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81  489  495  499  505  507  511  517  519  525  531  535  537  541  547  549  555  559  561  565  567  571  573  575  576  577  579  580  581  583  585  589  591  595  597  601  607  609  615  619  621  625  631  637  639  645  649  651  657  661  667  675  3002 

2009届高三二轮专题精练之:力与曲线运动

班次      姓名           学号    

1.小狗拉着雪橇在雪地上做匀速圆周运动,O为圆心。设小狗对雪橇的牵引力沿水平方向,

下面各图中能正确表示雪橇受到的牵引力F及摩擦力Ff的图是(    )

A.                B.                C.               D.

 

 

 

 

2.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某一α粒子经过某一原子核附近时的轨迹如图所示,图中P、Q为轨迹上的点,虚线是经过P、Q两点并与轨迹相切的直线,两虚线和轨迹将平面分为四个区域,不考虑其他原子核对α粒子的作用,那么 (    ) 

关于该原子核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能在①区域     B.可能在②区域    

C.可能在③区域     D.可能在④区域

3.从距水平地面高度为h处的A点水平抛出一个小球,抛出时的速度为v。再在A点的正下方距地面高度为h/2处以同样方向的水平速度2v将小球抛出。若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次小球的运动轨迹在空中不会相交

B.两次小球的运动轨迹在空中一定相交

C.第二次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第一次的一半

D.第二次小球在落地时的水平位移是第一次的2倍

4.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拴着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定在竖直杆上,当竖直杆以角速度ω转动时,小球跟着杆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关于ω与θ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

 

 

 

 

 

 

5.如图所示,从倾角为θ的足够长的斜面顶端P以初速度v水平抛出一个小球,落在斜面上某处Q点,小球落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斜面的夹角α,若把初速度变为2v,则:(    )

A.空中的运动时间变为原来2倍

B.夹角α将变大

C.PQ间距一定大于原来间距的3倍

D.夹角α与初速度大小无关

6.关于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合外力一定指向圆心           B.向心力一定指向圆心

C.合外力大小不变               D.向心力大小不变

7.一杂技演员骑摩托车沿一竖直圆形轨道做特技表演,如图所示。 若车的速率恒为v,人与车的总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摩托车通过最高点C时,轨道受到的压力可能等于mg

B.摩托车通过最低点A时,轨道受到的压力可能等于mg

C.摩托车通过A、C两点时,轨道受到的压力完全相同

D.摩托车通过B、D两点时,轨道受到的压力完全相同

8. 一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学校实验室的数字实验系统探究物体作圆周运动时向心力与角速度、半径的关系。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8

F/N

2.42

1.90

1.43

0.97

0.76

0.50

0.23

0.06

ω/rad?s-1

28.8

25.7

22.0

18.0

15.9

13.0

8.5

4.3

(1)首先,他们让一砝码做半径r为0.08m的圆周运动,数字实验系统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若干组向心力F和对应的角速度ω,如下表。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20甲上绘出F-ω的关系图像。

(2)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兴趣小组的同学猜测F与ω2成正比。你认为,可以通过进一步转换,做出____________关系图像来确定他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3)在证实了F∝ω2之后,他们将砝码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再分别调整为0.04m、0.12m,又得到了两条F-ω图像,他们将三次实验得到的图像放在一个坐标系中,如图乙所示。通过对三条图像的比较、分析、讨论,他们得出F∝ r的结论,你认为他们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实验,他们得出: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向心力F与角速度ω、半径r的数学关系式是F=kω2r,其中比例系数k的大小为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

9.从倾角为θ的斜面顶点用弹簧枪把一个原来静止的小球以15J的初动能弹射出去,小球刚好能落到斜面的底端。已知小球落到斜面底端时的末动能为35J。不计空气阻力。求:⑴发射过程弹簧枪对小球做的功W1和飞行过程重力对小球做的功W2;⑵斜面的倾角θ。

 

 

 

 

 

 

 

10.如图所示,一高度为h=0.8m粗糙的水平面在B点处与一倾角为=30°的斜面BC连接,一小滑块从水平面上的A点以v0=3m/s的速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运动到B点时小滑块恰能沿光滑斜面下滑.已知AB间的距离S=5m,取g=10m/s2求:

(1)小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小滑块从A点运动到地面所需的时间.

(3)若小滑块从水平面上的A点以v1=5m/s的速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运动到B点时小滑块将做什么运动?并求出小滑块从A点运动到地面所需时间.

 

 

 

 

 

 

 

 

11.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2m、m的两个小物块P、Q(均可看作质点)放在水平圆盘上,它们与圆盘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P、Q到转动轴的距离分别为l、2l。现使圆盘开始做转速逐渐增大的圆周运动。求:⑴哪个小物体先相对于圆盘开始滑动?为什么?⑵为使P、Q都不发生相对滑动,角速度的最大值ω0是多大?此时P、Q受到的摩擦力各多大?⑶从圆盘开始转动到角速度达到上一问的最大值为止,摩擦力对P、Q做的总功W是多少?

 

 

 

 

 

 

 

12.在电场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一带电小球自A点竖直向上抛出,其运动的轨迹如

图所示。小球运动的轨迹上A、B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M为轨迹的最高点。小球抛出时的

动能为8.0J,在M点的动能为6.0J,不计空气的阻力。求:

⑴小球水平位移x1与x2的比值;

⑵小球所受电场力F的大小与重力G的比值;(结果可用根式表示)

⑶小球落回B点时的动能EkB

 

 

 

 

 

 

 

 

13.如图所示为车站使用的水平传送带的模型,它的水平传送带的长度为L=8m,传送带的皮带轮的半径均为R=0.2m,传送带的上部距地面的高度为h=0.45m,现有一个旅行包(视为质点)以速度v0=10m/s的初速度水平地滑上水平传送带.已知旅行包与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6.皮带轮与皮带之间始终不打滑.g取10m/s2.讨论下列问题:

(1)若传送带静止,旅行包滑到B点时,人若没有及时取下,旅行包将从B端滑落.则包的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为多少?

(2)设皮带轮顺时针匀速转动,若皮带轮的角速度ω1=40rad/s,旅行包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又为多少?

(3)设皮带轮以不同的角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画出旅行包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s随皮带轮的角速度ω变化的图象.

 

 

 

 

 

 

 

 

 

 

 

 

 

 

 

 

 

答案

1.C   2.A  3.B  4.D   5.ACD  6.B  7.A

8. (1)图略 

(2)  

(3)做一条平行与纵轴的辅助线,观察和图像的

交点中力的数值之比是否为    

(4)0.037,kg

9. ⑴W1=15J,W2=20J;⑵30º(提示:将末速度正交分解,可知,因此vy∶vx=2∶,由和s=vxt,得。)

10. (1)依题意得=0,设小滑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由运动学公式,解得

(2)滑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间为t1,由

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

(3)若滑块在A点速度为v1=5m/s,则运动到B点的速度

即运动到B点后,小滑块将做平抛运动.

假设小滑块不会落到斜面上,则经过落到水平面上,

则水平位移

所以假设正确,即小滑块从A点运动到地面所需时间为

11. ⑴Q,μmg=mrω2,保持不相对滑动的角速度最大值,与质量无关,半径越大,临界角速度越小。⑵,fP= fQ=μmg ⑶3μmgl/2(根据动能定理,摩擦力对P、Q做的总功W等于它们末动能之和。当时P、Q的速度分别是。)

 

12.⑴1∶3(提示:A→M和M→B的竖直分运动时间相同,因此水平分运动时间也相同;而水平分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比为1∶3∶5……) 

(提示:比较水平、竖直两个分运动,v=at,因此。)⑶32J(提示:设初速度大小为v,则M点速度大小为v,到B点的竖直分速度大小为v,水平分速度大小为,因此B点实际速度大小为2v。)

13.解:(1)旅行包做匀减速运动  a=μg=6m/s2

旅行包到达B端速度为    

包的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为   

(2)当ω1=40rad/s时,皮带速度为  v11R=8m/s  

当旅行包的速度也为v1=8m/s时,在皮带上运动了位移

以后旅行包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旅行包到达B端的速度也为  v1=8m/s  

包的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为

(3)如图所示,

 

 

 

 

 

 

 

 

 

 

 

 

 

 

 

 

试题详情

2009届高三二轮专题精练之:能量问题

班次      姓名           学号    

1.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A、mB,用劲度为k的轻弹簧相连,开始时,A、B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A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缓慢将A

提起,直到使B恰好对地面没有压力。这时撤去力F,A由静止向下运动到具有最大速度为止,重力对A做的功是 (    )

A.mA2g2/k      B.mB2g2/k     C.mA(mA +mB)g2/k     D.mB (mA +mB)g2/k

2.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以某一速度由斜面底端冲上倾角为30º的固定斜面,

其加速度大小为g,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在这个过程中,物体(   )

A.机械能损失了mgh   B.动能损失了mgh

C.动能损失了mgh/2   D.机械能损失了mgh/2

 

3.一带电油滴在匀强电场E中的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若不计空气阻力,则此带电油滴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能量变化情况为(   ) 

A.动能减小                 B.电势能增加

C.动能和电势能之和减小     D.重力势能和电势能之和增加

 

4.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质量为m的光滑弧形槽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

底部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一个质量也为m的小球从槽高h处开始自由下滑(   )

A.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小球和槽的动量始终守恒

B.在下滑过程中小球和槽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始终不做功

C.被弹簧反弹后,小球和槽都做速率不变的直线运动

D.被弹簧反弹后,小球和槽的机械能守恒,小球能回到槽高h处

 

5. 一个物块从斜面底端冲上足够长的斜面后,返回到斜面底端.已知小物块的初动能为E,它返回斜面底端的速度大小为v,克服摩擦阻力做功为E/2.若小物块冲上斜面的初动能变为2E,则有(      )

A.返回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为E              B.返回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为3E/2

C.返回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2v     D.克服摩擦阻力做的功仍为E/2

 

6.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速率顺时针运行。将一个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底端,第一阶段物体被加速到与传送带具有相同的速度,第二阶段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匀速运动到达传送带顶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第一阶段摩擦力对物体做正功,第二阶段摩擦力对物体不做功 

B.第一阶段物体和传送带间的摩擦生热等于第一阶段物体机械能的增加

C.第一阶段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第一阶段物体动能的增加

D.物体从底端到顶端全过程机械能的增加等于全过程摩擦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7.如图所示,质量m1=2m2的两物体之间夹有一轻质弹簧,用细线将它们拉住并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物体与弹簧不粘连).两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2μ1,若从烧断细线到弹簧恢复到原长时,两物体脱离弹簧时的速度均不为零,设两物体原来静止,则( )

A.两物体速率同时达到最大值

B.弹簧恢复到原长的过程中,两物体均做加速运动

C.两物体在脱离弹簧时动能之比为1:1

D.两物体在弹开后,再往前滑行的距离相同

 

8.如图所示,水平面上的轻弹簧一端与物体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墙上P点,已知物体的质量为m=2.0kg,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弹簧的劲度系数k=200N/m.现用力F拉物体,使弹簧从处于自然状态的O点由静止开始向左移动10cm,这时弹簧具有弹性势能EP=1.0J,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若取g=10m/s2,则撤去外力F后(    )

A.物体向右滑动的距离可以达到12.5cm

B.物体向右滑动的距离一定小于12.5cm

C. 物体回到O点时速度最大

D. 物体到达最右端时动能为0,系统机械能不为0

9.在奥运比赛项目中,高台跳水是我国运动员的强项。质量为m的跳水运动员进入水中后

受到水的阻力而做减速运动,设水对他的阻力大小恒为F,那么在他减速下降高度为h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

A.他的动能减少了Fh               

B.他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C.他的机械能减少了(F-mg)h   

D.他的机械能减少了Fh

10.在天花板下用绳AC和BC悬挂着物体m,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37°,β=53°,

,如图所示。绳A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N,绳B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180N,重物质量过大时会使绳子拉断,现悬挂物的质量m=14kg,(g=10m/s2,sin37°=0.6,

sin53°=0.8)则(   )

A.AC绳断,BC绳不断     

B.AC绳不断,BC绳断

C.AC绳和BC绳都会断    

 D.AC绳和BC绳都不断

 

11.在水平桌面上沿一条直线放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物块A和B(可看作质点)质量均为m,它们相距s。B到桌边的距离是2s。对A施以瞬间水平冲量I,使A沿A、B连线以速度v0向B运动。设两物体碰撞时间很短,碰后不再分离。为使两物体能发生碰撞,且碰撞后又不会离开桌面,求:

⑴物体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应满足什么条件?

⑵若,那么A、B碰撞过程系统损失的动能是多少?A、B停止运动时,到桌面右边缘的距离s´是多少?

 

 

 

 

 

 

 

 

 

 

 

 

12.如图,是固定在水平面上的横截面为“   ”形的光滑长直导轨槽,槽口向上,槽内放置一金属滑块,滑块上有半径为R的半圆柱形光滑凹槽,金属滑块的宽度为2R,比“    ”形槽的宽度略小。现有半径为r(r<<R)的金属小球以水平初速度v0冲向滑块,从滑块上的半圆形槽口边缘进入。已知金属小球的质量为m,金属滑块的质量为3m,全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求:

⑴当金属小球滑离金属滑块时,金属小球和金属滑块的速度各是多大?

⑵当金属小球经过金属滑块上的半圆柱形槽的底部A点时,对金属滑块的作用力是多大?

 

 

 

 

 

 

 

 

 

 

 

 

 

 

 

 

13.如图所示,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两正对着的相同半圆光滑轨道,相隔一定的距离,虚线沿竖直方向,一小球能在其间运动。今在最低点与最高点各放一个压力传感器,测试小球对轨道的压力,并通过计算机显示出来。当轨道距离变化时,测得两点压力差与距离x的图像如右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

(1)小球的质量;

(2) 相同半圆光滑轨道的半径;

(3)若小球在最低点B的速度为20 m/s,为 

使小球能沿光滑轨道运动,x的最大值。

 

 

 

 

 

 

 

 

 

 

 

14.如图所示,C是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一块木板,木板的质量为3m,在木板的上面有两块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A和B,它们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最初木板静止,A、B两木块同时以方向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和2v0在木板上滑动,木板足够长,A、B始终未滑离木板.求:

(1)木块B从刚开始运动到与木板C速度刚好  相等的过程中,木块B所发生的位移;

(2)木块A在整个过程中的最小速度;

(3)整个过程中,A、B两木块相对于滑板滑动的总路程是多少?

 

 

 

 

 

 

 

 

 

 

 

试题详情

盐城市三星级高中第一协作片联考试卷

物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I卷(选择题,共35分)

试题详情

2009届高三二轮专题精练之:牛顿运动定律

班次      姓名           学号    

1.如图所示,小车沿倾角为θ的斜面运动,由于运动情况不同,挂在小车支架上的摆球可能稳定在不同的位置,图中所标的位置1垂直于斜面;位置2垂直于水平面,位置3摆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小车沿斜面匀速下滑时,摆球一定稳定在位置1

B.小车沿光滑斜面下滑时,摆球一定稳定在位置2

C.小车沿光滑斜面上滑时,摆球一定稳定在位置3

D.小车沿粗糙斜面加速下滑时,摆球一定稳定在位置1、2之间

2.在离坡底10m的山坡上竖直地固定一长10m的直杆AO(即BO=AO=10m)。A端与坡底

B间连有一钢绳,一穿心于钢绳上的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钢绳无摩擦地滑下,如图所

示,则小球在钢绳上滑行的时间为(取g=10m/s2)(   )  

A.       B.2s  

C.4s         D.

3.如右图所示,两个物体中间用一个不计质量的轻杆相连。A、B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1、m2,它们和斜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分别为。当它们在斜面上加速下滑时,关于杆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则杆一定受到压力

B.若,m1<m2,则杆受到压力

C.若,m1>m2,则杆受到拉力

D.只要,则杆的两端既不受拉力也没有压力

 

4.如图所示,在一直立的光滑管内放置一轻质弹簧,上端O点与管口A的距离为2x0,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管口由静止下落,将弹簧压缩至最低点B,压缩量为x0,不计空气阻力,则(     )

A.小球运动的最大速度大于2

B.小球运动中最大速度等于2

C.弹簧的劲度系数为mg/x0

D.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3mgx0

 

5.如图a所示,斜面体B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物体A能在斜面体B E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此时地面对斜面体B的摩擦力和支持力记为F1和N1.现平行斜面向下加一恒力F,物体A能沿斜面向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b),此时,斜面体B所受摩擦力和支持力分别记为F2和N2擦力及支持力情况说法正确的是则前后两种情况,关于地面对B摩擦力及支持力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F1=0,F2 >0,F2方向水平向右            B.F1=0, F2=0

   C.N2=N1                                  D.N2 <N1

 

6.如图所示,质量为m0的弹簧称的挂钩下面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

现用一方向竖直向上的外力F拉着弹簧秤,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则弹簧秤的读数与拉力之比为(    )

A.m0 / m           B. m / m0 

C.m0 / (m + m0)    D. m / (m + m0) 

 

7.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轨道MO和ON底端对接且ON=2MO,M、N两点高度相同。

小球自M点由静止自由滚下,忽略小球经过O点时的机械能

损失,以v、s、a、EK分别表示小球的速度、位移、加速度

和动能四个物理量的大小。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球自

M点到N点运动过程的是(    )

 

 

 

 

 

8.如图(a),质量为M的滑块A放在气垫导轨B上,C为位移传感器,它能将滑块A到传感器C的距离数据实时传送到计算机上,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滑块A的位移-时间(s-t)图象和速率-时间(v-t)图象。整个装置置于高度可调节的斜面上,斜面的长度为了L、高度为h。(取重力加速度g=9.8m/s2,结果可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现给滑块A一沿气垫导轨向上的初速度,A的v-t图

线如题(b)图所示。从图线可得滑块A下滑时的加速度a=

     m/s2 ,摩擦力对滑块A运动的影响       。(填“明

显,不可忽略”或“不明显,可忽略”)

(2)此装置还可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通过改

        ,可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的

关系;实验时通过改变        ,可验证力一定时,加

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关系。

(3)将气垫导轨换成滑板,滑块A换成滑块A′,给滑块A′一沿滑板向上的初速度,A′的s-t图线如题(c)图。图线不对称是由于        造成的,通过图线可求得滑板的倾角θ=       (用反三角函数表示),滑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9.如图a所示,某同学做了如下的力学实验:在倾角为37°的斜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A在沿斜面向下的不同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设沿斜面向下的方向为加速度a的正方向,物体A的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如图b所示,求:

(1)物体A的质量;

(2)物体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sin37°取0.6,cos37°取0.8)

 

 

 

 

 

 

 

 

 

10.用一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将静止在斜面底端的物体向上推,推到斜面中点时,撤去F,物体正好运动到斜面顶端并开始返回。在此情况下,物体从底端到顶端所需时间为t,从顶端滑到底端所需时间也为t。若物体回到底端时速度为10m/s,试问:(1)推力F与物体所受斜面摩擦力f之比为多少?(2)斜面顶端和底端的高度差h为多少?

 

 

 

 

 

 

 

11.为了缩短下楼的时间,消防队员往往抱着竖直杆直接滑下,先以可能的最大加速度沿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以可能的最大加速度沿杆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假设一名质量m=65kg、训练有素的消防队员(可视为质点),在沿竖直杆无初速滑至地面的过程中,重心共下移了s=11.4 m,已知该队员与杆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最大可达到fmax=975N,队员着地的速度不能超过6 m/s,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竖直杆表面各处的粗糙程度相同,且忽略空气对该队员的作用力。求:

  (1)该队员下滑过程中动量的最大值;

(2)该队员下滑过程的最短时间。

 

1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着长L=1.6m,质量为M=3kg的木块(厚度不计),一个质量为m=1kg的小物体放在木板的最右端,m和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今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g取10m/s2

(1)为使小物体不掉下去,F不能超过多少?

(2)如果拉力F=10N恒定不变,求小物体所能获得的最大动能?

(3)如果拉力F=10N,要使小物体从木板上掉下去,拉力F作用的时间至少为多少?

 

 

 

 

 

 

 

 

 

 

 

13.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B,mA =1kg, mB =0.5kg在两球间存在一有限区域:当两小球均在该区域内或者任一小球在该区域内两球间就有相互作用的恒定斥力F=1N,当两小球均在该区域外时两球间无作用力。A球离作用区左边界SA=20m,B在作用区右边界处,作用区长度L=5.5m。现使A以初速度vA=8m/s、B球以初速度vB=2m/s相向运动。求:(1)A从开始运动到完全穿过作用区所用时间;

(2)适当调节作用区的宽度或作用力大小,可使A穿过作用区后A、B两球的总动能最小,求A、B两球的最小总动能。

 

 

 

 

 

 

 

 

 

 

 

 

 

 

答案   

1.D   2.B  3.ACD  4.AD  5.BC  6.D  7.A

8. (1)6,不明显,可忽略      (2) 斜面高度h; 滑块A的质量M及斜面的高度h,且使Mh不变     提示:因为是气垫导轨,所以可以忽略摩擦力的作用(或由(1)知),所以滑块受到的合外力即为,当质量一定时,改变外力可以改变h(或L,但这个一般不采用);而要验证外力一定时,质量与加速度的关系,质量要变,但外力不变,所以从公式知当改变M,须使得Mh保持不变。如果你有良好的分析习惯的话,这个题的难度还好,但如果你没有好的分析习惯的话,后一空就难了,可能想不出,可能想出要花许多时间。

 (3)滑动摩擦力,arcsin0.6,0.3(上滑、下滑位移大小均为 0.64m,时间分别为0.4s和0.6s。)

9.(1)对A由牛顿定律得:F+mg sinq-mmg cosq=ma,a=F+g sinq-mg cosq,由图中斜率得:=,m=7.5 kg,(2)由图线截距得:g sinq-mg cosq=4,所以m=0.25,

10. 解:⑴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第一段:F -mgsinα-f=ma1                    2分

第二段:mgsinα+f= ma2  (a1=a2`大小)         2分

第三段:mgsinα-f= ma3                       2分

设斜面长为L。高度为h,由运动学公式有:

                              2分     

                                   2分

解上面各式得:f =(mgsinα)/3   ;           2分

⑵设斜面高度为h,物体在下滑过程中(第三段)有

vt2=2a3L                                2分

             1分

            2分

11. 解:(1)设该队员下滑中的最大速度为v,滑至地面前瞬间的速度为v1,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在整段过程中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下滑的距离分别为h1和h2

该队员先做自由落体运动,有 v2=2gh1              ①               (1分)

    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有   v2-v12=2ah2           ②               (1分)

fmaxmg=ma                                     ③              (2分)

且 s=h1+h2                                      ④              (1分)

      v1=6m/s

由③式得:a=5m/s2                                               (1分)

再由①②④式联立可得  v=10m/s                                  (2分)

所以该队员下滑过程中动量的最大值p=mv=650kg?m/s              (2分)

(2)由v=gt1                               ⑤                  (1分)

  v-v1=at2                                 ⑥                  (1分)

由⑤⑥式可得  t1=1s   t2=0.8s                                       (2分)

所以该队员下滑过程的最短时间t=t1+t2=1.8 s                          (2分)

 

12. 解:(1)F=(M+m)a …………(2分)

    μmg=ma  …………(2分)

   F=μ(M+m)g=0.1×(3+1)×10N=4N …………(2分)

(2)小物体的加速度

              

 木板的加速度

                 ……………………(2分)

解得物体滑过木板所用时间…………(2分)

物体离开木板时的速度…………(2分)

    

(3)若F作用时间最短,则物体离开木板时与木板速度相同。设F作用的最短时间为t1,物体离开木板时与木板的速度为v

               

代入数据解之得  t1=0.8s

 

13.(1)B球受作用力的加速度m/s2……………(1分)

A球受作用力的加速度    m/s2……………(1分)

B在作用区中运动的最远距离m………… …(1分)

B从进入作用区到穿出作用区用时Ft1=2mvB …………(1分)

t1=2(s) …(1分)                                                       

A运动距离m………………………(1分)

A的速度  m/s    …………………(1分)

A匀速运动的时间 s………………(1分)

A穿出作用区用时…………………(1分)

t3=1s    t3=11s(舍去) ……………………(1分)

A从开始运动到完全穿过作用区所用时间t=t1+t2+ t3=4 s…………………(1分)

 (2)要使A、B的动能之和最小,则A穿过作用区后与B速度相等…(1分)

右动量守恒得……………………………(1分)

A、B的动能之和…………………………………(1分)

解得Ek=16.3J…………………………………… …(1分)

 

试题详情

2008年秋季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期中联考

高三年级地理试题

命题单位:鄂州市二中      命题人:胡明华  刘正雄  梁新贤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页,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班级填写在试卷指定位置。

2.第Ⅰ卷答案写在答题栏内,第Ⅱ卷答案写在各题指定答题处。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下图是在P地上空的俯视半球投影图,该地此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值,该地此日看到太阳作顺时针运动,且发现太阳高度范围是10°-30°之间, E、F是等0°太阳高度线与外圆的交点,弧线MPN与纬线垂直。

1.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地此时看到太阳位于正南方的天空上,纬度是75°N

B. K地此时看到太阳位于正北方的天空上,纬度是70°S

C. E、F两地此时位于赤道上,E地地方时是6:00

D. E、F两地不一定位于赤道上,此时地方时不能确定

 

 

 

 

 

 

 

 

2.如图,Z为直射点,弧线XY是过Z点的球面一段劣弧,且是X、Y之间最短的一段弧,Z是该弧的中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Y两地经度差一定小于180°

B.若X、Y两地纬度相同时,则X、Y两地纬度值不大于23°26′

C.此时X、Y两地太阳高度相等

D. 此时X、Y两地不一定同在白昼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二分、二至日大阳高度日变化(h1≠h2,且h1,h2均不等于90°)。读图回答3-4题。

3.该地的纬度是   

A.23°26′N          B.13°26′N  

    C.11°43′N      D.46°52′N

4.某日该地日出时北京时间为11:00,则该日该地日落时北京时间为 

    A.01:00   B.03:00   C.21:00   D.23:00

右图是a、b、c三地太阳总辐射量变化示意图,回答5-6题

5.这三地可能在①赤道附近 ②回归线附近 ③极圈附近 ④极地附近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6.它们可能分布在   

①长城站  ②黄河站  ③鹿特丹  ④新加坡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读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7―9题.

7.N处气压值可能为

A.1005、1010    B.1006、1018   

C. 1015、1020    D.1010、1020

8.此时,郑州与合肥相比

A.郑州风力较小、合肥风力较大B.合肥气温低、气压高

C.降水最可能在郑州          D.降水最可能在合肥

9.在图中所示的季节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开普敦温和多雨      B.温带草原一片枯黄    

C.热带季风区干燥少雨  D.阿姆斯特丹寒冷干燥

2008年第9号台风“北冕”、第12号台风“鹦鹉”以及第13号台风“森拉克”先后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给沿海地区带来极大的影响。据此回答10-11题

10.读右图某台风移动路径图,回答9月20日4时南京吹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11.有关台风叙述正确的是

A、台风对我国东南地区农业起到一定有利作用。B、台风是形成于西北大西洋上的热带气旋。

C、在南半球为逆时针旋转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D、每年春秋季节,我国沿海频受台风袭击。

12.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图所示气候除南极洲外其它各大洲均有分布

B、②图所示气候适宜小麦生长,该气候所在区域是重要小麦产区

C、③④图所示气候均分布在大陆东岸,且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

D、图中所示所有气候在南美洲均有分布

13.有关我国水稻土、紫色土、红壤、黑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

B.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C.水稻土、紫色土属非地带性分布,红壤、黑土属地带性分布

D.水稻土、紫色土、红壤、黑土都是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

14.读“我国98°E以东某地气温、降水量与高度关系示意图”,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是我国南北综合地理分界线                 

B.该地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C.该地农林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达

D.该地地质灾害频发,喀斯特地貌分布典型

下图中数码①-⑦代表陆地自然带,“干”、“湿”表示水分状况。读图回答15-16题 :  

 

 

 

15.甲和乙两大陆陆地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

A.①与⑤          B.①与⑥   

    C.③与⑤        D.③与⑥

16.与①所处纬度相当的表层海域相对于⑦东侧表层海域

A.温度高、盐度低  B.温度高、盐度高

C.温度低、盐度高   D.温度低、盐度低

读某岛屿周围的海底地形图(等深线单位为米),回答17-19题:

17.该岛屿近海海底有石油.天然气资源,则可能分布在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8.丙处海底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A.大洋板块内部的岩浆活动       

B.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张裂

    C.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       

D.大陆板块内部断裂下陷

19.该岛西部海岸线目前80%左右正处于被侵蚀状态,下列哪些活动可能是其原因

    ①河流上游修建水库    ②河流上游滥砍乱伐

    ③兴建港口防波堤      ④开采河口海岸砂石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市发生了8级地震,地震震中位于阿坝自治州汶川县,距省会成都市不足100公里。这次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读全球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第20-21题:

20.四川省汶川大地震震中最接近图中哪一位置

A.①        B.②     

C.③        D.④

21.③地区处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但火山活动较少,其原因可能是

A.此处地壳活动不活跃            

B.此处断层较少,地质构造稳定

C.此处为消亡边界,不会出现火山活动

D.此处地壳厚度大,岩浆向上侵入岩层但不易喷出

“地震真正的故事记录在岩石和土壤中”。地震是由地壳深处断层的运动引起的,如果运动足够强烈,地表就会产生裂缝,数年后,沉积物又将裂缝覆盖。下图是“某地区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该地区地质历史上至少发生过几次地震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23.由图示信息,可以判断下列正确的有

①该地区的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内力作用

②各条断层中 a 断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最晚

③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⑤在断层附近的大型工程一般不会诱发地震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下图为某地区地形图,实线表示等高线,虚线表示等潜水位线,x1>x2>x3>x4,读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河流走向为

A.自东北向西南    B.自西南向东北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东南向西北

25.下列关于该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由于降水少,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B.该地区此时处在枯水季节

C.甲地位于三江平原,植被为针阔混交林

D.该地主要农作物为冬小麦、玉米、甜菜

 

Ⅰ卷选择题答题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Ⅱ卷(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大题,共50分)

26.(21分)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发射中心拔地而起直刺苍穹,入轨调姿后,飞船在离地面343公里的高空大致沿正圆轨道绕地飞行,飞船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约为42°,每圈约90分钟。 28日17时37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中国北部主着陆场安全着陆。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和飞船的地面轨迹图,回答(1)-(4)小题。(每小题2分)

(1).我国发射的“神州七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Ⅲ层  气温在-50℃20℃之间   B.Ⅱ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Ⅲ层  最低气温约为-80℃        D.Ⅱ层  最高气温约为40℃

(2).航天员身穿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号”舱外航天服,首次实现了太空行走。要满足航天员的出舱需要,“飞天号”舱外航天服具有的主要特性有(    ) 

①高强度     ②耐高温     ③抗撞击    ④  防辐射    ⑤防失重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3).飞船在正圆轨道绕地飞行一圈后,其在地面的垂直落点相对一圈前的位置变化及飞行一圈中其垂直落点的纬度变化范围叙述正确的是(    )

A. 向东平移约22.5°  纬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B. 向西平移约22.5°  纬度在南北纬42°之间

C. 位置不变     纬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D. 位置不变     纬度在南北纬42°之间

(4).飞船在正圆轨道绕地飞行时,其在地面的垂直落点经过42°N的前后过程中,有关其移动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西→西南   B. 西南→西→西北   C.东北→东→东南   D. 东南→东→东北

下面是我国境内沿38°N纬线的地形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题。

(5).“神舟”七号飞船返回仓的着陆场选择在(  )(2分)

 A.甲地形区中部   

 B.乙地形区中部

C.丙地形区中部    

D.甲、乙两个地形之间的地带

(6).“神舟”七号飞船返回仓的着陆场具有哪些优越的非自然条件?(4分)

 

 

 

 

 

(7).上图E、F是我国一条著名大河中的两河段,哪段有凌汛现象?哪段含沙量大?并分别简要说明其主要原因。(7分)

 

 

 

 

 

 

 

7. (11分)下图为按连续五日平均气温划分的“世界四季类型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C:\Documents and Settings\HGMSLLL\Local Setting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未命名7.tif(1)简析世界四季类型分布的特点。(2分)

 

 

 

 

 

(2)A、B两地与同纬度其它地区相比,四季类型有何不同?简析主要原因。(3分)

 

 

 

 

 

 

(3)分析比较图中“四季如春”型与“四季分明”型的主要分布区域及其形成主要原因。(6分)

 

 

 

 

 

 

 

28.(18分) 2008年7月7日,八国集团峰会在日本北海道洞爷湖举行,为期3天。届时,各国首脑将汇聚一堂,商讨地球温室效应对策、世界粮食及原油价格高涨等全球瞩目的议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2分)(   )

       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    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

 C. 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    D.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

(2)读甲图,分析能源自给的省市区能源能够满足需求的共同原因。(3分)

 

 

 

 

 

 

 

(3)读“中国风能资源丰富省区比较表”,说明风能分布的特点。(3分)

 

 

 

 

 

(4)读甲,乙两图,简要说明我国利用风能的特点。(2分)

 

 

 

 

(5)读丙、丁两图及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风能利用状况和对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5分)

 

 

 

 

 

(6)荷兰利用风能的历史悠久,分析荷兰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3分)

2008年秋季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期中联考

试题详情

2009届高三二轮专题精练之:物体的平衡

班次      姓名           学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方向相反的水平拉力Fa、Fb分别作用于物体A、B上,使A、B一起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A、B始终保持相对静止,且Fb=2Fa。以 fA表示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以fB表示B受到桌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则(    )

A.fA=0,  fB= Fa      B.fA=0   fB=2 Fa

C.fA=Fa,  fB= Fa     D.fA=Fa  fB =2 Fa

2.有一直角V型槽,固定在水平面上,槽的两侧壁与水平面夹  

角均为 45°,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为m的正方体均匀木块放在 

槽内,木块与槽两侧壁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和μ2(μ12)。

现用水平力推木块使之沿槽运动,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    )

 

   

 

3.如图所示,贴着竖直侧面的物体A 的质量mA=0.2kg,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B的质量mB=1kg,绳重、绳和滑轮间的摩擦均不计,且绳的OB部分水平,OA部分竖直,A和B恰好一起做匀速运动.取g =10m/s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B 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B.如果用12N的水平力向左拉B,物体A和B也能做匀速运动

C.若在物体B上放一个质量为mB的物体后再由静止释放,

根据f =μN可知B受到的摩擦力将增大1倍

D.若在物体B上放一个质量为mB的物体后再由静止释放,

则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大小无关且保持不变

4.一个质点在三个共点力F1、F2、F3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如图所示。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A.F1 > F2 > F3         B.F1 > F3 > F2

C.F3 > F1 > F2         D.F2 > F1 > F3

5.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有滑轮,两物块P、Q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P悬于空中,Q放在斜面上,均处于静止状态。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推Q时,P、Q仍静止不动,则(     )

A.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小 B.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C.轻绳上拉力一定变小    D.轻绳上拉力一定不变

6.如图所示,用三根轻绳将A、B两小球以及水平天花板上的固定点O之间两两连接。然后用一水平方向的力F作用于A球上,此时三根轻绳均处于直线状态,且OB绳恰好处于竖直方向,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三根轻绳的长度之比为OA:AB:OB=3:4:5,两球质量关系为mA=2mB=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B绳的拉力大小为2mg   B.OA绳的拉力大小为10mg/3

C.F的大小为4 mg /3        D.AB绳的拉力大小为mg

7.一质量为M的探空气球在以速率v匀速下降,若气球所受浮力F始终保持不变,气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与速率成正比,重力加速度为g。现从气球吊篮中减少一定质量的物体后,该气球以速率nv匀速上升,则从气球吊篮中减少的质量为  (         )

A.n(M-F/g)             B.(n+1)(M-F/g)

C.M-n F/g                D. M-(n+1)F/g

8.如图所示,A、B是两根竖直立在地上的木桩,轻绳系在两木 

桩不等高的P、Q两点,C为光滑的质量不计的滑轮,当Q 点 

的位置变化时,轻绳的张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Q点上下移动时,张力不变B.Q点上下移动时,张力变大

C.Q点上下移动时,张力变小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9.如图所示,A、B为竖直墙面上等高的两点,AO、BO为长度相等的两根轻绳,CO为一根轻杆,转轴C在AB中点D的正下方,AOB在同一水平面内,ÐAOB=120°,ÐCOD=60°,若在O点处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则平衡后绳AO所受的拉力和杆OC所受的压力分别为( )

A. B. C. D.     

10.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劈形物体B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粗糙物块A以某一初速度沿劈的斜面向上滑,至速度为零后又加速返回,而物体M始终保持静止,则在物块m上、下滑动的整个过程中(     )

A.地面对物体M的摩擦力先向左后向右

B.地面对物体M的摩擦力方向没有改变

C.地面对物体M的支持力总小于(M+m)g

D.物块m上、下滑动时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11.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m3的小物块A、B、C 

用两根相同的自然长度为、劲度系数为的轻弹簧连 

接起来,在竖直向上的外力F的作用下静止,小物块A、 

B、C可视为质点,A、C之间的距离是(    )

A.       B.

C.       D.

12.如图所示,轻绳两端分别与A、C两物体相连接,mA=1kg,mB=2kg,mC=3kg,物体A、B、C及C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轻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若要用力将C物拉动,则作用在C物上水平向左的拉力最小为(取g=10m/s2)(   )

A.6N        B.8N        C.10N       D.12N

13.(18分)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并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一位同学学习了滑动摩擦力后,怀疑滑动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积有关,于是他准备用实验探究这个问题。(1)这位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成正比,这属于科学探究活动____   _    环节。

(2)为完成本实验,需要自己制作木块,他应制作的木块是下列选项中的___________。

A.各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正方体木块     B.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的正方体木块

C.各面粗糙程度相同,长宽高各不相等的长方体木块

D.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长度高各不相等的长方体木块

(3)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秤水平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

方案B:木块固定,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

 

 

 

 

 

 

①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是方案     

原因是        

②该实验中应测量的物理量是           

③除了实验必需的弹簧秤、木板、木块、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质量为200g的配重若干个.该同学在木块上加放配重,改变木块对木板的正压力(g =10m/s2).记录了5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配重(个数)

0

1

2

3

4

弹簧秤读数(N)

0.50

1.00

1.50

1.80

2.50

测木块重(N)

2.00

请根据上述数据在坐标纸上做出木块所受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图象;

由图像可测出木板和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14.(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B=14kg的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A=10kg的木

箱A在木板B上。一根轻绳一端拴在木箱上,另一端拴在地面的木桩上,绳绷紧时与

水平面的夹角为=37°。已知木箱A与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5,木板B与地

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现用水平力F将木板B从木箱

A下面匀速抽出,试求:(sin37°=0.6,cos37°=0.8)

(1)绳上张力T的大小;

(2)拉力F的大小。

 

 

 

 

15.(12分)质量为m的物体A放在倾角为θ=37o的斜面上时,恰好能匀速下滑,现用细线系住物体A,并平行于斜面向上绕过光滑的定滑轮,另一端系住物体B,物体A恰好能沿斜面匀速上滑,求物体B的质量,(sin37o=0.6,cos37o=0.8)

 

 

 

 

 

 

16.(14分)在倾角为的斜面上,一条质量不计的皮带一端固定在斜面上端,另一端绕过一中间有一圈凹槽的圆柱体,并用与斜面夹角为β的力拉住,使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不计一切摩擦,圆柱体质量为m,求拉力F的大小和斜面对圆柱体的弹力N的大小。某同学分析过程如下:

将拉力F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方向进行分解。

沿斜面方向:                  F cos β=mg sin              (1)

沿垂直于斜面方向:  F sinβ+N=mg cos  (2)

问:你同意上述分析过程吗?若同意,按照这种分析方法求出F及N的大小;若不同意,指明错误之处并求出你认为正确的结果。

 

 

 

 

 

 

17.(16分)如图所示,在与水平方向成θ=30°角的平面内放置两条平行、光滑且足够长的金属轨道,其电阻可忽略不计。空间存在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20T,方向垂直轨道平面向上。导体棒ab、cd垂直于轨道放置,且与金属轨道接触良好构成闭合回路,每根导体棒的质量m=2.0×10-2kg、电阻r=5. 0×10-2Ω,金属轨道宽度l=0.50m。现对导体棒ab施加平行于轨道向上的拉力,使之沿轨道匀速向上运动。在导体棒ab运动过程中,导体棒cd始终能静止在轨道上。g取10m/s2, 求:

(1)导体棒cd受到的安培力大小;

(2)导体棒ab运动的速度大小;

(3)拉力对导体棒ab做功的功率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C

AD

C

 D

B

B

A

B

BC

B

B

 

13.(1)作出假设 (2分)

(2)C  (2分)

(3)① b  方案A操作需要匀速拉动木块,难以控制,且要读运动中的弹簧测力计的读

数;方案B操作只要使木板运动即可,不必限定匀速运动,且弹簧测力计不动容易读数.(2

分)②木块的重力、每次拉木板时木块和木板间的摩擦力(2分)③图象如右:(2分;画出

过坐标原点的直线给这2分,画成折线的不给分)μ=0.25  (2分)

14.T=100N  F=200N

15.解:当物体A沿斜面匀速下滑时,受力图如图甲   (1分)

    沿斜面方向的合力为0     f=mgsinθ        (3分)

    当物体A沿斜面匀速上滑时,受力图如图乙   (1分)                     图甲

    A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不变,方向沿斜面向下  (1分)

    沿斜面方向的合力仍为0  TA=f ’+mgsinθ     (2分)

    对物体B                TB=mBg            (1分)                    图乙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      TA=TB             (1分)

    由以上各式个求出        mg=1.2m           (2分)    

16.不同意(2分)。平行于斜面的皮带对圆柱体也有力的作用(2分)。

(1)式应改为:F cosb+F=mg sina         (3)(3分)

由(3)得F=mg (4)  (2分)

将(4)代入(2),解得: N=mg cosa-F sinb=mg cosa-mg sinb (3分)

17.(1)导体棒cd静止时受力平衡,设所受安培力为F,则

F=mgsinθ                                                

解得    F=0.10N                                                  

(2)设导体棒ab的速度为v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通过导体棒cd的感应电流为I,则       E=Blv          I=           F=BIl                                                       

联立上述三式解得v=                                      

代入数据得       v=1.0m/s                                           

(3)(7分)设对导体棒ab的拉力为F,导体棒ab受力平衡,则

      F=F+mgsinθ                                                  

解得     F=0.20N                                                     

     拉力的功率P=Fv                                                 

解得    P = 0.20W                                                      

 

试题详情

2009届高考重要省份名校地理试题精练中国地理

湖北省八市2009届高三3月调考

读我国某地东西向自然景观剖面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地区积温分布与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积温偏低的主要原因是该地降水量大

B.乙处积温高于两侧是因为地处山间谷地,地形闭塞

C.丙处积温高,是因为该地区地形开阔,地势平坦

D.积温的高低与地势的高低大致呈正相关

2.积温的高低决定了农作物的复种指数,若我国某地的积温是该地最高积温的两倍,其农作物的复种指数和主要粮食作物是

A.一年二熟  小麦、玉米              B.一年二熟  水稻

C.两年三熟  小麦、水稻              D.一年三熟  水稻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3―4题。

6ec8aac122bd4f6e

 

3.关于图中P处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距河流近,热容量大,一月气温高    B.山地地形,地势较高,气温较低

  C.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     D.靠近冷空气源地,气温较低

4.图中Q处降雪日数不同于同纬度附近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该地气温高,不易形成降雪天气

    B.深居内陆地区,水汽难以到达,降雪少

    C.该地没有凝结核,缺少成云致雨的条件

    D.山地地势高,气温低,易形成降雪天气

湖北省黄冈中学2009届高三10月月考试题

下图为沿某条经线的我国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5―7题。

 

 

 

 

5.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B.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C.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D.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6.图中①②③④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处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B.②处千沟万壑,地表破碎

C.③处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D.④处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

7.图中①②③④地形区发展农业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

B.②处地势平坦,红壤广布,土层贫瘠

C.③处灌溉水源充足,夏季常受台风侵袭

D.④处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

湖北省荆州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下学期质量检查

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回答8~10题

8、关于图中城市①的名称、主要工业部门和工业地域类型,叙述正确的是

A. 襄樊――石化工业――面积较小,发育程度较低

B. 宜昌市――电力工业――面积较小,发育程序较低

C. 十堰市――汽车工业――面积较大,发育程度较高

D. 荆州市――纺织工业――面积较大,发育程度较高

9、图中城市②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河流          B. 气候         C. 旅游         D. 交通

10、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试题详情

2009届高三二轮专题精练之:圆周运动与万有引力

班次      姓名           学号    

1.在地球大气层外有很多太空垃圾绕地球转动,可视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每到太阳活

动期,由于受太阳的影响,地球大气层的厚度增加,从而使得某些太空垃圾进入稀薄大气层,

运动半径开始逐渐变小,但每一周仍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若在这个过程中某块太空垃圾质

量能保持不变,则这块太空垃圾的                                                  (    )

       A.线速度逐渐变小                                 B.加速度逐渐变小

       C.运动周期逐渐变小                             D.机械能逐渐变大

2.质量为m的小球由轻绳a和b分别系于一轻质木架上的A点和C点,如图所示,当轻杆绕轴BC以角速度匀速转动时,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绳a在竖直方向,绳b在水平方向,当小球运动到图示位置时,绳b被烧断的同时杆子停止转动,则(   )

A.小球仍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B.在绳被烧断瞬间,a绳中张力突然增大

C.若角速度较小,小球在垂直于平面ABC的竖直平面内摆动

D.若角速度较大,小球可在垂直于平面ABC的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3.在四川汶川的抗震救灾中,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北斗导航系统又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具有导航、定位等功能。“北斗”系统中两颗工作星均绕地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某时刻2颗工作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如图所示).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则以下判断中错误的是(  )

A.这10颗卫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均为

B.卫星1向后喷气就一定能追上卫星2

C.卫星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所需的时间为

D.卫星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功为零

4.质量为m的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上的重力为G,它在到地面的

距离等于地球半径R的圆形轨道上运动时(      )

A.速度为     B.周期为   

C.动能为        D.重力为0

5.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板上放一个物块,使水平板和物块一起在竖直平面内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a b为水平直径,c d为竖直直径,在运动中木板始终保持水平,物块相对于木板始终静止,则(  )   

   A.物块始终受到三个力作用       B.从ab,物块处于超重状态

   C.从ba,物块处于超重状态   

   D.只有在abcd四点,物块受到的合外力才指向圆心

6.如图所示,方框表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航天站中的一个实验室,质量为m、受地球的吸引力为G的物体A放在P平面上,引力G的方向与P平面垂直。设物体A与P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现在A物体上加一个沿P平面方向的力F,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实验室观察到A物体的加速度为   B.实验室观察到A物体的加速度为

C.A物体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为  D.A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7.科学家根据考察,比较一致地认为6560万年前地球上发生的那次生物大灭绝是由一颗直径大约为lOkm、质量为l×1012t的小行星以20~30km/s的速度砸到地球上而导致的。这次释放的能量相当于6×1013t的TNT炸药所放出的能量。现假设有一颗直径lkm的小行星(密度和速度都和那颗6560万年前与地球发生碰撞的小行星一样)撞上了地球,在碰撞中释放的能量大约相当于(   )

   A.6×lOl2t的TNT炸药所放出的能量   B.6×1011t的TNT炸药所放出的能量

   C.6×1010t的TNT炸药所放出的能量   D.6×107的INT炸药所放出的能量

8.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会联合会第26届大会经过表决,确定了行星的确切标准,同时决定将冥王星降格为矮行星,并视其为海王星外天体的一个星族的标志。其重要的原因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10多年的时间里,在海王星轨道以外发现了数以万计的小天体,构成一个“柯伊伯”环带,冥王星只是其中最早被发现的,而且还不是里面最大的。下列有关冥王星和“柯依伯”环带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冥王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比海王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短

B.冥王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比海王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长

C.“柯依伯”环带中小天体绕太阳运动的线速度与离太阳距离成反比

D.“柯依伯”环带中小天体绕太阳运动的线速度与离太阳距离的平方根成反比

9.2006年2月10日,中国航天局将如图所示的标志确定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志,它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明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假想人类不断向月球“移民”,经过较长时间后,月球和地球仍可视为均匀球体,地球的总质量仍大于月球的总质量,月球仍按原轨道运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将变大

B.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将变小

C.月球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将变大

D.月球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将变大

10.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宇宙飞船,实现了我国航

天技术的又一突破――首次航天员太空行走。航天员翟志刚在出舱活动过程中始终有一只手

抓住舱外的扶杆,若他松手完全脱离飞船, “神舟七号”飞船将(   )

A.速度增大     B.加速度减小    C.轨道半径不变    D.周期变大

11.太阳系以外存在着许多恒星与行星组成的双星系统.它们运行的原理可以理解为,质量

为M的恒星和质量为m的行星(M>m),在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有规则地运动着.如

图所示,我们可认为行星在以某一定点C为中心、半径为a的圆周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图

中没有表示出恒星).设万有引力常量为G,恒星和行星的大小可忽略不计.

(1)试在图中粗略画出恒星运动的轨道和位置;

(2)试计算恒星与点C间的距离和恒星的运行速率v.

 

 

 

 

 

 

 

 

 

 

 

 

12. 经过天文望远镜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许多双星系统,通过对它们的研究,

使我们对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分布情况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双星系统由两个星体组成,

其中每个星体的大小都远小于两星体之间的距离,一般双星系统距离其他星体很远,可以当

作孤立系统来处理(即其它星体对双星的作用可忽略不计).

现根据对某一双星系统的光度学测量确定:该双星系统中每个星体的质量都是m,两者

相距L,它们正围绕两者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1)试计算该双星系统的运动周期T1

(2)若实际中观测到的运动周期为T2, T2与T1并不是相同的,目前有一种流行的理论认为,在宇宙中可能存在一种观测不到的暗物质,它均匀地充满整个宇宙,因此对双星运动的周期有一定的影响.为了简化模型,我们假定在如图所示的球体内(直径看作L)均匀分布的这种暗物质才对双星有引力的作用,不考虑其他暗物质对双星的影响,已知这种暗物质的密度为ρ.求

 

 

 

 

 

13. 2008 年4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了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卫星准确定点于地球同步轨道。中继卫星享有“卫星的卫星”之誉,可为卫星、飞船等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各类卫星使用效益和应急能力。

现用“天链一号”卫星对某始终飞行在地球赤道上空的“资源卫星”实施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设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资源卫星”和“天链一号”卫星绕地球飞行时距地面的高度分别为h1和h2(h1<h2)。求:

(1)该“资源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周期;

(2)忽略由于“天链一号”卫星的运行对测控范围的影响,试估算:在“资源卫星”运行一个周期的时间内“天链一号”卫星对它测控的时间。

 

 

 

 

 

 

 

14.某课外小组经长期观测,发现靠近某行星周围有众多卫星,且相对均匀地分布于行星周围,假设所有卫星绕该行星的运动都是匀速圆周运动,通过天文观测,测得离行星最近的一颗卫星的运动半径为R1,周期为T1,已知万有引力常为G。求:

⑴行星的质量;

⑵若行星的半径为R,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⑶通过天文观测,发现离行星很远处还有一颗卫星,其运动半径为R2,周期为T2,试估算靠近行星周围众多卫星的总质量。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CD

B

BC

C

ACD

C

BD

C

C

11. (1)恒星运动的轨道和位置大致如图.

(2)对行星m      

对恒星M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 F与F′大小相等,则   

对恒星M   ,代入数据得  

12. (1)两星的角速度相同,故 

而    可得                                       ①

两星绕连线的中点转动,则    解得       ②

所以                                  ③

(2)由于暗物质的存在,双星的向心力由两个力的合力提供,则

                                       ④

M为暗物质质量,                              ⑤

解④和⑤式得:                                  ⑥

可求得:                                  ⑦

联立③、⑦式解得:                             ⑧

13. 建立物理模型如图所示

(1)对“资源卫星

   G=m(R+h1)    ①(2分)

              m0g=G       ②(1分)

   解得:T1     ③(2分)

(2)设A为“天链一号”卫星,过A作地球的切线AB和AC,则∠COB所对应的圆弧即为测控范围。
由O作垂线OE、OD如图所示,则
由几何知识有:

cosα=   即:α=arccos                     ④(1分)

cosβ=  即:β=arccos           ⑤ (2分)

所以 ∠COB=2(α+β)=2(arccos+arccos)   ⑥(2分)

   测控时间  t=T1                          

   t=(arccos+arccos)        ⑧(2分)

14. 解答:⑴ 由:………………① 

得该行星质量……………②

⑵由  ……………………③ 

得第一宇宙速度:……………④

⑶因为行星周围的卫星均匀分布,研究很远的卫星可把其他卫星和行星整体作为中心天体,由………⑤

得行星和其它卫星的总质量…⑥

所以靠近该行星周围的众多卫星总质量

……………………⑦

 

 

试题详情

三种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的习题分析和教学建议

 

化学习题是化学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不同类型的习题对巩固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有不同的作用。教科书编写时要注意开发新的题型,增加思考题、讨论题、实践题和开放题的比例;编制的习题应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实际,调查、咨询或进行实验,最终解决化学问题;要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从不同层次进行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依据《课程标准》编写并审定通过的新版高中化学教材已有3种,分别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宋心琦主编,以下简称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王祖浩主编,以下简称苏教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王磊主编,以下简称山东科技版)。

对这三种教材(化学1、化学2)的章节习题进行比较和分析,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新版化学教材的习题形式和结构特点,理顺习题教学与日常教学的关系,进一步理解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方法的优化、教育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正确把握(化学1、化学2)教学质量标准。

1 初步统计

三种教材(化学1、化学2)的习题题量、习题类型、各类题占习题总数的百分数统计如下:

表1 三种教材的习题题型分类统计表

 

习题总数量

平均每节习题数量

题  型  分  类

选择题

填充题

填表题

问答题

调查、实践、讨论

实验设计

计算题

1

人教版

77

6.4

18

13

3

18

11

5

4

苏教版

93

6.0

21

32

1

18

2

8

11

山东科技版

89

4.7

12

17

3

20

12

6

19

2

人教版

71

5.9

21

11

4

103

10

0

1

苏教版

101

6.1

17

12

1

41

14

3

12

山东科技版

75

4.9

31

14

1

13

12

1

3

注:(1) 平均每节(课题)习题数量含每章(单元)的专题作业(自我评价)。

    (2) 题型分类中的题量包含专题作业(自我评价)。

    (3) 非选择题但只有惟一答案的题型(如写化学方程式、电子式等)归入填充题类型。不在题型分       类表中列出、又不属于填充题类型的题型(如诊断性习题)归入问答题类型。

表2 各类题占习题总数的百分数统计表

 

人教版

苏教版

山东科技版

习题总数

141

194

164

选择题

39

27.6%

38

19.6%

43

26.2%

填充题

24

17.0%

44

22.7%

31

18.9%

填表

7

5.0%

2

1.0%

4

2.4%

问答题

32

22.7%

69

35.6%

33

20.1%

调查、实践、讨论

21

14.9%

16

8.2%

24

14.6%

实验设计

5

3.5%

11

5.7%

7

4.3%

计算

5

3.5%

23

11.6%

22

13.4%

2 教材中习题设置的特点

2.1主观题比重较大

从表1、表2的数据看,三种教材的习题中,选择题的比重约占20%~26%,填充题中约有1/3为主观题,因此在教材的习题中,客观题约占习题总数的30%,主观题约占习题总数的70%,如果去掉教材中每章(单元)的专题作业(自我评价),单从各节(课题)后的习题看,则教材的习题中主观题的比重更大。

新教材的练习题中主观题的比重较大说明:教材中的习题设置,是在保证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重视对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2.2习题设置体现多样性、综合性和灵活性

与原高中化学教材相比,新教材中引入了大量新题型,体现出习题的多样性、综合性、灵活性.

表2列出了7种类型的习题,除了常见的选择题,填充题、计算题、问答题外,新教材还增加了大量的实践性习题,有实验设计、调查、讨论,上网查询、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制作实物模型,绘制表格等。

综合性、诊断性习题在新教材中被大量采用。

如:山东科技版化学1,第三章第3节“硫的转化”(第89页)习题5: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你对硫元素家族有了哪些认识?硫单质、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都是硫元素中核心成员,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表示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    SO2、    SO3    H2SO4

(2)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它们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3)除它们之外,对于硫元素家族的成员,你还知道哪些;列举三例。

(4)你对硫元素家族的哪种物质感兴趣?请查找资抖,写一个关于该物质的小短文,谈谈你对它的认识。

该道习题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也有知识拓展和能力的训练,同时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是一道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题目。学生在解决本题所提出的问题时,必须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从不同层次进行思考,要查找资料,对有关材料进行整理和陈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解决本题所提出的问题时,问题解决方式和文字陈述形式也会各不相同。因此,问题解决过程即是知识巩固提高的过程,也是学习新知的过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科学素养,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同时这种多样化的解题方式,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给对化学学习有兴趣的同学以更大的探索空间。

2.3实践性习题注重科学探究和能力培养

表3 三种教材中部分实践性习题出现的频次统计表

 

人教版

苏教版

山东科技版

调查报告(篇)

3

1

 

撰写小论文(篇)

1

2

1

撰写短文(篇)

1

1

1

讨论、交流(次)

6

3

1

查阅资料、(上网)(次)

10

4

9

实验设计(个)

5

11

8

注:一道习题中若同时出现查阅资料、撰写小论文、与同学交流等词时,进行重复计次。

实践性习题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习题形式,这类习题虽然在三种教材习题中占的比重不大(约15%),但对“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实际,调查、咨询或进行实验,最终解决化学问题” ;“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从不同层次进行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都会起到重要作用。这类习题,往往需要同学之间进行分组合作才能较好、较快地解决问题,因此也创造了让学生互相充分合作、质疑、分享成果的机会。

表4 三种教材中的部分实践性习题举例

教材

习题

用明矾净水时,如果明矾偏少,净水效果不好;如果明矾过多,会导致哪些问题?(请查阅有关资料)

写一篇关于食物中营养物质摄取的调查报告,研究食物摄取量和食物类型对健康的影响。

制作一张海报,宣传酗酒的危害。

设计实验方案区别铝制易拉罐和铁制易拉罐

地球上的生物与人类利用太阳能的途径有哪些?请与同学交流讨论,并以图表表示,分析其中哪些途径与化学反应有关?

试从已弃置不用的物品中寻找材料,完成一件有实际用途的制作,并以“变废为宝,从我做起”为题做一次演讲。

请根据你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理解,设计、绘制一张新的元素周期表。

某次化学实验后,回收的废液中可能含有Cu2+、Ba2+、Ag+。请你用实验的方法检验该废液中是否含有这些离子,写出你的实验方案及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你认为该废液应该进行怎样的处理后才能够倒掉?写出你设计的废液处理方案及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新教材习题教学的建议

化学习题教学是指围绕化学习题进行的以巩固知识,训练思维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情感,培养学科学习能力,直至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化学习题教学是新教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3.1方式多种

教师在布置学生进行习题练习时,要改变以往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全部作业的做法,将课本中的章节习题分成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部分和合作完成部分。

应当鼓励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在小组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较复杂的实践型作业,对调查报告、写小论文类型的习题,可让组内的学生转换分工角色,轮流执笔完成书面报告。

3.2评价多元

练习题的批改不要像测试题批改那样只针对答案的正误进行总的评判,应像批改作文那样对学生的双基水平、思维水平、学习态度和解题策略等方面分别评判,多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过程,注重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创造能力。设置学习园地或利用网络展示学生作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宣讲自己的论文、报告,并进行点评,给学生以交流、探讨的空间,使学生在作品的交流、评价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反思、领会,并进行新的尝试。这样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更强的指导性。

要通过纸笔测验,强化对学生化学知识技能的训练;运用表现评定的方法,突出对实验探究、开放式活动式问题的解决能力的考查;运用观察法、成长档案袋法强化过程性评定。

3.3实施求实

在使用新教材的习题时,必须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学校的现状、教师的水平出发,求实效,要抓住学生的知识、技能这样的核心不动摇,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0

[2] 化学课程标准研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师范教育司组织).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67

[3] 孙夕礼.  论高中化学探究学习的课堂案例设计.  化学教学,  2003(3):17~19

[4] 马春生   在高中化学教学之中渗透课程标准的理念. 化学教学 2005(3):1~5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