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305  1313  1319  1323  1329  1331  1335  1341  1343  1349  1355  1359  1361  1365  1371  1373  1379  1383  1385  1389  1391  1395  1397  1399  1400  1401  1403  1404  1405  1407  1409  1413  1415  1419  1421  1425  1431  1433  1439  1443  1445  1449  1455  1461  1463  1469  1473  1475  1481  1485  1491  1499  3002 

2009年高考语文每日必练精品(41--50套)

第41日

[今日例题]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比如玻璃或水,光速也会略微降低,因为光会与组成材料的原子相互作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是微弱的,并且任何加强这种影响的试图都会导致光的吸收。因此,重要的是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韦尔奇博士通过小室做到了这一点。这种方法把铷原子置于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铷原子不能吸收光。同时,两束光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另外一束波长很长的光,这束光的传播速度比原先两束光的速度要慢得多。

问:文中划线处“影响”一词的意思是(  )

A、 普通的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降低

B、 光对于所通过材料的原子的作用

C、 两束经过细微调节的激光的干扰

D、小室中热的铷原子减慢光速的效果

[思路剖析]本题考查重点是对文重要词句的含义的理解。要正确解答此题,要把前后文联系起来认真阅读思考。看看本段中科学家想要达到的一个目的是什么。从上下文来看,科学家是想达到的目的是将光速慢下来,而不是使其速度得到加强。抓住了这一核心,再来思考这个词语的含义就容易一些而不至于被其干扰项所迷惑了。

[解答示范]文中划线处的“影响”共出现过两次,这两个“影响”的含义是相同的。由于原文“但是在情况下,”是承前一句“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来说的,因此这里的“影响”一词应该是指普通透明材料使光速降低。所以文中加线处的一句“加强这种影响”应该是指加强普通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不应该是指加强光对于所通过材料的原子的作用。根据同样的理由,可知B项是错项,此外,CD两项也是错误的,这两项所涉及到的内容都远离划线句,不可能是“影响”一词的意思。

[今日习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英国帝国癌症研究所人员最近宣布,他们利用癌症病人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制成了一种抗癌疫苗,这种疫苗能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英国研究人员下一步将进行临床试验。

利用疫苗抗癌是医学家们急于实现的目标之一。欧美的医学家们正在就几种疫苗利用生命的基本遗传物质DNA来制备具有人格化的疫苗,因而尚属首次。

该研究所人员罗伯特、霍金斯博士说,他们的试验标志着利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治疗淋巴癌,同时也是一种基因疗法的形式,因此对于所有癌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肿瘤是由分裂后失去控制的人体细胞形成的,但是从遗传学上来讲,这种细胞又是人体的一部分,因此免疫系统不会把他们当作外来敌人加以攻击。研究人员希望他们研制诱导人体免疫系统去攻击肿瘤,或者至少是阻止肿瘤繁殖。

由于这种疫苗能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统,因而不会产生任何有害的副作用。科学家早先对其抗癌疫苗进行的试验表明,免疫系统有可能转而攻击自己,杀伤健康细胞。

1、根据文意,这种疫苗称为“具有人格化的疫苗”的原因是(   )

A、 这种疫苗利用癌症病人的DNA制成。

B、 这种疫苗能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

C、 这种疫苗能区分癌细胞和健康细胞。

D、这种疫苗对癌症病人没有副作用。

2、根据文意,对“利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治疗淋巴细胞      对于治疗所有癌症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淋巴癌包含各类癌症特点,能治疗淋巴癌,也能治疗所有癌症。

B、 各类癌症都产生于人体细胞的分裂,因此治疗淋巴癌的方法也适用于治疗各类癌症。

C、 肿瘤的产生和扩散是由于免疫系统功能受阻,用这种新方法诱导系统,可以治疗各类肿瘤。

D、治疗淋巴癌的新方法如获成功,意味着利用不同的癌症病人的DNA制备的疫苗,可以治疗不同的癌症。

3、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抗癌疫苗是一种人的基本遗传物质DNA制成的疫苗。

B、 免疫系统通常情况下不会把癌细胞当作敌人加以攻击。

C、 分裂后失去控制的人体细胞DNA具有基本遗传物质,至少可以阻止癌细胞的繁殖。

D、利用癌症病人的DNA制成的抗癌疫苗,实现了医学家们急于实现的目标。

4、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生命的基本遗传物质DNA来制备抗癌症疫苗,在医学史上尚属首次。

B、 欧美医学家们利用几种抗癌疫苗治疗癌症尚处于试验阶段。

C、 这种利用癌症病人的DNA来制成的抗癌疫苗具有诱导人体免疫系统去攻击肿瘤的能力。

D、英国研究人员将对用新方法治疗淋巴癌进行临床试验。

第42日

 

[今日例题]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研究人员指出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一些生产厂家说,这些产品如果在物理上发生了变化,则是可以生物降解的,它们一旦与其他物质混合,便会自然消失或者可以支持生物的成长。研究人员认为,真正的生物降解物质在需氧条件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厌氧条件下它们则可以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而,经他们试验的每一个产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达到上述标准。

问:文中“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这句话的意思是(    )

A、“生物降解”不是一个 术语

B、“生物降解”这个说法名不符实

C、“生物降解”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D、“生物降解”这个术语的运用有语法错误

[思路剖析]这是考查对句子在文中的含义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当然要通读文段,全面把握,部分选项也可以从常理上、逻辑上去推敲排除。譬如“生物降解”是个科学术语,在现实中当然也存在,从文中内容来看只是某些生产厂家的产品不具有生物降解的特性而已。这样便可以排除部分选项。再如这里所说的生物降解是就厂家生产的产品来说的,不可能涉及到语法之类的问题。从文意和常理两方面去分析,回答此题还是容易的。

[解答示范]文中说“生物降解”这个术语的使用是不规范的,是就厂家的使用而言的,并不是说这一个科学术语本身不规范。A项理解是不正确的。如前面所说,C、D两项也是错误的。只有B项符合原文意思,生产厂家在使用这一术语时,未能做到产品与“生物降解”的要求相符。所以说名不符实。

[今日习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将动物器官移植给人类的尝试可以追溯到17世纪,据说当时将狗骨头用于修复一位俄罗斯贵族的头颅。在现代,异体移植已涉及到取自黑猩猩和狒狒的肝、肾、心和骨髓,但没有获得任何成功,大多数患者出现器官排斥现象或严重的感染。科学家最为关注的事情是当病原体从动物跃迁到人类时发生种间感染。然而,一项新近研究带来了鼓舞人心的消息:接受了猪活体组织的患者并没有表现出被可怕的猪反转录病毒感染的证据。

过去几年间,有关异体移植的讨论集中在两种可能的供体动物(猪和狒狒)上。虽然狒狒器官不像猪器官那样被强烈排斥,但它们携带病毒转移的危险比猪器官大得多。此外,猪器官大小适当,这种动物繁殖较快,并已被作为食物进行饲养,这样对大多数人而言,宰杀它们就没有什么道德问题。

超急性排斥问题――能在数分钟内毁坏移入器官的强烈免疫应答――对猪器官而言似乎已经解决。英格兰剑桥Imutran的研究室主任DavidJ.G.White于1992年最先提出了这样一种技术,即将人类基因插入猪胚胎之中。此猪的器官就具有了人类互补调节蛋白,实际上,人类免疫系统被骗过而接受了猪器官。

当然,猪隐藏着病毒,公众和立法者担忧的主要来源是猪内生反转录病毒(PERV)。内生反转录病毒融入其宿主的DNA之中,并且不能消除。另一种反转录病毒――猿猴免疫缺损病毒被广泛认为能越过种间障碍,变成导致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损病毒(HIV)。伦敦癌症研究所ROBIN及其同事揭示PERV能在体外越过种间障碍。关键的问题是PERV是否感染接受了异体移植的人。

为了找到答案,Imutran同美国疾病防治和预防中心合作,检测了160名这样的人类患者。他们用猪皮肤移植或猪胰岛细胞进行治疗,或者他们的血液在体外用猪肝、猪肾或猪脾进行过灌注。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没有发现任何患者感染PERV的证据,这些患者包括36个受到免疫抑制从而具有更大感染风险的人。最惊人的是23名患者有猪循环细胞的证据,表明猪组织能在人体内长期存活。对White来说,这意味着“异体移植面临的免疫障碍并非不可逾越”。

1、在猪和狒狒中,科学家为什么更倾向于选择猪作为异体移植的供体动物?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猪器官的超急性排斥问题已基本解决。

B、 狒狒器官携带病毒转移的危险比猪器官大得多。

C、 猪器官大小适当。

D、猪的宰杀几乎不存在道德问题。

2、下列善于猪内生反转录病毒()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PERV是猪器官异体移植时可能发生种间感染的最可怕的病原体。

B、 PERV隐藏在猪体内而且融入猪的DNA之中,无法消除。

C、 PERV能在体外越过种间障碍,变成导致的HIV病毒。

D、迄今为止,科学家还没有发现PERV感染人体的证据。

3White认为“异体移植面临的免疫障碍并非不可逾越”,不能作为这一结论的一项是(  )

A、 用插入人类基因的技术可以使猪器官为人类免疫系统所接受。

B、 有160名人类患者用猪皮肤移植或猪胰岛素细胞等方法进行过治疗。

C、 接受过猪活体组织的患者(?6个受到免疫抑制的患者)没有表现出被PERV感染的证据。

D、接受过猪活体组织的患者中有23个患者体内有猪循环细存活。

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完全相符的一项是(   )

A、 异体移植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7世纪,当时便有过成功的例子。

B、 对将猪器官移植给人类的主要担忧是种间感染,但这种情形似乎是不大可能发生的。

C、 伦敦癌症研究所ROBIN对将猪器官移植给人类持否定态度。

D、DavidJ.G.White等科学家的研究结果令人欢欣鼓舞,它意味着异体移植从理论到实践的一系列问题已经迎刃而解。

 

 

 

第43日

 

[今日例题]下列各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

B.   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挡风。

C.  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D.  一个好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形神兼似,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

[思路剖析]句意的是否明确一般都是由某些特定的词语的多义性以及与其它一些词语组合而形成不同理解造成的,如“两个学校的校长”中“校长”究竟有几位就是一个问题,他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多人。这就是“两个”与哪一个词语组合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问题。这是我们在解答这一类题目中所要重视的问题。

[解题示范]A项的毛病表现在说话过程中不同的逻辑停顿,即“15日前/去回报”和“15日/前去回报”,这就把听说能力也考查进去了,但这又是以书面形式出现的,所以歧义便发生了。B项自相矛盾;C项“理论”和“政策”作一颠倒后才能与后边的对应。

[今日习题]

1、下列句子中代词没有误用的一项是(  )

A.鲁迅也为柔石高度近视而又要照顾自己而极为担心。

B.走进电影院一看,早就有许多同志在这里了。

C.弟弟来信说:“我在工厂里很好,工人师傅很关心我。”

D.在农村时,我和小张住在李大伯家里。当时,我高兴地对小张说:“那里就是我们的家啊!”

2、下列复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小学毕业,就回乡参加生产,所以很能干,也吃得苦。

B.她是个教师,每月工资很低,还要服侍年迈的母亲,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她保持着勤俭持家的习惯。

C.胡庄第一年晚稻改早稻,就获得了大丰收,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大米,而且不吃国家供应粮了。

D.完成这项任务,工作人员不仅有决心而且有办法。

3、下面每组短语只表示一个意思的一组是(  )

A.翻译小说     调查报告       了解情况

B.运行李      给小王一本书      表示道歉

C.修铁路      借小王一本书      参考文件

D.考研究生    看话剧            打扫卫生

4、选出表达有歧义的一处(  )

刘川在珠海工作,春节不打算回家。他打电话给在深圳工作的准备春节回家的同乡李强,请他转告他的内弟(A),(B)托他在珠海找工作的事情有了眉目(C),春节后带身份证(D)到珠海来。

 

 

 

 

第44日

 

[今日例题]选出语言表达最简明的一句(    )

A、但是事实证明,要这样做下去,事实上是做不到的。

B、嘴里感到嘴干舌燥。

C、这几天来,新华书店门前呈现着空前的拥挤。

D、他成绩提高得这么快,是因为他学习非常努力。

[思路剖析]简明,就是简捷明了,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去掉后丝毫不影响意思的表达。造成语言不简明的原因有重复、累赘、堆砌等。解题时可从这些角度来辨析。

[解题示范]A项重复,前面已有“事实证明”,后面“事实上”为多余。B项累赘,主语为“嘴里”,谓语“口、舌”为累赘。C项堆砌,“拥挤”本身就是呈现的一种状态,再加上一个“呈现”,就成了谓语多余。答案为D项。

[今日习题]

1、选出表达正确的一句(    )

A、他从理论上断定并且十分肯定这颗星的存在。

B、我校球队外出比赛凯旋归来,受到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C、作品中这两位主要人物的言行无不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深刻理解。

D、长年的战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2、下面句子没有重复罗嗦毛病的一句是(    )

A. 五星啤酒厂决定给陈新瑶等二人留厂察看两年的处分,受处分期间,每年只发生活费,并免发奖金。

B. 从他微弱的呼吸看,他没有死,还有一息尚存。

C. “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

D.是的,你没有死!你还活着,你活在万千战士和人民的心里。

3、下列句子语义重复的一句是(    )

A. 他为祖国学习的思想越来越明确。

B. 这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妇科良药――一种很难求得妇科良药。

C. 我们生活在一个开辟人类新历史的史无前例的光辉时代。

D.对年轻演员的许多溢美之词,其效果适得其反。

4、选出下列句子无语病一项(    )

A. 进了学校,我们看到同学们正在进行学习,教师们正在认真备课。

B. 老师们反复多次地苦口婆心地教导过我们要努力学习。

C. 他对我的帮助真是太大了,我真是从内心由衷地感激他。

D.他喜爱冬泳、登山,要把自己锻炼成具有强健体魄的人。

 

 

第45日

 

[今日例题]对下列两个句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王老师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别忘了,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主要认为是学习。”

2他埋怨我说:“你让我给你借小说,人家借来了,你又不看。”

A.12代词使用均没有毛病。

B.12代词使用均有毛病。

C.1代词使用有毛病。2代词使用没有毛病。

D.1代词使用没有毛病。2代词使用有毛病。

[思路剖析]语言的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即要根据时间、场合、说话人的身份、人称,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这道题要注意两句话的交谈情境究竟是什么场合。

[解答示范]1句的交谈情境是课堂,老师面对全班同学讲话,用“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样的说法,不会出现师生混为一谈的问题,反而营造一种亲切、诚恳的交谈氛围。2句“人家”也是用的很得体的代词。因为这句话交谈的情境是私下场合,用“人家借来了,你又不看”这样的说法,表露的是好朋友之间的娇嗔和埋怨,如把“人家”改成“我”,只剩冷冰冰的抱怨,两人的亲密关系就表现不出来,当然不得体。

[今日习题]

1、下列几句话,加划线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白做人。

B. 令媛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你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激。

C. 我知道你设计的产品获得优质奖,你家父已经把消息告诉了我。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2、下列划线的语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他大学毕业后,曾在一所山区中学就教十余年。

B. 今日亲聆诸位先贤的高论,茅塞顿开。

C. 先生辱临寒舍,甚感荣幸。

D.明早你在舍下等候,我准时前往请教。

3、语言应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请问老人家你今年多大了?

B. 现将先生的大作付梓,以就正于读者。

C. 老学生说得有道理,领教,领教!

D.如此真心实意,这礼物我只好笑纳了。

4、措辞得体的一项是(    )

A. 鲁迅先生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举国震悼。

B. 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你的教学方法。

C. 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二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D.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

5、说话要善于因境设辞。试根据下列的“境”说一句话,表达对客人到来的喜悦和欢迎之情。比较得体的一项是(  )

一年春天,某人去拜访一位久未见面的老同学。那天,天气特别好,连绵的阴雨过后,艳阳高照,春光融融。老同学打开门,看见了他。

A. 老同学光临,令寒舍蓬荜生辉。

B. 是哪阵风把你吹来的?欢迎欢迎。

C. 嗬,老朋友,你给我们带来了温暖的阳光。

D.古人说烟花三月下扬州,你却来到我们家。

 

 

第46日

 

 

[今日例题]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为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而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划横线的句子中的“国家“指的是(   )

A、泛指一切国家      B、指中国

C、指殖民地国家      D、指当时的中国

2、“人们”和“人家”指的是(    )

A、 所指相同,指中国人。

B、所指相同,指世界上的人。

C、  “人们”指中国人,“人家”指外国人。

D、  “人们”指看得起中国的人,“人家”指看不起中国的人。

[思路剖析]这两题都是考查文中词语指代义的理解。第一题讲“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泛论,无论哪一个国家都应该是这样。第二题,“人们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是因了鲁迅的死,所以这里的民族当是指本民族,人们当然也应是指本民族的人们。接下来说“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浑厚浓半绝望的国国家。”“人家”分明是与“中国”相对,可见这不应指本国。

[解答示范]1、BCD三项都是特指而不是泛指,局限性是明显的,只要一项不能选则其它两项也同样应舍弃。答案应是A项。2、“人们”和“人家”所站的角度不同,不可能是同义的。AB两项所指相同,不能作为答案。D项所说“看得起”和“看不起”文中并没有论及,也不是所论角度,也不能选作答案。应选C项。

[今日习题]阅读《跨越百年的美丽》回答文后问题

1852年斯佗夫人写了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林肯说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解放黑奴的大革命。比斯佗夫人约晚50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也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大革命,科学革命。它直接导致了后来卢瑟夫对原子结构的探秘,导致了原子弹的爆炸,导致了原子时代的到来。更重要的是这项发现的哲学意义。哲学家说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西方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公元1082年东方哲人苏东坡在赤壁望月长叹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现在,居里夫人证明镭便是这样“不能以一瞬”而存在的物质,它会自己不停地发光、放热、放出射线。能灼伤人的皮肤、能穿透黑纸使胶片感光、能使空气导电,它刹那间是自己又不是自己。哲理就渗透在每个原子的毛孔里。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她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当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成眼花耳鸣,苍白乏力。而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沉重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它得到了永恒。“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就像化学的置换反应一样,她的青春美丽已换位到了科学教科书里,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里。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凭谁论短长,漫将浮名换了精修细研。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她用事求世,超形脱俗,知道自己的目标,更知道自己的价值。在一般人要做到这两个自知,排除干扰并终生如一,是很难很难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她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只用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诸葛亮戎马一生,气吞曹吴,却不披一甲,不佩一刃;毛泽东指挥军民万众,在战火中打出了一个新中国,却不背枪支,不受军衔。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持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着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1、  作者在第一段中揭示了居里夫人对镭的发现的哲学意义以及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哲学意义”是指                   。(不超过25个字)

“人生意义”是指                   。(不超过25个字)

2、作者在第一段末铺排了四个“变成”领起的句子,这样写在表达上的作用是   

                             。(不超过30个字)

3、作者在第二段末既举了“有的人”等一般例子,又举了诸葛亮、毛泽东等典型的例子,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

A、第一段开头举斯佗夫人的例子意在突出“小妇人”对引发“大革命”的作用。

B、第一段中“哲学渗透在每个原子的毛孔里”一句形象地揭示了镭的原子构成。

C、文中引白居易的诗,赞颂了只有在居里夫人身上才具有的青春美丽。

D、第二段中“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一句中的“多层开发”的意思是多层次深入开发,而不是多方面开发。

E、文章最后一句独立成段,意在突出居里夫人的崇高品质和伟人形象。

F、本文旁征博引,笔路纵横,内容涉及物理学、文学、哲学和史学等多门学科,显示了作者丰厚的知识积累。

 

 

第47日

 

[今日例题]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彼革命志士,思为国家谋幸福,为人民除痛苦,而当其未彀谋幸福除痛苦之前,无一兵一卒之力,无弹丸凭借之地,在他人见之,未尝非纸上谈兵,痴人说梦,认为必不可以实现,然卒以彼大革命家之规模计划,冒万险,排万难,忍人之所不能忍,为人之所不敢为,刀斧不足以惧其心,穷困不足以移其志,置身家性命于度外,而登高一呼,万方呼应,翕然从风,固为万世景仰,但在游离颠沛之际,非有几分呆气为后盾,岂能坚持得下去?

问:原文划线处如果去掉,上下文也能通,现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从正面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

A、 使语言更加生动。

B、 构成对比,增加论证的力量。

C、 多一曲折,加强文章悬念。

D、使感情色彩更加浓厚。

[思路剖析]这题其实是考查对文句含义的理解。弄清了句子的含义,就能明白这样写的原因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一般的人看来,那些革命志士的理想要实现是根本没有可能性的。但革命志士却不为所动,最后实现了自己的大志,可见革命志士的目光和识见是高人一等的。这就构成了两种人的对比。突出了革命志士的超人之处、伟大之处。这一对比充分证明了作者的观点:大凡成功者,都有几分呆气。

[解答示范]如前思路剖析中所说,文章在这里加上这一句话,旨在将一般人与革命志士构成对比,从而突出革命志士的不同于常人的呆气,使论证更为有力。而ACD三项都与“论证”无涉,只有B项回答了这一问题。

[今日习题]阅读《田野里的哭声》,回答问题

东方欲晓,晨曦初露,我坐在田野里,同大自然倾心交谈。在那归真返璞、美不可言的时刻,正值人们或酣梦未醒,或睡眼朦胧之际,我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曲肱而枕,向我看到的一切探询什么是美的真谛,让眼前的一切告诉我,什么是起初的美。

当想象把我同人世隔绝开来,幻觉揭掉了遮蔽住我主观意识的物质破布时,我感到自己的灵魂在升华,致使我与大自然相亲相近,它为我阐释大自然的奥秘,让我通晓自然界万物的语言。

我正在此情此景中,一阵微风从树丛枝叶间徐徐而来,它像一个贫苦无告的孤儿在长吁短叹。我问道:“习习微风啊!你为什么叹息?”它答道:“炎炎烈日迫使我逃进了城里。可是在城里,我那纯洁的躯体却沾满了病菌,人类那有毒的气息也死缠住我不放。因此,我才这样忧伤。”

我回眸向万紫千红的花儿望去,只见它们簌簌滴下的不是露珠,而是泪水。我问道:“美丽的花儿呀,你们为什么要哭?”其中一朵花儿抬起它那美丽的脸,说:“ 我们哭,是因为人们将来到这里,掐断我们的粉颈,把我们带进城里。我们是自由的人,他们却要把我们像奴隶一样卖掉。晚上,我们蔫了,他们就把我们丢直垃圾堆里去。人类残酷的手将使我们离开故土??田野,我们怎能不不哭泣?”

过了一会儿,我听到溪水像失去儿子的母亲似的在号哭,于是我问道:“甘美的溪水呀,你为什么哭泣?”它每件事道:“因为我不得不流进城里,但在那儿,人们却鄙视我,他们用葡萄酒代替我饮用,而用我去为他们洗涤污垢。不久,我这冰清玉洁的躯体就会变成污泥浊水。我怎能不号哭?”

随后,我侧耳细听,又听到了鸟儿仿佛号丧似的在唱一首悲歌,我就问道:“漂亮的鸟儿呀,你们在为谁号丧?”一只小鸟走进我,站在枝间上说:“人们将带着一种该死的器具,像用镰刀割昔草似的把我们消灭掉。我们正在相互诀别,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谁会幸免于难。我们走到哪里,死神就跟随到哪里。我们怎能不号丧伤,唱挽歌呢?”

旭日从山后冉冉升起,为树丛戴上一顶顶金冠,我不由地想:“人类为什么要破坏大自然创建的东西呢?

1第二自然段中,“遮蔽住我主观意识的物质破布”指的是什么?(不超过15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自然段中的“此情此景”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风”、“花儿”、“溪水”、“鸟儿”悲伤痛苦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

A、 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

4“大自然创建的东西”指的是什么?(不超过15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两项(  )

A、 作者与大自然倾心交谈,是为了探询美的真谛。

B、 作者追求的是纯洁的美,和谐的美,真实的美。

C、 作者认为物质文明破坏了自然的纯洁与和谐,是大自然的敌人。

D、本文的主旨是呼吁人类应维护生态平衡,增强环保意识。

E、 本文巧用拟人手法,借大自然的倾诉,表达了作者的哲理思考。

F、 本文内涵丰富,思想觉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深层次的思考。

 

第48日

 

[今日例题]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转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已种植有1000万公顷左右,种植最多的是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在实验室试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

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比如在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杀虫药”,一种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以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

问:对文中划线句的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污染环境有关。

B、 美国的那种转基因的玉米和棉花品种是无法对付害虫的。

C、 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促使更不容易杀死的害虫出现。

D、那种能抗虫害的作物在抗虫害的同时,又保护了一些害虫。

[思路剖析]这道题也是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我们首先要认真读一下原句,并能有效地抓住关键词语,从而作出正确的分析。如“比如”一词告诉我们这是举例证明观点的。“可能”则说明这只是一种尚未事实的揣测,而这种揣测是根据下面的一句话推出来的。抓住了这几点再去对照选项,就容易判别了。题中的选项往往正是把未然、或然当作已然来设置干扰项的。

[解答示范]逐项对照,可以发现,A项中“新害虫”还未出现,不能认定其“与能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有关。B项中说美国的那种转基因玉米和棉花无法对付害虫,与原文说法意思相悖,因为现阶段它是能抗虫害的。D项说“保护了一些害虫”是对可能“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的误解。只有C项扣住了“可能”,符合原意。

[今日习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近日一些媒体接连刊登这样一条新闻:鸟类的始祖重新确定,在中国辽宁北票发现的中华龙鸟被世界认可为鸟的祖先,世界教科书将被改写。

中科院的有关专家学者对此纷纷表示,始祖鸟的科学地位不能动摇。恐龙专家董枝明教授指出,中科院对发现中华龙鸟的辽西脊椎动物群作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其时代应为白垩纪,肯定晚于始祖鸟;此外,在辽西发掘时发现,晚于始祖鸟的孔子鸟的最低层位要低于中华龙鸟两米,也就是说,孔子鸟与龙鸟同代,甚至早于龙鸟。他认为,龙鸟是龙不是鸟,世界已公认它是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从形态上看,龙鸟的前肢已退化得很短,已没有可能演变成翼。耶鲁大学的巴克教授推断小型兽脚类恐龙是温血动物,身上应覆盖有“毛”。辽西发现的第一只身上披“毛状物”的中华龙鸟证实了这一推论。

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季强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说:世界上的学者专家普遍认为恐龙和鸟是一家,中华龙鸟既是龙又是鸟。“龙鸟是从恐龙过渡到鸟的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形态。中华龙鸟的‘毛’经美国专家研究确认是羽毛,它同恐龙身上的毛是有区别的。”说到始祖鸟和中华龙鸟哪个更早,季博士认为,同位素测试是会有误差的。他说,据南京中科院古生物所陈培基教授的测试,龙鸟生活在1、47亿年前(侏罗纪),这就比始祖鸟要早。

1、对“中华龙鸟”的表述符合董教授观点的一项是(     )

A、 中华龙鸟属于脊椎动物,生活于白垩纪

B、 始祖鸟属脊椎动物,生活于侏罗纪

C、 中华龙鸟属于爬行动物,生活于侏罗纪

D、始祖鸟属鸟类动物,生活于白垩纪

2、综观全文,对“始祖鸟的科学地位不能动摇”一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始祖鸟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鸟类这一结论不能改变。

B、 世界教科书中善于始祖鸟的所有表述不会被删去。

C、 始祖鸟仍然是目前公认的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

D、生物进货史上曾有始祖鸟存在这一科学结论不容置疑。

3、下面列举“中华龙鸟并非鸟类始祖,只是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的依据,与原文的表述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辽西脊椎动物群生活的地质年代属白垩纪。

B、 孔子鸟的最低层位还要低于中华龙鸟两米。

C、 中华龙鸟身披的“毛状物”被确认为羽毛。

D、中华龙鸟的前肢已退化,不可能演变成翼。

4、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有学者认为,鸟类的真正始祖应该是中华龙鸟;鸽影与大多数专家和学者却不等同这种看法。

B、 由于中华龙鸟在辽西被发现,从而引起了一场关于始祖鸟究竟是不是鸟类始祖的论争。

C、 季博士认为,中华龙鸟是爬行动物进货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它早于始祖鸟出现。

D、巴克教授认为,中华龙鸟身上应有“毛”披覆,因为它属小型兽脚类恐龙,是温血动物。

 

 

 

第49天

 

[今日例题]选择最合适的句子填入下列横线处(    )

自从“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

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B.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C.作品日见其多,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D..这些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思路剖析]这是语言的连贯题型中的“定位选句”题,这类题主要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考虑选择句子。内容是指所选88句子的意思要和上下文的意思吻合,要能很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意图。形式是指所选的句子在句式、语法、陈述对象上一致。

[解答示范]选C。AD两句从内容上看,前后意思脱节;从形式上看“这些翻译作品”在前文找不到指代内容,故应排除。B项“一方面”位置不对,应放在“这些作品”之后,用语也不如C准确。

[今日习题]下列各题中句子衔接恰当自然的一项是

1、__________过去早起排队,有时还空篮而归,现在即使下班后提着篮子,也可以买到东西,不用发愁。(  )

A、菜篮子反映供应,反映市场

B、从菜篮子看改革

C、从菜篮子里能看到生产

D、从菜篮子能看到物价

2、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__________从床下拽了起来,送到幼儿园。(  )

A、 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了他

B、 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

C、 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给找到了

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

3、门前是一条河。________________。(  )

A、河边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三面都是高大的柳树。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面供奉着弥勒佛。

B、山门里是一个穿堂,弥勒佛供在迎面。三面都栽着高大的柳树,河边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

C、搭谷场很大,就在河边。高大的柳树栽在三面,穿堂对着山门。迎面供奉着弥勒佛。

D、一片很大的打谷场在河边。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面供奉着弥勒佛。三面都栽着高大的柳树。

 

第50日

 

[今日例题]能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空白处并能与上下文有机衔接的一项是(  )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天气。_____________: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

A、 厚厚的云在我们顶上罩着

B、层层的云在我们顶上浮着

C、薄薄的云在我们顶上压着

D、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

[思路剖析]这是考查语言衔接能力的一道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一要理解整个一段话的意思,二要把握准确句中具有提示性的重要词语。如“薄阴天气”就是我们寻求答案的一个重要信息,也是一个重要依据。只要能抓住它进行认真分析,就能寻找出合理的“解”。

[解答示范]空行前说到这是“一个薄阴的天气”,而AB两项却说“厚厚的”“层层的”云,显然是矛盾的。C项虽说是“薄薄”,但下文却又用了一个“压着”,也是矛盾的。只有D项用得比较恰当。

[今日习题]

1、选择最合理的一项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的空白处。(  )

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________________

A、从长远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很不恰当。

B、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在实际工作中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回答。

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D、只要认真想一想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

2、填入横线上与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

忽见柳阴中露出一个折带朱板桥来,度过桥去,便见一所清凉瓦舍。贾政道:“此处这一所房子,无味的很。”步入门时,______________。且一树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     贾政不禁道:“有趣,只是不大认得。”

A、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里面所有房屋悉皆被其遮住

B、 忽插天的大玲珑山石迎面突出,各式石块四面群绕,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

C、 忽插天的大玲珑山石迎面突出,各式石块四面群绕,里面所有房屋悉皆被其遮住

D、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

3、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远处的江面波光粼粼,近处浪潮迭起,_____________这后浪推前浪的江水给了我们多少启迪呢?

A、 一个浪走了,又一个跟上来。这浪潮一层层向下游推去,循环往复,永无止息。

B、 循环往复永无止息的浪潮,一个浪走了,又一个跟上来,一层层向下游推去。

C、 一层层向下游推去,一个浪走了,又一个跟上来,源源而来,永无止息。

D、一层层向下游推去,永无止息,源源而来,一个浪走了,又一个跟上来。

四十一。[提示及答案]1、A(只有A说明了人格化,其余则说明疫苗的功用。)2、D(A逻辑推理错。各种癌症既有共同的特点,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B不是分裂而是分裂后的无法控制。C免疫系统保护人体内部,但癌细胞是身体的一部分,因而不是免疫系统受阻。)3、B(A抗癌疫苗是利用癌症病人DNA制成的,“人”的概念太宽泛。C科学家们的希望还没有实施验证。D利用疫苗抗癌是科学家努力的目标,而这次是否成功还要进行临床检验。)4、C(是科学家希望达到的,但还要经过临床检验。)

四十二。[提示及答案]1、A(A项说“已基本解决”语意肯定,原文中说 “似乎已基本解决”,并未明确肯定;理解欠准确)2、C(这一项所描述的内容,文中为另一种反转录病毒所具有,这是偷梁换柱的错误。)3、B(解题的相关内容在第3第5段,B项只举出治疗融合,缺少疗效说明。属筛选要点不全。似是而非,不足为据。)4、B(A项相关句在开头,原文只是“据说”,以此说“移植成功”推理不可信;C项解说属无中生有;D项说“已经迎刃而解”,是夸大失真,原文是“并非不可逾越”)

四十三。[答案及提示]1、C(A项“自己”指代不明。B项“这里”改为“那里”,D项“那里”改为“这里”。)2、D(A、前后文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B、“勤俭持家”本是相对于富裕的家庭来说的,用在这里显然是不合适的。C、递进关系搞颠倒了。)3、B(如“翻译小说”就可以是翻译过来的小说,也可以指正在进行的翻译工作。再如“借小王一本书”也可以是借给小王一本书,也可以是向小王借一本书。)4、A(句中的“他”指代不清,可以是刘川,也可以是李强。)

四十四。[答案及提示]1选C。A项“断定”和“十分肯定”语义上重复。B项“凯旋”的“旋”即“归来”之意。D项“生灵”即“人民”。2选D。A项“只法生活费”已含有“免发奖金”之意。B项“微弱的呼吸”与“一息尚存”重复。C项“堪称”已含有“可以”的意思,应删去“可以”。3选D项。A句中的“学习”、“备课”为谓语,再用“进行”属堆砌词语;B项“反复”与“多次”重复;C项“内心”与“由衷”重复。

四十五。[提示及答案]

1选D。A项“令尊”是指“你的父亲”;B项“令媛”是指“你的女儿”C项“家父”是指“我的父亲”。2选C。A项“就教”应为“从教”;B项“先贤”指“死去的名人”;D项“舍下”称自己的住处。3选C。A项“多大了”不合适,应问“高寿”,B项“就正于读者”不合适,“就正”用于上对下,D项“笑纳”用于请别人接受自己的礼物。4选A。B项“赏识”用在上对下,C项应用严肃庄重的书面语体,D项根据内容应是家长和孩子的对话,就应用口语语体,“身体欠佳”是书面语体。5选C。其它三项都离开了“阴雨过后,艳阳高照”的语境。

四十六。[提示及答案]1、“哲学意义”是指“镭会自己不停地变化,它刹那间是自己又不是自己”。“人生意义”是指“她的青春生命在为科学的奉献中获得的永恒”。2、热烈赞颂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对科学文化的巨大贡献。3、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居里夫人“达于理而用其智”的理性之美。(也可以答为:突出了居里夫人挺立智慧高地的伟人形象)4、DEF(A项应为用类比方法突出居里夫人发现镭的划时代意义。而不是“小夫人”对引发“大革命”的作用。B项中“揭示了镭的原子构成”应为“揭示了镭原子所体现的不断变化的哲学意义”。C项中“只有在居里夫人身上才具有的青春美丽”应为“居里夫人的青春美丽已换位成科学之美”。)

四十七。[提示及答案]1、人类追求物质享受的世俗观念(或答“物欲”)2、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抛弃世俗观念,同大自然亲近,倾心交谈。3、A、它们被污染(或“纯洁之美被破坏”);B、它们被摧残、被抛弃;C、它们被扼杀、被毁灭。4、指大自然的纯洁的美、和谐的美、真实的美(意思相近即可)。5、CD

四十八。[提示及答案]1、回到对应位置找前后文认真阅读思考,以下各题都是这样。此题中要求是的符合董教授的观点,那就应从“恐龙专家董枝明教授指出”开始朝下文寻找。答案应是A项。2、这句话实际上是说有不少专家不赞同重新确定鸟类的始祖,而要维持原来的结论。答案应为A项。3、C项。4、巴克教授推断的是小型兽脚类恐龙而不是就中华龙鸟来说的。

四十九。[提示及答案]1、从后文看,是想说明在改革开放后,市场丰富了,物产丰富了,因而应选A项。B项比较空泛,因为改革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CD两项也都未能扣合一个“买”字,而“买”正是与市场连在一起的。2、从前后文的陈述对象来看,“小明”在前文是主动者,而在后文则是被动者。因而中间必须是一句能起转换作用的话才能将前后连结起来。故应选B。3、从总体来看,一是说门前,一是说门里。从小的层次来看,门前是以句与句的蝉联构成的;门里则是由在同一视角的观察所见构成的。应选A项。

五十。[答案及提示]1、B(选项是针对前面两问所作的回答。而两问中的“忽视”和“学好”却是矛盾的,因而不能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而只能作不答之答。)2、A(这是无意中发现的别样世界,BD中的“竟”中却饱含有已知这里存在许多房屋的意思,这就与原意相悖了。又“突出”一词含有“突兀”、“突然”之意,应放在“石”之前。C项亦不合。)3、C(要考虑与前文的“浪潮迭起”相接,写出浪潮由迭起到结束的过程。)w.w.w.k.s.5www.ks5u.com

 

试题详情

2009年高考语文每日必练精品(31--40套)

第31日

[今日例题]下面四句中,表述正确的一句是(  )

A、我们历来主张向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学习和借鉴,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反对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事实证明,那是极端有害的;

B、我们历来主张向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学习和借鉴,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反对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事实证明,那是极端有害的;

C、我们历来主张向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学习和借鉴,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反对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事实证明,这样做是极端有害的;

D、我们历来主张向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学习和借鉴,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反对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事实证明,那样做是极端有害的。

[思路剖析]有一类病句,语病出在表达不当,而不在结构上。辨析这一类语病,需要比较强的语感能力。表达不当主要体现为:用语冗赘,表达模糊,句义含混,表述有歧义,语意有割裂现象等等。例题涉及的是表述清晰与模糊的辨析。

[解答示范]A句与B句一词之差,A句用近指代词,B句用远指代词,但不论近指、远指。指代的都是“我们历来      ”这一主张,没能把想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C句与D句也是一词之差C句用这样做,D句用那样做,指代对象都是“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的作法。“这样”做,有“已经”做的意味;“那样”做,则表示我们未做,别人那样做的意味。显然,后一种的表述是清晰的。

[今日习题]

1、下面四句中,表述正确的一句是(  )

A、虽然我们已经改革了好几项规章制度,但至今还有一些规章制度不合理,需要继续

改革;

B、虽然我们已经对规章制度进行了好几项改革,但至今还有一些规章制度不合理,需要继续改革;

C、虽然我们已经对规章制度进行了好几项改革,但至今还有一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需要继续改革

D、虽然我们已经改革了好几项规章制度,但至今还有一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需要继续改革。

2、下面四句中,表述准确、严密的一句是(   )

A、甲乙双方不得终止协定,否则,由终止方负责对方的经济损失;

B、甲乙投资装修的房屋将作为不动产,在限期满时移交乙方,不包括室内设备;

C、由甲方提供周转资金1万元整;

D、此协议自1985年1月1日起至1990年12月31日止,有效期5年,期满前没有其他特殊原因,双方都应遵守协议。

3、下面四句中,不会产生歧义的一句是(   )

A、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他指出:“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

B、老师看到我们非常高兴,就把我们拉到他的办公室聊天;

C、校长完全采纳两个同学的合理化建议;

D、完全出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而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予承担责任。

 

 

第32日

 

[今日例题]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因此,对我来说,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丢失了的胳膊的方案,我只能认为全是些倒人味口的方案。

B、可以说,她是美的一个典型。

C、假定丧失的不是两条胳膊,而是其它的肉体部分,恐怕也就不会产生我在这篇文章中谈到的魅力了。

D、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

[思路剖析]对语病的判别一般有抽取主干法、否定计数法、感情色彩推断法等。首先是读一下选项,凭语感来感受一下,看是不是有别扭的地方,不通畅的地方,表达不尽意的地方。然后将可疑的选项拿出来,先主干,后“枝叶”,逐项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地方。

[解答示范]B项中“美的”作为定语应是修饰“典型”的,但现在却放到了“一个”前面,位置不当。

[今日习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看来,提高人们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在今天显得更加至关重要了。

B、由于曹雪芹所处朝代和阶级出身的局限,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C、2月30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了白下区检察院对白下区法院“王长发无罪”的判决书提起的抗诉书。

D、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在今后3年或3年以后要保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正在举行的科技博览会出现了新鲜事:一些场馆已不见了“请勿动手”的传统的牌子,展品让参观者参与试用和动手操作。

B、新的东西总是给人以一种惊喜,旧物却如细软悠长的绵线,平凡朴素,一旦被其纠缠就会在心头绕成结,很难解开。

C、中国邮电电信总局与美国CDC公司签订了全国无线电寻呼(BP机)联网工程。

D、在全国各地,到处都有有名的桥和无名的桥,有名的塔和无名的塔,真是数不胜数,千姿百态。

3、下列句子有病的一句是(  )

A、我希望读者能原谅我作这些琐屑的陈述,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达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B、在南美洲看到了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C、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

D、所以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的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

 

4、对下列语病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1)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进来;

(2)容志行踢足球是一个善于开动脑筋的有心人;

(3)他们在建设过程中,对每个重要的技术问题都交给群众讨论;

(4)很多单位都召开会议,要求杜绝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5)有无毅力和决心,是干事业能成功的关键。

A、(1)(4)/(2)(3)/(5)    B、(1)(4)/(2)(5)/(3)

C、(1)(3)/(4)/(2)/(5)    D、(1)(4)/(2)/(3)/(5)

 

 

第33日

 

[今日例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周洁用她那优美娴熟的舞姿,顾盼生辉的眼神,塑造了美丽而活泼的金孔雀形象;

B、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地前进,这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C、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更加广泛和深入,并且开始成为自觉的潮流。

D、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错误,我们应当吸取教训,努力改进工作。

[思路剖析]语句不通顺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是结构不当;一类是表达不当。结构不当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褒贬误用等。辨析语句结构,要先从总体上审查结构正误,找出有语病的部位,然后分析语病性质,寻求答案。

[解答示范]例题中,A句“娴熟”与“舞姿”搭配不当;B句“发展    是    前进”结构混乱,应改为“发展   是   的”结构,“由于   所   ”结构也不当,应改为“由     决定的”结构;C句“自觉”与“潮流”搭配不当;D句无语病。

[今日习题]

1、下面四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稍有良知的人,谁也不会否认,雷锋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

B、这次考试本来不难,但他由于没有作充分准备,结果弄得差一点才及格。

C、青少年必须自觉地锻炼自己,要是不努力锻炼身体,将来就接不好四化建设的班。

D、只有迅速的钻进去,把自己变成真正的内行,在四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就会有主动权,有真正的领导权。

2、下段文字四个画线处,没有语病的一处是(  )

童年时可以在小河里游泳、捉鱼,可以在小山上摘野果和竹笋A,可以在大谷场上唱歌、

跳舞、讲故事、捉迷藏,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使我感到无比欢乐B。我常为那些小朋友的真诚友谊所感动C,至今不能忘记。童年的生活实在值得留恋和向往啊D!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会以后,很多企业领导端正了认识,围绕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大了整顿的力度。

B、有些企业效率低、能耗大,生产成本高,如不适当地压缩生产规模,就难以扭亏为盈。

C、我们要努力学习各门功课,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上急需的“四有”人才。

D、暑假期间,这个市的180辆消防车、二千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利用各种条件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已经成为教育部门的当务之急。

B、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C、商店公然出售盗版软件,对这种践踏出版法的行为,我们必须严厉打击。

D、李秀成临刑时是不是表现得很英勇呢?从一些历史记载来看,并不是这样。

 

 

第34日

 

[今日例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年苏公对他们的印象怎样。

1、对这一段文字写作上的特色,下面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分到总,视野开阔

B. 疏密相间,层次分明

C. 情景交融,生动形象

D.恰当运用比较、比喻、联想等手法。

2、从表达技巧和风格特色上看,这时写“绿”与朱自清的《绿》中写梅雨潭的“绿”各有什么不同?

答:                                                   

[思路剖析]既然是说文章的写作特色和风格特点,那么就要在通读的基础上,为文章分一分层次,通过分析层次,我们能发现作者的写作思路,这就为我们准确答题打下了基础。文章开头一句便点出了描写对象:“一个绿字”,并说这里的“绿”也各有不同。接下去写漫步苏堤,给自己印象特别深的树的“绿”。有整体上给人的“莽莽苍苍的感觉”,有特写镜头的树身上苔的绿。由各处的绿到树的绿,再到树身上苔的绿,仿佛是摄影上的由面到点的拉镜头拍摄。在作这样的分析之后,再去回答问题便容易得多了。

[解答示范]第1题:据前面的分析,可知这不是由分到总的结构。故答案应取A。  第2题:从表达上看,朱自清文章多借助于主观想象,本段则较多客观描写;朱文直接抒情较多,而本文则主要是情寓景中。从风格上看,朱文委婉细腻,而本段则生动明快。

[今日习题]阅读下面一篇微型小说,回答文后问题

官复原职的N省建筑局杨局长和李秘书,走在蒿草丛生、芦荻疏落的湖边。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西风、秋水、雁阵、衔着落日的远山,交融在一起,更增添了打猎者兴致。

“嘎――”传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杨局长从李秘书手里接过一支崭新的猎枪,爱抚地摸了一下。                  。三十多年前他打游击时,也没拿到过这么好的枪。

“吱嘎――嘎呷”,从附近湖面的荷梗残苇中,窜出几只白颈黄蹼、羽毛灰麻麻的水鸭子,在空中扑腾乱飞,惊悸声声,赶着猎狗捕猎的社员,也悄悄地摸到这儿。好几支猎枪的枪口,同时瞄准了这些空中猎物。

“砰――”老杨开枪了。一缕白烟消散,一只水鸭像断了线的风筝,从半空中俯冲而下。

“打中喽,打中喽!杨局长,你真不愧是当年游击队里的神枪手。”李秘书像个孩子似的跳着,嚷着,奔过去捡猎物。

老杨只是“嘿嘿”笑了几声,拍着枪,连声说:“好枪,好枪!”

他俩朝熄了引擎的黑色小数点轿车走去。老杨说:“老王这家伙介绍的地点还蛮不错呢。”

李秘书试探地凑上去说;“他是你的老部下嘛。这次他请你批五十吨建材物资给他……”

“你不要为他做说客。半个字也不批。针大的洞,也会刮进斗大的风。咱党员干部,那歪门斜道不要搞。”他停了一下,朝烟波迷茫、水天一色的湖面瞧去,“好景致,可惜婷儿没有同来。”

“她今天有更高兴的事。”李秘书故作神秘地笑笑,说,“王主任托了文化局老局长,同意把您女儿调到实验话剧团工作。”

“嗯?”老杨眉头拧了下个结。李秘书只当没察觉,坐进轿车,手扶在车门上,仿佛自言自语地说:“就拿这辆车来说吧,也是王主任出力调拨给您的。那回大姐犯病住院,还多亏这辆车接送。”

“该死,早把我当猎物给瞄上了。”他下意识地攥紧枪把想。李秘书一眼溜到枪上,像又想起了什么,说:“王主任知道你喜欢打猎,这支猎枪,就是他特意托人专程送到您家的……”

车发动了,老杨陡然一惊,不觉倒抽一口冷气:黑黝黝的双筒枪口,冒着寒气,就像两只黑洞洞的眼睛,死死地瞄准了他……

1、填入空格处的几个句子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有一股子逼人的寒气

②它是双筒枪管

③枪口黑黝黝的

④枪身瓦蓝锃亮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④③①  D、④③②①

2、上面关于人物情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了李秘书什么样的性格特点?选出概括恰当的一项(    )

A、狡猾诡诈,工于心计。     B、矫揉造作,阿谀逢迎

C、见风使舵,随机应变。     D、老谋深算,足智多谋

3、文中第二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

A、  增强故事的真实感。

B、 象征祖国四化建设的兴旺景象。

C、 烘托主人公打猎时的心情。

D、反衬杨局长拒腐蚀的精神。

4、“老杨陡然一惊,不觉倒抽一口冷气”的原因是(    )

A、  黑黝黝的枪口正对着他,这样很容易发生危险。

B、 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被人拖下水,无法自拔。

C、 自己身边的李秘书早已同王主任串通一气,为非作歹,自己竟不知情。

D、王主任、李秘书正设下圈套诱使自己搞腐败作风,而自己尚蒙在鼓里。

5、小说的线索是        

6、小说中“王主任”虽未出场,却是不可缺少的人物,作品写“王主任”采用的描写方法是           。

7、为这篇小说选一个最恰当的标题(    )

A、猎枪   B、枪口   C、猎物    D、局长与秘书

 

 

第35日

 

[今日例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了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杜甫的愿望:“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

1、这段话中的关键词语是(   )

A.欠债    惜乎    文化传统

B.遥望泰山好几次    惜乎

C.几十年   惜乎    错过

D.欠债    匆匆     错过

2、作者运用这些关键词语的作用是(   )

A. 表达了作者登泰山的强烈愿望和每每错过机会的遗憾之情。

B. 表达了作者几十年盼望登泰山,过而不登的自责和惋惜之情。

C. 表达了作者登泰山的愿望和对悠久文化传统的热爱之情。

D.表达了作者登泰山的愿望,对进取精神的钦佩。

[思路剖析]确认关键词语不可光从词上着眼,而要全面审视文段,即一看下全文内容,二看文章结构,三排除迷项,四选定答案。

[解答示范]第一题是选“关键词语”,第二题是说“关键词语”的作用,两题具有前因后果的关系。通过阅读全文可知,这段文字是作者叙述自己梦寐以求登泰山却“过而不登”,当面错过的惋惜,总共才两大句话,而集中表情达意的中心句是:“像是欠下了文化传统的一笔债似的”,“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据此“关键词语”当是与“泰山情结”有关才行。经过选项比较,A项词语均出自文中的关键句里,且动词、名词交错,情意互补,相得益彰。正确选项应该是它。而B项只说到“惜乎”;C项的“错过”虽在关键句中,但从属于“惜乎”,“几十年”与“好些次”一样,也很少确指的信息。D项以“匆匆”、“错过”取代“惜乎”,也可充当关键,但从情感上看与“文化传统”联系不够着实,所以不及A项。第2 题与第1题一脉相承,回答了1题,第2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今日习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困把这个不幸的人,弄成什么样子啊!

他向我伸出一只(① )、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哀求施舍。

我伸手搜索自己所有口袋……没有钱包,没有表,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

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 ②)手:“请原谅,兄弟。”

乞丐一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笑了笑――而且,他也紧紧地握了握我(③ )的手指。

“哪儿的话,兄弟!”他嘟哝着说,“这已经是很可感谢的了,这也是恩惠啊,兄弟!”

我明白,我也从我的        那儿得到了        。

                                           (屠格涅夫《乞丐》)

1、“红肿”、“冰冷”、“战栗”都是用来形容手的,请将它们分别填入文中标序号的地方。①                ②                 ③            

1、  通读全文,领会文意,然后在结尾处方框里各填一个词(一格填一字)

我明白,我也从我的        那儿得到了         。

2、  从第二段的肖像描写中可以看出“我”的思想感情是:

 

4、“我”和乞丐相互握手的基础是:

 

5、为什么“我”要向乞丐请求“原谅”?选出理解正确的项(    )

A、 自己一时无法在物质上给乞丐以帮助,为此深感内疚、自责。

B、 自己本来是一个一贫如洗的人,推己及人,同病相怜,为囊中羞涩而深感尴尬。

C、 老人是物质上的乞丐,自己是精神上的乞丐,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渴求得到老人的理解。

D、“我”在内心里把乞丐当作和自己平等的人看待,为未能在物质上帮助自己的兄弟而深感不安。

 

第36日

 

[今日例题]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时期的风气经过长时期而能保持,没有根本的变动,那就是传统。传统有惰性,不肯定,而事物的演化又使它不得不以变应变,于是就产生了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传统不肯变,因此惰性形成习惯,习惯上升为规律,把常然作为当然和必然。传统不得不变,因此习惯、规律不断地相机破例,实际上作出种种妥协,来迁就事物的演变。它把规律解释得宽,可以收容新风气,免得因对抗而摇动地位。

问:“相机破例”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

A、 把握时机,委曲求全

B、 顺应形势,改变常规

C、 等待机会,破除旧习

D、因势利导,不拘一格

[思路剖析]“相机”指察看具体情况。根据上下文:“事物的演化又使它不得不以变应变,于是产生了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实际上作出种种妥协,来迁就事物的演变”推断,“相机”不是主动地把握时机,而是被动地顺应形势,“破例”为动宾结构,在文中所指不只是破除习惯,因而解释为“改变常规更为合适。由此可见,对词语的分析,有时还可以结合它的结构、感情色彩、用法等方面来进行。

[解答示范]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相机”是被动的,对照选项,可以发现ACD三项都是主动性的,只有B项“顺应形势”是被动的。答案应为B。

[今日习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科学家们说,一种新发现的名为“融合”的蛋白分子可以部分解释爱滋病病毒是怎样进入人体细胞并开始发挥其致命作用的。

设在马里州贝塞斯达的美国全国变应性疾病和传染病研究所生物学家爱德华 伯杰及其同事在《科学》周刊上发表的研究报告说,“融合”蛋白分子是科学家长期寻找的一种使人类免疫缺损病毒(HIV)进入人体免疫系统细胞的辅助因素。他认为至少还有一种辅助因素有待发现。

伯杰说,尽管这一发现对爱滋病患者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它为研究和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开创了新的前沿领域。伯杰花了7年时间来寻找这种蛋白。他的研究小组之所以给这种蛋白取名为“融合”,是因为它可以使HIV病毒与其目标细胞融合。

诸如HIV病毒之类的入侵者需要借助某种途径才能缠住目标细胞,然后涌入或与目标细胞融合。科学家早就知道某些免疫细胞表面的CD4分子是这种进入点之一。但是,他们也明白仅靠CD4是不够的,需要借助诸如“融合”之类的辅助因素。

一个有关的领域将是设法揭开所谓的长时间未发病者____即感染HIV病毒后存活多年而从未发病者____的“融合”蛋白分子是否具有某种独特的东西。这种东西甚至可能是“融合”蛋白中的一种缺陷,使患者免于患上爱滋病。

1、对文中划线句子“‘融合’蛋白分子是      的辅助因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HIV是一种病毒,能使人类免疫,“融合”蛋白分子能使HIV进入人体免疫系统细胞。

B、HIV是一种免疫缺损病毒,可以进入人体免疫系统细胞,对“融合”蛋白分子起辅助性作用。

C、“融合”蛋白分子是一种能使人类免疫的起辅助性作用的因素,能使HIV进入人体免疫系统细胞。

D、“融合”蛋白分子能对HIV进入人体免疫系统细胞起辅助作用。

2、文中说“融合”蛋白分子的发现开创了“新的前沿领域”,其依据是(   )

A、“融合”蛋白分子可以部分解释爱滋病病毒是怎样进入人体细胞并开始发挥其致命作用的。

B、“融合”蛋白分子可以使HIV与其目标细胞融合。

C、“融合”蛋白分子是科学家长期寻找的一种蛋白分子。

D、“融合”蛋白分子的发现有利于揭开“一个有关的领域”的奥秘。

3、下列有关HIV病毒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HIV病毒就是爱滋病病毒,人感染上了爱滋病病毒,就患上了爱滋病。

B、 HIV病毒发挥作用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缠住目标细胞,然后渗入目标细胞,最后与目标细胞融合。

C、 HIV病毒入侵要靠“融合”蛋白分子和另外一种有待发现的辅助因素。

D、HIV病毒入侵要借助某种途径,如CD4分子和与“融合”之类的辅助因素。

4、下列有关“融合”蛋白分子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融合”蛋白分子的发现对爱滋病的研究和疗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B、“融合”蛋白分子中存在一种缺陷,可以使患者免于患上爱滋病。

C、“融合”蛋白分子是一种能起免疫作用的蛋白分子。

D、“融合”蛋白分子将在有效地治疗爱滋病方面发挥作用。

 

 

 

 

 

第37日

 

[今日例题]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B.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和开发。

C.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数量很大,安排城镇青年劳动力就业是一项相当繁重的任务。

D.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思路剖析]语病一般有成分残缺、成分多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色彩不协等等。其中“语意不明”主要是指表述上有歧义。容易引起不同的理解。正确判别句子的正误,不仅能提高我们的答题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使我们的思维趋于严密、清晰。因此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语言感悟能力。

[解答示范]正确答案是C项。A项“统一安排”和“应注意的问题”搭配不当。B项“新技术”可以与“开发”搭配,但不能和“研制”搭配。D项表意不明,“这类音乐作品”似乎无法演唱或演奏,可把“在古代”中的“在”去掉,同时将“古代”放在“音乐作品”的前面,并在“音乐作品”的后面加上“现代”二字。

[今日习题]

1、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A.在美国几个月的生活中,我看到了美国是一个科技发达的国家。

B.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

C.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四米高,二十米宽,七百米长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溪边。

D.他从《羊城晚报》上看到了南方医院采用新技术为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施行股骨一次性延长手术。

2、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老渔民长得高大结实,嘴巴上留着一把花白胡子。

B.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

C..满山遍野都是水果:梨呀,苹果,柿子……

D.他浑身上下被打得遍体鳞伤。

3、选出成分搭配得当的一项(  )

A.虽然狂风暴雨从半空中一齐倾泻下来, 但大家无所畏惧浑身的热血在呼啸。

B.人们的精神面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焕发。

C.知识分子钻研业务,搞科研、写书,那时也被看作是自留地, 而加以禁止、取消,害得文化战线几乎成为一片荒漠。

D.小组的出勤率也有很大提高。

4、选出语序得当的一项(  )

A.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B.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作用。

C.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高尚的还是卑下的,是落后的还是先进的,将决定你能否成大气候。

D.这是有效的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第38日

 

 [今日例题]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B.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他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C.今年年初英美两国曾集合了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

D.这些软件如果单卖共要1000元,可合在一起才340元,价钱便宜了近三分之二。

[思路剖析]这是考查病句判别能力的题目,因为题干上并没有讲明病句的范围,因此,要从前文所说的病句的各种情况出发去全面思考,寻求答案。例如A项属于成分多余的毛病,而C项则是用词不当的毛病,B项却又是结构上的肯定与否定的问题。可见如果我们不从多角度去思考分析则很难得出正确的答案。

[解析示范]正确答案是D项。A项“截止日期”和“最后一天”语意重复,二者去掉一个即可。B项多用了一个否定词,把意思说反了,应当把句中的“不”去掉。C项不合情理,英美集结军事力量,怎么会使海湾地区战云密布呢,唯一的可能是英美在海湾地区集结军事力量,才使得该地区战云密布。“威慑”是施动者的行为,而不是受动者的行为,这是用词不当。

[今日习题]

1、下列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

A.游击队对敌人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B.收购站营业员因认真执行规定,对收购来的有病猪肉,未按照站主任的意图,加盖“合格肉”图章,以致遭到迫害。

C.一辆乳黄夹深红色的电车飞驰过去。

D.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在专业研究、实验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有派出讲学人员、接受访问学者、举办训练班以及对其它协作单位提供帮助的义务。

B.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C.科威特、新西兰和沙特三个队还个有两场比赛,中国队能否出线进军西班牙,将取决于他们的三场比赛的结果而定。

D.这个在1979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的曙光电线厂的前身是三个街道生产小组合并起来的。

3、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了。

B.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

C.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才知道你正忙着搞科研,不回来了。

D.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小说《漂泊》,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20多年的美籍华裔作者之手。

4、下列没有语病合乎事理的一句是(  )

A.  深夜,周围是多么寂静,深蓝的天空中无数的星星闪闪发光,阵阵凉爽的风吹得人周身舒畅。突然,一阵哨声把我从梦中惊醒。

B.   参加长跑的运动员,听到广播马上到操场集合。

C.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D.焦裕禄这个名字对于青年人是陌生的。

 

 

第39日

 

[今日例题]下列各句在表达上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上级领导的表彰。

B.  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C.  你知道每斤蜂蜜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花的花粉。

D. 先生侃侃而谈,他的音容笑貌没有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似乎暗示着这些年的艰辛和不快。

[思路剖析]解答此题要逐项逐句从整体到局部进行检查。

[解答示范]A项中“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动宾搭配不当;B项中第一个分句“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有能否一词,而作为关键条件的第三分句却没有与“能否”一词相对应的词;C项中的“大约”是表估计的副词,而此句的“五十万朵”十分精确,彼此搭配不当。故选D。

[今日习题]

1、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他们能自由地在铜胎上粘成山水、花鸟、人物种种图画,因此也能按美术家的设计图样工作。

B.   只有几分钟工夫,提起铁架子来,才看见铜胎全体通红。

C.  辞章问题虽是个形式问题,却不是单纯的技巧,而是作者的思想作风有密切的关系的。

D.  只有一点微弱的光,就是那一点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扑灭的灯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长长的路。

2、下列复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无论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响起热烈的掌声。

B.因为他没有把握好主题,单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人物,反而大大地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C.  尽管你的赠礼多么微薄,但在农民心上,却像千斤重的砝码。

D.  不管当地气候条件极端不利,探险队员终于胜利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3、下列4个句子表达不够清晰,改正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  花圈上的荷花、菊花和牡丹,象征了先烈们的坚忍、纯洁和品质高贵。

B.   这里的广大农民,在实行了规模经营以后,经过一年苦战,粮食和棉花的产量都超过了历史的最高水平。

C.  记忆力惊人的马哈戴蒙能够背出圆周率前的31811为数字。

D.  包括4个原山东省泰安市市一级干部在内的23个经济罪犯,被推上了审判台。

4、下边表达上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A.  要研究杜甫,要力争阅读杜甫的全部资料。

B.   他动员爷爷和弟弟下月五号和六号两天一道去乡下住。

C.  明天校长和校其他领导一起去看望军训的同学。

D.  文章分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各个历史时期进行斗争时所采取的战略方法。

 

 

第40日

 

[今日例题]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贝多芬所做的,是把音乐用作表现心情的一种手段,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做一个疯人。不错,他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旧的乐式,倡给它们注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一定思想、信念的那种最高的激情,结果不仅打乱了旧乐式的对称,而且常常使人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暴下竟还有什么乐式存在了。他《英雄交响乐》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这是从莫扎特幼年的一个前奏曲里借来的),跟着又使用了另外几个漂亮的乐式;这些乐式被赋予了巨大的内在力量,所以到了乐章的中段,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地打散了。于是,在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了疯了。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非如此不可,而且还要求你也觉得非如此不可呢。

问:本段中提到的“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所指的一类人是(不超过2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剖析]本题考查的是抽取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既然说贝多芬是疯人,可知,他们都是贝多芬的反对派。那么,他们与贝多芬的做法就是不同的。贝多芬“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则这些人就是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完全看重乐式的设计,甚至把乐式的设计作为目的。文中最后又说“在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了疯了”。前后印证,就可以回答问题了。

[解答示范]我们将前面分析的具有与贝多芬不同特点或者说是贝多芬反对派的那些人作一个概括,符合字数的要求就可以了。可答为:指当时的某些只追求乐式的有名的音乐家。

[今日习题]阅读林斤澜《春风》,回答问题

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天,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

其实,意见里说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些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来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忽;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我要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不论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渣     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针扎。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渣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哧地帮助呼哧哧的人们,把粪抛拔苗助长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觉得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忽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淡淡的阳光,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试题详情

2009年高考语文每日必练精品(21--30套)

第21日

[今日例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

①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____。

②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鸟兽、花卉、人物等各种玉雕产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____。

③汽车向神农架方向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____。

④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____。

A.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B.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C.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D.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思路剖析]解答此题在注意这四个成语在含义与使用范围上的细微差别的同时,还应结合语境透露的信息来辨析。成语有初始的意思,也有在使用过程中生发出来的新的意思。因此,平时要注意积累成语,日积月累,运用时就容易得多了。

[解题示范]①句“陈列着……”语境显示东西很多,让人看不过来,“目不暇接”符合这一语境要求。②句陈述的对象是“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即玉雕产品的神态之美,用“美不胜收”正合此境。③句陈述的是“奇峰异岭扑面而来”,应选有受动意义的“应接不暇”。④句陈述的是“品种齐全”,“琳琅”对“品种”,“满目”对“齐全”

[今日习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芦沟桥两边的石栏上雕刻着数以百计的石狮,这些石狮已守桥三百多个岁月

B. 在今天举行的决赛中,我国选手有实力染指金牌的项目是女子一百米蝶泳和女子马拉松比赛。

C.他门门功课在班里名列前茅,还发表了几首小诗,可见文学造诣很深。

D.这家报纸改版后面貌一新,受到读者欢迎,很多报纸跟着仿效起来。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他____不决的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景物。

2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____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3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她____成一个阔太太,打扮的珠光宝气。

A.  犹豫  逐步  化装 

B.   迟疑  逐渐  化妆 

C.  迟疑  逐渐  化装

D.  犹豫  逐步  化妆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的生活扁舟轻驶,务必要它____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____无以进,重则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____什么都不得不____。

A.装载  徜徉  致使  割爱

B.承载  徘徊  导致  舍弃

C.装载  徘徊  致使  舍弃

D.承载  徜徉  导致  割爱

4、对于比较复杂的事实材料,他总要花一番力气加以(      ),或者把这一材料和另一材料相(       ),或者亲自作(      ),解剖一个麻雀,来(      )一般材料的可靠程度。

A.调查    验证    审查     核对

B.验证    核对    审查     调查

C.审查    核对    调查     验证

D.核对    验证    调查     审查

 

 

第22日

 

[今日例题]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①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躺满了十六七个被骂做“猪猡“的人。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充满了汗臭和湿气的空气里,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③打哈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在离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④女性所有的那种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人们中间,似乎已经很迟钝了。⑤她们会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躯体稍稍背转一下就公然在男人面前换衣服。

1、这段文字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

A、  表现了包身工起床时的慌乱和骚动。

B、 表现了包身工住宿条件条件的恶劣。

C、 表现了包身工在恶劣的环境下紧张而又懒散的生活。

D、表现了包身工囚牢般的住宿环境以及长期遭受野蛮的摧残虐待而麻木的精神面貌。

思路剖析]这两题分别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能力。要看到这两题的内在联系。第一题分析层次准确则有利于第二题的解答。首先我们来看这一文段共说了哪些内容。第一句话告诉我们的信息是工房间的面积和住宿的人数;第二句话是讲有威势的喊声带来了这群人的骚动;第三句话具体描述骚动的情形;第四句话观察所引起的感慨,第五句话则是印证第四句所说内容的材料。面积小而住宿的人多,这是说明环境恶劣,而恶劣的环境又导致了人们的精神麻木。根据这样的分析再来答题,应该说不是很难了。

[解答示范]1、应选A项比较合适。分三层,一是说明面积和人数,二是描述住宿和起身的情形,三是作者的感慨。2、从上面分析的情况来看,这段文字主要突出包身工的生活环境和精神状态。因而选D较好。

[今日习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落日照着那只旧渡船一起一伏,芦竹映衬着这古朴的木刻般的景色。老人一动不动地蹲在船上。咬着烟管,斜视着不远处车来人往的斜拉桥。他脸上毫无表情,眼角皱纹向下斜伸着。新建的独塔式斜拉桥使他孤僻的性格更古怪了。

大桥落成剪彩的那天,是他摆渡生涯的终结。

但他不能离开他的渡口。每天傍晚都这样蹲在船上,咬着烟管斜视着不远处车来人往的大桥,一动不动,好像在等待他往日的顾客。

听到凌乱的脚步声,他知道儿子和孙女又送饭来了。儿子在镇上做临时工,他是一个不安分的人。

“爷爷,爷爷,吃饭了。”小孙女捧着青瓷碗跑过来。这只青瓷碗也是老人心爱之物。他兄弟贫农各得一只,但兄弟的已经和主人一起入了坟茔。青瓷碗厚实笨重,形体大而容量小,虽不是越州名产,但它的古朴也是别有风味的,不过老人对它的钟爱,却是因为这是祖传家珍,神圣可敬。老人历来用它吃饭,成了不容更改的规矩。而现在,渡口废弃,渡船闲下来,用这碗更成了他怀旧的一种慰藉。

他拉了一下披着的黑布衫,没回过头来。

儿子一步跨上船,一边跺跺脚,好像考察一下船的适用度。一边说:“爸,以后你别再来这儿了。在家听广播,看看电视还不好?”

老人知道儿子早就在打他的主意了。这船陪他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浪涛,他靠了它立门面,翻造新屋,又靠了它娶儿媳,现在儿子要用它来搞运输,搞长途贩运,他感到格外凄凉。他敌视地看了一眼儿子,一声不吭。

“爸,你快吃饭呀,都凉了。”儿子不耐烦地说。

“爷爷,你快吃饭嘛。”小孙女用碗碰碰老人。

老人转过身。不料碰落了他那祖传的青瓷碗。一声沉闷的钝,碗碎了。小孙女呆住了。老人抡起他的粗手掌,瞪圆布满红丝的眼睛,怒视着他素来喜欢的小孙女。

儿子忙过来护住女儿说:“爸,碗碎了就罢了,也该换新的了。”

老人把怒气发在儿子身上,指骂着:“你这败家子,败尽家当的是你!”儿子耸耸肩,讪笑着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你翻屋不是拆了旧屋吗?”

老人暴怒了,喘着粗气,抖动白短髭,脸憋得通红,说不出话来,好久才哼了一声,跳下船慢腾腾地穿过芦竹回家去了。

“爷爷生气了。”女儿泪汪汪地说。

父亲淡淡一笑,背对着晚霞,看着那郁郁青青的芦竹说:“来,我给你做吱吱管儿玩。”

试题详情

2009年高考语文每日必练精品(11--20套)

第11日

[今日例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只有速度十分接近光速时,时间膨胀帮明显。时间膨胀成为现实,令人惊叹不已。速度十分接近光速时,空间旅行者衰老的速度是没有进行旅行的人的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在地球上已过去了10万年,而我们的空间冒险者也许只长了10岁。地球上已经历数代沧桑,文明已经历多次兴衰,冰期出现又消失多次。这位空间冒险者在空间只度过十年。人类在时间膨胀中生活,生命好像暂时停止了,实际上能够到遥远的恒星和其他星系中旅行。最主要的障碍是我们无法达到光速。

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空间旅行者的衰老速度是没有进行旅行的人的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因此,空间旅行将成为现代社会的人们所追求的长寿之道。

B、  进行过空间旅行的人,返回地球后将活10万年左右,而且只相当于一般人活10岁左右。

C、   因为时间膨胀已经成为现实,因此,到达恒星上去旅行还是比较容易的,关键是要借助飞行器,因为人的行走速度是达不到光速的。

D、   目前任何飞行器都还没有达到光速,因此,人类到恒星上去旅行还只是理论上的推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不可能实现。

[思路剖析]这题主要考查对文段内容的分析与理解。因为四个选项不是就某一句话所作的解说,而是就文段中不同内容点所作的解说,因此要将每一个选项在文中的对应位置找准然后再去作对照分析。如A项,对应文段中第三句话,将引述内容与原文一对照就会发现,表达上省去了“速度十分接近光速时”这样一个前提条件。而失去这一条件,空间旅行者的衰老速度就不可能减慢。后面所说的追求长寿之道就是空话。这就可以判断A项错。

[解答示范]B项与原文比较,错将“空间旅行时”与“空间旅行后”混为一谈了。原文是说在接近光速旅行时的一年可能是地上的一万年,而并不是旅行结束后回到地球仍然可以活一万年。C项与原文对照,错。原文是说理论上人类可以进行空间旅行,但现在的任何飞行器都不可能达到这个速度,所以目前进行这样的旅行是不可能的。由这一项的分析亦可表明D项是正确的。

[今日习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流星分为两类,一类为偶发流星,另一类为流星雨(也称流星群)。有时成千上万颗,它们像节日的礼花从天空中某一点迸发出来。这一点,被称为流星雨的辐射点。流星雨的名字以辐射点所在的星座名或附近的亮星来命名。狮子座流星雨,它的辐射点就在狮子座里。流星雨一般都有固定的日期、固定的星座,所以,我们可以预先知道在什么时间能欣赏到“星陨如雨”或“天女散花”的星空奇观。此次狮子座流星雨就是我国近几十年少有的规模极大的流星雨。

现在天文学家们普遍认为,流星雨的出现与彗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彗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短的为几年,长的要几百年,甚至要几千年。彗星的组成其中有与冰很相似的物质。当彗星回归时,在太阳的照耀下,这种物质会逐渐升华成气体,从彗星内部喷发出来,彗星中的尘埃颗粒也随着喷出来,这样,彗星就在它的轨道上撒下许许多多尘埃颗粒。它们中有的变快而超前,有的变慢而落后,有的偏离了轨道。这样慢慢地在整个彗星轨道及附近区域上都布满了颗粒,它们继续有规律地绕太阳运动。由于这些流星体是成群结队的,所以称它们为流星群。当它们穿过大气层后,我们就看到了美丽的流星雨。许多流星雨具有周期性,如狮子座流星雨就有33年的周期性,1998年,又是狮子座流星的极大年。

流星雨过后,在天空中短时间内会留下一团雾状痕迹,这就是流星余迹。至于流星经过天空后为什么会留下一段能保持较长时间的余迹,至今人们对产生此现象的机理并未全部了解。初步认为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与大气中的微粒磨擦,产生电离子物质造成。还有一种余迹是不发光的,称为烟余迹,全是由灰尘组成。这两种余迹一般不产生在距地面20公里的高空处,因此,观测流星余迹,能提供高层大气信息。

1、根据文意,对“流星雨”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

A、几颗乃至成千上万颗流星像节日的礼花从天空中某一辐射点迸发出来的现象叫流星雨。

B、星中与冰相似的物质脱离彗星后,几颗或者成千上万颗地从天空中某一辐射点迸发出来的现象叫流星雨。

C、彗星的内部喷发,从彗星上喷出来的尘埃颗粒,有时几颗,有时成千上万颗地从天空中某一辐射点有周期地穿过大气层,迸发出来形成的星空奇观叫流星雨。

D、星的内部喷发,从彗星上喷发出来的尘埃颗粒,几颗或者成千上万颗,有周期地从天空中某一辐射点迸发出来,穿过大气层后形成的星空奇观叫流星雨。

2、对“流星雨的出现与彗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句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流星雨是由彗星的颗粒尘埃构成的

B、 流星雨在形成以前绕太阳运动,彗星也绕太阳运动

C、 流星雨在形成以前处在彗星的轨道及附近区域

D、流星雨在形成以前同彗星一起绕太阳运动

3、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流星雨呈辐射状

B、 流星余迹是流星经过天空时呈现的一团云雾状痕迹

C、 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后,虽与大气中的微粒摩擦,但不发光

D、对流星余迹产生的机理,人们至今未能了解

4、对本文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狮子座流星雨与彗星有关

B、 狮子座流星雨可以预先知道

C、 观测流星余迹,可以了解高层大气信息

D、偶发流星实际上和流星雨是一回事

 

 

第12日

 

[今日例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就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①可以算是正确的,这②点以后当再讨论到,但是如果把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足、尾、嘴、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里面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

对文中加序号的两个“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①、这②指代一样,都指变异的原因。

B、这①、这②指代一样,都指代一般博物学家的看法。

C、这①、这②指代不一样,这①指代变异的原因,这②指代“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

D、这①、这②指代不一样,这①指代一般博物学家对变异原因的看法,这②指代“就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可以算是正确的。”

[思路剖析]这题考查的是对代词指代义的把握能力。做这类题目必须在文段的对应位置,分析前后文,找出确切的指代对象。然后再代入原文中看是否合理顺畅。

[解答示范]文中这①所在句为“这可以算是正确的”,它在句中做主语,且是就某一观点而言,那么,什么观点算是正确的呢?上推前文,应为一般博物学家对变异原因的看法。但在作者认为,这种正确是有限制的。是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的。因此,这②便是指代“为什么说它是在狭隘的意义上是正确的”。根据这样的分析,再来看各个选项,便清楚答案是什么了。应为D项。

[今日习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人的耐力与体内的一种基因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人体内的这种基因按某种特定的形式存在,人就容易在需要耐力的体育运动中取得好成绩。该大学心血管遗传中心蒙哥马利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是在对征服了高海拔山峰的登山运动员和在军训中表现出色的新征入伍的士兵进行DNA测试后得出上述结论的。据介绍,所有这些登山者,都是在没有携带氧气瓶等呼吸设备的情况下顺利地登上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而75名接受调查的新兵,都是在为期10周的大强度军事训练中成功地坚持下来的。

科学家们发现,这些体能素质超群者的ACE(血管紧张肽转换酶)基因的存在有某些共同特征。这种基因在人体内的存在有I和D两种形式,形式I使人体血液中的ACE数量较少,形式D能起相反的作用。每个人体内有两个这种基因,或是两个I,或是一个I一个D,或是两个D。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证实,拥有至少一个I基因的人,其耐力比拥有两个D基因的人要强。研究人员推测说,I基因能增强肌肉细胞吸收氧或其它营养成分的能力,因而有助于增强人的耐力。

研究人员指出,由于运动能力还与敏捷性、手眼协调等许多其它因素有关,因此这一成果不一定能用于选拔和培养运动员。但如果进一步研究并证明I基因确实可以提高细胞的工作效率,那么可能为中风或心脏病患者找到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1、对下面的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种基因”是以I形式存在的基因

B.“这种基因”指人体内的ACE基因。

C.“特定形式”指被试者体内只有I基因没有D基因。

D.“共同特征”是人体内都存在有I和D两种形式的基因。

2、从现有研究成果看,与被试者体能素质超群无必然关联的因素是(  )

A、人体血液中ACE的数量

B、人体中ACE基因存在的方式

C、人体中I、D基因组合的方式。

D、I、D基因与肌肉细胞的关系。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科学家对登山运动员和受训士兵的DNA测试是为了证明他们的耐力。

B、 研究结果证实,I基因能增强人的耐力的依据是它能增强肌肉细胞吸收氧和其他营养成分的能力。

C、 所有的被试运动员和75名士兵体内的ACE基因都至少有一个以I的形式存在。

D、ACE基因的D形式的存在,是造成人的耐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4、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人的运动能力与体内的ACE基因的存在形式、敏捷性和手眼协调等有关。

B、人体内拥有I基因不能作为选拔和培养运动员的唯一标准。

C、人体内分别拥有双I、ID、双D基因时,其耐力依次递减。

D、对ACE基因的深入研究,有可能对中风和心脏病治疗提供帮助。

 

 

 

第13日

 

[今日例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__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_疾病。

③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___了。

A、窜改  驱除  融解  B、篡改  祛除  融解

C、窜改  祛除  溶解  D、窜改  驱除  溶解

[思路剖析]这是考查词语辨析能力的一道题。可以从近义词的辨别入手,逐项分析推敲,从而选出答案。如日本对侵华的历史是“窜改”还是“篡改”呢?这两个词都有“改动”的意思。但日本是用作伪的方法,有意隐瞒真相而改动。因此,这里应该用“篡改”一词。其它各项均可作如是分析。

[解答示范]答案应为B项。第①句上面已经作了分析。第②句中“驱除”有赶走、除掉之意,而“祛除”与之同义,却常用于对疾病、邪祟方面,故应用“祛除”。第③句中“溶解”指一种物质均匀地分布在另一种物质中成为溶液的过程,而“融解”意即融化,适用于此句。

[今日习题]

1、下列“可”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可歌可泣  可亲可敬  可长可短      可多可少

B、可望而不可即  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C、他待人可好了  昨天的风可大了  他真可怜

D、可心  可取  可人  可恨

2、下列各句方框前后都是因果关系,应填的关联词不同于其他各项的一项是(  )

A、假如他是一只不易满足的狐狸,这句话他对自己说,  现实终“不够理想”。

B、从此鸡愈吃愈肥,不下蛋了??  戒之在贪。

C、我认为寓言要不得,  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

D、我们看了《伊索寓言》,觉得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这是  穷朋友要我们的帮助,小孩子该我们教导。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___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缉查犬”的检查,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___的作品来的。

③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___。

A、云集  品位  赞叹  B、聚集  品位  赞扬

C、云集  品位  赞扬  D、聚集  品格  赞叹

4、依次填入下面的空格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读书做官向来是传统的读书人的首务,因为这有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作为        ,甚至在今天的中国,这依然是许多读书人挥之不去的        。而著书讲学只是在仕途不畅时退而求其次的目标,用孟子的话说即是“穷则独善其身”,大有不得已而为这的      

A、依托    心念     意味      B、依附     信念     意味

C、依附    心念     况味      D、依托     信念     况味

 

 

 

第14日

 

[今日例题]下列句子的方框中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最贴切的一项是(  )

(1)从禽兽变到人,你看这中间需要多少  历程!

(2)到了平民中间,他又是  的文化分子:这当然不是蝙蝠,这只是??人。

(3)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  。

(4)她(母蛙)不该跟牛比  的,她应该跟牛比娇小。

A、演变  屈尊下顾  使用  伟大

B、进化  屈尊下顾  施用  伟大

C、进化  礼贤下士  使用  庞大

D、演变  礼贤下士  施用  庞大

[思路剖析]选择词语填空,重要的是从语境、语意、感情色彩等方面去考察。如“语境”就是要我们从前后文的联系去思考;而“语意”,则要求我们对词语本身所具有的意思有一个准确的理解。“感情色彩”则要看文章的褒贬倾向。从这几个方面去综合考虑,选择答案。[解答示范]第一句中从兽到人,这是一个过程,应该说“演变”与“进化”都可以用,但这一过程是逐渐进步的,由低向高的,发展的过程,因而应用“进化”好。这样就排除了AD两项。“伟大”和“庞大”一个是褒义,一个是贬义,拿来与别人相比的,又是值得炫耀的,当然是好的方面,否则就不合常理了。这样看来,答案只能是B项。

[今日习题]

1、填入下列句子方框处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

时代愈古,愈在前,它的历史愈  ;时代愈在后,它积的阅历愈  ,年龄愈多。所以我们反是我们祖父的老辈,上古三代反不如现代的  。这样,我们的信而好古的态度,便发生了新意义。我们思慕古人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许只是喜欢小孩子,并非为敬老,也许是  。

A、久  新  朝气蓬勃  怜悯

B、短  深  悠久古老  卖老

C、久  浅  悠久古老  爱幼

D、短  深  源远流长  怜悯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李教授刚刚完成一项科研攻关任务,又屈尊下顾,来到我们这家村办厂当技术顾问。

B、除夕之夜,部队首长来到边防战士的驻地,官兵们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C、一切向钱看,造成我们队伍中相当一部分同志的思想混乱,对这种现象绝不能等闲视之

D、为了破译红崖天书的秘密,他对着各种资料苦思冥想,终于从早期拓本中找到了线索。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组是(  )

??以求“真”为目的,??用求“新”以自炫,??一些新观点的出现,??会有些惊世骇俗,而不被人们接受,乃至斥之为“旁门左道”等等,那??无妨。

A、既然  却并非  即使  甚至  就

B、既然  却并非  如果  即使  也

C、只要  而不是  则  纵然  也

D、只要  而不是  那么  如果  就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卢梭是原始主义者,主张  ,而我是相信  的人,虽然并不像寓言里所说的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道:“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

②我党在幼年,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  ,何等  ,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

A、①倒退  进取  ②浮浅  贫困

B、①古典  现代  ②浅显  贫贱

C、①复古  进步  ②肤浅  贫乏

D、①返古  创新  ②浅薄  贫弱

 

 

 

 

 

第15日

 

[今日例题]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试题详情

2009年高考语文每日必练精品(1-10套)

第1日

 

[今日例题]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笔竿  国籍  老太龙钟   峥嵘岁月  

 B.脱颖  惦量  川流不息   投机倒把

C.自诩  翔实  鸠占雀巢   漫不经心

D.印象  沉湎  蓊蓊郁郁   销声匿迹

[思路剖析]解答这类题目一般分两步走:第一步,明确词语或成语的整体意思;第二步,在此基础上判断字的正误,并根据要求选出正确答案。设题时往往是利用别字来替代正确的字。而这些别字又常常是我们习惯误用的,或者是形近,或者是音同。如“老态龙钟”中的“态”会写成“太”,这就是音同而误。

[解题示范]先看A项:“笔竿”中的“竿”应为“杆”,意为“器物的象棍子的细长部分”;B项中“惦量”中的“惦”应为“掂”是“斟酌”“估量”的意思,而这个意思是由“用手托着东西估量轻重”引申而来的,所以只能写作“掂”;C项“鸠占鹊巢”中的“雀”应为“鹊”。“鸠占鹊巢”出自《诗•召南 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谓鸠性拙,不善营巢,而居鹊所成之巢,故今以“鸠占鹊巢”喻为强占他人之屋。D项中无错别字。所以答案是D.

[今日习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喝彩  竣工  出奇制胜    学以至用

B.销赃  堕落  人才倍出    以逸待劳

C.贫瘠  恪守  绿草如茵    凤毛麟角

D.肤浅  陷井  兴高采烈    墨守成规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敲诈  股份制   文过饰非    心旷神怡

B.琢磨  肇事者   自负赢亏    三令五申

C.融洽  圆舞曲   阴谋鬼计    记忆犹新

D.馈赠  椭圆形   励精图治    申张正义

3.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赊帐  起迄  一筹莫展   相辅相承

B.寒暄  风采  按步就班   鳞次栉比

C.邮戳  溃乏  巧夺天工   雷厉风行

D.堪误  抱负  含辛如苦   同仇敌气

4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弊病  暮霭  黄梁美梦   亦步亦趋

B.针贬  范畴  精兵减政   中流坻柱

C.松弛  怠慢  推陈出新   完璧归赵

D.磋商  脉膊  水乳交融   有恃无恐

 

 

 

第2日

[今日例题]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方框里的字正确的一组是(  )

(1)       大家兴高□烈地谈论着知识竞赛的情况。

(2)       骄傲自满是阻碍进步的□脚石。

(3)       这家商场是一家股□制企业。

(4)       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应该实事求是,恰如其□。

A、采  拌  份  份     B、.彩  绊  分  分

C.、采  绊  份  分    D、.彩  拌  分  份

[思路剖析]这是考查识记能力的题目,级次不高,但需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注意平时的日积月累,积累多了,解答这类题目就容易了。一般分两步走:第一步,明确词语在句中的整体意思;第二步,在此基础上判断字的正误,并根据要求选出正确答案。

[解题示范](1)中应填“采”意为神色、精神,而“彩”没有这个意思;“彩”的意思是颜色丰富多样。(2)中应填“绊”,意思是人或动物的脚被绳索、石块等物碰阻;“拌”的意思是用手用手搅和。(3)中应填“份”。(4)中应填“分”。“份”和“分”两个字的区别是:“分”有分开、本分的、分寸的意思。“份”指整体的一部分。“股份制”的“份”应指部分,应填“份”;“恰如其分”中的“分”,含义应指分寸,应填“分”。所以选C.

[今日习题]

1. 下列空格内依次填入正确的汉字是(      )

(1)       小张在单据上盖了有“现金付__”字样的印章。

(2)       这是一部__扬正气的作品,令一切庸俗趋之作相形见绌。

(3)       经济结构失调将更加积重难__。

A.、迄   宏   返     B、讫  弘  反  

C、讫   弘     返   D、讫   宏   返  

2. 按顺序填入下面成语中空缺的字,正确的一组是(      )

①―笑大方  ②不―思索  ③不落―-臼   ④―而走险

A、  遗  假  窠  铤      B、  贻  暇  窠  挺 

3、选出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俗话说:“聚沙成塔,集液成裘”,只要勤于积累,就一定能有大的收获。

B、.这篇文章真难写,我思考了半天,搜索枯肠,才写成了草稿。

C、.张师傅炉火纯青的技巧,真是无以纶比,遐迩闻名。

D、.苏州园林的石山,错落有至,形态万千,令人叹为观止。

4、选出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      )

A、.影片《火烧园明圆》富有教育意义,对青少年朋友尤其如此。

B、校兰球队老队员向新队员赠送花篮,祝他们青出于兰而胜于蓝。

C、田野里很静,高粱秸竖成攒,象一座座尖塔。

D、他咀馋,嗜酒成僻,大家厌恶他,特别担心他汹酒闹事,挺而走险。

 

 

第3日

 

[今日例题]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浑浑噩噩  针贬时弊  狗苟蝇营  贪脏枉法

B、脱颍而出  繁文缛节  回肠荡气  不径而走

C、风声鹤唳  纷至踏来  积毁消骨  穿凿附会

D、人才汇萃  草菅人命  风靡一时  步履维艰

[思路剖析]这一考点要靠平时的细心积累。应考时要理解词语的含义,注意比较细微差别,把握汉字音形义的关系,分析形似字的字形结构,运用排除法选出答案。

[解答示范]

答案是D。A项“贬”应为“砭”,“脏”应为“赃”,均属形声字误用。“贬”即降低价值,形旁是“贝”,“砭”是石针,形旁是“石”;“脏”指内脏,形旁是“月”(古“肉”字);“赃”即赃物,与钱财有关,形旁为“贝”。B项“颍”应为“颖”,“径”应为“胫”。“颍”是指发源于河南省的颍河,而“颖”是禾本科植物子实带芒的外壳,二字形似实不同。“径”即小路,与行走有关,“胫”指小腿,与肌肉有关,二字毫不相干。C项“踏”应为“沓”,“消”应为“销”。“纷至沓来”形容连接不断,“沓”是重复的意思,用在此处恰当。而“踏”表示踩,与“足”有关,不得用于此处。“积毁销骨”中的“销”有熔化之意,当然不能用“消失”的“消”。D项“汇”应为“荟”,“荟”是草木繁盛的书面用语。“汇”原意是“水流之?旋也”(《辞海》注)。“汇”“荟”不相通。

[今日习题]

1、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丧心病狂  蜂涌而上  同舟共济  相得益彰

B、耳提面命  招领启事  仗义执言  世外桃源

C、牵强附会    赏心悦目    乌烟瘴气    旁证博引

D、自顾不暇    眼花撩乱    矫枉过正  无可厚非

2、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徇私舞弊  举一返三  布衣疏食 春意昂然

B、人才倍出 严惩不贷  仗义直言 振聋发聩

C、励兵秣马 浅尝辄止  真知卓见  自出机纾

D、心猿义马  寅吃卯粮  坐收鱼利  珠连璧合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效颦(píng)学步  蹉(cuō跎岁月  畏葸(sī)不前  偃(yǎn)旗息鼓

B、小黠(jié)大痴  利欲熏(xūn)心  改弦(xián)更张  鱼跃鸢(yuān)飞

C、雕章镂(lòu)句  余音袅(niǎo)袅  海市蜃(shèn)楼  浮光掠(luǒ)影

D、隔靴搔(sāo)痒  腾挪跌宕(dàng)  饮鸩(zhèn)止渴  少安勿(wù)躁

4、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  )

A、众口铄金  荒诞不经  山青水秀  禁若寒蝉

B、人才辈出  牵强附会  老态龙钟  自顾不暇

C、谈笑风生  叹为观之  自惭形秽  弱不禁风

D、殒身不恤  如法炮制  坐亨其成  汗牛充栋

5、下列四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 中流抵柱    貌和神离    口密腹剑    挤挤一堂

B、 忠心耿耿    令人发指    立功赎罪    长篇累渎

C、 德高望重    陨身不恤    化险为夷    鞭长莫及

D、朝秦暮楚    坚不可催    大动干戈    刚愎自用

 

 

 

第4日

 

[今日例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列宁曾指出托尔斯泰世界观和文学活动上“显著矛盾”,清楚地说明了作家的“理智”和“偏见”。毫无疑问,托尔斯泰的进步观点和革新的艺术探索,是同他的世界观和创作中落后的和反动的特点结合在一起的。但同时着重指出以下情况是重要的:当我们谈到这位作家的艺术杰作时,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对“理智”和“偏见”采取多少机械地相提并论和等量齐观的态度,并以这种观点去看待他的作品。托尔斯泰许多优秀作品中所体现的,首先是他对生活的极其深刻的了解,他作为一位伟大作家的巨大力量和他那无与伦比的技巧:当然,其中也表现出他思想上的弱点,但是如果比起那些写宗教道德题材的作品来,是完全不一样,性质也不相同的。

文中“不应对‘理智’和‘偏见’采取多少机械地相提并论和等量齐观的态度”这句话正确的意思是(  )

A. 要看到在托尔斯泰的艺术杰作中,往往精华和糟粕并存。

B. 要看到托尔斯泰进步的观点、革新的探索与世界观中落后的和反动的特点交织在一起。

C. 要看到托尔斯泰进步的观点和革新的探索是主流,同时也应看到他思想上的弱点。

D.要看到在托尔斯泰的艺术杰作中,精华是主流,糟粕是次要的。

[思路剖析]这题考查的是对含蓄语义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目,关键是要结合具体语境,抓重要的字眼,弄清文章对托尔斯泰是以褒为主还是以贬为主,还是半褒半贬。然后去对照各选项,找出不相符合的地方,以决定取和舍。

[解答示范]“不应该对‘理智’和‘偏见’采取多少机械地相提并论和等量齐观的态度”在本文中非常重要。这句话揭示了本段的主旨:评价托尔斯泰的辉煌巨著不能简单地套用“显著矛盾”原则。这里有重要的字眼“但”和“当然”。“……是同他的世界观和创作中落后的和反动的特点结合在一起的。但同时着重指出以下情况是重要的……”提示我们论述的重心落在后面。也就是对托尔斯泰的“理智”和“偏见”不能“相提并论”和“等量齐观”。“当然”是微转,同样具有提示作用。对照选项:A项中的“精华与糟粕并存”,B项中的“进步的观点、革新的探索与世界观中落后的和反动的特点交织在一起”恰恰和原句的意思相悖。“显著矛盾”这一原则适用于托尔斯泰整个文学活动和社会活动,并且“揭露伟大语言艺术家思想上的矛盾,丝毫也不意味着贬低或缩小他辉煌的创作成就”,D项仅看了托尔斯泰艺术杰作中表现出来的思想上的“显著矛盾”而忽略了其它方面,未免偏狭。故选C项。

[每日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教”是什么意思呢?教是“教学”;教是“教人学”;教是教人“学做人”;教是教人“成人又成才”。这是根据汉代儒家三位名师的教育见解及其实践,所归结出来的说“教”说“师”的说法,是正统的说法,是人生教育的说法;大体上是正确的说法,是正常的说法,不会错到哪里去。可后世失察,错到如今。

那虽然是一字之差,但是非同小可。为师之道的是非不分、轻重不分、本末不分;教育工作搞乱了,教育效果必然很低。这样,就算教师教得很认真,教得很负责,效果还是高不了多少的。由于教师为教而教,为教书而教书;并没有通过“学”,没有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更没有让学生坐到学习的主体位置上。那就始终是重教轻学,重书轻人,尽管大费力气,总是吃力不讨好。

教师工作要做得成功,要做到事半功倍,其实也不很难。先要把工作重心掌握好。要安身立命做学生的嘉宾,做小主人的王佐;因人善诱,因势利导,加以善诱,利导之,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这是为师之道,这是成功的为师之道,这也是正统的师道。

那么,教师的教不是为自己的教而教,而是为学生的学而教。教学不该从教出发,而该从学出发;教学不该以教为主,而该以学为主。这便是学主教从,不是教主学从。因为学是目的,教只是手段。手段要从属于目的,而不是目的要从属于手段。而教师的教要是真的教得成功,最终还是要通过学生的学。在学习成绩上表现出来。那样由学生的学出发,得到教师的教之善诱引导,而归结于学生的学。学与教构成一个回合又一个回合的循环,成人成才的期望便一步又一步的达到。为师之人,想要做良师吗?想做名师吗?秘诀就在这里。

(选自严元章《中国教育思想源流》)

1、根据文中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写出教师应是什么样的人。(选用文中语句稍加组织,用整句表述)

2、第一自然段中说“可后世失察,错到如今”,这里的错是指什么?

3、从后三段看,要想做良师,做名师,有三个秘诀(基本要求)。阅读原文,说说三个秘诀是什么。

第一个秘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秘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个秘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日

 

[今日例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从整个历史来看,古代相当于人类的小孩子时期。先前是的幼稚的,经过几千百年的长进,慢慢地到了现代。时代愈古,愈在前,它的历史愈短;时代愈在后,它积的阅历愈深,年龄愈多。所以我们反是我们祖父的老辈,上古三代反不如现代的悠久古老。这样,我们的信而好古的态度,便发生了新意义。我们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许只是喜欢小孩子,并非为敬老,也许只是卖老。没有老头子肯承认自己是衰朽顽固的,所以我们也相信现代的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

1.我们信而好古的态度的新意义的实质是什么?

2.我们反是我们祖父的老辈,上古三代反不如现代的悠久古老。”这句话是从什么角度来说的?

[思路剖析]要解答这一类题,首先要回到对应位置,理清前后文的关系,弄懂前后文的意思,从而找准答案。如第一题中“新意义”出现在“这样,我们信而好古的态度,便发生了新意义”句中,“这样”分明有承上作出推论的意味,“发生了新意义”又有悬连下文的暗示作用。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分析前后文找出答案。

[解答示范]1、从前后文的联系来看,信而好古并不是为了“敬”,而是为了“卖老”。2、这句话的前文有三句话,第一句是比喻,将古代比成一个小孩子。第二句话是说,人类的历史过程就像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第三句话说年代愈古积的年头愈短,好像人的年龄越小。接下去用“所以”表明下文是推论。这样一看,角度也就清楚了:从历史的积累来说的。

[今日习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我早已想写一点东西了,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

两年前的此时,即一九三一年的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是我们五个青年作家同时遇害的时候。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

1、对文中“时时”“袭击”“至今”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时”是突出袭上心头的频率之高

B、“袭击”是突出对自己的打击之重

C、“至今”是突出痛苦的程度之深

D、三个词突出了悲愤之情太深太重,时间太长。

2、找出第一段中与“忘却”含义相同的但却是委婉含蓄的说法。

3、判断下面的说法正误

A、“不敢”:慑于反动派白色恐怖的压力,想揭露又有顾虑,是一些倾向进步的报章的态度。“不愿”:态度暧昧,力求“中立”,生怕受到牵连。“不屑”:对年青人的牺牲认为不值得置笔,实质是和反动派立场一致的反动报章的态度。(  )

B、“不敢”:怕受牵连,胆小怕事的报章的态度。“不愿”:面对恐怖,冷静思考,不愿再作无谓的牺牲的报章的态度。“不屑”:认为几个中国人并不新奇,没有什么“新闻价值”的报章的糊涂落后的态度。(  )

4、“悲愤”、“悲哀”有什么不同?两词可不可以调换位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日

 

[今日例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老婆子养了一只母鸡,每天下一只蛋。老婆子贪心不足,希望她一天下两个蛋,加倍喂她。从此鸡愈吃愈肥,不下蛋了??所以戒之在贪。伊索错了!他该说: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

1、  原寓言的寓意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中“大胖子”指哪些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你能从寓言故事中读出与原寓意不同的看法吗?试举一二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剖析]1、这一题考查的是对寓言故事的寓意理解。应该说文中已经基本点明寓意了,只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就算完成任务了。讽刺贪婪的人就是这则寓言的目的所在。2、“小心眼”只能用于人,而人的心眼大小并不在于人胖瘦。可见,这里的“大胖子”并不是就人的躯体而言。那么,我们常用肥、胖之类的词来代指什么对象呢?3、这是考查发散思维能力,看你能不能从原作中延伸出去,发抒自我的感受,作出自我的思考,见出常人所未见。

[解答示范]1、贪婪的结果是连现有的也丧失了。(当然也可以换用其他的说法。只要意思符合也就行了。)2、我们一般喜用肥、胖等词指代有钱人,暴发的人,故这里的“大胖子”是指有钱人。此题可答为:“有钱人往往很吝啬,不肯帮助别人。”意思相近即可。3、这一题可有许多答法。如从加倍喂鸡导致鸡不生蛋,可以推知做事要从规律出发,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从老婆子的不满足于一天一只鸡蛋而想两只,可以设想,假如老婆子这一愿望满足了,那么则还可能想每天得到三只鸡蛋,由此可以得出人的欲望是难以满足的,成语所谓“欲壑难填”就是这个意思。

[今日习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乌鸦的故事:上帝要拣最美丽的鸟做禽类的王,乌鸦把孔雀的长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应选,果然为上帝所挑中,其他鸟类大怒,把它插上的羽毛都扯下来,依然现出乌鸦的本相。这就是说,披着长头发的,未必就真是艺术家;反过来说,秃顶无发的人当然未必是学者或思想家,才草不生的头脑,你想还会产生什么旁的东西?这个寓言也不就此结束,这只乌鸦借来的羽毛全给人家拔个干净,现了原形,老羞成怒,揭议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个干净,到那时候,大家光着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鹅等跟乌鸦有何分别。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

1、  原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2、  本文选自钱钟书《读<伊索寓言>》,作者借寓言故事要讽刺的现实社会中怎样的现象?

3、  “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是人类常用的”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  形象大于思维,如果从原寓言出发进行分析,我们还会得到许多新的认识。请你通过分析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第7日

 [今日例题]

下列四组词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漱口     国籍     雄赳赳      源远流长

B.斑斓     沉湎     金刚钻       插科打浑

C.诠释     惦量     荧光屏       鸠占雀巢

D.宣泄     竣工     家具店       委屈求全

[思路剖析]解答此类试题注意从三方面辨析:一要注意部首差异,二要注意音同音近字造成的误用,三要注意音同又形近字的差别。如果能从字的构造方法入手,也能通过分析解决一定的问题。譬如“惦量”中的“惦”的形旁是“心”,与心情有关,心里面想着,挂念着,而估量一下物体的重量,则需要用手,所以“掂量”应是“手”旁。

[解题示范]A项没有错别字,B项“插科打浑”的“浑”应为“诨”,C项“量”应为“量”,C项“鸠占巢”应为“鸠占巢”,D项没有错别字。

[今日习题]

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生杀予夺     直接了当       贻笑大方      隐约其辞

B.自惭形秽     莫可名状       名列前矛      轻手蹑脚

C.深沟险壑     影影绰绰       满目疮痍      暴戾恣睢

D.花团锦簇     好高鹜远       谬种流传      贫瘠不堪

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叨念    叨咕     叨走     唠叨

B.空暇    余暇     微暇     瑕疵

C.弯曲    委屈     歪曲     曲折

D.溶液    溶炉     熔化     消熔

3、下列四组词语中书写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甜言密语    漠不关心     鬼鬼崇崇

B.戒骄戒躁    相形见绌     脍炙人口

C.一枕黄粱    接足先登     原形毕露

D.寻畔闹事    时代脉膊     篮天碧瓦

4、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言简意赅    大腹便便     俯首贴耳       方兴未艾

B.发扬光大    怨天由人     涂脂抹粉       怙恶不悛

C.刚愎自用    佶屈嗷牙     寅吃卯粮       众口铄金

D.草菅人命    流离转徙     病入膏盲       沸反盈天

 

 

 

 

 

 

 

 

第8日

[今日例题]下列各项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 记忆移植也会产生一些负作用,它可能被科学怪人利用,威害社会,它会防害隐私权,使人产生心里上的不适应。

B、 他们俩个人必竟是多年的老朋友,虽然刚才吵得几乎挥拳相向,但过了不大工夫,又和好如初了。

C、 我国海关与有关部门配合,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开展辑私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

D、为了搞好技术革新,上了年纪的李师付也进了培训班,他负出了比青年人多得多的辛劳。

[思路剖析]这一题主要是考查对汉字准确运用的能力。在写文章或平时的生活中少用或不用错别字,是一个人语文素质高不高的体现。这既是机械性记忆,也是科学性积累的结果。解答这一类题目,主要是凭自己的文字积累量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语词的准确把握能力。

[解答示范]A项中“威害”应为“危害”,“防害”应为“妨害”,“心里”应为“心理”。B项中“必竟”应为“毕竟”。C项中的“辑私”应为“缉私”。D项中“师付”应为“师傅”,“负出”应为“付出”。答案应为A项。

[今日习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中午,山涧小溪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剃透,美丽极了。

B、它们好像喜爱这里的林木深密悠静,也好像是要在这里产卵浮雏,并不匆匆离去。

C、我们看到这许多蝙蝠、狐狸等的举动言论,大有改发迹后访穷朋友、衣锦还故乡的感觉。

D、虽然力求审缜,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语气,但是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粗枝大叶  自以为是  一知半解  引人入胜

B、漆黑一团  责无旁贷  发号司令  言简意骇

C、弥天大罪  旁证博引  微不足道  文过饰非

D、主观臆造  革命气概  误人不浅 实是求事

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安祥  硕大无比  瞬息万变

B、清幽  摇曳不定  清晰分明

C、秉性  名付其实  辽阔无垠

D、分辨  理竭词穷  众说纷纭

4、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彪柄千秋  秉烛夜游  禀赋  屏弃

B、义薄云天  姹紫嫣红  刹那  畴划

C、匪夷所思  投机倒把  澄清  鲁钝

D、打躬作揖  惹是生非  穴滹  忌讳

 

 

第9日

[今日例题]填入下句方框中的关联词正确的一组是(  )

  是她的秀颜,  从她那丰腴的前胸伸延向腹部的曲线,  是她的脊背,  你欣赏哪儿,无处不洋溢着匀称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厌。

A、无论  还是  或  不管#

B、除非  只要  只要  无论

C、无论  无论  无论  无论

D、如果  只要  只要  就不管 

[思路剖析]句与句是由一定的关系连结和展开的,回答这样的问题就是要弄清楚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确定其关系,然后逐项对照,找出答案。本题中前三个分句构成一个层次,具有列举性质。与下面一个层次中的“哪儿”呼应。其中又分两层:“秀颜”为一小层,“曲线”和“脊背”为一小层。第一小层为条件关系,第二小层为选择关系。

[解答示范]B项显然不符合“条件”和“选择”关系的要求,C项没有显示层次,代入第三空格“无论是她的脊背”也不能成句。D项使用假设关系与语意的表达相距甚远。只有A项能体现句与句之间的合理关系。?

[今日习题]

1、下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

A、这一支曲子演奏得出神入化,听众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B、有个气血方刚的“大丈夫”听说妻子生的是女孩子,竟冲进进产房,发了一通无名火,使得在场的医护人员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C、你这样连着几天通宵达旦地工作,可要当心别损害了身体;

D、教条主义者只知生吞活剥地片面引用马列主义的个别词句,因而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大危害。

2、下列词语使用无误的一句是(  )

A、他知识渊博,经验丰富,讲起课来夸夸其谈,难怪同学们喜欢他的课;

B、李老虽然已年近八十,但身体健康,走起路来快如行云流水;

C、对于那些翻云覆雨、毫无操守,而俨然以君子自居的丑角,我们决不宽容;

D、王强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终于写出了一篇不错的作文,可谓生花妙笔。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  )

天幕上,群星闪闪烁烁,静静地??着黑赳赳的地面,突然在大熊星座中,??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最后化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光环,??在北斗星的周围。其时,环的亮度急剧增强,宛如皓月悬挂当空,向大地??一片淡银色的光华。

A、鸟瞰      挥洒      环绕      泻下

B、俯瞰      飘洒      萦绕      泻下

C、注视      飘扬      围绕      洒下

D、鸟瞰      飘扬      萦绕      洒下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观点,??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

(2)如果有人真正想诊治自己的毛病的话,我劝他把这副对子记下来;??再勇敢一点,把它贴在自己房子里的墙壁上

(3)??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

(4)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漆黑一团。

A、就是     不妨      只要     还是

B、而是     或者      只有     还是

C、而       不妨      只要     而是

D、就是      或者      只有     而是

 

 

 

第10日

 

[今日例题]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运动物体接近光速时会出现令人费解的现象。对随光一起旅行的任何物体和人员来说,时间慢了下来。是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的部分人,利用原子钟进行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并非只有时钟减慢,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也减慢了。这一现象叫时间膨胀。

1、  文中的“这”和“这一点”指代的内容分别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令人费解的现象”指的是哪些现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给“时间膨胀”下一个定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剖析]第一题考查的是对代词的指代义的掌握。“这”指代什么,一般来说是代前文所说的内容。故要看前文所讲的是什么问题。第二题考查的是关键词语的理解。与第一题有相通的地方。第三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的概括能力。下定义必须对定义对象的属性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从这一概念在文段中的位置来看,它是收结句。对前文有总结作用。那么,它的属性就应该从前文中去寻找。

[解答示范]1、运动物体接近光速时会出现令人费解的现象。对随光一起旅行的任何物体和人员来说,时间就慢了下来。“这一点”与“这”指代的内容相同。2、“令人费解”体现在哪里呢?第一层解说是比较明显的,那就是时间慢了下来;另一点则较隐蔽。抓住“并非”一词方可迎刃而解。那就是“化学反映和生物过程也减慢了”。3、答此题要做到两点:一是准确概括出定义概念的特点;二是语言组织要符合下定义的要求。结合原文,可知其特点是:运动物体接近光速时时钟减慢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也减慢。定义的句式特点是肯定判断形式。答案可写成:时间膨胀是指运动物体接近光速时时钟减慢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也减慢的现象。

[今日习题]

最近,天文学家在距地球至少110亿光年的宇宙深处发现,众多的新星正在早期星系内快速生成。若进一步的研究能够核实那些星系的实际年龄的话,则这一新研究的成果将意味着星系诞生的高峰期远较人们以前确认的年代为早,星系生成的速度也大大高于从前的估算,宇宙早期的演化史可能需要科学家们去重新认识。

确定大量星系生成的年代对于加深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科学家们也一直在宇宙深处不断搜寻亿万恒星的孕育之处。然而,由于形成恒星的区域常常笼罩有浓重的星际尘埃,掩蔽了新星发射的可见光及红外辐射,而距离更远的恒星和星系所发出的辐射传到地面时已属于信号极其微弱的亚毫米波段,探测难度相当巨大。

科学家们报告说,他们探测到了与哈勃太空望远镜照片上5个古老昏暗的星系相对应的亚毫米波辐射源,并根据辐射波的强弱特点判断,这些早期的星系可能正在以高于银河系100倍的速度缔造新的恒星。

目前,天文学界普遍认为,星系大部分形成于宇宙诞生后的80―100亿年间,但新的发现却清楚地显示,星系可能早在宇宙处于20亿年的早期阶段就已经大量涌现了。

天体物理学家佩蒂尼评论说,新的发现是非常令人振奋的科学进展,有助于解答宇宙是如何从热大爆炸后的初期平稳阶段演变为今日所见的浩繁星系的。

1、根据文意,对“新的发现”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发现星系大量涌现的时期是宇宙处于20亿年的早期阶段。

B、认为星系诞生的高峰期远远早于目前天文学界所公认的年代。

C、对早期星系实际年龄的核实。

D、探测到宇宙早期星系内正快速生成大量新星。

2、对“科学家探测恒星孕育之处难度巨大”的原因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 新星生成的区域常常为浓重的星际尘埃所笼罩。

B、 新星和星系所发出的辐射信号极其微弱

C、 有的恒星和星系距离地球太遥远

D、宇宙深处的恒星和星系的辐射信号在地面上的探测难度相当巨大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科学家们发现,宇宙深处的早期星系内生成的新星,其生成速度大大高于从前的估算

B、哈勃太空望远镜照片上的5个古老昏暗的星系是众多新星正在快速生成的早期星系

C、正在早期星系内快速生成的大量新星是恒星

E、 新的发现可能要将对星系诞生的高峰期的推算提前60―80亿年

4、统观全文,对“新的发现”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发现可能意味着目前确认的星系诞生的高峰期将大大提前

B、这一发现将意味着宇宙早期的演化史可能需要科学家们去重新认识

C、这一新的发现核实了早期星系的实际年龄

D、这一发现有助于解答宇宙是如何从热大爆炸后的初期平稳阶段演变为今日所见的浩繁星系的

答案

试题详情

2009年高考语文考点归纳及复习指导

社科类论文阅读

试题详情

2009年高考语文考点归纳及复习指导

古 诗 欣 赏

根据考纲和诗歌的特点,复习时要多角度进行鉴赏分析:

一、诗歌内容:

1.写景抒情   2.边塞征战  3.怀古咏  4.即事感怀  5.羁旅行役

二、诗歌情感:

1.惜别之情   2.思乡之情  3.怀古之情  4.讽喻之情   5.报国之情

6.黍离之情(表达物是人非,无限惋惜的悲痛之情) 7.咏景之情  8.恋友之情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伤感、寂寞、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同情、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等。

三、诗歌语言:

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新雅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明快简洁、雄浑豪放、旷达俊朗、婉约沉郁

四、诗歌形象:

1.豪放洒脱乐观的形象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4.爱惜人才的形象   5.儿女情长的形象

五、表达技巧:(艺术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议论

2.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即事感怀、象征、反衬、用典、赋比兴、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3.修辞:

对偶、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反复、反问、对比

六、个人风格:

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但各人又有各人的风格。例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杜牧的清健俊爽、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建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温庭筠的绮丽香艳、李清照的缠绵悱恻、(孟)郊寒(贾)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陆游的悲壮爱国。此外,词有婉约、豪放之分。

古代诗词鉴赏20例:

试题详情

2009届高考数学第三轮复习精编模拟八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如果事件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表示球的半径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那么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恰好发生次的概率           其中表示球的半径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

试题详情

2009届高考数学第三轮复习精编模拟十二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如果事件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表示球的半径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那么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恰好发生次的概率           其中表示球的半径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

试题详情

2009届高考数学第三轮复习精编模拟十一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如果事件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表示球的半径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那么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恰好发生次的概率           其中表示球的半径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