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586  594  600  604  610  612  616  622  624  630  636  640  642  646  652  654  660  664  666  670  672  676  678  680  681  682  684  685  686  688  690  694  696  700  702  706  712  714  720  724  726  730  736  742  744  750  754  756  762  766  772  780  3002 

南京市各区县2009年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精编议论文阅读专题

栖霞区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7题。(15分)

①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可以放弃的东西,但万万不可轻言放弃的是:努力。

②你是否知道鲮鱼和鲦鱼的习性?鲮鱼喜欢吃鲦鱼,鲦鱼总是躲避鲮鱼,有人曾经用这两种鱼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者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时,鲮鱼要吃鲦鱼,飞快地向鲦鱼游去,可每次都撞在玻璃板上,游不过去。过了一会儿工夫,鲮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鲦鱼那边游去。更有趣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板抽出来之后,鲮鱼也不再尝试去吃鲦鱼了!鲮鱼失去了吃掉鲦鱼的信心,放弃了已经可以达到目的的努力。

③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时也会犯鲮鱼那样的错误。记得4分钟跑完1英里的故事吧?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也曾喝过真正的老虎奶,但是都没实现目标。于是,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人在4分钟内跑完一英里路程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大,风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实在很多很多。

④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证明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断言都错了。这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更令人惊叹的是,一马当先竟引来了万马奔腾。在此之后的一年里,又有30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

⑤训练技术并没有重大突破,人类的骨骼结构也没有大的改变,数十年前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今天变成了现实?是因为有人没有放弃努力,是因为有了榜样的力量。

⑥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路上,有时候障碍的确存在,甚至很多;但有时候障碍已经消失,或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克服,可我们还误认为障碍仍然存在,不可逾越。可以说,有好多障碍并不是存在于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⑦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胜利者与失败者的重要区别是:胜利者屡败屡战,决不轻易放弃努力;失败者偶遇挫折,却很快放弃了努力。

⑧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道河,那道河叫放弃。

⑨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座桥,那座桥叫努力。 

12.请用文章的观点为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8个字)。(2分) 

                                    ▲                                       

13.阅读文章②―④段,回答问题。(4分)

(1)文章举了哪两个事例来证明论点?(2分)

                                    ▲                                       

    (2)两个是否可以删去一个?为什么?(2分)

                                    ▲                                       

14.对文章第⑥段画线句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障碍是客观存在的,能不能逾越障碍,首先要看自己是不是去努力逾越。

B.我们心里认为有障碍,障碍就存在;只要我们心里认为没有障碍,障碍自然就没有了。

C.有些障碍其实并不存在,但是我们因为害怕而放弃了,成功的希望就没有了。

D.人们常常会被一些假象所迷惑,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干扰而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15.请你说说文章以⑧⑨两段作结尾有哪些作用。(3分)

                                    ▲                                       

16.下列诗句中,最适合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选项是:(  ▲  )(2分)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涛沙》

17.文章第⑦段说“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我们读过的名著中不少人物的经历都能印证这个观点。请仿照示例,再为这个观点补充一个名著中人物的事例。(2分)

示例:《名人传》里提到了音乐巨人贝多芬,他因耳聋一度进入了创作的低谷。但他没有放弃努力,创作了《命运》等著名的音乐作品,甚至在生命的末日还在创作《欢乐颂》。他不屈不挠地与苦难抗争,最终成为了时代的巨人。

                                    ▲                                       

(二)(15分)

12.(2分)答案示例:不可放弃 努力(每个关键词1分,两个关键词都答到但不简洁扣1分)

13.(4分)(1) 鲮鱼不吃鲦鱼;罗杰•班尼斯特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2分)(2)答案示例:不能删去,两个事例构成正反对比论证,更具说服力。(2分。如果答第一个事例可以删,有一定道理可得1分)

14.(2分)B

15.(3分)内容上: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比喻论证),通俗易懂地证明了不放弃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增强观点的感染力;结构上:篇末点题,强化中心。(意近即可。比喻1分,作用1分;结构作用1分)

16.(2分)D

17.(2分)答案略。作品、人物1分(写出一个成功人物即可),情节能印证观点1分(写出这个人物的一个失败的经历即可)。

高淳县

【现代文阅读】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6题。(11分)

                

  ①如果有人说,人类文明留下的遗产主要表现哪里?我认为,人类经过了千百年的互相杀戮,冤冤相报,最后得到的真谛就是学会宽容。如果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可以含笑瞑目,就说明我们终于学会了宽容,终于无憾于一生了。

  ②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答道: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明代学者薛楦曾说: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能宽容别人是一种喜悦,被别人宽容是一种幸福。有容乃大,厚德载物,是先哲们给我们留下的宽容的智慧。

  ③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因为它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做人要学会宽容。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有功而被赵王封为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④宽容是一种高尚人格的追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人的心灵为什么宽阔无边?就是因为心存宽容。当代以传染快乐著称的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这样写道:“当你的一只脚踩到了紫罗兰的花瓣上时,它却把芳香留在了你的脚上,这就是宽容。”让我们身为带香的紫罗兰吧,不要做长刺的蒺藜(jí lí)。

⑤宽容是一种人格涵养、是一种博爱精神。宽容是充满怜情悯意的瞳仁,让人看到了流光溢彩的春野;宽容是冬日里温暖的晴阳,可融化千年冷酷的冰川;宽容也是坚不可催的盾牌,能挡住暗枪流箭般的谗言蜚语;宽容是一剂化解矛盾疑惑的良药,让人类社会多一些和谐安定。

⑥宽容是人类思想遗产的集中体现。哲学家说宽容是一个人修养和善意的结晶,有一颗体谅他人的心,就仿佛获得一把钥匙,它能开启未来闭着的大门。心理学家说宽容是生活平衡器,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该在平日里以宽待人。而人类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宽容可以让生命在无限中延伸。当然,宽容并不是放纵。对那些恶意的、得寸进尺的行为,不能听之任之,因为放纵为非作歹就等于放纵邪恶。

【注释】安德鲁?马修斯:澳大利亚人,著名畅销书作家、漫画家、国际级演说家。

(选自天涯社区“佛化人生”王绍叶博客,有删改)

12.阅读全文,用文章的中心论点给本文拟个标题。(2分)

                                             

13.文章第①段有何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14.结合语境,对第④段画线句作简要赏析。(2分)

让我们身为带香的紫罗兰吧,不要做长刺的蒺藜。                                  

15.下列有关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②段中“宽容的智慧”就是指有容乃大,厚德载物;第⑥段中用“钥匙”比喻一颗体谅他人的心。

B.第④段引用作家雨果和安德鲁?马修斯的名句分别表达了不同的含义,使文章的论证更为深刻。

C.第⑤段作者用一组排比句,有力地阐明了“宽容是一种人格涵养、是一种博爱精神”。

D.作者提倡宽容,相信生命在宽容中可以得到无限延伸,就是表明作者对所有的人和事都要宽容。

16.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句有关宽容的格言或警句。(文章内使用过的除外)(2分)

                                              

12.(2分)学会宽容(对人要宽容或要宽容等,符合论点要求即可)。

13.(2分)用设问(连用两个假设关系的复句)引人思考(引起读者注意)(1分),引出本文中心论点(1分)。

14.(2分)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要做有宽容之心的人,不做狭隘之心的人(1分)(意近即可)。

15.(3分)D

16.(2分)略。(摘抄文章内的不得分,意近即可)

建邺区

(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一15题。(13分)

时间不是金钱

谢胜瑜

①“时间就是金钱”的概念,自古有之。古人云:一寸光阴一寸金。那时,黄金乃是最贵重之物,将其与时间作比,意指时间非常珍贵。“惜时如金”,也是同样的道理。“时间不是金钱”的说法,并非否认时间的珍贵,相反,是说时间要比金钱贵重得多。即便在古时,人们也承认,最贵重的黄金也无法与“时间”相比拟,于是,“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下半句是:寸金难买寸光阴。

②可是,我们身边总有许多年轻人被“时间就是金钱”乱了方阵,甚至乱了一生:有的中学还没读完呢,就被清贫的生活障了眼,嫩手嫩脚地去打工了;有的刚进大学不久呢,就把功课丢在了一边,四处去兼职找事;有的参加工作还没几天呢,心里想着的眼睛盯着的就全是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③这样误读“时间就是金钱”的人和事见多了,我便想起来一个故事:树林中有一个正在兴奋地锯树的人。“你在干什么?”有人问他。“你看不见吗?”锯树的人不耐烦地回答,“我要锯倒这棵树挣家用。”“你看来已筋疲力尽了!”旁人大声说道,“你干了多久了?”

“五个多小时了,”锯树的人回答说,“我是筋疲力尽了!这是件重活。”“嗨,你为什么不停几分钟,把锯磨快?”旁人问,“我可以肯定这样做会使你锯得快些。”“时间就是金钱啊,”此人断然说,“你看我忙得够呛,哪有时间磨锯?”

④ “时间就是金钱”,多堂皇的理由!可实际上,人的一生,就像锯树人这五个多小时。有多少人忘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劝告,最终像锯树一样被“时间就是金钱”的偏颇和近视所耽误,劳累终生却斩获甚微?

   ⑤原来,“时间就是金钱”的定义,并非处处适用和人人赞同。至少,在一个人青春年

少的时候,不应该急功近利,着急于用大好的时光去兑现成“金钱”。就像并非人人都能按月领“工资”一样,“时间就是金钱”并不适用于那些为未来工作和人生梦想做准备的人,也不能反过来成为“伸手一族”浪费金钱的借口。这便如同生意人为谈判守时如约有必要打的士或开车出门,而学生下课回家却大可不必打的士分秒必争;如同普通人花数十万块钱买一款分秒不差的名表,其实并无多大意义。换句话说,当“时间不是金钱”或者说金钱于你还不是那么值钱的时候,又何必铺张浪费金钱?

⑥时间不是金钱。许多年轻的大学生都说工作不好找,找到了工作工资也不高。这样的时候,我们想没想过把时间用来兑换成其他什么?比如,一个学习机会,一种技能技巧,一只储蓄罐,一段健心操……当你这么想着的时候,时间的定义就适时而且丰富了,比如,时间是练功房,时间是磨刀石,时间是欢乐岛,时间是心情屋……

⑦有道是“厚积薄发”,这里的“发”,也有发财的“发”哦,所以,发财勿趁早。青春时光,与其急着把目标定在一个“钱”字上,不如把时间当作百纳包,给时间以更丰富的定义。这样,青春多彩了,人生宽广了,成功和收获也就是迟早的事了。

 

11.作者为什么说时间不是金钱?(2分)

                                      ▲                                

12. 生活中许多人被“时间就是金钱”的偏颇和近视所耽误,忘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劝告,联系你的生活举一个实例来证明。(3分)

                                       ▲                                  

13.文中第⑥段说“时间是练功房,时间是磨刀石,时间是欢乐岛,时间是心情屋……”你能依据文意再续写两句吗?(2分)

                                        ▲                                       

14. 说说你对第⑦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3分)

                                        ▲                                       

15. “时间就是金钱”的概念,自古有之。而作者认为“时间不是金钱 ”你同意哪种说法?请说明理由。(3分)

                                        ▲                                      

11、“时间不是金钱”的说法,并非否认时间的珍贵,相反,是说时间要比金钱贵重得多。(2分,意思相近即可)

12、有的同学为“节省”时间,考试作弊;有的同学抄袭他人作业;有的人购买假文凭;有人为“节约”时间闯红灯等。(2分,意思相近,语言符合逻辑即可)

13、时间是试金石  时间是蓄水池   时间是蓄电池  时间是资源库   时间是播种机  时间是储蓄所  时间是能源库  时间是力量的源泉(2分,喻体可以宽泛些 ,写出一句给1分,2句给2分)

14、①运用比喻,②把时间比作百纳包,③写出了如果不急功近利的话,我们可以在一定的时间里做更多有意义的事,人生也就更丰富更精彩。(3分,可按点给分)

15、本题是开放题,(两种说法皆可)

“时间就是金钱”:体现出时间的短暂和珍贵,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 

“时间不是金钱”:文中“时间不是金钱”从另一个角度突出了时间的价值,它高于金钱,难以用金钱来衡量。(3分。观点1分,理由一般给1分,理由充分给2分)

江宁区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6题。(14分)

假如人生没有磨难

①到过农村的人常发现这样一种农事现象: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开始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认为对柔嫩的幼苗采取如此高压手段,似乎近于残酷。后来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们,碾压青苗恰恰是为了能让青苗长得更好!刚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施以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夯实基础。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

 ②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下来就掉进福堆里,左拥右抱,百般呵护,不经受种种磨砺,不遭受些许苦难,这种环境能培养出栋梁之材吗? 显然不能!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③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人类长期生活在一顺百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那么既淘汰不了劣者,也筛选不出强者。假如当初就如此,人体的各种功能必将全面退化,最后可能倒退回原始状态。真的那样,人类也许现在还同猿猴们称兄道弟,与野兽们同林为伍!

④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可能会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蠢蛋。富贵温柔真如同一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猫咪,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将龙种变为跳蚤……古语说:“富贵不过三代”,又说“自古纨绔无伟男”。清代八旗子弟的历史悲剧就是明鉴。

  ⑤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胆识、进取、意志和坚韧等一串串闪光的字眼便没有任何社会意义,甚至可能会从字典中删除,黯然“下岗”。然而,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在构建着人生的坐标,在书写着人生的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⑥所以,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其本身就是一种灾难。

⑦磨难乃人类的良师。它令人振作,催人奋进,教人警醒,激人超越。正是磨难本身使人产生了对于环境的种种“适应性”,诱发了人的种种潜智潜能。环境需要听力,人便提高了耳朵的听觉功能;环境需要视力,人便提高了眼睛的视觉功能;环境需要思维,人便促使大脑日益聪睿精进。

⑧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关于磨难,司马迁曾深有感慨地说出下列掷地有声的话语:“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此真乃千古良言,历久弥珍!我们甚至还可以将司马迁的名句续写下来: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史》,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中国历史上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磨难而成。假如当初这些文化先贤没有遭受如此磨难,恐怕人类就不会有这些文化精品出现了!

⑨有人说过,人的脸型就是一个“苦”字,天生就该受尽各种苦难。此言似乎不谬。想人之一生,在自己的哭声中临世,在亲人的哭声中辞世,中间百十年的生涯,无时无刻不在与艰难、困苦、疾病、灾祸打交道。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历尽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⑩因此,我们对于人生中的各种磨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知道 “阳光总在风雨后”“吹尽黄沙始见金”。我们向磨难要勇气,要智慧,要韧性,要成功!只要是人生中不可摆脱的磨难,尽管来吧!早些来吧!我们昂首挺胸地站立着!绝不胆怯!绝不屈服!

    (文章有改动)

11、通读全文,完成填空,理清文章论证的思路。(2分)

①――②提出问题:作者由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这一农事现象,引发对人生的思考,提出                                                这一论点。

③――⑥分析问题:                                                      。

⑦――⑧分析问题:从正面论证了磨难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

⑨分析问题:天生就该受尽各种苦难,历尽磨难生命才会精彩。

⑩解决问题:我们对于人生中的各种磨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战胜各种磨难。

12、第⑧自然段说“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请你举一个事例加以论证。(文中出现的例子除外)(2分)

                                    ▲                                             

                                    ▲                                            

13、请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3分)

富贵温柔真如同一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猫咪,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将龙种变为跳蚤……

                                                                                                         

                                                                             

14、文章以“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为题,有何作用?(2分)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第①自然段谈“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这一农事现象,既自然地引出了论点,又是对论点的一个有力证明。

B、文章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从正反两个方面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C、第⑨自然段中说“有人说过,人的脸型就是一个“苦”字,天生就该受尽各种苦难。”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来就是受苦的,无论你怎么努力,也不会改变人生中的苦难。

D、第⑩自然段中引用“阳光总在风雨后”“吹尽黄沙始见金”,号召人们要以积极的姿态面对磨难,催人奋进。

16、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第⑨自然段“正是由于人类历尽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的理解?(3分)

                                     ▲                                              

                                                                                                            

11、(2分)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论证了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其本身就是一种灾难。 (每处1分)

12、(2分)示例:①举世闻名的贝多芬35岁时双耳完全失聪,但他能战胜人生中的磨难,最终完成了《命运》《英雄》《月光》等世界著名的音乐作品。②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磨难中留下了旷世巨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3、(3分)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1分)把“富贵温柔”比作“一把无形利剑”,形象生动地论述了富贵温柔对人的危害,(1分)从反面阐明了人生没有磨难对人类的危害,有力地证明了论点。(1分)

14、(2分)从反面入手,阐明假如人生没有磨难的危害;提醒人们正视人生中的磨难,具有积极意义,发人深省。(意对即可,每点1分)

15、(2分) C

16、(3分)提示:人类正是能够正确面对人生中的各种磨难,战胜磨难,生命才更加精彩。(理解1分,联系实际1分,表述1分)

 

雨花台区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12分)

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①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

 

②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阑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③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习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途中,难免会暂时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

 

④我想,人生也是如。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⑤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

 

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 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的,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

 

⑦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⑧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⑨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选自《语文教学与研究》 有改动)

 

13.本文可以当作给闯荡世界的年轻人的赠言,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2分 )                                               

                                                      

14.第③段作者写到陌生城市的习惯,有什么作用?(3分)

                                                         

15. 请你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①我想,人生也是如

                                                                                        

②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

                                                                                         

16. 联系上下文,请你对文中画浪线句子作简要分析。(3分)

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17.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说说它对于我们 如何“记住回家的路”有什么启示。(2分)

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因为尚无法真正独立,受种种条件的制约,那附着在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或是其他显赫的光环,也许会灼晃了我们的眼睛。当我们有了足够的定力,将事业之外的赘物一一剥除,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可能已耗费半生。然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需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选自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

                                                                                         

13.(2分)寻求心灵的宁静,坚守坚实的自我。(意对即可)

14.(3分)阐述常见的生活现象,为下文的议论作引子(引发下文的议论);用通俗生动的生活事例类比下文的说理,进而解释标题“记住回家路”的含义(使下文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两点,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15.(2分)(1)迷路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会感到踏实。(2)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真正喜欢做的事,最适合自己的领域。(意对即可,每小题1分。)

16.(3分)这句话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把“坚实的自我”形象地比作“精神的密友”,这个“密友”的“分享”和“倾听”,能使人注重内心的生活,得到内心的宁静。这样的论述,生动阐述了“坚实的自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意对即可,加点处为得分点)

17.(2分)示例:清醒面对诱惑,用自己爱好的事业使生活充实,心灵宁静。(意对即可)

 

试题详情

广州大学附中2009届高三模拟试卷

物理 (2009.2)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8分)

试题详情

2009年高考英语常用固定搭配词组精编

试题详情

南京市各区县2009年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精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鼓楼区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丙)邹与鲁讧①。邹穆公问曰:“吾有司②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③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④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⑤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慢上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⑥夫民今而后得反⑦之也。君无尤⑧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上矣。(《梁惠王下》)

 [注]①讧:交战。②有司:与下文的“长上”都指官吏。③莫之死:没有百姓为他的长官而死。④疾:憎恶。⑤转:弃尸。⑥曾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心啊,小心啊!你怎样对待百姓,百姓也会反过来怎样对待你。” ⑦反:报复。⑧尤:责备、归罪。

 

7.给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4分)

民不以封疆之界               神弗          

   小大之                       诛之,则不可          

8.下列各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2分)

A.寡助至                  夫民今而后得反

B.威天下不兵革之利        忠之属也。可一战。

C.君之仓廪实,府库充      人不知不愠

D.不能察,必以情          千里不敢易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上矣。

                                                                     

 

10.曹刿所说的“忠之属也” 指                             用乙文原句回答),(丙)文中曾子所说的话,可以用(甲)文中哪些语句来印证?(2分)

                                                                             

 

11.下列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三个语段均表现了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取信于民的思想。

B.(甲)段采用议论方式,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进行说理。(乙)(丙)两段则采用人物对话方式,在对话中体现自己的主张。

C.(甲)(丙)两段文字选自《孟子》,(乙)段选自《左传》,作者是春秋时代的左丘明。

D.孟子的说理散文善用排比,语势充沛,雄词激越,这一特点在(甲)(丙)两个文段中也充分地体现出来了。

 

7(4分)限制;赐福;案件;尽、完

8(2分)A

9(4分,每题2分)(1)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2)只要君王施行仁政,他的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领导人,肯为他们的长官而死。

10(2分,每空1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1(2分)D(丙文没有运用排比)

附译文:

邹国与鲁国交战。邹穆公对孟子说:“我的官吏死了三十三个,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而牺牲的。杀他们吧.杀不了那么多;不杀他们吧,又实在恨他们眼睁睁地看着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到底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说:“灾荒年岁,您的老百姓,年老体弱的弃尸于山沟,年轻力壮的四处逃荒,差不多有上千人吧;而您的粮仓里堆满粮食,府库里装满财宝,官吏们却从来不向您报告老百姓的情况,这是他们上层的人工作轻慢并且残害老百姓的表现。曾子说:‘小心啊,小心啊!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反过来怎样对待你。’现在就是老百姓报复他们的时候了。您不要归罪于老百姓吧!只要您施行仁政,老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领导人,肯为他们的长官而牺牲了。

栖霞区

【古文阅读】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战国]孟轲《孟子》)

【乙】

试题详情

2009届孝感三中高三五月冲刺信息全真模拟试卷(五)

                      孝感三中       陈继芳

        学校-------学号―――姓名------得分-------

本卷分客观题和主观题组成共120分90分钟完成

                  (请不要盗他人试卷上传)

试题详情

广东省韶关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物理

试题详情

南京市各区县2009年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精编-诗歌鉴赏专题

鼓楼区

 

试题详情

普宁城东中学2009届高三物理第三次周考试题

命题人:林少彬    2009.3.6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水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3.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的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水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

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伽利略通过实验和合理的外推提出质量并不是影响落体运动快慢的原因

B.牛顿最早成功利用实验方法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C.爱因斯坦提出了量子理论,后来普朗克用光电效应实验提出了光子说

D.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由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2、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部分只有四条谱线,一条红色、一条蓝色、两条紫色,它们分别是从 n = 3、4、5、6 能级向 n = 2 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则   

A. 红色光谱是氢原子从 n = 6 能级向 n = 2 能级跃迁时产生的

B. 蓝色光谱是氢原子从n = 6能级或 n = 5能级向 n = 2能级跃迁时产生的

C. 若从 n = 6 能级向 n = 1 能级跃迁时,则能够产生紫外线

D. 若原子从 n = 6 能级向 n = 1 能级跃迁时所产生的辐射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则原子从 n = 6 能级向 n = 2 能级跃迁时将可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3、月球土壤里大量存在着一种叫做“氦3()”的化学元素,是热核聚变重要原料。科学家初步估计月球上至少有100万吨氦3,如果相关技术开发成功,将可为地球带来取之不尽的能源。关于“氦3()”与氘核聚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核反应方程为

    B.核反应生成物的质量将大于参加反应物质的质量

    C.氨3()一个核子的结合能大于氦4()一个核子的结合能

    D.氦3()的原子核与一个氘核发生聚变将放出能量

4、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一根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绳的一端系着一个带电小球,另一端固定于O点,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最高点为a,最低点为b.不计空气阻力,则不正确的是

A.小球带负电

B.电场力跟重力平衡

C.小球在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小

D.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5、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所示。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则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

B. 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

C. 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

D. 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所受支持力等于它的重力。

6.绕有线圈的铁芯直立在水平桌面上,铁芯上套着一个铝环,线圈与电源、电键相连,如图所示.闭合电键的瞬间,铝环跳起一定高度.保持电键闭合,下面哪一个现象是正确的  

   A.铝环停留在这一高度,直到断开电键铝环回落

   B.铝环不断升高,直到断开电键铝环回落

 C.铝环回落,断开电键时铝环又跳起

   D.铝环回落,断开电键时铝环不再跳起

7.如图所示,L1和L2是输电线,甲是电压互感器,乙是电流互感器.若已知变压比为1 000:1,变流比为100:1,并且知道电压表示数为220V,电流表示数为10A,则输电线的输送功率为

A.2.2X103 W    B.2.2X10-2W    

C.  2.2X108 W    D.2.2X104W

8.我国载人飞船“神舟七号”的顺利飞天,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神七”在轨道飞行过程中,宇航员翟志钢跨出飞船,实现了“太空行走”,当他出舱后相对于飞船静止不动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他处于平衡状态           B.他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C.他的加速度不为零         D.他的加速度恒定不变

9.如图所示,边长为L的正方形线圈abcd 其匝数为n总电阻为r外电路的 电阻为R,ab的中点和cd的中点的连线OO/ 恰好位于匀强磁场的边界线上,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若线圈从图示位置开始,以角速度ω绕OO/轴匀速转动,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瞬时表达式e = nBL2ωsinωt

B.在t = 时刻,磁场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但此时磁通量随时间变化最快

C.从t =0 时刻到t = 时刻,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为 Q =

D.从t =0 时刻到t = 时刻,通过R的电荷量q =

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灯泡A和灯泡B原来都是正常发光的。现在突然灯泡A比原来变暗了些,灯泡B比原来变亮了些,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A.R3断路         B.R1短路   

C.R2断路         D.R1、R2同时短路

11.如图所示,铜质导电板置于匀强磁场中,通电时铜板中电流方向向上,由于磁场的作用,则

A.板左侧聚集较多电子,使b电势高于a点电势

B.板左侧聚集较多电子,使a电势高于b点电势

C.板右侧聚集较多电子,使a电势高于b点电势

D.板右侧聚集较多电子,使b电势高于a点电势

12、如图所示,一网球运动员将球在边界处正上方水平向右击出,球刚好过网落在图中位置(不计空气阻力),相关数据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击球点高度h1与球网高度h2之间的关系为h1 =1.8h2

B.若保持击球高度不变,球的初速度只要不大于,一定落在对方界内

C.任意降低击球高度(仍大于),只要击球初速度合适,球一定能落在对方界内

D.任意增加击球高度,只要击球初速度合适,球一定能落在对方界内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02分)

 

试题详情

南京市各区县2009年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精编记叙文阅读专题

鼓楼区

 

(四)阅读下面小说,回答问题(13分)

 

赤子情怀

马乔里?金南?罗林

我住在卡罗来纳的雾峰山。那是个秋天,我需要安静远离人群。我思想混乱,山中的空气能帮我更好地写作。我也想看秋天的红叶、南瓜,想感受自由自在生活的兴奋。这些,我在孤儿院的一间小房子里都得到了满足。

搬进这间屋子时,我请求孤儿院的嬷嬷派个男孩儿砍些生炉子的柴料。

大约一周后,一个小男孩儿站在我面前,我的狗派特没有龇叫着提醒我。这个男孩儿穿着一条破旧的裤子和一件洗得单薄的衬衫。寒风凛冽,他却没穿鞋。

“今天我来劈柴。”他冲我笑了笑,“我认识各种各样的木头,太太。我在孤儿院劈柴已经很久了。”

那天我静下心来写了一下午。太阳慢慢落到了阴冷的山后,我听到门外男孩儿的脚步声。

“现在,我必须去吃饭了。明天下午我再来。”

我给了他一些钱,他瞅了瞅我,又瞧了瞧钱,似乎想说些什么,但他没说出口。他转过身去,又扭头冲我嚷道:“明天我要砍些小块儿的。你需要些小薄块儿的、中块儿的和一些大块儿的。”

第二天,他又来了,而且一直干到该收工的时候。他的名字叫杰瑞,12岁,从4岁起就来到了孤儿院。

那天斧子把儿坏了,杰瑞说孤儿院能修。我给了他些钱去修理,他却不接受。

“这钱我来出,太太。是我弄坏的,我砍木头没有砍准位置。”

“但是杰瑞,没有人每次都能砍准位置。斧子把手也不牢,我会和卖斧子的人讲的。”

直到听见我这样讲,他才愿意接受这份钱。

寒冷的一天,杰瑞挨着我坐在火炉边。我的狗伏在他的身旁,我们望着燃烧的火炉,突然,杰瑞说起了他以前从未讲过的话:“您看起来像我妈妈,尤其是坐在火炉边时。我妈妈住在曼威尔附近。”

得知他有个妈妈,我大吃一惊。另外,我也很生她的气。她怎么能抛弃这么可爱的男孩儿?他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心中充满疑惑却不敢询问,害怕勾起他的痛楚,因而和他说话小心翼翼。

“你最近见过妈妈吗?”

“我每个夏天都能见到她,她派人来接我。”杰瑞满心欢喜地诉说着,“她一有机会便从曼威尔来看我。她现在不工作。她想送我一只狗,可他们说,在孤儿院孩子们不能有狗。她前些时候还送给我一件温暖的休闲服,她还送给我一辆自行车呢!当其他的孩子答应小心爱护时,我就让他们骑自行车玩。”

我努力试图理解他妈妈。她没完全忘记他。但为什么呢?除了穷还有其他原因吗?

杰瑞仍很快乐,用很柔和的语调说道:“我要用您给我的钱为妈妈买副手套,白色的手套。她喜欢白色的手套。”

我完成了我的写作,但高兴不起来,思绪还在游离。自从那夜炉边谈心之后,我们再没谈起她。他有个妈妈,不管什么样的妈妈,这个事实令我为他感到欣慰。

我准备离开时,对他说:“杰瑞,你已是我的好朋友。明天我们分别以后,我会时常想起你,会非常想念你。派特也会想你。”

他一句话也没说。

我望着他沉默不语地爬上了小山,期待他第二天来为我们送行,但他没来。我把所有的东西放进了汽车,关上屋门,驱车驶往孤儿院去看他。我告诉那儿的嬷嬷我要离开,请她帮忙找一下杰瑞,我要和他道别。她迷惑不解:“我也不知道他去哪儿了,担心他生病了。昨晚,他没吃晚饭,一个孩子说他曾去林中散步。”

“这儿有点钱,”我说,“在他生日和圣诞节时,请您用它给杰瑞买点儿东西吧。要是我给他买东西,我怕和他妈妈买一样的东西,这样,请你们买,他会得到不同的东西,比如不会有两辆自行车。”

她诧异地看着我说:“山里没地方骑车。”

她的愚蠢困扰着我。“我的意思是,我不想给他买他妈妈会给他的东西。如果我不清楚她已经给了他一辆自行车,或许我会送他一辆。”

她仍旧凝视着我。最后说:“我不明白,他没有自行车,也没有妈妈。他的妈妈在他4岁那年得了重病,把他送来孤儿院,后来还来孤儿院看过他,不久就死了。”

 

17.整体感知全文,梳理杰瑞和“我”的故事,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

我到雾峰山写作:

①杰瑞帮我劈木柴

             

             

我得知杰瑞妈妈早已病逝。

18.杰瑞的母亲早已去世,但杰瑞向我述说母亲时,却“满心欢喜”“很快乐”,你对此怎样理解?(3分)

                                                     

 

19.杰瑞为什么不辞而别?请你根据文意作推测。(2分)

 

20.通读全文,你认为杰瑞是一个怎样的孩子?(3分)

 

21.下面两题任选一题进行作答。(3分)

(1)本文的结尾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评析。

                                                                                

(2)小说讲究运用伏笔的手法。文章最后交待杰瑞母亲早已不在人世,这其实在前文就埋下伏笔,请从文中找出来。

 

 

(四)(14分)

17(2分)杰瑞跟我述说妈妈;杰瑞不辞而别

18(3分)他爱他的母亲,想念他的母亲,始终在虚幻中想象母亲的存在,想想母亲对他的爱,这就表现了杰瑞对母亲的赤子之心。

19(3分)他把我当作他的母亲,对我要离开很伤心,不能面对这种分离,所以悄悄地躲起来了(不想让“我”看到他的伤心难受,怕“我”知道真相。)

20(3分)诚实善良,品行端正,坚强懂事、懂得感恩、 失去了父母的可怜的孩子。        

21(3分)  

(1)结尾评析(1)在最后揭示真相,出人意料,有震撼人心的效果;(2)揭示真相后便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2)伏笔:前些时候她送给我一件很温暖的休闲服,而现在杰瑞却穿破旧裤子和单薄衬衫,说明杰瑞关于妈妈的述说是想像的。

栖霞区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15分)

信   任  

孙道荣

暑假我和儿子到西安旅游。为了游玩方便,我准备包辆车,游玩东线。在西安火车站,我找了一辆揽客的小车。司机开价150元,没想到这么低,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一路上,司机很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临潼的各个景点,建议我们选择两个代表性景点就可以了,上午游览郦山,下午参观兵马俑。

    车一直开到郦山脚下。下车的时候,我问司机,要不要先预付点押金?司机摆摆手,“大哥,不用,我信你。我就在门口等你们,你们玩好了,我再送你们去看兵马俑。你记下我的手机号,出来时要是找不到我,就打我手机。”

    我笑笑,没想到他这么信任我们。他报了一个号码,我输入手机,想了想,摁了拔出键。他的手机响了,这样,我的号码也留在了他的手机上。

    我和儿子进山了。经过鸟语花香的鸟园,我们冒着烈日,向山顶攀登。从烽火台下来,有一个岔路口,一个方向指着兵谏亭,一个方向指着老君殿,我们选择了兵谏亭方向。从兵谏亭出来,就到了出口,我一看,傻了,这不是我们进山时的大门啊。问工作人员,原来郦山有两个山门,相距几公里。

    山门口候客的出租车司机,纷纷向我们招手。我给司机打了个电话,他一听,原来我们跑错了门。他说,“大哥,别急,我马上过来接你们。”

    一会儿,司机开着车赶了过来。我歉意地笑笑,走错山门了。他却连声谢我。我明白他的意思,如果我从这个山门打别的车走了,他今天可就亏大了。

    他将我们送到了兵马俑博物馆入口不远处,让我们下车。我以为这次他应该让我先把车费付了,没想到他还是只字未提。我也索性不提这茬。

    参观了两个多小时,我和儿子恋恋不舍地从兵马俑博物馆走出来。路过停车场,见到好多发往西安的公交车,其中一辆车正要离站。我忽然恶作剧地想,如果我带着儿子跳上这辆公交车回西安,那个司机可就惨了。不知道此刻儿子怎么想?

    我当然不会真的这么干。在一排排汽车里,我找到了我们包的那辆车。

    在回西安的路上,我终于忍不住,问他:“今天我有两次机会,可以乘别的车走,那样的话,你今天可就白干了。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这么相信我?”

    他扭头看了我一眼,坚定地说,“大哥,你不是那种人!”

    我笑笑,“你不能光凭感觉就相信别人。”

    他用手指指坐在我身边的儿子,“再说,你带着孩子,这么乖的孩子,你会当着他的面,欺骗别人吗?”

    他说的对,虽然我偶尔也难抵一些本能的诱惑,但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我会尽量表现出高尚、正派的一面,我得给他做出榜样。

   “其实,大哥,今天,与其说是相信你,不如说是相信你的孩子。”我奇怪地问他缘故,他说:“早上你在和我谈价格的时候,我注意到你儿子的手上拿着一个塑料袋,是刚吃过早点吧。我看见他一直捏在手上,直到找到了一个垃圾筒投进去。就冲这点,大哥,我信你们。”

    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感慨地对他说,正是因为你的信任,我们才更不会溜走啊。

    车到西安,我付给他车钱,一张一百的,一张五十的,他接过钱,对着天空照了照。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他不好意思地笑笑,“对不起,习惯成自然了。”

    我也笑笑。在这个信任越来越稀缺的年代,一个陌生的司机,如此信任我们,让我在我的未成年的孩子面前,感受到了被人信任的尊严,同时,也向我的孩子传递了一次信任的力量。

    谢谢你,陌生的朋友。

18.作者以“信任”为文章标题有什么好处?(3分)

                                    ▲                                       

19.司机对“我”的信任体现在什么事情上?他凭什么信任“我”?(4分)

                                    ▲                                       

20.文章第四段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                                       

21.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3分)

                                    ▲                                       

22.右面一幅公益广告也跟“信任”这个话题有关,

请仔细观察画面的文字构成,写出这幅广告的

创作意图。(不超过10个字。2分)

 

                     ▲                

(三)(15分)

18.(3分)①点明文章中心事件与“信任”有关;②点明文章主题(“赞美信任带来的美好境界”或“呼唤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意近即可)

19.(4分)司机对我的信任体现在没有让“我”预先付车费(2分)。信任“我”是因为看见“我”儿子吃完早点没有随手扔掉食品袋,证明“我”的孩子受过良好的教育,由此推导出“我”重视孩子的教育,“我”不会在孩子面前做出不好的榜样。(2分。仅摘引原文,未作分析,给1分)。(意近即可)

20.(3分)不能(1分)。因为“想了想”一词表明“我”当时心里还不太信任司机,不敢贸然把手机号码留给一个陌生人。(意近即可。2分)

21.(3分)答案示例:①习惯成自然的动作呼应下文我们生活“在这个诚信稀缺的年代”; ②司机并不信任所有的人,正因为如此,陌生司机对我们的信任就显得难能可贵。(答出一个方面得2分,答出两个方面得3分。意近即可)

22.(2分)答案示例:诚(言而有信)方能成人(两个关键词各1分)

 

高淳县

(三)阅读下列文章,回答18――21题。(14分)

清  明   夏正平

此时,我的奶奶一定站在山顶的凉亭上向家里张望,眼睛不时地朝山脚下的那条水泥路上瞥去。她知道,春风一吹,她的儿孙们就要上山来看望她了。

“清明正是三月春,桃红柳绿百草青;秋千荡起笑声落,黄花青果争上坟。”我的母亲早巳从镇上买来了花花绿绿的纸,用刀把纸铰成一串串像铜钱状的飘钱,然后再用锡纸折成一个个亮闪闪的大元宝,准备上坟时孝敬给故去的长辈。在这上面,母亲做的很大方,给故人的钱总是备得足足的。父亲呢?则把他平时舍不得吃的好烟好酒拿出来,准备上坟分给他的亲人们尝尝。

我们这些小孩也掰着手指在盼着清明到来,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在我们的期盼中一天天走近。

阳光已有些暖了,风却还有些凉,油菜花鲜艳而明亮,在山顶凉亭上张望着的奶奶,突然撩起衣袖擦了擦她的眼,再撩起衣袖擦了擦她的眼,终于看清,明媚的春光里,儿孙们真的来看望她了。

奶奶住的地方叫蒋山,蒋山不高,却清幽灵秀,奶奶在世的时候就相中这块风水宝地,常瘪着嘴说,“有福之人山上搁,我老了,你们就把我送到这山上去。”

老了的奶奶是被唢呐吹吹打打送上山的。坐在小盒子里的奶奶喜滋滋地想,又做了回新娘子呢。她的许多老姐妹们――瘪嘴老太林生娘、卖鸡蛋的老虎婆、会做裁缝的小姨娘等等,也都早已过来了,她们的陵墓亲热地挤挨在一起,奶奶不寂寞。

现在,住到了山上的奶奶就在这明媚的春光里看着她的儿孙们一步步走上山来。

走在扫墓队伍前面的自然是我们这些小孩了。孩子们是骑着竹马来的,手里拿着杨柳枝做的马鞭,嘴里还得儿得儿地学着马叫,心儿早巳飞上了山。山上有杜鹃花,还有画眉鸟,最主要的,父亲的挑担里那些好吃的在勾我们的心。

清明节前,母亲总会去阡陌上割一种棉茧头的草,这草用石灰和热水炝过洗净后,再和着糯米粉揉成团,包上馅,便做成了江南清明的时鲜棉茧头团子。棉茧头团子绿莹莹,甜糯糯,闻一下,香;尝一口,鲜。这吃了打巴掌也不肯放的棉茧头闭子得让先人们尝过后才能归我们。

先人到底吃不吃这棉茧头团子,我们不知道,就像不知母亲折的大元宝在那边能不能真当钱用?但我爹娘却相信祖宗神灵会感知他们这份虔诚的。

“娘,清明了,我们来看你老了。”爹站在奶奶坟前说。奶奶坟头的青草哗哗地响,奶奶说,“孩儿们啊,我也想你们啊。”

爹抖了抖手里拿着的鼓鼓囊囊的纸钱,底气十足地大声说,“娘,我来给你老送钱用了。”“呵呵,有钱喉咙都大了啊。”奶奶笑着责怪道,“要这些烂纸有啥用?你就不能实在些!”

爹的脸一红,娘忙把挑担里的供食摆放出来,青团、水果、小菜、甜酒放了一祭台。“娘,我包了几个青团,你来尝尝鲜巴。”一阵微风吹过,奶奶从树梢上飘然而下,似乎又闻到了田野的花草气息,稻米的清新气息,尘俗里的甜美气息,她不禁醉了。

奶奶说,“还是媳妇贴我的心。”

醉了的何止是奶奶呢?春风轻柔,太阳温暖,坟前的树枝摇曳,它们也都被这清明的浓浓的亲情陶醉了吧。花花绿绿的飘钱挂在坟头,纸灰如白蝶在风中翩飞,坟头上的杂草已被清理,奶奶端坐在袅袅的青烟中看着我们微笑。爹说,大家再给老祖宗磕个头。

奶奶,明年清明再来看你。青团的清香在嘴里弥漫,清明就如满野的青草一样在我们心头生长。(选自《文苑》)

18、阅读全文,请概括文中我的父母为清明上坟做了哪些准备? (3分)

                                                                                

19、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棉茧头团子绿莹莹,甜糯糯,闻一下,香;尝一口,鲜。(赏析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2)青团的清香在嘴里弥漫,清明就如满野的青草一样在我们心头生长。(在我们心头生长的到底是什么?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

                                                                                     

20、文章通过回忆和多处想象性描写来刻画已故的奶奶,结合文章的描写简析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21、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以时间为顺序,叙写了一个普通人家在清明节的活动场景。完全是自然,安宁的生活写照。

B.文章以清明为题,以清明上坟为主要事件,流露出让人阴阳两隔的悲痛之情。

C.本文通过生动的人物对话和行动描写,就把活灵活现的人物带到了读者的面前。

D.文中写小孩子因美丽的景色和馋人的食物而急切地想上山祭扫,传达出一种浓浓的生活气息。

E.文章引用的一首描写清明节的诗歌和几处景物描写都明快亮丽,以乐景写哀情,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18、(3分)母亲准备纸钱,包青团;(2分)父亲拿出舍不得吃的好酒(1分)

19、(4分)(1)这句句子用叠词和几乎对仗的句式描写棉茧团子的香甜和我内心的向往。

     (2)清明接体现出来的亲人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和安宁自然的生活气息。

20、(3分)奶奶为自己选墓地,把和姐妹们一起葬在山上看得如同生前一样,表现出她乐观、坦然面对生死的态度;奶奶急切地盼望我们上山,表达出她对亲人的爱;奶奶嗔怪父亲的纸钱不如母亲的团子实惠,表达她对生活的热爱。(答对一点2分,答对2点得3分)

21、(4分)B D

六合区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4题。(15分)

朋    友

巴金

⑴这一次旅行使我更明白了一个名词的意义,这名词就是朋友。

⑵七八天以前我曾对一个初次见面的朋友说:“在朋友们的面前我只感到惭愧。他们待我太好了,我简直没有方法可以报答他们。”这并不是谦逊的客气话,这是真的事实。说过这些话,我第二天就离开了那朋友,并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和他再见。但是他所给我的那一点温暖至今还使我的心在颤动。

⑶我的生命大概不会是长久的罢。然而在那短促的过去的回顾中却有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的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一点光彩,这明灯就是友情。我应该感谢它,因为靠了它我才能够活到现在;而且把家庭所给我的阴影扫除掉的也正是它。

⑷世间有不少的人为了家庭弃绝朋友,至少也会在家庭和朋友之间划一个界限,把家庭看得比朋友重过许多倍。这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

⑸朋友是暂时的,家庭是永久的。在好些人的行动里我发现了这个信条。这个信条在我实在是不能够了解的。对于我,要是没有朋友,我现在会变成什么样的东西,我自己也不知道。也许我也会讨一个老婆,生几个小孩,整日做着发财的梦,抛弃了事业昧了良心去做一个现社会制度的忠实的拥护者罢。

⑹然而朋友们把我救了。他们给了我家庭所不能够给的东西。他们的友爱,他们的鼓励,几次把我从深渊的边沿挽救回来。他们对于我常常显露了大量的慷慨。

⑺我的生活曾是悲苦的,黑暗的。然而朋友们把多量的同情,多量的爱,多量的欢乐,多量的眼泪都分给了我,这些东西都是生存所必需的。这些不要报答的慷慨的施与,使我的生活里也有了温暖,有了幸福。我默默地接受了它们。我并不曾说过一句感激的话,我也没有做过一件报答的行为。但是朋友们却不把自私的形容词加到我的身上。对于我,他们是太大量了。

⑻这一次我走了许多新的地方,看见了许多新的朋友。我的生活是忙碌的:忙着看,忙着听,忙着说,忙着走。但是我不曾感受到一点困难,朋友们给我预备好了一切,使我不会缺乏什么。我每走到一个新地方,我就像回到了我的在上海的被日军毁掉的旧居。而那许多真zhì的笑脸是在上海所不常看见的。

⑼朋友们给我的东西是太多太多了。我将怎样报答他们呢?但是我知道他们是不需要我报答的。

⑽近来我偶尔读朋友的书,看见了这样的话“消费乃是生命的一个条件……世间有一种不能与生存分开的消费,要是没有了它我们就会死,就会内部干枯起来。他们必须开花。道德,无私心就是人生之花。”

⑾在我的眼前开放着这么多的人生的花朵。我的生命要到什么时候才会开花?难道我已经是“内部干枯”了么?

⑿一个朋友说过:“我若是灯,我就要用我的光明来照彻黑暗。”

⒀我不配做一盏明灯。那么就让我来做一块木柴罢。我愿意把我从太阳那里受到的热发散出来,我属意把自己烧得粉身碎骨来给这人间一点温暖。                (本文选用有删改)

19.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2分)

①施(        )    ②真zhì(        )

20. 结合上下文,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第⑺段中,加点的词“它们”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                                                                     

(2)第⑸段中写到:“朋友是暂时的,家庭是永久的。”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

答:                                                                     

21.第6和第7段中两个加点的“大量”含义一样吗?为什么?(2分)

答:                                                                     

22.联系全文,说说第10段划线句子中的“消费”是什么意思?(2分)

答:                                                                     

23.为什么作者在文章结尾说“我不配做一盏明灯,那么就让我来做一块木柴罢”?(3分)

答:                                                                     

24.读完此文,结合自己的认识,仿照例句再写一句,表达你对“朋友”的理解。(2分)

例句:朋友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心灵中的黑暗。

朋友是                                       

 

19.yǔ  挚(2分)

20.(1)“多量的同情,多量的爱,多量的欢乐,多量的眼泪”或“这些不要报答的慷慨的施与” (2分)

  (2)持否定态度,(1分)  作者的经历中朋友给了他更多的在家庭中得不到的温暖与帮助。(1分)

21.不一样。前一个“大量”是指数量多,后一个“大量”是指大度、肚量大、宽宏大量。

(2分)

22.我们的生活中需要朋友的帮助(1分),也需要对朋友无私地付出。(1分)

23.这是自谦的说法,作者对朋友给予的关爱回报甚少,深感愧疚;作者决心要用自己的光和热去回报朋友,回报社会。(3分)

24.示例:朋友是一面明镜,照出我性格中的缺点;朋友是一本书,教给我生活的道理。

(2分)

 

溧水县

(三)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3分)

绝   唱

①我总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②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三四月间,荷花出水,一片浅绿。它浅浅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③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④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⑤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当然,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⑥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最美的呢?那是一个十多年前的十月,我孤自一个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的枯梗还高高的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种景象,看到在圆明园断墙残柱的倒影上,那些由残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

⑦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它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一种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是一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凄美。它表达着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⑧何况,它还有散落满池的莲子呢!隆冬过后,新芽又将破水而出,青青的绿意又将覆

盖这片古老的荷池。

⑨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它用生命宣告:只要精神不屈,便谁也摧毁不了你!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

(选自2009年第04期《青年文摘》)

18.文章第⑥段“我却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圆明园残荷为什么会给作者强烈的“震撼”结合本段内容,概括回答。(2分)

                                                                            

19.本文第②至⑤段文字分别表现了荷叶与荷花的美,但又对其“最美”提出质疑。这样写

的用意是什么?请具体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第②段画线句写得很好,试评析其妙处。(3分)

                                                                            

21. 文章第⑦段说“它表达着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作者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这种“力量”

与“精神”?这些形象是如何具体表现这种“力量”与“精神”?(4分)

                                                                           

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文章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一波三折,作者的思想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

B、作者借对残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坚强、独立、历尽苦难而不屈的精神的赞美之情。

C、在构思上本文颇有特色,一是文眼显现,反复照应,二是说理水到渠成,卒章显志。

D、本文语言华丽,词藻丰富,且大量地运用修辞手法,呈现出一种典雅高贵的富态美。

18.①圆明园残荷即使残破也要高高挺立,即使被摧折也要守住自己的根,显示了一种不屈的精神;1分 ②与圆明园的断壁残垣相映衬,具有象征作用,体现了一种历史的沧桑和民族气节。1分  (共2分)

19.质疑是为引出下文写残荷之美(为下文表现残荷精神与力量张本)1分,

用荷花、荷叶“红红绿绿的俗美”“迎合季节的庸美”来反衬(衬托)残荷“蕴藏于残破枯败

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充满无比自信的高尚的凄美(精神美)”1分  (共2分)

20.运用比喻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花绿叶的美1分;运用叠词,增加了音韵美1分。

21.用枯梗、枯叶、衰蓬等来表现“力量”与“精神”。1分

枯梗:只要没被折断,就毅然在空中高高的耸立着。1分

枯叶:只要没被撕破,就依然在空中高悬着,即使倒伏,也守着自己的根。1分

衰蓬:有的虽变成黑色,也依然在空中高举着,向上,不屈,自信,孤高,永远无法摧毁。

1分

莲子:隆冬过后,新芽又将破水而出。1分

(以上4点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3分)

22.B

白下区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2题。(16分)

父亲的救援

张铭书

  ①1992年,我在地区高师读书,父母亲在老家种田。父亲为贴补家用,不顾多年腰疼的老毛病,农忙之余帮人跑起了长途货运。这年父亲已46岁。

  ②正是这年,出了一件大事,父亲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所有的细节。

  ③那天正好是寒露,阴历的八月二十九。(A天黑且下着雨的时候,父亲从外地跑车回来,刚一进村,就看见村支书迎头挡在车灯前面,朝父亲一个劲儿地摆手。父亲赶紧刹车。支书一脸焦急地说:“快!你娃出事了!”原来他刚刚从电视里插播的紧急通告里看到: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在本市遭遇车祸,被紧急送往市一院,司机已逃逸,小伙身上只找出一些零钱,另有一本学生证,望家人紧急联系。学生证上写着我的名字,所以支书便急吼吼地来找我父亲。

  ④父亲的脸迅速变得煞白,他蹲在车下先抽了两分钟烟,然后抬头问支书:“你家里还有多少钱?”支书说:“也不太多。”父亲说:“有多少拿多少吧。”幸好父亲身上还装着代收的几千元货款。

  ⑤父亲不敢让我母亲知道,家也没回,当即发动车,准备直奔市一院。车开到镇子上,不敢再开了,因为手抖得太厉害。就从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战友,帮忙驾车直扑市里。从小镇到市区仅八十公里,一个小时后就到了。

  ⑥主治医生马上催他火速往住院部缴钱:“伤情非常严重,需立即手术,如果再晚几个小时联系不到家人,双腿将很难保住。”

  ⑦父亲再也隐忍不住,眼泪哗一下倾倒了满脸。他跌跌撞撞地赶紧往缴费处跑。

  ⑧从缴费处回来,不顾护士的拦阻,硬闯进急诊室。

  ⑨父亲看到的是一张清秀的面容。人已昏迷过去。父亲的心里“咯噔”一下,因为他发现这个小伙并非他儿子――也就是说,并不是我。父亲从里面退出来,反复端详从小伙身上找出的那张学生证,学生证上的照片和名字都是我的,没有错呀。父亲迷惑了。

  ⑩这时来了几名警察,警察告诉父亲,这个小伙的身份刚刚弄清了,原来是一名小偷,刚刚在公交车上偷了几个学生,被人发觉后,就跳车狂奔,他做贼心虚,已经把所有追赶的人都甩掉了,还是不停地飞跑,结果就跑到了一个车轱辘上。

  ⑾父亲这才松了一口气。整个人虚脱得一身大汗,瘫坐在门口的石头台阶上,再也站不起来。

  ⑿这时,父亲的战友提醒道:“病人不是你儿子,你缴的住院押金怎么办?”

  ⒀父亲说:“当然要退了,他偷了我儿子,还害得差点吓死我,哪能再给他白扔钱?”

  ⒁父亲就到收费处去退钱。收费处让父亲找主治医生开退费说明。又去找主治医生,主治医生刷刷几笔就开好了。

  ⒂父亲却犹豫起来,说,算了,这钱我不退了,你们接着给他治吧,长得那么漂亮的小伙子,要是少了两条腿多可惜呀,他家里应该也有父母,他的父母也一定会疼得心慌。

  ⒃小伙的手术顺利进行。

  ⒄此时已是深夜,雨也停了,父亲想来学校找我,又怕打搅我睡觉,就和战友在车里胡乱挤了一宿,第二日早上才来学校,看见我后,冲上来紧紧抱了我一下。父亲一贯性格刚强,平时很少流露感情,这次拥抱,还是我有记忆以来的第一次。

  ⒅那小伙在医院的精心治疗下,恢复得很好。(B小伙出院那天,阳光灿烂。他寻到我家,给我父亲磕了仨响头,非要认我父亲为干爹。

  ⒆我父亲担心他再学坏,就让他跟自己学开车。

⒇现在,十多年过去了,他已成为本市运输业非常叫得响的一位老板,去年,还被市里评为“年度最具爱心十大人物”之一。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8年第1期)

17.根据文章内容,梳理小说情节,填写下表。(不超过10个字)(3分)

 

 

 

 

 

18.文章⒂段说“父亲却犹豫起来”,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父亲犹豫的原因。(3分)

                                                                       

19.文中的父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请简要概括父亲的形象,并举一例作分析。(3分)

                                                                          

20.联系全文,谈谈小说标题“父亲的救援”的含义。(2分)                                 

21.文中有两处环境描写,请选择一处结合文章的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2分)

(A)天黑且下着雨的时候。

(B)小伙出院那天,阳光灿烂。

选择( ▲ )                              

22.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④段中“父亲的脸迅速变得煞白”表现出父亲突然知道“我”遭遇了车祸时的震惊、恐惧之情。

B.⑦段中“眼泪哗一下倾倒了满脸”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父亲在得知“我”病情后复杂的心情。

C.⑾段中父亲“瘫坐在门口的石头台阶上,再也站不起来”,是因为父亲跑得太累了。

D.小说最后一段用简洁的语言交待了小伙现在的状况,照应了文章的标题。

17.(3分)父亲去医院救援“我”;父亲得知出事的不是 “我”(出事的是小伙子);父亲决然救援小伙子。(每点1分)(意近即可)

18.(3分)父亲想到了小伙子如果得不到及时医治,他的未来要受到严重影响;同时想到小伙子的父母如果知道小伙子的遭遇也会疼得心慌。(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意近即可)

19.(3分)勤劳、宽容、有爱心(答出两点即可 2分)。例子略(1分)。

20.(2分)(1)指父亲用借来的钱救了小伙子的生命;(2)指父亲用他的宽容和爱心拯救了小伙子的灵魂(精神)(每点1分,意近即可)。

21.(2分)(A)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1分),渲染了故事的氛围,暗示“我”遭遇车祸(出事)(1分)。

(B)渲染了故事的氛围,表达小伙子愉快的心情,暗示小伙子人生经历重大变故已经走出心灵的阴霾(答出一点即可 1分),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1分)。

22.(3分)C

建邺区

(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16分)

风中的沙粒

    ① 总是会有一些东西飞进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流出液体,比如说风中的沙粒。

    ②小时候我不太懂得这个。有一年中秋节,父亲带着我,还带些米面和新做的棉衣,到二舅爷家里去。那时生活困难,二舅爷又是一个鳏夫,没儿没女,他的生活一直由父亲照顾。二舅爷已经80多岁了,可是身体还很结实。二舅爷看见我们很高兴,他搬了一架梯子,爬到房梁上拿了两盒点心让我吃。点心还是过春节的时候父亲送他的,他一直没舍得吃,他一直用那两盒点心等着我,等我和父亲再来,好让我把点心吃下去。可二舅爷打开点心,才发现那些点心长出了一寸多长的绿毛。二舅爷用手巾蘸了水,擦那些点心,擦干净一块就放到我嘴里。吃到第二块,我就不再吃了,二舅爷把点心放到我嘴里,我就把它吐出来。二舅爷问我为什么不吃了。我告诉他点心是苦的。二舅爷就不再往我嘴里放点心了,可他还蹲在那里一块一块地擦。他把两盒点心全都擦出来,放到一边,才去给我们做饭。二舅爷烧火的时候一直咳嗽。后来我对父亲说,二舅爷擦点心的时候,有东西从他眼睛里往下掉,父亲说,那是沙子眯了二舅爷的眼睛。

③按照父亲的说法,他自己也被沙子眯过眼睛。那时我上小学高年级了。春天,父亲从姑妈和大舅那儿筹了些款,办了一个小型养鸡场。春末,那些小鸡刚刚长起来,就出了事,很多小鸡走路不稳,东倒西歪喝醉了似的,然后一头栽在地上。父亲找来兽医给鸡打针,兽医说鸡场的小鸡生了鸡瘟。他们给所有的小鸡打了针,可是没有起作用,后来那些小鸡全都死掉了。最后一只小鸡死掉的时候是一个黄昏,我父亲把自己放倒在鸡场大门外,仰面朝天,四肢叉开,而且他的身体像豆虫似地在地上抽。我心里有点儿怕,回家找母亲。我对母亲说,外面刮着很大的风,风中有很多沙子。母亲说根本没有刮风。母亲问我父亲怎么没回来?我说,外面刮着很大的风,风中有很多沙子,很多很多的沙子。

    ④两年后,母亲生病住在县医院。当时我刚巧考上初中,要到镇上去上学。我很想穿上一件白衬衣。父亲曾允诺,要是我考上初中,他就会买一件白衬衣给我。我向父亲要了那件白衬衣。衬衣到手之后,我才知道父亲根本没有钱,衬衫是借钱买的。

⑤那天父亲带我去县城看母亲,出了村口,父亲又停下来,他想让我回去,穿上那件刚买的白衬衣。我告诉他说,我不想穿那件衣裳。父亲说,你回去穿上吧,你母亲看见你穿着新衣裳,会很高兴。那时我觉得突然起了风,有很多细小的密匝匝的东西打着我的眼。我蹲在路边,父亲拉我起来,我没有起来,我对他说,爹,我让沙子眯了眼睛。

16.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父亲把自己放倒在鸡场大门外”,是因为他想以养鸡来改变家庭生活状况的希望全都化为泡影,内心难过。

B. 我不想穿那件白衬衫是因为这是一件新衣服,我舍不得穿。

C. 我不吃二舅爷的点心,不只因为点心是苦的,主要是因为点心霉变了。

D.“我心里有点儿怕,回家找母亲。”是想让她来安慰父亲。

17.简要概括文章③―⑤段提到的“沙子眯住眼睛”的两件事:(4分)

答:(1)                        ▲                                           

   (2)                       ▲                                               

18.有人认为文中“二舅爷”的故事可有可无,你的看法如何?请说明理由。(3分)

答:                        ▲                                               

19.结合语境,说说对下列句子的理解。(4分)

(1) 我说,外面刮着很大的风,风中有很多沙子,很多很多的沙子。

 答:                       ▲                                                

(2) 那时我觉得突然起了风,有很多细小的密匝匝的东西打着我的眼。

答:                       ▲                                               

20.如果把文章标题“风中的沙粒”改成“泪”,你认为怎么样?请阐述理由。(3分)

答:                        ▲                                                

16、 B(2分)

17、父亲养鸡失败,他非常地伤心流泪;

想到父亲借钱买来的衬衫,我的内心充满愧疚而流泪。(4分,每句2分,意思对给1分,语言表达简洁再给1分,两句均要强调“流泪”)

18、①不能没有。②那是我第一次看见大人因伤心而流泪,并且用眼睛眯了沙子来掩饰。③如果去掉,下文情节就显得突兀。(3分,可按点给分)

19、(1)①我含蓄地告诉母亲:②父亲因养鸡失败而伤心流泪。

(2)①父亲的话激起了我内心复杂的情感,②我难过得流下泪来。

(4分,每句2分,可按点各给1分)

20、①不可以。②因为“风中的沙粒”作为题目含蓄而富含意蕴,引人入胜,③改成“泪”过于直白,缺少诗意。(3分,可按点给分)

江宁区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2题。(14分)

母 爱

母亲一天比一天老了,走路已经显出老态。她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成人了,各自忙着自己的事,匆匆回去看一下她,又匆匆离去。往日儿女绕膝欢闹的情景如今已恍如梦境,母亲的家冷清了。

    那年我去湖南,去了好长时间。我回来时母亲高兴极了,她不知拿什么给我好,又忙着给我炒菜。“喝酒吗?”母亲问我。我说喝,母亲便忙给我倒酒。我才喝了3杯,母亲便说:“喝酒不好,要少喝。”我就准备不喝了。刚放下杯子,母亲笑了,又说:“离家这么久,就再喝点儿。”我又喝。才喝了两杯,母亲又说:“可不能再喝了,喝多了吃菜就不香了。”我停杯了。母亲又笑了,说:“喝了5杯?那就再喝一杯,凑个双数吉庆。”说完亲自给我倒了一杯。我就又喝了。这次我真准备停杯了,母亲又笑着看看我,说:“是不是还想喝?那就再喝一杯。”我就又倒了一杯,母亲看着我喝。

“不许喝了,不许喝了。”母亲这次把酒瓶拿了起来。我喝了那杯,眼泪就快出来了,我把杯子扣起来。

母亲却又把杯子放好,又慢慢给我倒了一杯。“天冷,想喝就再喝一杯吧。”母亲说。她看着我喝,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上来……

我的母亲!

 我搬家了,搬到离母亲家不远的一幢小楼里去。母亲那天突然来了,气喘吁吁地上到4楼,进来,倚着门喘息了一会儿,然后要看我睡觉的那张六尺小床放在什么地方。那时候我的女儿还小,随我的妻子一起睡大床,我的六尺小床放在那间放书的小屋里。小屋真是小,床只能放在窗下的暖气旁边,床的一头是衣架,一头是玻璃书橱。“你头朝哪边睡?”母亲问我,看看小床。我说头朝那边,那边是衣架。“不好,”母亲说,“衣服上灰尘多,你头朝这边睡。”

 母亲坐了一会儿,突然说:“不能朝玻璃书橱那边睡,要是地震了,玻璃一下砸下来要伤着你,不行不行。”

母亲竟然想到了地震!百年难遇一次的地震。

 “好,就头朝这边睡。”我说,又把枕头挪过来。

  待了一会儿,母亲看看这边,又看看那边,又突然说:“你脸朝里睡还是朝外睡?”

 “脸朝里。”我对母亲说,我习惯右侧卧。    

“不行不行,脸朝着暖气太干燥,嗓子受不了,你嗓子从小就不好。”母亲说。      

“好,那我就脸朝外睡。”我说。      

母亲看看枕头,摸摸褥子,又不安了,说:“你脸朝外睡就是左边身子挨床,不行不行,这对心脏不好。你听妈的话,仰着睡,仰着睡好。”     

“好,我仰着睡。”我说。    

我的眼泪一下子又涌上来,涌上来……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老了,常常站在院子门口朝外张望,手扶着墙。我每次去了,她都那么高兴,就像当年我站在院门口看到母亲从外边回来一样高兴。我除了每天去看母亲一眼,帮她买买菜擦擦地板,还能做些什么呢?      

我的母亲!

我的矮小、慈祥、白发苍苍的母亲啊……

17、上文写了母亲和“我”之间发生的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                                   

18、人物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在朴实的语言中,在不经意之间表达出来的。请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3分)

母亲看看枕头,摸摸褥子,又不安了,说:“你脸朝外睡就是左边身子挨床,不行不行,这对心脏不好。你听妈的话,仰着睡,仰着睡好。”     

                                     ▲                                        

                                     ▲                                          

19、文中两次在提到眼泪“涌上来”后用了省略号,你能揣摩出作者此时的心理活动吗?请选择其中一处,以“我”的口吻描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2分)

                                     ▲                                            

                              &nb

试题详情

广东省华侨中学2009届高三级第四次月考

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3月9日(周二)下午2:50-4:50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