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启用前
安徽省六校200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
理科综合物理测试卷
考试时间:
第Ⅰ卷(选择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4B或5B铅笔准确涂写在 答题卡上,同时将第II卷答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4B或5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以初速度V水平抛出一物体,当其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相等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竖直分速度等于水平分速度 B.瞬时速率为V
C.运动时间为2 V/g D.运动的位移为
15、某人推着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后轮的摩擦力分别为F、F;当他骑着自行车加速前进时,地面对前后轮的摩擦力分别为F3、F4,关于车轮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B.F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C.F3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D.F4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16、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质弹簧上叠放着两物块A、B,A、B的质量均为
A.10N B.20N
C.25N D.30N
17、均匀分布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空的三颗同步通信卫星能够实现除地球南北极等少数地区外的“全球通信”,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同步卫星所在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T,下面列出的是关于三颗卫星中任意两颗卫星间距离S的表达式,其中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R ④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8、如图所示,A、B、C、D是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一正方形的四个中点,E、F为C、D上的两点,OE=OF。分别在A、B两点固定等量负电荷,C、D两点固定等量正电荷,一个带正电小球P(设不改变原来电场分布,且不计小球重力)从E点静止释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O点的场强一定为零。 B.O点的电势一定为零。
C.小球P从E点移向O点,电势能减小 D.小球P在E、F间做往复运动。
19、如图所示,在输入电压U恒定的电路上,将灯泡L接在A、B两端时消耗的功率是9W,将它接在较远的C、D两端时消耗的功率是4W,则AC、BD两根输电线上消耗的功率为:( )
A.1W B.2W
C.5W D.13W
20、如图所示,闭合线圈abcd从高处自由下落一段时间后垂直于磁场方向进入一有界磁场,在ab刚进入磁场到cd也进入磁场的这段时间内,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图像可能是( )
21、在下列核反应方程中,X代表质子的方程是( )
A.+→+X B.+→+X
C.+→+X D.+X→+
非选择题 共10大题,共174分
22、(15分)(1)常用螺旋测微器的精度是0.
(2)量程为3V的电压表,代号为V,其内阻约为3KΩ,现要求测出该电压表内阻的精确值,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电阻箱Ra,取值范围0.1Ω到9999.9Ω,在本实验中通过它的电流不会超所允许的最大值;滑动变阻器Rb,最大电阻为1000Ω,最大电流为
1)选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易于操作的测量电路,要求画
出电路图并标出所用器材代号;
2)填写测量步骤③④并写出计算电压表内阻的表达式。
①将待测电压表V、电阻箱Ra、电源E、开关S,按图
示电路用导线连成测量电路。
②把Ra调至最大值,闭合开关S,接通电路。
③
④
计算电压表内阻的表达式:
23、(14分)在一个平直的冰道上,一对双人滑运动员正以相同的水平速度V0=
(1)女运动员被推出瞬间,男运动员速度的大小是多少?
(2)推出t0=1S后,男运动员以a=
24、(15分)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一质量为M,边长为b的立方体木块,木块上搁有一根长为L的光滑轻质杆,杆端固定一质量为m的匀质小球,另一端用光滑铰链连接于地面上O点,棒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如图所示,设杆与水平面间夹角α1,无初速地推动木块右滑,当杆与水平面间夹角变为α2(α2?α1)时,木块的速度是多少?
25、(18分)如图所示,为某种新型设备内部电、磁场分布情况图。自上而下分为Ⅰ、Ⅱ、Ⅲ三个区域。区域Ⅰ宽度为d1,分布有沿纸面向下的匀强电场E1;区域Ⅱ宽度为d2,分布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1;宽度可调的区域Ⅲ中分布有沿纸面向下的匀强电场E2和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2。现在有一群质量和带电量均不同的带电粒子从区域Ⅰ上边缘的注入孔A点被注入,从静止开始运动,然后相继进入Ⅱ、Ⅲ两个区域,满足一定条件的粒子将回到区域Ⅰ,其他粒子则从区域Ⅲ飞出。三区域都足够长,粒子的重力不计。
已知能飞回区域Ⅰ的带电粒子的质量为m=6.4×10-27┧,带电量为q=3.2×10
(1)该带电粒子离开区域Ⅰ时的速度。 (2)该带电粒子离开区域Ⅱ时的速度。
(3)该带电粒子第一次回到区域Ⅰ的上边缘时离开A点的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