我们知道了它的结构,就知道了它的信息的组合方式,那么根据信息的组合方式来提取主要信息,就较容易了。

失误分析

 

 

 

【知识卡片】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