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泗水县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说明:1.本试卷涵盖一、二、三单元。

      2.全卷共四大题,共八页。

      3.答卷前,请将自己的姓名、班级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指定位置。

      4.请认真书写每一个字,使字体端正,卷面整洁。

    金猪辞去银鼠到。转眼间,我们的语文学习之旅已跨过一站,进入新学期。做这套检测题是我们新旅程中的第一次亮相,请大家闪亮登场,自信地拿起你们的笔,尽情地施展你们的才华。

一、积累与运用

1.将下面的文字抄写在田字格内,要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泰山从这里崛起

黄河由这里入海

孔子在这里诞生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shàn(    )笑。

  (2)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pǔ(    )种满了蒲公英。

  (3)这是荒原,人迹(    )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4)我心里怀着(    )痛的热爱。

3.按要求填空。

  (1)我们要表示“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轻底细”之意的时候,可以用来源于《木兰诗》的一个成语_______来表达。

(2)《孙权劝学》中表示“另眼看待,用新眼光看人”之意的文句是:______

(3)在文章《邓稼先》中,作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用“_____ ,______”这个成语,准确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热情赞美了他勇于奉献,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4)假如好朋友多时不见,你决定连夜乘车(或乘船)去寻找拜访他,这时可用_____ ,______来抒怀。《峨眉山月歌》

(5)吴均的《山中杂诗》中通过写鸟儿和云彩,来描写山中有趣生活的诗句是:______

(6)现在正是春天,请默写一句古人描写春天的诗句。

4.请把下面三个短语分别填在句中的横线上。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你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_____,流出______,流出了______。(填写文字)

    ①灿若明珠的黄河文化    ②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③黄皮肤的群落

5.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说说你悟出的道理.    

    (1)这些日子(两弹试爆成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的日子。

     ――杨振宁《邓稼先》

    (2)(“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有位海外华侨流着泪激动地说:“祖国的卫星飞的多高,我们海外侨胞的头就昂的多高” 。

    ――温家宝《在庆祝“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大会上的讲话》

6.名著导读  

    (1)世界上许多伟大的人物小时候都经历过磨难,原苏联作家高尔基就是其中一位。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了自传体小说《_____》,这部小说讲述的是______(人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2)有这样一部描写昆虫的书,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它是_____ (书名),被誉为“_____ ”。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7-13题。

    (一)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7.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膏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

    【注释】①讴:唱歌;②遂辞归:于是就告辞回家;③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④抚节:打着拍节:⑤遏:阻止。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世耕      隶

    ②父其然也  利

    ③未青之技  穷

    ④声林木    振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

    ①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    古:_____  今:_____

    ②薛谭乃求反    谢      古:_____  今:_____

11.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2.从学习的态度和结果两方面,说说仲永与薛谭有什么差别。

      “一、二、三” ,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扳,开口了。

13.这两段文字都以战争为背景。但它们所表现的主题不同。从感情角度来说,甲段重在突出____,乙段则意在表现人们的______情绪。

试题详情

l4.甲段写韩麦尔先生发给学生的字帖上都是“法兰西” “阿尔萨斯”的圆体字,其目的是要从侧面表现______;乙段写老妇人多次重复“一、二、三”。其含义是指老妇人对______的痛苦诉说,也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_____ 。

15.甲段运用了细节描写,请摘取一例,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试题详情

16.乙段结尾写道:“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句话具有怎样的含义?

    (二)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刺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试题详情

17.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勤奋刻苦的治学精神?

试题详情

18.选文引用杜甫晚年“一月不梳头”的典故有何用意?

试题详情

19.闻一多先生刻苦钻研学问的目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试题详情

20.下面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三)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城南旧事》出版后记

    林海音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爸爸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们带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们,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的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里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选自《城南旧事》,有删改)

试题详情

21.请结合你的体验,说说“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的原因。

试题详情

22.文章第5段以儿童特有的视角形象地写出了儿童特有的情趣,结合文章做简单的分析。

试题详情

23.文中写道:“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实际的童年”指_____;“心灵的童年”指______。

试题详情

24.童年悄然而逝,一去不返。看着文中冬阳下走过的骆驼队,你心中会升起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四、作文

    作文首先是自我倾诉,是“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作文就是用手说话,“我手写我心”是作文的真谛。今天的作文,我们遵循作文的规律,给你最大的自由空间。

    你是否有过长大的感觉?你是否有过促你成长的难忘故事?记下来吧,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成长的快乐!

请以“成长”为话题作文,文体不限。此时此刻,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文章字数为600左右)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