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南开区九年级质量调查
语文试卷
第I卷(基础题 共一大题 共27分)
一、(本大题共12小题,4、8、12小题每题3分,其他每小题每题2分,共27分)
1.下边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拮据 jū B.衣冠整齐 ?uàn
C.栈桥 zhàn D.无赖 lài
2.与文中“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打发他到美洲去。”中的“打发”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星期天,小华写完了作业,又没有其他事情可做,只好在电视机前打发时光。
B.听说南方的冰雪灾害消息,老王赶紧打发儿媳给在那里工作的儿子打电话,了解情况。
C.父亲自从闪了腰以后,丧失了劳动能力,也不愿与别人聊天,只好靠养鱼打发日子。
D.全家人对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失去了信心,决定打发他到外地去谋生。
3.对“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句话作用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A.父亲的这句话代表了全家人盼望于勒的热切心情。
B.表现了父亲对多年未见的弟弟的思念与期盼。
C.引出对“于勒”这个人物的介绍,也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D.用假设的情境来满足全家人盼望亲人的精神需求。
5、选文中加点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重峦叠障 B.宽敞 C.桥梁 D.玲珑
6、对选文的结构特点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A.先分说,后总说,再分说。
B.先分说,后总说。
C.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
D.先总说,后分说。
7、对“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实艺术和技术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作者只是为了语言的不重复罢了。
B.假山的堆叠既有技术高超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匠师们的艺术创造。
C.称赞苏州园林的假山堆叠是“艺术”,是为了强调其能给人以审美愉悦。
D.假山的堆叠能给人忘却城市的感觉,归功于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9.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头抢地耳(撞)
B.长跪而谢之曰(感谢)
C.休?降于天(不祥)
D.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曾经)
10.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对其“潜台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B.与臣而将四矣。
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C.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倒下的尸体只有二人,流血不过五步之远,天下人也不用穿丧服。今日就是这样。
D.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安陵靠五十里的土地能够生存下来,只因为有先生你这样的勇士呀。
11.“秦王色挠”的直接原因是
A.听了唐雎介绍了古代几位布衣之士的英雄行为。
B.唐雎要效法那几位古代贤士,为了捍卫国家利益,以死相拼。
C.想到老百姓发怒时摘了帽子用头撞地的样子。
D.韩国、魏国都灭亡了,而安陵凭借五十里土地得以生存的事实。
12.对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表现了唐雎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
B.第①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是故事的高潮部分。
C.第②段写秦王终于屈服,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这是故事的结局部分。
D.第②段写秦王的阴险狡诈,表面屈服,实际还想威胁唐雎。
第II卷(综合题 共四大题 共43分)
将诗词补充完整,或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句子。(8分)
二、(12分)
13.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__ ,江入大荒流。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14.峰峦如聚, ,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养?潼关怀古》)
15.古代的一些经典之语,令我们难以忘记。孟子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在当今仍然有着一定的教育意义。
16.词的上、下阕中各有一个起总领作用的词。即“ ”和“ ”。(2分)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四、现代文阅读(15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