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化学试卷
答题中可能用到的数据和资料:
(1)相对原子质量:H~
(2)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3)
OH-
NO3-
Cl-
SO42-
CO32-
H+
-
溶、挥
溶、挥
溶
溶、挥
Na+
溶
溶
溶
溶
溶
Ca2+
微
溶
溶
微
不
Ba2+
溶
溶
溶
不
不
Fe3+
不
溶
溶
溶
―
Cu2+
不
溶
溶
溶
不
Ag+
―
溶
不
微
不
一、我会选择(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2题,每小题2分;13~16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棒融化 B.木材燃烧
C.湿衣服晾干 D.灯泡发光
2.空气中体积分数最高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在家庭用的调味品中,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用油 B.食盐 C.味精 D.蔗糖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5.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CH
6.每年五、六月份,人们在桅子花树旁会闻到怡人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分子很小 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
7.小京同学今天的午餐食谱是:主食――面包;配菜和副食――炸鸡腿、炸薯片、牛排、奶酪。小京午餐食谱缺乏的营养素是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8.下列有关汽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汽水的pH为3~4,它显碱性
B.胃酸过多的人要多喝汽水
C.CO2易溶于水,所以用来制汽水
D.打开汽水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9.造成酸雨的元凶是
A.大量使用塑料购物袋 B.工业和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C.大量使用煤作燃料 D.农业生产任意使用农药和化肥
10.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A.这是一个化合反应
B.水分解时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D.氢分子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
11.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B.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C.在化合物里,元素正价总数和负价总数的绝对值相等
D.参加中和反应的氢离子个数与氢氧根离子个数相等
12.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分反应后过滤。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滤纸上可能含有铜 B.滤液中可能含有硫酸亚铁
C.滤液中可能含有硫酸铜 D.滤纸上可能含有氧化铜
13.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素之一,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关于维生素C(C6H8O6)的说法错误的是
A.C6H8O6表示维生素C这种物质
B.维生素C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维生素C是由C、H、O三种原子构成
D.1个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
14.在下列各化学反应中,不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镁带与盐酸反应 B.生石灰与水反应
C.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D.碳和二氧化碳反应
15.两同学围绕蜂窝煤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其中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当煤燃烧正旺时将炉门关上,煤层上方发现蓝色火焰。解释:此时氧气不足而产生的CO在燃烧
B.煤燃烧完后煤灰质量比煤的质量轻。解释:煤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逸出
C.在煤炉上方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解释:CO难溶于水
D.将煤做成蜂窝状就更易燃烧。解释:蜂窝状的煤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
16.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食品保鲜的办法
B
灭火实例与原理
填充氮气――防止变质
放入生石灰――防止受潮
放入细铁粉――防止受潮和变质
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住宅失火时用水灭火――降低着火点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C
日常物质的区别
D
化学中常见的“三”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并搅拌
羊毛和化纤――点燃后闻气味
氯化铵和磷矿粉――观察颜色
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CH4
三种可加热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
三种构成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二、我会填空(共5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分)
17.(3分)用化学符号表示:
2个氮原子 ;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正二价的镁元素 。
18.(3分)北京奥运会游泳馆“水立方”内部材料主要由金属材料钢铁构成,外部材料聚氟乙烯属于 材料。为确保“水立方”的水质达到国际泳联最新卫生标准,泳池的水将采用“砂滤―臭氧―活性炭”净水工艺,其中活性炭净水是利用它的 性。“水立方”还设计了循环用水、收集应用雨水等系统,达到了 的目的,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
19.(2分)有些物质有毒性,如CO、 等,有些物质有腐蚀性,如NaOH、
等,这些物质如果应用不慎会危及人体健康。有些物质如食盐虽无毒、无腐蚀性,但长期使用过多也不利于人体健康。
20.(4分)用10mL量筒取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试管中,然后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其化学方程式是 。再用试管夹夹住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看到蓝色沉淀变成黑色固体。这一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21.(3分)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 t
(2) t
(3) 将t
三、我会说明(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3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22.(10分)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研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利用该反应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 (填序号,下同)。
(2) 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发生下列反应2NO+O2==2NO2,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不能用的装置是(填序号) 。
(3) 按图F作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我观察到的现象有 (只答一条),其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
(4) 实验室里将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未出现浑浊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
23.(2分)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消毒杀菌,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而HCl、HClO在水中会解离出H+、Cl-和ClO-,在野外也可以用漂白粉[Ca(ClO)2]对水进行消毒杀菌。
(1) 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2) Ca(ClO)2在水中会解离出Ca2+和ClO-,我认为在水中起到消毒杀菌作用的离子是____ 。
四、我会分析(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3分,其余每空1分,共17分)
24.(11分)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下图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碳原子的质子数是 ,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
(2) 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年久仍不变色,原因是墨中主要成分碳具有 性。下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大试管中的反应体现了碳的还原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单质碳的还原性可以用于冶金工业。
(3) 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完成大气中的“碳循环”,但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会使全球变暖,从而导致 。蔬菜大棚用作气肥的二氧化碳,可用多种方法制得,例如可以用稀硫酸与碳酸氢铵(NH4HCO3)反应制得,反应后生成硫酸铵、水和二氧化碳,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 研究发现: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如:一氧化碳也能还原氧化铜,也有还原性。从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特点分析,一氧化碳和碳都具有还原性的原因是 。
25.(6分)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A、C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完善这个知识网络:
(1) 写出A、B、C的化学式:A ;B ;C 。
(2) 根据自己得出的知识网络写出一个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
五、我会探究(共1小题, 化学方程式每空3分,其余每空1分,共13分)
26.(13分)复习时,常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几个探究实验。
探究1:研究常见物质组成
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 ,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的。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 来推断水的组成的。而C实验与 (填实验代号)实验的方法相同。
探究2:研究常见物质性质――氢氧化钠与硫酸是否刚好完全中和
(1)探索: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该溶液的pH<7,说明硫酸过量。
(2) 验证: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反应后少量溶液于试管中,
证明研究结论正确
写出(2)出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
探究3:研究常见物质制取――制取氢氧化钠溶液
小京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他说:“我制得了氢氧化钠溶液!”
小欢同学却说:“这种无色溶液中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他提出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试管取无色溶液少许,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无色溶液中含有
氢氧化钠
小妮认为小欢的实验方案也不严密,不能证实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
小妮设计了另一个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无色溶液中确实
含有氢氧化钠
我认为:小欢和小妮的实验是为了证实小京结论的可靠性,小京的结论不可靠,原因是 。显然小妮的实验可靠性比小欢的实验好,原因是 。
六、我会计算(共2小题,第27小题2分,第28小题5分,共7分)
27.(2分)化肥硝酸铵的化学式为(NH4NO3)。试求:
(1) 硝酸铵中N、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
(2) 为了保证某一农作物获得3.5┧氮元素,则需要 ┧硝酸铵。
28.(5分)
请计算:
(1) 参加反应的K2CO3的质量。
(2) 过滤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