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2  3  5  6  7  9  11  15  17  21  23  27  33  35  41  45  47  51  57  63  65  71  75  77  83  87  93  101  3002 

2006.2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政治月考试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Ⅰ、Ⅱ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用钢笔或圆珠笔正确填写答题卡上的姓名、考号;用铅笔填涂姓名代码、所选答案的信息点;主观题答在Ⅱ卷上。考试结束上交答题卡和Ⅱ卷

第Ⅰ卷(60分)

 

试题详情

2005年广东省执信中学高考政治模拟试题一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试题详情

2005-2006学年度广州市石楼中学高三政治选修模拟试题(一)

试题详情

2006年苏州市高三教学调研测试

政    治

2006.5

第  1  卷(选择题共75分)

试题详情

2006年苏州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物理

2006.5.8考试

说明: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填写清楚.

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请把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按要求写在答题卷上,在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其中第15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6~10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新发现的一种放射性元素X,它的氧化物X2O的半衰期为8天,X2O与F发生如下反应:2X2O+2F2=4XF+O2,则X的半衰期为

A.16天              B.8天     C.4天                      D.2天

2.在图示的闭合铁芯上绕有一组线圈,与滑动变阻器、电池构成闭合电路,abc为三个闭合金属环,假定线圈产生的磁场全部集中在铁芯内,则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左、右滑动时,能产生感应电流的圆环是?

A.abc三个环                           B.bc两个环?

C.ac两个环                                D.ab两个环?

3.设有一分子位于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原点O处不动,另一分子可位于x轴上不同位置处,图中纵坐标表示这两个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斥力和引力的大小随两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e为两曲线的交点,则

A.ab表示引力,cd表示斥力,e点的横坐标可能为10-15m

B.ab表示斥力,cd表示引力,e点的横坐标可能为10-10m

C.ab表示引力,cd表示斥力,e点的横坐标可能为10-10m

D.ab表示斥力,cd表示引力,e点的横坐标可能为10-15m

4.如图所示,固定在地面上的水平气缸内由活塞B封闭着一定量的气体,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假设气缸壁的导热性能很好,环境的温度保持不变.若用外力F将活塞B缓慢地水平向右拉动,则在拉动活塞的过程中,关于气缸内气体的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气体对外做功,气体内能不变

B.气体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C.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不变

D.气体向外界放热,气体内能不变

5.要使核聚变,必须使核之间的距离接近到r0,也就是接近到核力能够发生作用的范围.物质温度很高时,原子将变为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的分子平均动能为Ek =k1T,k1叫玻耳兹曼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两个核之间的电势能Ep =,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r为电荷之间的距离,则核聚变的温度至少为

 

 

 

(第6~10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能可以自发的转变成机械能

B.扩散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C.火力发电时,燃料燃烧所释放的内能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D.热量不可能自发的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7.“卫星悬绳发电”是人类为寻找卫星的新型电力能源供应系统而进行的实验.假设在实验中,用飞机拖着一根很长的金属线(其下端悬挂一个金属球,以保证金属线总是呈竖直状态)在高空环绕地球飞行,且每次飞经我国上空时都是由西北飞向东南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利用运动导线切割地磁场的磁感线产生电动势的原理,金属线相当于发电机的绕组

B.该发电机可产生直流电,且金属线的上端为正极

C.该发电机可产生直流电,且金属线的上端为负极

D.该发电机可产生交流电,当飞机在北半球飞行时、金属线的上端为其正极,当飞机在南半球飞行时、金属线的上端为其负极

8.双缝干涉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绿光通过单缝S后,投射到具有双缝的挡板上,双缝S1S2与单缝的距离相等,光通过双缝后在与双缝平行的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屏上O点距双缝S1S2的距离相等,P点是距O点最近的第一条亮条纹.如果将入射的单色光换成红光或蓝光,则关于屏上O点及其上方的干涉条纹的情况,正确的说法是

A.O点是红光的亮条纹   B.红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的上方

C.O点不是蓝光的亮条纹  D.蓝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的上方

9.一列正弦波沿x轴传播,ab为传播方向上的两点,其间距离小于一个波长,某时刻a点振动到x轴上方的最高点,b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则从此时刻起再经一个周期T时,ab间的波形可能是下图中的?

 

 

 

 

10.已知氢原子的能级规律为En=E1 (其中E1= -13.6eV,n=1,2,3,…).现用光子能量介于10eV~12.9eV范围内的光去照射一群处于最稳定状态的氢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照射光中可能被吸收的光子能量有无数种

B.照射光中可能被吸收的光子能量只有3种

C.可能观测到氢原子发射不同波长的光有3种

D.可能观测到氢原子发射不同波长的光有6种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0分)

试题详情

2006年苏州市高三教学调研测试数学

试题详情

2006年苏州市高三教学调研测试

历    史                 2006.5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 1 卷  (选择题  共69分)

 

试题详情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地  理  试  卷  2006.4

第Ⅰ卷(选择题 共70分)

试题详情

 

2006年南通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卷从第1页至第4页,第二卷从第5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  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一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并认真核对姓名、考试证号是否正确。

2.第一卷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在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考生作答时,应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不折叠。

试题详情

2006年徐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