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8学年第二次五校联考

语文试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执(niù)    油(zì)      抹(shā)     踽独行(yǔ)

B.女(shū)    戏(xuè)     依(guī)     然不悦(fó)

C.泥(nào)    吓(dòng)    体(zài)     涉嫌窃(piáo)

D.油(bǎi)    躅(zhí)     脚(bǒ)      入为出(liàng)

试题详情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摧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廷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

试题详情

B.大自然鬼斧神工地煅造出宫马溶洞这一绝美的境地。凝结的冰面下,有幽咽的泉流声传出;海鱼挂壁、掣天一柱等景观令人惊叹不已、目不暇接。顶一下顶一下(0)

C.大度是一种做派,一种浅薄者绝难企及的人生境界。蔡元培鄙弃罢黜百家的文化专制,提倡学术自由。当然自有倾向,但含而不露,相信自己稳操胜券,故从容不迫。

D.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销耗着我的体力。我汗流夹背,四肢颤抖……

试题详情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巴基斯坦代表在提案发言中指出,诋毁宗教的行为煽动仇恨,从而影响个人的基本自由和权利,因此有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B.在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讨论会上,同学们广开言路,各抒己见,既表现出较强的思维能力,又显现出丰厚的文化底蕴。

C.当市场需求突然大幅下降时,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会骤然割裂并相互防范,贸易保护壁垒森严,导致经济产生“去全球化”现象。

D.他平时所学的电脑维修技术终于派上了用场,只见他二一添作五,一会儿工夫就把故障排除了。

试题详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当地人告诉我,倾听沙子呜呜的鸣响最好是在清朗干爽的风天的黄昏较为合适。

B.有没有可能,让艺术家全身心的苦恼、挣扎在画幅中体现,人们可以立即从笔墨、气韵中发现艺术家本人,并且从根本上认识他们,就像欧洲人认识罗丹和梵高?

C.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D.与国外相比,有关灾难预防知识的普及与自救技能的培训在我国是极为匮乏的,民众的防灾意识低、自救能力弱显然与相应的社会教育太少有关。

试题详情

5.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改写画线句,使句子前后修辞一致,表达协调。(4分)

寓言长得又矮又小,说起话来却很逗。它更喜欢到儿童刊物那里去做客,常常是在小说、童话都登完后,登在空出的不显眼的位置

   改为:□□□□□□□□□□( 不超过40个字)

试题详情

6.根据诗歌意境,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只填字母)(4分)

水乡行       沙白

水乡的路,水云铺;进庄出庄,    ①   

鱼网作门帘,挂满树;        ②       

榴火自红,柳线舞;         ③        

要寻人,稻海深处;          ④       

蝉声住,水上起暮雾;儿童解缆送客,     ⑤    

A.走近才见,几户人家住   B.一手好橹。

C.一步步,踏停蛙鼓       D.一把橹。      E.家家门前,锁一副

试题详情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四、作文(60分)

1.D(踽踽独行jǔ   怫然不悦fú   涉嫌剽窃piāo)

试题详情

2.C(A催生  天庭  B锻造  擎天一柱  D消耗  汗流浃背)

试题详情

3.C(A项应为“进而”。广开言路: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壁垒森严:比喻防守很严密或界限划得很分明。二一添作五:指双方平分,各得一半。)

试题详情

4.B(A项“最好是……较为合适”句式杂糅,去掉“较为合适”;C项成分残缺,“着眼

于……的目标”;D项“匮乏”与“普及”及“培训”搭配不当)

试题详情

5.参考示例:常常等小说、童话都坐下之后,它才找一个小角落悄悄坐下。(运用拟人的

修辞方法且;修辞自然合理、保留原意)

试题详情

6.①D  ②A  ③E  ④C  ⑤B  (错1个扣1分;错2个扣2分,直至4分扣完。)

试题详情

7.参考示例:许多时尚的发明,开始并非都是乐事,而往往源自普通人的苦涩经历。(与上文衔接自然,且能合理理解故事内涵即得满分;答案不求一致。)

试题详情

8.B   9.A   10.C

试题详情

11.由猜测鳄鱼的眼泪能排泄体内多余的盐分到最终发现它起润滑眼睛的作用。(此题答出

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若多答鳄鱼眼泪的成分或瞬膜的作用等则扣分,多答1点扣1分。) 

试题详情

12. 信件记录下的过去不会被时间湮没;信件记录的是纯洁而珍贵的情意。

试题详情

13.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2分);与文章结尾“在急促的生命途中择机而歇,……一种美好的情感在心中暗暗滋生”一句相呼应(1分)。

试题详情

14.表达了对往昔与友人书信来往的日子的留恋,对如今与友人交流手段改变的无奈,对有信来往的日子不复存在的遗憾(惋惜)。(每点1分)

试题详情

15.(1)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无形的岁月写得真实可感(生动形象),表明重读旧信时,“逝去的岁月”不会沦为虚无,因为信件的记录,它会充实地存在着。(2)运用第二人称抒情,更真实亲切,将“你”比作农人,表现了重读旧信时收获往日美好情感的欣慰与喜悦。(3)运用倒装句式,强调重读旧信的好处――存在感和收获往日美好的喜悦。(每点2分)

试题详情

16.答案略(选事恰当,得2分;联想合情合理,得2分;有自己的看法,得2分。)

试题详情

17.D(坚持)

试题详情

18.B(A你/好像  B表祈使的语气副词,当,可 C……的原因/用来……的 D把/才)

试题详情

19.C

试题详情

20.(1)(娄公)凭诗酒与各位士大夫交往,求得和谐(或融洽)罢了,不妨碍他成为高

洁(的人)。(2)语言,是一个人的文饰,自身将要隐居了,哪里还用得着文饰呢?

试题详情

21.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每错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闲雅”与“甚都”可断可不断;“侍者”与“通殷勤”可断可不断。)

试题详情

22.诗人运用通感的修辞方法(1分),用表现燥性的“干”,来形容箭声的轻脆、尖厉,可谓一字传神(1分),“干”字描写声音的传播之远,箭声震荡于旷野之上,为后句胡儿“尽提金勒向云看”铺垫蓄势(1分)。

试题详情

23.都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来表达某种效果。《塞》诗通过“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这一集体动作淋漓尽致地衬托了响箭疾飞的效果。《从》诗通过“三十万”征人“一时回首月中看”,充分表现出笛声的哀怨和它在广大征人心中引起的共鸣。

试题详情

24. 中庸思想;标准是“义”。(“道义”、“仁义”均得分)(共1分,错1个即不得分)

“理解”(参考):中庸之道绝不是不讲原则的折衷主义,而是一种始终以“义”为准绳的稳健主张。(1分)孔子说“乡原,?之贼也”,就体现了中庸的原则是“德”,即“义”。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坏者,体现了中庸所谓的无过无不及并非无原则的调和。(能结合其他篇章理解,且能扣住“中庸的原则是义”这一核心,得2分;只谈“中庸”得1分)(3分)

试题详情

25.

(1)枯松倒挂倚绝壁   虫崖转石万壑雷

(2)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3)君子学道则爱人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4)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5)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李生对我说:“我游历长安时,住在娄公家中。娄公,是一位隐者,住在长安市市区三十年多了。家中有一个小书斋,称为“市隐”,和他交往的士大夫很多人都给他的书斋题诗,他想要您写一篇记,您当因我的缘故,(为他)写一篇。”

我说:你懂得隐的含义吗?所谓隐,就是与世隔绝之意。古人隐于农、工、商、医卜、屠钓,以至于赌徒、卖酒人、守关吏(看城门的)、酒家伙计,无处不在,不只(生活)在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才算隐者。前人之所以有大隐、小隐的区别,是说刚学道的人,对道的信仰还不够深厚(或译“坚定”),不去看那些会引起欲望的东西,使自己的心不乱,所以把隐居山林作为小隐。那些既能坚守(操行)又能应付(世事)的人,不被外物所诱惑,他们或出仕或退隐,喧嚣与寂静全都忘记了,所以(人们)把隐居于朝廷与市肆的人作为大隐。依我看来,小隐在山林的,或许有,但在朝廷与市肆中隐居的人未必都是大隐。自从“山人”(李渤)以隐士为名索要高位以后,欺骗松桂云壑的人就越来越多了,更何况是居在朝市的人呢?现在那些追逐名利之人,敛缩肩膀出入市肆,翘着双腿登上高地(操纵、把持集市,以牟取高利),用利嘴长爪,争强好胜,谋求利益(功名),以致于与佣夫商人为一点微末小利争得头破血流。挂羊头,卖狗肉,像盗跖一样行事,(却像)伯夷一样说话,说“我是隐者”,行吗?我冒昧地问,娄公隐居的原因是什么呢?”

(友人)说:“(他)卖书来换取食物,求饱罢了,不妨害他成为清廉的人;凭诗酒与各位士大夫交往,求得和谐(或译“融洽”)罢了,不妨害他成为高洁的人。(追求)清廉与高洁,本来就是古人隐居的原因,您怀疑什么呢?”

我说:“我知道了,我替你写这篇记。即使如此,我对于这件事还有不满意的地方。请让我用韩伯休之事作为我的话的结尾。伯休在都市中卖药,他的药没有两种价格,一个女子来买药,伯休坚持不肯改变(降低)价格,女子生气地说:‘你是韩伯休吧?为什么不肯改变价格呢?’于是韩伯休叹息说:‘我本来不求名声,现在(我的名字)却被一个小女子知道了!’他丢了药,径自离开了,至死也没再回来。娄公本来是隐居的人,可是与外界隔绝的想法,恐怕与伯休不同吧?语言,是一个人的文饰罢了,自身将要隐居了,哪里还用得着文饰呢?这是追求显扬啊。(娄公)用这篇记做什么呢?我猜想,是那些喜欢娄公的大夫士人勉强要替他求名罢了,不是娄公的本意吧。你回去试着用我的话问问他吧。”www.1010jiajiao.com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