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山东省青岛市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把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填到答题卡中)
1.点光源S通过带有圆孔的档板N,照射到屏M上,形成直径为d的亮圆.如果挡板靠近光屏一侧放上一块厚玻璃
时,如图所示,这时点光源通过圆孔和玻璃在屏上形成直径为D的亮圆. 直径D和d 的关系是( )
A.d>D B.d=D C.d<D D.无法判定
2.一束平行光经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解为相互分离的三束光.分别照射到三块相同的碱金属
板a、b、c上,如图所示,已知金属板b有光电子逸出,那么 ( )
A.板a一定会有光电子逸出
B.板a一定不会有光电子逸出
C.板c一定会有光电子逸出
D.板c一定不会有光电子逸出
3.有某种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发生光电效应,现将该单色光的光强减弱,则( )
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
C.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减少 D.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
4.一洗衣机在正常工作中非常平稳,当切断电源后发现先是振动越来越剧烈,然后振动逐渐减弱,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常工作时,洗衣机波轮的运转频率大于洗衣机的固有频率
B.正常工作时,洗衣机波轮的运转频率比洗衣机的固有频率小
C.当洗衣机振动最剧烈时,波轮的运转频率恰好等于洗衣机的固有频率
D.当洗衣机振动最剧烈时,固有频率最大
5.如图示为某时刻从O点发出的两列波在同一介质中沿相同的方向传播的波形图象,P点在甲波最大位移处,Q点在乙波的最大位移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列波传播相同距离时,乙波所用的时间比甲波短
B.Q点比P点先回到平衡位置
C.P点比Q点先回至平衡位置
D.甲波和乙波会产生干涉现象
6.一颗子弹水平射入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A中,并留在A中,A、B是用一根弹性良好的弹簧连在一起的,如图所示, 则在子弹打击木块A及弹簧被压缩的整个过程中,对子弹、两木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中
( )
A.动量守恒,机械能也守恒;
B.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C.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D.无法判断动量、机械能是否守恒.
7.如图所示,一列波以速率V传播, t1 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 t2 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 两时刻之差t2-t1=0.03s,
小于周期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T=0.12s ,v=100m/s
B.T=0.04s, v=300m/s
C.T=0.12s, v=300m/s
D.T=0.04s, v=100m/s
8.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图1是t=1s时的波形图,图2是波中振动质元位
移随时间变化的振动图线(两图用同一时间起点),则图示2可能是,图1中哪个质元
的振动图线?
( )
A.X=0 处的质元;
B.X=1m处的质元
C.X=2m处的质元;
D.X=3m处的质元.
9.如图所示,等腰棱镜的顶角为300, 光线MO垂直于AC边射向棱镜入射光线MO和折射光线ON的夹角为300,则光在这种玻璃中传播速度大小为
( )
A.0.57×108 m/s
B.1.73×108 m/s
C.1.41×108 m/s
D.2×108 m/s
10.一束白光垂直入射到一全反射棱镜的AB面,在BC面上发生全反射,如图所示,若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也不考虑来自AC面上的反射光,则改变入射光的偏转方向时,下列正确的是
( )
A.入射光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红光从BC面首先射出
B.入射光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紫光从BC面首先射出
C.入射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红光和紫光都能同时从BC面射出
D.入射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红光和紫光都不能从BC面射出
11.下表给出了一些金属材料的逸出功。
材料
铯
钠
钙
镁
钛
逸出功(10-19J)
3.0
3.7
4.3
5.9
6.6
现用波长为400nm的单色光照射上述材料,能产生光电效应的材料最多有几种( )
(普朗克常量h=6.6×10-34J.s, 光速c=3.00×108 m/s)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第二卷(非选择题)
试题详情
2008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一)
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II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指大量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一半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
B.胃镜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
C.β衰变中的β粒子来源于原子的核外电子
D.无色肥皂液吹出的肥皂泡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彩色是由于发生了薄膜干涉
15.一束复色可见光射到置于空气中的平板玻璃上,穿过玻璃后从下表面射出,变为a、b两束平行单色光,如图所示,对于a、b两束单色光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光的波动性比b光的波动性弱
B.两种光照射同一种金属,b光更容易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C.a光光子的能量小于b光光子的能量
D.用同样装置做光的双缝干涉实验,a光比b光得到的干涉条纹间距大
16.对于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②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
③气体的温度越低,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④质量一定的气体,压强不变时,温度越高,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越少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7.下列是某同学对电场中的概念、公式的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 )
A.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和试探电荷的电量无关
B.根据电容的定义式,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每增加1C,电压就增加1V
C.根据电场力做功的计算式W=Uq,一个电子在1电压下加速,电场力做功为1eV
D.根据电势差的定义式,带电量为1C正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克服电场力做功为1J,A、B点的电势差为-1V。
18.一单相交流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和时间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发电机的转速为3000r/min
B.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220V
C.在0.01s时穿过发电机线圈的磁通量最大
D.若将此交流电接在匝数比为1 0:1的变压器的原线圈上,则接在副线圈两端的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22V
19.我国于2007年10月发射了绕月运行的探月卫星“嫦娥1号”。假设该卫星的轨道是圆形的,且贴近月球表面。已知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月球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地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9km/s,则该探月卫星绕月运行的速率约为( )
A.0.4km/s B.1.8km/s C.11km/s D.36km/s
20.顶端装有滑轮的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A、B两物体通过细绳如图连接,并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的质量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现用水平力F作用于悬挂的物体B上,使其缓慢拉动一小角度,发现A物体仍然静止。则此过程中正确的选项是 ( )
A.水平力F变大
B.物体A所受斜面给的摩擦力变大
C.物体A所受斜面给的作用力不变
D.细绳对物体A的拉力不变
21.如下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与质量为m的物体组成弹簧振子,在竖直方向的A、B的两点间做简谐运动,O为平衡位置,振子的周期为T,某一时刻物体正经过C点向上运动已知C点在平衡位置上方h处,从此时刻开始的半个周期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重力对物体做功2mgh B.重力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mgT/2
C.振子所受的回复力的冲量为零 D.振子所受的回复力做功为零
2,4,6 注意事项: 1.用蓝、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中。 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试题详情
2008届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第I卷(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度北京市崇文区第二学期高三统一练习(一)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0分)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 B.玻尔氢原子理论是依据天然放射现象分析得出的 C.只要有核反应发生,就一定会释放出核能 D.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原子的总能量不变 14.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a、b自空气射向玻璃,经折射后形成复合光束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光光子的能量比b光光子的能量大 B.在玻璃,a光的光速小于b光的光速 C.从玻璃射向空气时,a光的临界角大于b光的临界角 D.经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得到干涉条纹,a光条纹宽度小于b光条纹宽度 15.下列关于热现象和热学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B.用活塞压缩气缸里的气体,对气体做功2.0×105J,同时气体的内能增加了1.5×105J,则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为0.5×105J C.物体的温度为0℃时,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为零 D.从微观角度看,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温度不变,压强随体积增大而减小的原因是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减小 16.如图所示,a、b、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三颗人造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b、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 B.b、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的向心加速度 C.b、c运行的周期相同,且小于a的运行周期 D.由于某种原因,a的轨道半径缓慢减小,则a的线速度将变小 17.一位高三学生以恒定的速率从学校教学楼的一层上到四层,该同学上楼过程中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最接近 ( ) A.60J B.6.0×102J C.6.0×103J D.6.0×104J 18.传感器是把非电学物理量(如位移、压力、流量、声强等)转换成电学量的一种元件。如图所示为一种电容传感器,电路可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电路中a、b构成一个电容器,b是固定不动的金属板,a是能在声波驱动下沿水平方向振动的镀有金属层的振动膜。若声源S发出频率恒定的声波使a振动,则a在振动过程中 ( ) A.a、b板之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B.a、b板所带的电荷量不变 C.电路中始终有方向不变的电流 D.向右位移最大时,电容器的电容量最大 19.一列沿x轴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t=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t=0.2s时刻的波形为图中虚线所示,则 ( ) A.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向右 B.波的周期可能为 C.波的频率可能为Hz D.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20m/s 20.示波器是一种电子仪器,用它来观察电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示波器的核心部件是示波管,由电子枪、偏转电极和荧光屏组成,其原理图如图甲所示,图乙是从右向左看到的荧光屏的平面图。在偏转电极XX′、YY′上都不加电压时,电子束将打在荧光屏的中心点,下列是有关运用偏转电场实现对电子束的控制的方法 ①让亮斑沿OY向上移动,在偏转电极YY′加电压,且Y′比Y电势高 ②让亮斑移到荧光屏的左上方,在偏转电极XX′、YY′加电压,且X比X′电势高、Y比Y′电势高 ③让荧光屏上出现一条水平亮线,只在偏转电极XX′上加特定的周期性变化的电压(扫描电压) ④让荧光屏上出现正弦曲线,在偏转电极XX′上加适当频率的扫描电压、在偏转电极YY′上加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压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80分)
1,3,5 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本卷共11小题,共180分。 21.(18分) (1)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 ①现将1滴配制好的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中,让油膜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待液面稳定后在水面上形成油酸的__________油膜; ②把带有方格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绘出油膜的边界轮廓,形状如图所示。已知坐标方格边长为L,按要求数出油膜轮廓线包括的方格是n个,则油酸的面积约是____________; ③已知1滴油酸溶液中含纯油酸的体积为V0,由以上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___. (2)一个定值电阻,其阻值约在40―50Ω之间,现需要测量其阻值. 给出的实验器材有: 2.5V,0.50W小灯泡 电池组E 电动势9V,内阻约为0.5Ω 电压表V 量程0―10V,内阻20kΩ 电流表A1 量程0―50mA,内阻约为4Ω 电流表A2 量程0―300mA,内阻约为20Ω 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0―100Ω,额定电流1A 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0―1700Ω,额定电流0.3A 电键S,导线若干 如图所示有两种电路可供选择 测量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实验所用电流表应为
(填代号),滑动变阻器应为
(填代号).若要求滑动变阻器便于调节,实验中应选用图
所示电路. (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10m/s2,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kg,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 若把第一个点记做O,另选连续的四个点A、B、C、D做为测量点,经测量A、B、C、D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62.9cm、70.2cm、77.8cm、85.8cm. 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J,动能的增加量为
J.(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2.(16分)如图所示,长度为L=0.2m、电阻r=0.3Ω、质量m=0.1kg的金属棒CD,垂直跨搁在位于水平面上的两条平行光滑的金属导轨上,导轨间距离也为L,棒与导轨间接触良好,导轨电阻不计. 导轨左端接有R=0.5Ω的电阻,垂直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向下穿过导轨平面,磁感应强度B=4T. 现以水平向右的恒定外力F使金属棒右移,当金属棒以v=2m/s的速度在导轨平面上匀速滑动时,求: (1)电路中理想电流表和理想电压表的示数; (2)拉动金属棒的外力F的大小; (3)若此时撤去外力F,金属棒将逐渐慢下来,最终停止在导轨上. 求撤去外力到金属棒停止运动的过程中,在电阻R上产生的电热. 23.(18分)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xoy的第一象限中分布着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在第四象限中分布着方向向里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 一个质量为m、带电+q的微粒,在A点(0,3)以初速度v0=120m/s平行x轴射入电场区域,然后从电场进入磁场,又从磁场进入电场,并且先后只通过x轴上的p点(6,0)和Q点(8,0)各一次. 已知该微粒的比荷为C/kg,微粒重力不计,求: (1)微粒从A到P所经历的时间和加速度的大小; (2)求出微粒到达P点时速度方向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并画出带电微粒在电磁场中由A至Q的运动轨迹; (3)电场强度E和磁感强度B的大小. 24.(20分)如图所示,固定在地面上的光滑圆弧轨道AB、EF,他们的圆心角均为90°,半径均为R. 一质量为m、上表面长也为R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CD上,小车上表面与轨道AB、EF的末端B、E相切. 一质量为m的物体(大小不计)从轨道AB的A点由静止下滑,由末端B滑上小车,小车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运动. 当小车右端与壁DE刚接触时,物体m恰好滑动到小车右端相对于小车静止,同时小车与DE相碰后立即停止运动但不粘连,物体则继续滑上圆弧轨道EF,以后又滑下来冲上小车. 求: (1)物体从A点滑到B点时的速率和滑上EF前的瞬时速率; (2)水平面CD的长度; (3)当物体再从轨道EF滑下并滑上小车后,如果小车与壁BC相碰后速度也立即变为零,最后物体m停在小车上的Q点,则Q点距小车右端的距离. 试题详情
2008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年级抽样测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0题,每题6分,共12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下列叙述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B.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各种原子的发光现象 C.爱因斯坦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D.赫兹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14.一定质量的气体(不计气体的分子势能),在温度升高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B.外界一定对气体做功 C.气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D.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不变 15.如图是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示意图,S为单缝,S1、S2为双缝,P为光屏. 用绿光从左边照射单缝S时,可在光屏P上观察到干涉条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减小双缝间的距离,干涉条纹间的距离减小 B.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干涉条纹间的距离增大 C.将绿光换为红光,干涉条纹间的距离减小 D.将绿光换为紫光,干涉条纹间的距离增大 16.下图是用同一曝光时间拍摄自行车运动的一组照片,通过照片,我们可以判断自行车运动最快的是下列图中的 ( )
A.
B.
C.
D. 17.如图所示,两根间距为d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间接有电源E,导轨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θ=30°.金属杆ab垂直导轨放置,导轨与金属杆接触良好. 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 当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时,金属杆ab刚好处于静止状态. 若将磁场方向改为竖直向上,要使金属杆仍保持静止状态,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小磁感应强度B B.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减小 C.减小导轨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θ D.将电源正负极对调使电流方向改变 18.图中B为理想变压器,接在原线圈上的交变电压有效值保持不变. 灯泡L1和L2完全相同(阻值恒定不变),R是一个定值电阻,电压表、电流表都为理想电表. 开始时S闭合的. 当S断开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 C.电流表A2的示数变大 D.灯泡L1的亮度变亮 19.有三颗质量相同的人造地球卫星1、2、3,1是放置在赤道附近还未发射的卫星,2是靠近地球表面做圆周运动的卫星,3是在高空的一颗地球同步卫星.
比较1、2、3三颗人造卫星的运动周期T、线速度v、角速度ω和向心力F,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T1< T2< T3 B.ω1=ω3<ω2 C.v1=v3<v2 D.F1> F2> F3 20.水平面上有质量相等的a、b两个物体,水平推力F1、F2分别作用在a、b上.一段时间后撤去推力,物体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 两物体的v―t图线如图所示,图中AB∥CD. 则整个过程中 ( ) A.F1的冲量等于F2的冲量 B.F1的冲量大于F2的冲量 C.摩擦力对a物体的冲量等于摩擦力对b物体的冲量 D.合外力对a物体的冲量等于合外力对b物体的冲量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1题 共180分)
080410 21.(18分) (1)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当有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极流入时,指针向右偏转. 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
A.当把磁铁N极向下插入线圈时,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 B.保持磁铁在线圈中静止,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C.磁铁插入线圈后,将磁铁和线圈一起以同一速度向上运动,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 D.当把磁铁N极从线圈中拔出时,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 (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实验步骤如下: A.按装置图安装好实验装置; B.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 C.用米尺测量悬线的长度l; D.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小角度摆动. 当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0,此后小球每经过最低点一次,依次计数1、2、3……。当数到20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为t; E.多次改变悬线长度,对应每个悬线长度,都重复实验步骤C、D; F.计算出每个悬线长度对应的t2; G.以t2为纵坐标、l为横坐标,作出t2―l图线. 结合上述实验,完成下列任务: ①用游标为10分度(测量值可准确到0.1mm)的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 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所示,读出小球直径d的值为
cm.
②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t2―l图线如图所示. 根据图线拟合得到方程t2=404.0l+3.5.
由此可以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m/s2.
③从理论上分析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不应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应该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开始计时; B.开始计时后,不应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的次数,而应记录小球做全振动的次数; C.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l图线; D.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图线. 22.(16分)如图所示.半径R=0.1m的竖直半圆形光滑轨道bc与水平面ab相切. 质量m=0.1kg的小滑块B放在半圆形轨道末端的b点,另一质量也为m=0.1kg的小滑块A,以的水平初速度向B滑行,滑过s=1m的距离,与B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B粘在一起运动.已知木块A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A、B均视为质点. 求 (1)A和B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vA; (2)碰后瞬间,A、B共同的速度大小v; (3)在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c,轨道对A、B的作用力N的大小.
23.(18分)如图所示,在y>0的区域内的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在y<0的区域内有垂直坐标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一电子(质量为m、电量为e)从y轴上A点以沿x轴正方向的初速度v0开始运动. 当电子第一次穿越x轴时,恰好到达C点;当电子第二次穿越x轴时,恰好到达坐标原点;当电子第三次穿越x轴时,恰好到达D点. C、D两点均未在图中标出. 已知A、C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分别为d、2d. 不计电子的重力. 求 (1)电场强度E的大小; (2)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3)电子从A运动到D经历的时间t. 24.(20分)某种小发电机的内部结构平面图如图1所示. 永久磁体的内侧为半圆柱面形状,它与共轴的圆柱形铁芯间的缝隙中存在辐向分布、大小近似均匀的磁场,磁感应强度B=0.5T. 磁极间的缺口很小,可忽略. 如图2所示,单匝矩形导线框abcd绕在铁芯上构成转子,ab=cd=0.4m,bc=0.2m.铁芯的轴线OO′在线框所在平面内,线框可随铁芯绕轴线转. 将线框的两个端点M、N接入图中装置A,在线框转动的过程中,装置A能使端点M始终与P相连,两端点N始终与Q相连. 现使转子以ω=200πrad/s的角速度匀速转动. 在图1中看,转动方向是顺时针的,设线框经过图1位置时t=0.(取π=3) (1)求时刻线框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2)在图3给出的坐标平面内,画出P、Q两点电势差UPQ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要求标出横、纵坐标标度,至少画出一个周期); (3)如图4所示为竖直放置的两块平行金属板X、Y,两板间距d=0.17m.
将电压UPQ加在两板上,P与X相连,Q与Y相连. 将一个质量m=2.4×10-12kg,电量q=+1.7×10-10C的带电粒子,在t0=6.00×10-3s时刻,从紧临X板处无初速释放. 求粒子从X板运动到Y板经历的时间. (不计粒子重力) 29.(12分)下表明是两组关于果蝇眼色遗传的杂交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P ♀红眼×♂白眼 ♀红眼×♂白眼 F1 皆为红眼 ♀红眼×♂白眼 红眼:白眼=1:1 ♀红眼×♂白眼 F2 红眼:白眼=3:1 ♀:♂=1:1 白眼性状只出现在雄果蝇中 ♀皆为红眼,♂皆为白眼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野生型纯种红眼果蝇培养瓶中偶然出现了一只白眼果蝇,说明白眼性状是
的结果。 (2)实验一的结果与孟德尔碗豆杂交实验相比不同点是性状的遗传与
有关。因此断定果蝇眼色的遗传属于
遗传。 (3)实验的结果证明了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
上。 (4)用遗传图解解释实验二中F1产生F2的现象。 (显性基因用W表示,隐性基因用w表示 30.(18分)今年1月中旬以来,一场持久的特大冰雪灾害袭击了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严重的冰冻除了给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外,更是令原本郁郁葱葱的森林成片倒状,树木大量死亡,对南方的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1)对于植物体来讲,在遭遇冰雪时,如果气温是缓慢降低的,则植物细胞间隙会先结冰,细胞出现
现象,导致细胞液浓度
,使细胞受到伤害。如果环境温度是骤然降低的,则细胞内会结冰,冰晶会破坏细胞的
系统,影响了
等代谢活动,导致细胞死亡。 (2)南方森林中的常绿阔叶林与北方落叶阔叶林相比,其对寒冷气候的适应性
。调查发现,此次冰冻灾害的粤北山区呈现以下特点:一般在海拔300米以上就可见到植物受害现象,500米至1300米植物受害情况为严重,1300米以上植物受害程度逐渐减轻。请分析1300米以上植物受害较轻的原因是
。 (3)从生态系统结构看,这次灾害最为严重的影响是
,这种变化可能导致
性的丧失,打破生态系统原有的
,现在科学家已经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为灾后重建制定科学的方案。 试题详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