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试题搜索列表 >一人在相隔153m的两墙之间喊了一声,听

一人在相隔153m的两墙之间喊了一声,听答案解析

科目:czwl 来源: 题型:

一人在相隔153m的两墙之间喊了一声,听到的两次回声间隔0.4s,求此人离两墙的距离是多少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 题型:

某人站在相距1200m的两山之间开了一枪,开枪后,他听到两次回声相差5s.问此人距两山距离分别是多少米?(设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 题型:

某人站在相距1200m的两山之间开了一枪,开枪后,他听到两次回声相差5s。问此人距两山的距离分别是多少m?(设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某人站在相距1200m的两山之间开了一枪,开枪后,他听到两次回声相差5s.问此人距两山距离分别是多少米?(设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吉安县朝宗实验学校九年级(下)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某人站在相距1200m的两山之间开了一枪,开枪后,他听到两次回声相差5s.问此人距两山距离分别是多少米?(设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弹簧测力计、绳子的重量及轮与轴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两滑轮固定在竖直的两墙壁之间.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为5N,乙的示数为20N,则物体B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弹簧测力计、绳子的重量及轮与轴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两滑轮固定在竖直的两墙壁之间。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为5N,乙的示数为20N,则物体B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是(  )

 A.30N      B.25N      C.20N     D.1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弹簧测力计、绳子的重量及轮与轴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两滑轮固定在竖直的两墙壁之间.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为5N,乙的示数为20N,则物体B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是


  1. A.
    30N
  2. B.
    25N
  3. C.
    20N
  4. D.
    1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 题型:

某眼科诊室相对两墙之间只有3m,而检查视力时人需距离视力表5m,采用平面镜成像的办法可解决这一难题.将视力表挂在一面墙上,人背向视力表去看对面墙上平面镜中视力表的像,被检查者应距视力表
1
1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 题型:

(2008•西城区一模)检查视力时,要求被检查人跟视力表之间的距离为5m.在对面两墙之间距离不足5m的情况下,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检查方式.如果被检查人的位置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则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3
3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常见的简单机械:
(1)如图1是工人经常使用的铁锹,如果把铁锹当作费力杠杆,则支点是
C
C
点,动力作用点是
B
B
点.
(2)小林同学在农村老家发现一种“舂米对”的古代简单机械,其示意图如图2所示.使用这个装置时,人在A端用力把它踩下后立即松脚,B端就会立即下落,打在石臼内的谷物上,从而把谷物打碎.用力将它踩下去的过程中,动力是
脚踩的力
脚踩的力
(自身的重力/脚踩的力),脚松开到打在石臼内的谷物时,自身的重力是
动力
动力
(动力/阻力).
(3)如图3所示,是小明同学将要攀登的一座海拔400m小山的示意图.观察图片,比较南、北两条攀登路径的情况可知:
南坡
南坡
路径比较省力,理由是
在高度一定时,南坡的路程长
在高度一定时,南坡的路程长
.坡道是
斜面
斜面
(选填“杠杆”、“轮轴”或“斜面”)的实例.
(4)如图4,利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G,需要的拉力F或F′,F和F′大小的关系是F
=
=
F′(选填“>”、“=”或“<”).
(5)如图5,使用动滑轮提起重物G时,拉力F=
1
2
1
2
G(不计滑轮重和摩擦).若用斜向上的力拉绳子,所需拉力F′
F(选填“>”、“=”或“<”).
(6)如图6所示,在两墙之间同一水平面上的A、B两处用弹簧测力计和滑轮相连,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重和摩擦,若拉力F=5N,则弹簧测力计P示数是
15
15
N,弹簧测力计Q的示数是
10
10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 题型: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生活中的简单机械:
(1)小林同学在农村老家发现一种“舂米对”的古代简单机械,它的实质是一种杠杆,其示意图如图1所示.使用这个装置时,人在A端用力把它踩下后立即松脚,B端就会立即下落,打在石臼内的谷物上,从而把谷物打碎.用力将它踩下去的过程中,动力是
脚踩的力
脚踩的力
(自身的重力/脚踩的力),脚松开到打在石臼内的谷物时,自身的重力是
动力
动力
(动力/阻力).
(2)如图2所示为家庭电路常用的两种墙壁开关,其按钮可绕面板内某轴转动.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
较易损坏,这是因为按动这种开关的
力臂
力臂
较小,按动需要的力较大.

(3)如图3所示,在两墙之间同一水平面上的A、B两处用弹簧测力计和滑轮相连,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重和摩擦,若拉力F=5N,则弹簧测力计P示数是
15
15
N,弹簧测力计Q的示数是
10
10
N.
(4)高山上的公路修得弯弯曲曲,宛如盘龙,实质上它也是一种变形的简单机械--斜面.螺丝钉是被拧成圆柱形的斜面,螺丝钉上的螺纹就像图(甲)中形成的纹路,一圈圈螺纹的长相当于斜面的长度.仔细观察如图(乙、丙)所示的两个螺丝钉,你认为,使用
螺丝钉更省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42、请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文后的问题:
共    鸣
小羽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把空热水瓶、空瓶子或空水杯等的口挨近耳朵,会听到“嗡嗡”声.小羽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可是,这些空容器里并没有发声源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羽请教了老师,老师告诉他,这是声学上的一种共鸣现象.可是小羽又有了新的疑问: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发生共鸣呢?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羽进行了下列实验:
把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如图放置,用小锤敲击音叉A,几秒钟后,用手握住音叉A的叉股,使它不再振动发声,这时可以听到音叉B在发声.拿一个用线悬吊的轻质小球跟这个音叉的叉股接触,轻质小球被弹开.表明这个音叉在振动.
在音叉A的叉股上套上一个铁架子,改变它的振动频率,重做上述实验,另一个音叉不再振动发声.
可见,当两个发声频率
相同
的物体,彼此相隔不远时,如果其中一个物体发声,另一个也有可能跟着
振动
,这种现象,就叫做“共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帮小羽把文中的填空填完整.
(2)从电视画面上我们常常看到,登山队员们在翻越一座座雪山时,总是默默无言地前进,绝对禁止他们大声呼喊,这是为什么呢?
答:原来,人在大声呼喊的时候,会发出多种频率的声波,通过空气传递给高山上的积雪层,往往会引起积雪的
振动
.如果有一种喊叫声的频率恰好与积雪层的固有频率
相同
,就会形成
共鸣
,积雪层就可能因强烈的振动而崩塌下来.这对运动员来说,是很危险的.因此禁止高声呼喊,就成了登山队员的一条戒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5.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某眼科诊室相对两墙之间只有3 m,而检查视力时人需距离视力表5 m,采用平面镜成像的办法可解决这一难题。将视力表挂在一面墙上,人背向视力表去看对面墙上平面镜中视力表的像,被检查者应距视力表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
有些人
张晓风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有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像觉得她是很美的。有哪一个小学生心目中的老师不美呢!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丽的蓝。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肋下生翅一般我平生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尊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多。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突然间长大了。
如果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
"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能。"那个胖女人说。
"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尊贵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即在神明"?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但我每遇见那无所不为的人,就会想起她一为什么其他的人竞无所畏惧呢!
有一个夏天,中午,我从街上回来,红砖人行道烫得人鞋底都要烧起来似的。忽然,我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疫软地靠在一堵墙上,他的眼睛闭着,黧黑的脸曲扭如一截枯根。不知在忍受什么?他也许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洌的冰水。他也许很忧伤,需要一两句鼓励的话。虽然满街的人潮流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但是没有人伫足望他一眼。
我站了一会儿,想去扶他,但我闺秀式的教育使我不能不有所顾忌,如果他是疯子,如果他的行动冒犯我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我自己和别人一样漠然地离去。
那个人是谁?我不知道,那天中午他在眩晕中想必也没有看到我,我们只不过是路人。但他的痛苦却盘踞了我的心,他的无助的影子使我陷在长久的自责里。
上苍曾让我们相遇于同一条街,为什么我不能献出一点手足之情,为什么我有权漠视他的痛苦?我何以怀着那么可耻的自尊?如果可能,我真愿再遇见他一次,但谁又知道他在哪里
呢?我们并非永远都有行善的机会一如果我们一度错过。
那陌生的脸于我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对于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得了。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那年7月,当我们赶到联考考场的时候,只觉得整个人生都摇晃起来,无忧的岁月至此便渺茫了,谁能预测自己在考场后的人生?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那苍白而没有表情的脸竟会奔波过两个城市在考场上出现,是颇令人感到意外的。
接着,他蹲在泥地上,捡了一块碎石子,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我焦急地听着,
似乎从来未曾那么心领神会过。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利石可以成为那么流利的彩笔我第一次懂得。他使我在书本上的朱注之外了解了所谓"君子谋道"的精神。
那天,很不幸的,行列式并没有考,而那以后,我再没有碰过代数书,我的最后一节代数课竟是蹲在泥地上上的。我整个的中学教育也是在那无墙无顶的课室里结束的,事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义有多美。
代数老师姓什么?我竟不记得了,我能记得语文老师所填的许多小词,却记不住代数老师的名字,心里总有点内疚。如果我去母校查一下,应该不甚困难,但总觉得那是不必要的,他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不是更有价值吗?
【小题1】作者写了自己记忆中的四个人,请你分别写出是哪四个人以及他们被作者记在心中的理由。(6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文中"虽然满街的人潮流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但是没有人伫足望他一眼。"这句话的表达效果。(3分)
【小题3】文章最后一部分写代数老师在考试前蹲在泥地上给自己讲题,"事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义有多美",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究竟这件事有什么样的意义?(3分)
【小题4】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字数不少于60个。(6分)
①作者对四个人物的描写三言两语,各具特色。请你选择两个人物,从描写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效果的角度作简要点评。
②米店胖女人的一声"不敢",让作者感慨"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请你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那种"无所畏惧"的人的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仪征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生活中的简单机械:

⑴小林同学在农村老家发现一种“舂米对”的古代简单机械,它的实质是一种杠杆,其示意图如图所示。使用这个装置时,人在A端用力把它踩下后立即松脚,B端就会立即下落,打在石臼内的谷物上,从而把谷物打碎。用力将它踩下去的过程中,动力是__________(自身的重力 / 脚踩的力),脚松开到打在石臼内的谷物时,自身的重力是_______(动力 / 阻力)。

⑵如图所示为家庭电路常用的两种墙壁开关,其按钮可绕面板内某轴转动。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      较易损坏,这是因为按动这种开关的        较小,按动需要的力较大。

⑶如图所示,在两墙之间同一水平面上的A、B两处用弹簧测力计和滑轮相连,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重和摩擦,若拉力F=5N,则弹簧测力计P示数是________N,弹簧测力计Q的示数是________N。

⑷高山上的公路修得弯弯曲曲,宛如盘龙,实质上它也是一种变形的简单机械——斜面。螺丝钉是被拧成圆柱形的斜面,螺丝钉上的螺纹就像图(甲)中形成的纹路,一圈圈螺纹的长相当于斜面的长度。仔细观察如图(乙、丙)所示的两个螺丝钉,你认为,使用        螺丝钉更省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大仪中学九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常见的简单机械:
(1)如图1是工人经常使用的铁锹,如果把铁锹当作费力杠杆,则支点是    点,动力作用点是    点.
(2)小林同学在农村老家发现一种“舂米对”的古代简单机械,其示意图如图2所示.使用这个装置时,人在A端用力把它踩下后立即松脚,B端就会立即下落,打在石臼内的谷物上,从而把谷物打碎.用力将它踩下去的过程中,动力是    (自身的重力/脚踩的力),脚松开到打在石臼内的谷物时,自身的重力是    (动力/阻力).
(3)如图3所示,是小明同学将要攀登的一座海拔400m小山的示意图.观察图片,比较南、北两条攀登路径的情况可知:    路径比较省力,理由是    .坡道是    (选填“杠杆”、“轮轴”或“斜面”)的实例.
(4)如图4,利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G,需要的拉力F或F′,F和F′大小的关系是F    F′(选填“>”、“=”或“<”).
(5)如图5,使用动滑轮提起重物G时,拉力F=    G(不计滑轮重和摩擦).若用斜向上的力拉绳子,所需拉力F′    F(选填“>”、“=”或“<”).
(6)如图6所示,在两墙之间同一水平面上的A、B两处用弹簧测力计和滑轮相连,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重和摩擦,若拉力F=5N,则弹簧测力计P示数是    N,弹簧测力计Q的示数是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雪浪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请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文后的问题:
共    鸣
小羽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把空热水瓶、空瓶子或空水杯等的口挨近耳朵,会听到“嗡嗡”声.小羽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可是,这些空容器里并没有发声源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羽请教了老师,老师告诉他,这是声学上的一种共鸣现象.可是小羽又有了新的疑问: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发生共鸣呢?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羽进行了下列实验:
把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如图放置,用小锤敲击音叉A,几秒钟后,用手握住音叉A的叉股,使它不再振动发声,这时可以听到音叉B在发声.拿一个用线悬吊的轻质小球跟这个音叉的叉股接触,轻质小球被弹开.表明这个音叉在振动.
在音叉A的叉股上套上一个铁架子,改变它的振动频率,重做上述实验,另一个音叉不再振动发声.
可见,当两个发声频率 ______的物体,彼此相隔不远时,如果其中一个物体发声,另一个也有可能跟着 ______,这种现象,就叫做“共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帮小羽把文中的填空填完整.
(2)从电视画面上我们常常看到,登山队员们在翻越一座座雪山时,总是默默无言地前进,绝对禁止他们大声呼喊,这是为什么呢?
答:原来,人在大声呼喊的时候,会发出多种频率的声波,通过空气传递给高山上的积雪层,往往会引起积雪的 ______.如果有一种喊叫声的频率恰好与积雪层的固有频率 ______,就会形成 ______,积雪层就可能因强烈的振动而崩塌下来.这对运动员来说,是很危险的.因此禁止高声呼喊,就成了登山队员的一条戒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 题型:解答题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常见的简单机械:
(1)如图1是工人经常使用的铁锹,如果把铁锹当作费力杠杆,则支点是______点,动力作用点是______点.
(2)小林同学在农村老家发现一种“舂米对”的古代简单机械,其示意图如图2所示.使用这个装置时,人在A端用力把它踩下后立即松脚,B端就会立即下落,打在石臼内的谷物上,从而把谷物打碎.用力将它踩下去的过程中,动力是______(自身的重力/脚踩的力),脚松开到打在石臼内的谷物时,自身的重力是______(动力/阻力).
(3)如图3所示,是小明同学将要攀登的一座海拔400m小山的示意图.观察图片,比较南、北两条攀登路径的情况可知:______路径比较省力,理由是______.坡道是______(选填“杠杆”、“轮轴”或“斜面”)的实例.
(4)如图4,利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G,需要的拉力F或F′,F和F′大小的关系是F______F′(选填“>”、“=”或“<”).
(5)如图5,使用动滑轮提起重物G时,拉力F=______G(不计滑轮重和摩擦).若用斜向上的力拉绳子,所需拉力F′______F(选填“>”、“=”或“<”).
(6)如图6所示,在两墙之间同一水平面上的A、B两处用弹簧测力计和滑轮相连,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重和摩擦,若拉力F=5N,则弹簧测力计P示数是______N,弹簧测力计Q的示数是______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 题型:解答题

请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文后的问题:
共  鸣
小羽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把空热水瓶、空瓶子或空水杯等的口挨近耳朵,会听到“嗡嗡”声.小羽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可是,这些空容器里并没有发声源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羽请教了老师,老师告诉他,这是声学上的一种共鸣现象.可是小羽又有了新的疑问: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发生共鸣呢?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羽进行了下列实验:
把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如图放置,用小锤敲击音叉A,几秒钟后,用手握住音叉A的叉股,使它不再振动发声,这时可以听到音叉B在发声.拿一个用线悬吊的轻质小球跟这个音叉的叉股接触,轻质小球被弹开.表明这个音叉在振动.
在音叉A的叉股上套上一个铁架子,改变它的振动频率,重做上述实验,另一个音叉不再振动发声.
可见,当两个发声频率 ________的物体,彼此相隔不远时,如果其中一个物体发声,另一个也有可能跟着 ________,这种现象,就叫做“共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帮小羽把文中的填空填完整.
(2)从电视画面上我们常常看到,登山队员们在翻越一座座雪山时,总是默默无言地前进,绝对禁止他们大声呼喊,这是为什么呢?
答:原来,人在大声呼喊的时候,会发出多种频率的声波,通过空气传递给高山上的积雪层,往往会引起积雪的 ________.如果有一种喊叫声的频率恰好与积雪层的固有频率 ________,就会形成 ________,积雪层就可能因强烈的振动而崩塌下来.这对运动员来说,是很危险的.因此禁止高声呼喊,就成了登山队员的一条戒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