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一中2008―2009学年期中考试试卷

高  三  历  史

                                                                                                              命题人:阮家梅 审题人:漆险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土地的规定,按先后顺序排列应为 ①“人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③“为田开阡陌封疆” ④“直隶等省废藩田产……给予原种之人,令其耕种,照常征粮”

       A.②③①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

试题详情

2、下列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产生于战国时代,废除于清朝       ②对商人进行诸多方面限制,并课以重税③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既有重农也有抑商 ④是我国古代的一项基本国策,实质是保护封建经济,巩固专制统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3、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的重要通道,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铸铁技术和缫丝技术的西传             B.火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西传

C.高产农作物玉米和甘薯的引进         D.中国儒学和道学介绍到西方

试题详情

4、秦朝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政策的目的有:①使秦朝成为一个法治国家②使法家学说成为官学③加强秦朝专制统治④严禁传播私学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5、下列皇帝在制度建设方面造成地方势力膨胀隐患的有:

①汉高祖②唐玄宗③ 宋太祖  ④明太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试题详情

6、北宋政府屡次下令禁止士庶和妇女仿效少数民族的衣冠和装饰。南宋朱熹说:“令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对上述社会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胡服丰富了宋朝人们的生活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宋朝积贫积弱,文化落后          D.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

试题详情

7、明清之际进步的思想家除了批判君主专制外,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并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而形成的是:

A.经世致用的思想    B.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C.自由平等的思想      D.重农抑商的思想

试题详情

8、从下列图中可以获得的信息包括

试题详情

 

 

 

 

 

 

        昭君出塞                唐蕃会盟碑        《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

①和亲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睦      ②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

③祖国认同感具有强大影响力      ④民族平等是我国历代的民族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试题详情

9、在农耕经济时代.赋役制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明朝“一条鞭法"和清朝“摊丁入亩”所体现的倡导者的理财思想是

A.轻徭薄赋    B.无夺农时    C.平均负担    D.开源节流

试题详情

10、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大大加强

试题详情

11、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留学,同时规定幼童留学生每3个月要学习华文14天,内容为《孝经》和圣谕。清政府派遣幼童留学的主要目的是

  A.培养强国人才       B.扩大中国影响      C.弘扬传统文化     D.废除科举制度

试题详情

12、毛泽东曾说: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B.共产党应是统一战线的领导者

  C.国民大革命是实践这一理论的光辉典范

  D.中国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这一理论的运用

试题详情

13、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曾说: “谁统治了东北亚,谁就掌握了西太平洋,谁就掌握了亚洲的命运”。列强之间为争夺东北亚统治控制权而进行的战争是

A.克里米亚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日俄战争  D.美国的侵朝战争

试题详情

14、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中的春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了什么历史问题:

A.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B.清末新政,注意改善民生,农民很怀念

C.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

D.清朝皇室自愿交出全部财产分给农民

试题详情

15、对客观历史的尊重是应有的严肃态度,但现在很多影视历史剧却低级错误百出。下列历史剧中的情节可能没有错误的是

A.《汉武大帝》中和尚到处可见    B.《康熙王朝》中孝庄皇太后自称为“我孝庄”

C.《三国演义》中曹军啃吃玉米    D.《我的1919》中北洋政府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据理抗争

试题详情

17、195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预计当年粮食产量可达3亿~3.5亿吨。1980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3.2亿吨。历经22年,粮食产量目标最终实现的原因是

  A.三大改造奠定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

  B.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治国方略

  C.执行了综合平衡稳步发展的经济建设方针

D.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经济体制

试题详情

18、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下列有关国家统一的表述正确的是      

    A.隋炀帝灭陈,建立隋朝    

    B.郑成功收复台湾,实现国家统一

    C.孙中山倡导南北统一,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一国两制”最早在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上升为国家意志

试题详情

19、:“英国(在印度)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这里的“工具”是指                                                                

    A.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C.导致了印度民族大起义                          D.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试题详情

20、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C.创立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

D.加强政府干顶,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试题详情

21、巴黎公社客观上主要体现了《共产党宣言》中

试题详情

A.资本主义社会最终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

  B.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历史使命

  D.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必须建立自己的政党

试题详情

22、雅各宾派依靠人民群众,采取革命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资产阶级专政                                   B、满足农民的要求,取得他们的支持

C、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                                D、解除外来军事威胁

试题详情

23、一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中①美日崛起冲击了欧洲国家的中心地位②美日争夺加剧了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局势③美国与英国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④英法依然居于主导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试题详情

24、《全球通史》记述意大利准备侵略埃塞俄比亚时写道:“墨索里尼在拿定主意后决定立即行动,因为他认为当时外交形势对他很有利。”这种外交形势是指
  A.英法纵容了1935年希特勒对《凡尔赛和约》的破坏
 B.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转移了国际视线   
  C.德军开进莱茵区得到英法默认
  D.意大利加入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试题详情

25、在巴黎,出租车上挂着“不再接受美元”的牌子,甚至乞丐也在自已的帽子上写着“不要美元”,这种现象可能出现在: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试题详情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2分,27题26分,28题12分。共50分)

(1)对于为什么产生国家这一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政治观点,请指出这两种观点是什么?哪部法律文宪最早宣扬材料二的观点?(3分)

(2)       材料三、四反映的文化现象的特点在材料一、二所反映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指出强化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6分)

24.5

12

试题详情

9.1

6

1913年

15

8

11

13

材料二 1870~1910年世界贸易总额变化(单位:10亿法郎)

   

时 间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贸易总额

试题详情

47.5

试题详情

68.8

试题详情

94.2

试题详情

118.2

试题详情

162.4

材料三 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交通运输业也获得了显著的发展。航运业不仅取得巨大发展,而且基本实现了海上运输的现代化。在这一时期,铁路运输的发展更为迅速,初步形成了环绕世界的铁路网。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稿》

试题详情

材料四 19世纪最后30年,资本主义发展得如此迅速,以致工业产品的增长幅度暂时超过了世界市场需求的增长幅度,结果使价格和利润普遍下降。……进入70年代以后,1873、1882、1890、1900年共发生了4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危机的间隔时间明显地缩短了。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稿》

请回答: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简述促进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3分)

(3)       由于19世纪70年代以来多次发生世界性经济危机,破坏性极大加强。据此有人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世界经济史上的大萧条时代”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评价这一观点。(5分)

 

 

 

 

 

 

 

 

 

 

 

 

 

 

 

 

 

 

 

 

 

 

 

试题详情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4分)

文本框: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
九江一中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 三 历 史 答 题 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试题详情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2分,27题26分,28题12分。共50分)

1)对于为什么产生国家这一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政治观点,请指出这两种观点是什么?哪部法律文宪最早宣扬材料二的观点?(3分)

(2)材料三、四反映的文化现象的特点在材料一、二所反映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指出强化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要求,请将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填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C

D

B

C

A

C

C

A

A

C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D

D

D

D

B

C

A

D

A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2分,27题26分,28题12分。共50分)

26题:(14分)

(1)观点:君权神授,社会契约论。《独立宣言》最早宣扬。(3分)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具有强大的控制力,包括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方面。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维护私有制,压制百姓,涂炭生灵。(4 分)

(3)途径:革命,英法美。改革,日俄。从外界输入,二战后德国、日本

     制度:三权分立、责任内阁。或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5分)

27题:(24分)

(1)出现了各种文化交融,这种交融既有国内文化的交融(道教吸收儒家、法家的思想)也有中外文化的交融(雕塑艺术吸收了印度的艺术特点)(2分)

(2)更多的外来文化传入我国(宗教、音乐、舞蹈)并与我国文化相结合。中国境内不同民族文化交融大加强(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在唐朝流行)(2分)

原因:唐朝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又积极开展对外交往,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在文化上实施兼收并蓄。(4分)

(3)禁止“西学”传播。原因: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统治阶级日趋保守,害怕外来文化危及统治 。西方传教士利用宗教干涉中国内政,西方列强开始侵略中国,引起了统治者对西方文化的警惕,东西方文化冲突。(8分)

(4)变化:学习态度变得积极主动

      学习内容由器物变为制度

      学习对象从欧美转为苏联(6分)

影响: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和政治民主化。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政治运动带来了思想武器,指明了斗争方向。(4分)

28题(12分)

(1)       英法比重下隆,美德比重上升,世界贸易总额大幅度增长。(4分)

(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生产迅速发展;新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3分)

(3)       观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总体上仍在持续发展。虽有经济危机频繁发生,但不代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5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