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分析法在初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分析方法是中学政治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初二年级思想 政治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述社会发展常识。它是一门对中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的传统课程。在教学中如 果能充分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一些社会历史现象,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而且更有利于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矛盾分析方法,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求按照客观事物矛盾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矛 盾分析方法有多种,这里着重谈以下几个方法的运用。
面向21世纪的基础地理教育改革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地理教育难以认为是很成功的。近年来,许多高校地理系纷纷改换名称;基础教育 中地理课程始终处在最易遭受冲击的地位;高考科目删除《地理》引起那么大的震动,以致地方师范院校地理系几乎已难以为继等等,都表明地理教育没有能得到全社会的普遍了解和承认。
地理教育的发展与地理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分析过去数十年中屡现危机的原因,一是地理科学研究对象 --地球表层系统是一个过于复杂的开放巨系统,对它的研究确需有待先进理论、方法的指导和先进技术手段 的支持;二是地理学界长期受二元论的影响,致使地理学以人-地关系为研究核心、处于自然-社会科学桥梁 纽带地位的综合性难以发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不够密切。特别是基础地理教育,如与实际生活相 脱节,更难于被接受。
当今,全球变化导致对地球表层系统的研究蓬勃开展;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使人-地关系研究得到共识 ;高技术、新方法的引进,为地理学及地理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机遇。基础教育要求改变"应试教 育"的偏向,强调着眼于提高公民素质,更是为基础地理教育提供了大好的发展前景。把握时机、时不待我, 如何迎接挑战,亟待明确。此文拟就基础地理教育改革陈述一些意见。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本文拟就中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浅谈高中英语写作中语域知识的习得
总论:新课程标准中"语域"的概念在中学阶段英语教学中是个新鲜词汇,第一次提到,并且明确列入评分标准之中。语域知识的习得是学生写作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因此,了解其含义及要求,对于我们教师当前如何有效指导学生的写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比方说:photograph与photo均可指照片、图片,但photograph是newspaper language,属于正式体,一般常见于报刊杂志,而photo则是随便体,使用较为自由,这主要是语域功能的差异造成的。
关键字: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语域、中学写作、新要求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衔接”
语文试用修订教学大纲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一言说之,即听说读写能力,即培养有语文素养的人。这就需要一个培养过程,即学习过程。有人曾说,一个人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小学教学重在“扶”,中学重在“半扶半放”,高中重在“始放”,大学重在“全放”。由此可见,这个过程明显体现出逐步加深,互相联系的关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衔接”。何谓“衔接”?它指事物间相连接。试用修订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到初中语文教学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甚至更为详细地提到“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这说明了中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与衔接。
同时,系统论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在研究和处理事物时,把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始终着重从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从系统的结构以及动态的角度,综合考察和处理对象,以求得到整体功能的最优化。这些无不告诉我们的确应该重视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衔接”。
根据系统论理论,如何研究“衔接”, 如何做到“最优化”,下面我就谈谈对“衔接”在三个方面的认识:
生物学教学中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生物教学中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尤为重要,中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表现丰富,如对问题的猜想或应急性回答,提出怪问题,产生新奇的想象,对难题的顿悟等。从当前的教学现状看,长期以来,逻辑思维一直被视为科学思维的唯一类型,而非逻辑思维仍未被重视。笔者认为,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学生接受与理解生物学知识,有时非逻辑思维竟起关键作用。
一、想象思维的培养
想象思维是人们在头脑中对已有的事物的表象进行加工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不是表象的简单再现,而是对表象的夸张、拓宽和升华,是对表象理想化的改造;它可以脱离现象,但却以现象为基矗想象具有直观性、形象性、整体性、概括性等特征。在科学发明创造中,飞机的设计受到鸟和蜻蜒的启示,潜艇的制造得益于对鱼类的模拟,它们都证明了想象对于发明创造具有重要作用。想象以实际生活小积累起来的丰富的表象为基础,在它们之间进行分解、组合、类比、联想等加工而展开的。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运用比喻、类比和联想等方法,在学生头脑中创设感性的形象,为他们进一步思维提供资料信息,并使思维具体化。
1.运用比喻,创造具体生动的整体形象比喻就是打比方,它是拿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比喻与其相似的事物,以某种已知事物去说明相类似的尚未认识的事物。生物教学中借助比喻,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更易于学生理解,也能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蛋白质的结构时,联系学生熟悉的弹簧,把蛋白质的多肽链比作弹簧的钢丝,弹簧的螺旋相当于多肽链的盘曲,再把一条或多条弹簧折叠起来,也就是多肽链盘曲成螺旋后再折叠,相当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在这一基础上再闸述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是由氨基本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决定的,就像制作弹簧的钢丝,其材料的种类、长短、粗细有差别一样;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就像弹簧的缠绕、折叠方式不同一样。这样,就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掌握。?再如把DNA的结构比作“螺旋状的楼梯”,把生物膜上的载体比作“渡船”等,无不生动形象、妙趣横生。
2.运用类比和联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类比和比喻一样,也是由已知推出未知的方法,类比往往又要通过联想才能充分激发想象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或巧妙的设问,在学生头脑中引发各种各样的新形象,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比如,学习生物进化中各“纪”动植物景观时,可以启发学生根据古生物的化石、现代生物界的图景,可造一幕幕或生机盎然、鸟语花香,或雷电交加、地动山摇,或蔽树参天、恐龙横行等古代生物界的图景。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而且也易于学生理解。学生经常展开想象的翅膀,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可见,利用想象的直观形象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产生创造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一切,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创造性想象力发展速度很快,不仅会再造想象,而且能创造想象并与创造活动联系起来,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以想象为契机,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引导科学想象,激发其好奇心与兴趣,经常鼓励学生“异想天开”,以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表现欲
表现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欲望,是人对自我抱有期望与信心的显示,特别是中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智慧,表现自己的价值的心理特征尤为明显。当学生的这个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而推动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和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笔者以为,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思想政治课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
内容提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中学思想政治课必须克服以讲为主的模式,倡导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导学式教学模式,它通过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四个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导学式教学对培养学生参与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对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
谈谈英语学习的“习得”培养
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是运用语言,因此,小学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从很大程度上讲,判断英语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学生最终能有效的输出多少英语,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运用英语,而不是看学了多少教材,背了多少课文。为此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学习语言的异同,更有效的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Krashen(1982)区分出了两个语言学习概念:学得(leaning)和习得(acquisition)。学得是指通过教学有意识地学习掌握语言;而习得则是指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Krashen强调,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Krashen认为:学生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假如输入在一定限度上超出个人的现有水平,习得就自然而然地产生。Long(1985)提出,语言必须通过“对话性互动”(conversational interaction)才能习得。Long比Krashen更重视输入如何被理解。他认为,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机制是“修正性互动”(modified interaction),学生所需要的并不是简单的语言形式,而是可理解的输入与输出的机会。根据上述理论,外语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在“习得”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学会英语,然后逐渐过渡到“学得”。
非英语国家的儿童在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critical period,通常认为在3―10岁)开始学习英语,若有较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就可以像英语国家的儿童一样,通过“习得”的方式来学会英语。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正是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开始学习英语,而我国的英语环境还很不够,我们不可能完全采用“习得”的方式来教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多的创造充足的语言“习得”机会,给孩子们创设“习得”的英语学习环境,尽可能多的“习得”英语。
1. 营造纯英语的环境
营造“习得”学习环境的首要策略是要为学习者创设纯粹的英语学习环境。语言学习离不开真实的语言环境,英美国家的小孩在纯英语的环境中轻松自然的就学会了英语,在这些国家出生的中国孩子当然也是如此。然而,国内的孩子却不可能拥有这样的外部环境,英语课堂就成为了其英语环境创设的主要“阵地”,在英语课堂上我们首先要坚持说英语,用英语组织教学,要求孩子们在课堂上也只能讲英语,尽可能的把母语“忘掉”。让孩子们沉浸在英语的海洋中,久而久之,他们耳濡目染自然而然“习得”了英语。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播放英语歌曲,英语小故事;制作英语招贴画、路牌、标语等;组织创设校园英语角为孩子们提供英语实践的机会,从而进一步为孩子们创设更为浓厚的英语“习得”氛围。
2. 大容量英语的输入
如果我们把学生比作充电器,那么他能够输出多少电就取决于他输入了多少。输入的越多,他能输出的就越多。语言学习的过程也与此类似:学习者首先需要有一定语言量的输入,经过自己的内化然后生成自己的语言,最后达到一定量的输出。当听懂(输入)了一句英语,学生并不能立即内化成为自己可以正确运用(输出)的语言,然而,当有大量的语言输入,通过学生的内化,他就可以轻易正确的输出少量的语言。在英语课堂上,老师应尽可能多的说英语(包括学生当时没有学习的、暂时听不懂的英语),大容量的给学生输入,这样,师生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知识位差,这种位差迫使学生思考、揣摩然后内化成为自己能够掌握、运用的语言。
3. TPR教法促进沟通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免会遇到一些难以解释的词句,或者用英语解释起来很麻烦费事儿,这时我们可以借助TPR教学法轻松的解决这些难题。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简写,这是比较流行的一种儿童学习英语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活动,特别是儿童还不能进行语言输出之前,或者教授相对难于被理解的词句时,可以通过动作来表现对输入语言的理解是否达到内化的程度。比如教有关跳跃的三个词jump、skip与 hop,老师做动作说英语,以单脚跳演示hop,轻快地跳演示skip,用力的跳跃演示jump。如果用英语解释则既麻烦又不易理解。应用这个教学方法,可以老师说英语学生做动作,或者老师做动作学生说英语,检测学生输入语言内化的程度。为我们的教学过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 唱唱跳跳习得英语
英语韵句、儿歌旋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配上各种有趣的动作、舞蹈和表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老师可以每周用一节课来教唱、说英语歌曲或儿歌。尽量选择内容有趣,贴切生活,难度适当,容易理解的歌曲和儿歌,孩子们在学唱之后就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他们在无意识中会内化一些句型,然后在适当的情景中运用起来。例如孩子们唱会了Happy New Year这首歌,在元旦节期间他们竟能够活用这句歌词互相祝贺,很自然的就把歌曲中的英语“习得”成为了自己可以运用的语言。
5. 游戏活动自然运用
孩子的世界中,游戏是他们不可缺少朋友。从某种角度上看,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游戏式的学习,在英语课堂中开展游戏活动,正适合了其身心发展特点。游戏中有交流的欲望,他们就会想办法运用语言相互沟通,这
6. 实施任务型学习方式
为孩子们创设“习得”学习环境的另一个策略是实施任务型学习。为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英语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目标的“任务型”学习方式,使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让学生动手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英语。“任务型学习活动”是通过解释、表达、询问与说明等形式来培养语言运用的能力,其核心是通过做事学习(learning by doing),即在实践中学习,该教学模式一般涉及项目设计、小组学习、协作实践和目标建构。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将会彻底改变传统语法分析型的授课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学习动机和兴趣,形成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文化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在儿童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小学),有意识的给孩子们创设语言“习得”环境,尽量让他们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感知英语,而不是侧重于有意识的认知英语,这对孩子们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持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是保障孩子们能自由、自然、正确使用英语的绝佳途径。一旦他们的英语“习得”达到了足够的量,他们语言的“学得”能力也会随之显现和提高,为他们语言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即学生观),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那么,新课程倡导哪些具体的学生观呢?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