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高二化学模块考试试卷
化学选修4(理科倾向)
(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人:苏建祥 审题人:刘惠平 詹小雄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C―12 Cl―35.5 Na―23 Mg―24 S―32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
A.分子数 B.原子个数 C.物质的质量 D. 物质的量
2. 有关下列能量转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太阳能转化为了化学能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过程在能量转化上比在体外发生的一些能量转化更为合理有效
D.白炽灯工作时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3.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这现象说明了
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 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容易发生反应 D. 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
4.已知4NH3(g)+5O2(g)= 4NO(g)+6H2O(g),若反应速率分别用υ(NH3)、υ(O2)、υ(NO)、υ(H2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A.υ(NH3)=υ(O2)
B. υ(O2)=υ(H2O)
C. υ(NH3)=υ(H2O)
D. υ(O2)=υ(NO)
5.已知:在一定温度下,H2(g)+ I2(g) 2 HI(g)的平衡常数为K1;1/2H2(g)+ 1/2I2(g) HI(g)的平衡常数为K2,则K1、K2的关系为
A.K1=K2 B.K1=2K2
C.K1=K22 D.K1=1/2K2
6.一定温度下,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B(g) C(g) +D(g) 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容器中各种物质均为amol。欲使C的平衡浓度增大一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可采用的是
A.降低温度
B.恒容时,再通入2amolC和2amolD
C.恒压时,再通入2amolC和2amolD
D.恒容时,再通入amolA和amolB
7.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 (g)+N (g) R (g)+2 L此反应符合下面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B.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
C.正反应放热,L是液体
D.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
8.根据生活经验,判断下列物质按酸碱性的一定顺序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A.厕所清洁剂、厨房清洁剂、醋、肥皂
B.醋、厕所清洁剂、肥皂、厨房清洁剂
C.厕所清洁剂、醋、肥皂、厨房清洁剂
D.厨房清洁剂、醋、肥皂、厕所清洁剂
9.体积相同、pH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中和两者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
A.相同 B.中和HCl的多 C.中和CH3COOH的多 D.无法比较
10.为了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这种试剂是
A.NH3?H2O B.NaOH C.Na2CO3
D.MgO
11.下列事实,可以证明氨水是弱碱的是
A.氨水能跟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
B.铵盐受热易分解
C.0.1mol/L的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D.0.1mol/L的NH4Cl溶液的pH约为5
12.在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要促进醋酸电离,且氢离子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升温
B. 降温 C. 加入NaOH溶液 D. 加入稀HCl
13.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含有大量AlO2-的溶液中:NH4+、Na+、Cl-、H+
B.在强碱溶液中:Na+、K+、CO32-、NO3-
C.在pH=12的溶液中:NH4+、Na+、SO42-、Cl-
D.在c(H+)=0.1mol?L-1的溶液中:K+、Fe2+、Cl-、NO3-
14. pH均为5的NH4Cl溶液和稀盐酸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比较
A. 一样大 B. 前者大
C. 后者大 D. 无法判断
15.pH=2的A、B两种酸溶液各1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mL, 其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B.稀释后,A溶液的酸性比B溶液强
C.A、B都是强酸
D.若A、B都是弱酸,则5>a>2
16.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0-13mol?L-1,该溶液可能是
①二氧化硫水溶液 ②氯化铵水溶液 ③硝酸钠水溶液 ④氢氧化钠水溶液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17. (6分)已知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1)1mol N 和3mol H 生成1mol
NH3(g)是
能量的过程(填“吸收”或“释放”)。
(2)N2(g)+H2(g) NH3(g ) △H=
;
(3)N2(g)和H2生成NH3(1)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8. (8分) 将1 mol I2(g)和2 mol H2置于某2 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I2(g)+H2(g)2HI(g);DH<0.并达到平衡。HI的体积分数j(HI)随时间t变化如图曲线(II)所示.
(1)平衡时,I2(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1/L
(2)若改变反应条件。在甲条件下j(HI)的变化如图曲线(I)所示,在乙条件下j(HI)的变化如图曲线(III)所示.则
甲条件可能是 。乙条件可能是 (填入下列条件的序号)
①恒容条件下,升高温度
②恒容条件下,降低温度
③恒温条件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 ④恒温条件下,扩大反应容器体积
⑤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适当催化剂
(3)若保持温度不变。在另一相同的2 L密闭容器中加入amol I2(g)、b mol H2(g)和c mol HI(g)(a、b、c均大于0)发生反应,达平衡时,HI的体积分数仍为0.60,则a、b、c的关系是
(用含有a、b、c的代数式表示)
19.(10分) 有下列六种物质:①氨水 ②硝酸铵 ③氯化钠 ④硫酸氢钾 ⑤次氯酸钠 ⑥碳酸氢钾
(1)能促进水电离的是
;能抑制水电离的是
。
(2)能水解的是 ;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任写一个)
-。
(3)常温下,0.1 mol?L-1上述物质溶液pH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20.(8分)向明矾溶液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至硫酸根离子刚好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 7(填>、<、=),离子反应总方程式为
。
向明矾溶液中逐滴加Ba(OH)2溶液至铝离子刚好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 7 (填>、<、=),离子反应总方程式为
。
21.(10分) 某烧碱溶液中含有少量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现用中和滴定测定其浓度。
(1)滴定:①用
式滴定管盛装ca mol/L盐酸标准液。右图表示某次滴定时50 mL滴定管中前后液面的位置。请将用去的标准盐酸的体积填入③表空格中。滴定管中剩余液体的体积
25.10mL(填大于、小于或者等于)。
②下表是3种常见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
石蕊
甲基橙
酚酞
变色范围(pH)
5.0―8.0
3.1―4.4
8.2―10.0
该实验可选用 作指示剂;
③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滴定序号
待测液体积(mL)
所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滴定前
滴定后
消耗的体积
1
V
0.50
25.12
24.62
2
V
3
V
6.00
30.58
24.58
(2)根据所给数据,写出计算烧碱样品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不必化简)
cb= 。
(3)对下列几种假定情况进行讨论:(填“无影响”、“偏高”、“偏低”)
a.若滴定前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则会使测定结果
;
b.读数时,若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则会使测定结果
;
c.若在滴定过程中不慎将数滴酸液滴在锥形瓶外,则会使测定结果
;
d.若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立刻停止滴定,则会使测定结果
。
22.(10分) 实验:氧化铜的制备
在试管中倒入2mLCuSO4溶液,再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浅绿色的沉淀,将此浊液加热直至沸腾,无明显现象。继续滴加适量NaOH,沉淀逐渐变蓝,再加热沸腾,沉
[接试题卷第四页]
淀逐渐变黑。小明通过查找资料得知,该浅绿色沉淀物可能是碱式硫酸铜,其化学式为Cu2(OH)2SO4。
(1)请写出生成浅绿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请设计―个实验,证明该浅绿色沉淀中含有硫酸根离子
。
(3)写出浅绿色沉淀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沉淀变蓝的原因是
。
(4)请写出蓝色沉淀转化为黑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座位号
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人:苏建祥 审题人:刘惠平 詹小雄
班级
学号 姓名
试题详情
湖南师大附中 湖南广益实验中学08年~09学年度模块结业考试
高一年级 生物必修1
命题人:杨群英 审题人:冯建国 备课组长:杨群英
满 分100分 时 量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每个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卷对应的选择题答案栏内。(每题2分,共60分)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在于(
)
A.有无核物质
B.有无细胞质
C.有无核膜 D.有无细胞膜
2.下列各组生物中,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
A.SARS病毒和青霉 B.细菌和草履虫 C.发菜和真菌 D.酵母菌和变形虫
3.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依次是( )
A.核酸、蛋白质、细胞、糖类 B.糖类、蛋白质、细胞、核酸
C.蛋白质、核酸、细胞、糖类 D.蛋白质、核酸、糖类、细胞
4
.下列核苷酸中,在DNA结构中不可能具有的是( )
5.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的是 ( )
6.人体白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碎片或衰老的红细胞,在白细胞中与这些物质消化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为 (
)
A.溶酶体 B.核糖体 C.液泡
D.中心体
7.下列结构中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是( )
A.线粒体和中心体 B.中心体和核糖体 C.高尔基体和液泡 D.内质网和染色体
8.下面是几种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其中被称为有机物合成“车间”的是 ( )
9.下列对染色质和染色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染色质是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染色质或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C.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化学成分完全相同
D.染色质或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
10.下图表示科学家进行的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该图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
A.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B.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C.细胞质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11.细胞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是( )
A.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
B.细胞保持完整的结构
C.细胞膜的流动性 D.线粒体提供能量
12.将一黑色公绵羊的体细胞核移入到一白色母绵羊去除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再将此细胞植入一黑色母绵羊的子宫内发育,生出的小绵羊即是“克隆绵羊”。那么此“克隆绵羊”为( )
A.黑色公绵羊 B.黑色母绵羊 C.白色公绵羊 D.白色母绵羊
1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C.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及线粒体的形成有关
D.通过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A 有C C
14.观察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能证明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是( )
A.液泡由小变大,紫色变浅 B.液泡由小变大,紫色变深
C.液泡由大变小,紫色变浅 D.液泡由大变小,紫色变深
15.有一种物质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膜。这种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 (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胞吐
16.如右图为植物根部三个细胞之间的水分移动情况示意图,据图判断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是( )
A.丙>甲>乙 B.乙>甲>丙
C.甲>乙>丙 D.乙>丙>甲
17.右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 和NO的曲线。导致A、B两点以及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
A.载体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数量
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
1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果脯在腌制时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B.氧气进出细胞通过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的帮助,但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D.变形虫吞噬食物颗粒,要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
19.如图甲、乙表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中的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转运(每种物质转运的方向由箭头表明,黑点的数量代表每种物质的浓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物质可能是氧气,b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B.a物质可能是水,b物质可能是甘油
C.a物质可能是胆固醇,b物质可能是氧气
D.a物质可能是葡萄糖,b物质可能是氨基酸
20.纺织工业上的褪浆工序常用两种方法:化学法,需用NaOH 7-9克/升,在70-80℃条件下作用12小时,褪浆率仅为50%-60%;加酶法,用少量细菌淀粉酶,在适宜温度时只需5分钟,褪浆率达100%,这一事实说明( )
A.酶具有多样性 B.酶具有高效性
C.酶具有专一性 D.酶具有溶解性
21.下列有关酶的一系列叙述中 , 不正确的是( )
A.过酸、过碱不影响酶的活性
B.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D.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22.如
图反应式中A- F各代表一种物质,假如E是果糖、F是葡萄糖,则A、D分别是( )
A.蔗糖、蔗糖酶 B.蔗糖酶、蔗糖
C.麦芽糖酶、 麦芽糖 D.乳糖酶、乳糖
23.能正确反映温度和酶催化效率关系的是( )
A.
B.
C.
D.
24.下面有关ATP和ADP的描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
A.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
B.ATP在酶的作用下,可以加上一个Pi,储存能量
C.ATP和ADP的相互转化都需要酶参加
D.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反应中物质和能量都是可逆的
25.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储备能源物质依次是( ).
A.糖类、蛋白质、脂肪
B.ATP、糖类、脂肪
C.糖类、ATP、脂肪
D.糖类、ATP、蛋白质
26.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其原因是( )
A.只发生在低等生物中
B.反应过程比较简单
C.酶的催化效率不高
D.有机物分解不彻底
27.为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下图安装好。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
B.甲组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组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C.甲、乙两组中澄清的石灰水都变浑浊,乙组浑浊程度更大
D.乙组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28.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种子库中贮存的风干种子不进行细胞呼吸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只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在真核细胞的细胞呼吸中,中间产物丙酮酸的彻底分解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29.在将显微镜的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并寻找物像的过程中,不应出现的操作过程是( )
A.调节细准焦螺旋 B.调节粗准焦螺旋
C.转动转换器 D.调节光圈
30.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将在蔗糖溶液中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更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发
生质壁分离复原
B.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C.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
D.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5分)下列是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图,据图回答:
(1)此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图中表示R基的代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形成该化合物的生物化学反应叫做_______________。
(4)组成这类化合物的基本单位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2.(5分)右图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
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 ;
(2)该细胞中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
[
]
和[ ]
。
(3)原生质层是指
。
33.(5分)右图是动物某分泌细胞。向细胞内注射用放射性
同位素3H标记的亮氨酸,一段时间后,在细胞外检测到含有
放射性的分泌蛋白质。请回答下列问题(图中2代表小黑点,
1代表小黑点附着的腔):
(1)最初的时间里被3H标记的亮氨酸会出现在[ ] 。
(2)此后放射性物质依次出现在(写标号)
。
(3)图中[ 4 ]是指囊泡,其作用是运输蛋白质,可由图中
[ ]
和[ ]
分别通过出芽、
突起形成,最终与[ ]
融合。
34.(5分)右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代表
分子; B代表
。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
膜。
(3)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
;碘进入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的过程是图中编号
。(从a、b、c、d、e中选填)
35.(5分)在生物学研究中,为观察一些结构或研究一些物质,需用一些试剂对某些结构进行染色,或对一些物质进行鉴定。请填全下面表格:
需染色的结构或需鉴定的物质
蛋白质
脂肪
还原糖
DNA
线粒体
试 剂
双缩脲
②
③
甲基绿
⑤
颜 色
①
红色
砖红色
④
蓝绿色
36.(5分)下表是探索酶催化作用的实验,请根据表格内容回答:
操作步骤
操作方法
试管A
试管B
1
加淀粉溶液
2mL
无
2
加蔗糖溶液
无
lmL
3
加淀粉酶溶液
lmL
1mL
4
加新制斐林试剂
1mL
lml
5
60℃水浴加热
2分钟
2分钟
6
观察
砖红色沉淀
无砖红色沉淀
(1)此表所示为探究
的实验,该探究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过程中,除此条件外,其他各种因素要保持___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为使实验结论更具说服力,实验设计往往采用单一变量原则,依据这一原则,指出上述的一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
(3)问题探究的一般步骤是:
→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进一步探究。
37. (10分,每空2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因此便于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1)你是否能准确写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反应式?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2)为了探究酵母菌到底进行的是何种细胞呼吸方式,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实验目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②实验原理:酵母菌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即需氧型,则吸收的02量与放出的C02量相等;如果只进行无氧呼吸,即厌氧型,则不吸收O2,能放出CO2;如果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即兼性厌氧型,则吸收的O2量小于放出的CO2量。
③实验材料和用具:酵母菌培养液、带橡皮塞的广口瓶两个、l00mL烧杯4个、两根弯曲的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NaOH溶液、清水、凡士林。
④实验方法: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照图A、图B装配好实验装置。
⑤在实验中,该小组同学以观测A装置和B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来判断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从理论上推测,该实验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请根据实验原理及实验现象推知相对应的实验结论并填写在表格中。
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装置中液滴
B装置中液滴
甲
左移
不移动
乙
不移动
右移
丙
左移
右移
湖南师大附中 湖南广益实验中学08年~09学年度模块结业考试
高一年级 生物必修1(答卷)
第I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请将所选正确选项填入下表相应空格: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序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5分)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
32.(5分)
(1)[ ] ;[ ] ;
(2)[ ]
和[ ]
。
(3) 。
33.(5分)
(1) [ ] 。 (2)
。
(3)[ ]
、 [ ] 、 [ ] 。
34.(5分)
(1) ;
。
(2)
。(3)
;
35.(5分)
①
②
③
④
⑤
36.(5分)
(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3)
→ 。
37. (10分,每空2分)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装置中液滴
B装置中液滴
甲
左移
不移动
乙
不移动
右移
丙
左移
右移
(2)
湖南师大附中2008年~2009学年度模块结业考试答案
生 物 ?必修1
第I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请将所选正确选项填入下表相应空格: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C
B
C
A
B
D
C
B
B
A
C
D
B
题序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A
A
A
A
B
C
C
C
D
C
D
B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5分)
(1)三肽
(2)肽键 ②③⑤
(3)脱水缩合
(4)略
32.(5分)
(1)[4]叶绿体、[11]线粒体
(2)[4]叶绿体、[14]液泡
(3)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33. (5分)
(1)[2]核糖体 (2)1→3→4→5
(3) [1]内质网 [3]高尔基体 [5]细胞膜
34.(5分)
(1 )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2) 选择透过性 (3) b a
35.(5分) ①紫色 ②苏丹Ⅳ ③斐林试剂 ④ 绿色 ⑤健那绿
36.(5分)
(1) 酶的专一性 加入的底物(反应物)不同,试管A加入的是淀粉溶液,B试管中加入的是蔗糖溶液 相同
(2)步骤2试管B中应加2mL蔗糖溶液而不是1mL
(3)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7.(10分,每空2分)
(1)
(2)甲:只进行有氧呼吸
乙:只进行无氧呼吸;
丙: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