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山东省淄博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

思想品德试卷

19.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物权法》。《物权法》从起草到通过,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历经8次审议,100多次修改。该法规定:“国家的、集体的和私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物权法》的制定过程及规定表明

A.人民群众可直接参与立法,制定法律

B.《物权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宪法更为严格

C.法律保护公民的所有财产不受侵犯

D.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20.2007年2月25日,淄博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段作息时间有关规定的公告》,《公告》就学校要严格控制学生到校时间和上课时间、加强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管理、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这说明

A.在学校,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已不再是受教育者应该履行的义务

B.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国家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C.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D.只要减轻了课业负担,未成年人就能健康成长

21.青少年作为国家的小主人,有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责任,要正确行使批评建议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正确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是

A.信访举报               B.通过新闻媒体发表自己的意见

C.张贴大字报              D.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

22.2007年国家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235亿元,比去年增加395亿元,要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这体现了:①我国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具有平等性  ②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③我国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具有真实性 ④国家提供物质保障确保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决定了当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B.三个阶级社会的共同点是:劳动者毫无人身自由,没有任何生产资料

C.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最终确立

D.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24.入世5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两倍,排名跃居世界第3位。入世后,世界500强企业中480多家在华投资。目前在外企就业的人员已经超过2500万人,员工收入逐年增加。材料表明:①实行对外开放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②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对外贸易的增长 ③坚持对外开放,老百姓得到实惠多多 ④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立国之本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③④

25.200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温家宝总理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要靠科技技术。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可以使社会生产力产生革命性的飞跃。这告诉我们

A.我国的科技实力,总体上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B.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D.加快科技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施政的首要目标

政治部分

1.(6分)

填表(先判断表格中的行为是否正确,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并简要填写理由。每小题2分,共6分)

行        为

判断

理        由

(1)某校中学生赵某从集市上购买了一把“弹簧刀”,携带至校园内以“防身”。

 

 

(2)中学生李虎在放学的路上碰到一同学被敲诈勒索,便拨打“110”报警。

 

 

(3)小亮获得了5000元的发明专利费,当有关部门要求其交纳个人所得税时,他说:“支配专利费是我的权利,我不想交税。”

 

 

 

2.(6分)

中学生洪某受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在校不按时完成作业,经常逃学上网,家长和老师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但他置之不理。为了上网,他多次偷家长和同学的钱,后来因拦路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有关法律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学生应怎样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4分)

(2)中学生洪某从小偷小摸到拦路抢劫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3.(10分)

材料一:据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我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地下水超采和用水效率低下,进一步加剧了有限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我国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开采成本普遍比较高,实际可供利用的资源比例较低。

材料二:山东省在注重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把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和COD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落实到17地市和各大企业。全省2006年拒批高能耗、高污染项目30余个,对违法违规的181个项目进行了处罚,123家严重污染企业被挂牌督办,从而保证了经济发展向又好又快迈进。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其具体表现有哪些?(4分)

(2)山东省政府为什么要采取“拒批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的举措?(4分)

(3)节能环保身体力行,请你说出两件节能环保的小事。(2分)

4.(14分)

材料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第一次提出了“                        ”这一概念,它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和灵魂。近年来,除“和谐社会”、“和谐世界”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外,“和谐文化”无疑也成为了中国最受关注的新闻关键词。

材料二:2006年11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八次全国文代会上指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

材料三:2007年2月26日,“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揭晓。“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评选是年度中国人的一部“精神史诗”,是一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唱响时代主旋律的经典之作,是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时政知识将材料中的空缺补充完整。(3分)

(2)为什么说“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7分)

(3)某学校为进一步宣传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促进校园和谐文化建设,决定开展“感悟感动”系列教育活动。请你为该系列教育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2分)并写出两个你最佩服的“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的名字。(2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