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如图7所示.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 射现象.其中 是法线. 是界面. 是折射光线. 是入射角. 是折射角. 侧是水.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9、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热点和科学技术紧密联系.
(1)碳化硅具有较强的耐磨性能,是航空飞行跑道的理想材料之一.已知碳化硅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硅元素(Si)化合价为﹢4,则碳化硅的化学式为
SiC

(2)盛水的铁锅,与水面接触的一圈最易生锈.钢铁生锈的条件是
与水和氧气接触

(3)为防止神舟七号飞船在高温下表面被氧化,在飞船表面涂了一层纳米硅酸盐涂料.这种涂料具有
熔点高
的性质(答出一条即可).
(4)2009年11月1~5日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在我国湖北武汉市召开.本次大会,加快了中国解决和防治水污染的步伐.请写出一条防治水污染的措施
工业废水处理后排放

(5)2009年10月以来甲型H1N1型流感呈现出在全球蔓延的趋势.莽草酸(化学式为C7H10O5)是生产治疗甲型H1N1型流感药物“达菲”的关键原料,根据化学式你能获得的信息是
表示莽草酸;表示莽草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表示一个莽草酸分子;表示一个莽草酸分子由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答出两条).
(6)2009年11月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江西南昌市举行.“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①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
B
(填字母序号);
A.发展水利和风力发电
B.开采利用煤炭等矿物燃料
C.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排放产业
D.优化建筑设计,增大太阳光的利用率,减少煤、电、气的使用
②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CD
(填字母序号).
A.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B.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D.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物质中共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世界上每年因锈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高达产量的20%~40%,某实验小组对铁的燃烧和锈蚀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铁丝燃烧
如图1所示,取3根粗细、长度均相同的光亮细铁丝,将其中两根分别盘成螺旋状,在每根铁丝一端系上粗铜丝,另一端系一根火柴杆,点燃火柴杆待快燃尽时,分别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观察到:Ⅰ、Ⅱ中铁丝都剧烈燃烧,且Ⅱ中铁丝燃烧比I中的更剧烈;Ⅲ中铁丝没有燃烧.
(1)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的作用:                           
(2)为什么Ⅲ中铁丝不能燃烧                           
(3)分析Ⅱ中铁丝燃烧比Ⅰ中更剧烈的原因                                    
探究二:铁粉腐蚀的条件
如图2所示,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观察到量筒内水沿着细导管慢慢进广口瓶(容积为146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下表.

序号
样品
量筒起始
读数/mL
量筒最终
读数/mL
所需时间
/min
1
1g铁粉、0.2g碳和10滴水
100
72
约120
2
l g铁粉、0.2g碳、10滴水和少量NaCl
100
72
约70
3
                           
\
\
\
(4)金属腐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金属元素化合价     (填“升高”或“降低”)的过程.
(5)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          (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速率.
(6)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  (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7)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③的样品组成是        
(8)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     %(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试分析该实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                 (写任意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东台市模拟)铁是容易生锈的金属,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

(1)同学们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将干燥的氧气通入A、B瓶内,大约经4~5min,A处的铁丝依然光亮,而B处的铁丝表面变暗,C中铁丝依然光亮.A、B进行对比,现象不同,说明铁生锈与
氧气和水
氧气和水
有关.B、C处的现象对比说明,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2)下列方法不能除去铁制品表面铁锈的是
A
A

A.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      B.用稀盐酸浸泡      C.用砂纸打磨       D.用厕所清洁剂(pH=1)洗
(3)请你列举一种防止铁生锈的措施
保持表面干燥、涂保护膜、制成合金
保持表面干燥、涂保护膜、制成合金

(4)实验室内将铁锈再生为铁,可利用图2所示装置,请回答:
①实验前应该先通入CO,后加热,其目的是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②在装置b处再放置一盏燃着的酒精灯,其目的是
点燃没有反应的CO,防止污染空气
点燃没有反应的CO,防止污染空气

③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再生为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
 高温 
.
 
2Fe+3CO2
Fe2O3+3CO
 高温 
.
 
2Fe+3CO2

(5)学校实验室从校办厂拉回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同学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①中,金属X是
Fe
Fe
,?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将金属混合物中的铁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
将金属混合物中的铁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
,证明步骤②中硫酸已过量的以下方法合理的是
B
B

A.加入硫酸后,立即测出溶液的pH小于7   
B.充分反应后,取少量溶液加铁时有气泡产生
C.充分反应后,取少量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时有沉淀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28、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
天然气
、石油.
(2)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
光合作用

(3)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下列发电形式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数字序号)
①②④

①水力发电 ②风力发电 ③天然气发电 ④太阳能发电 ⑤垃圾焚烧发电
(4)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同时,它也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
以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该反应需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同时有水生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2NH3═CO(NH22+H2O

(5)人类发明并使用氟利昂(主要用做致冷剂)若干年后,科学家发现氟利昂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得到的氯原子能破坏臭氧层,其破坏臭氧层的循环示意图如图所示:

请回答:在以上臭氧分子被破坏的过程中,氯原子所起的作用是
催化
;实验室还可将氧气通过高压放电管来制取臭氧.若在反应中有30%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则所得混合气中氧气与臭氧的分子个数比为
7: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甲、乙、丙三同学在学完了第二单元后,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非常感兴趣,想探究能否用其它物质来代替红磷完成该实验.他们选取了以下几种物质:铁丝、硫粉、木炭、镁条(镁是一种金属).凭已有知识他们进行了讨论:
(1)甲同学首先认为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他的理由是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2)乙同学认为也不能用硫粉、木炭代替红磷.他的理由是
产生的气体占据了消耗掉的氧气的空间,压强不变
产生的气体占据了消耗掉的氧气的空间,压强不变

(3)丙同学在认真思考乙同学的理由后认为,如果要用木炭来代替红磷而且实验要获得成功必须作一点小小的改进,他预先在集气瓶中装了一种物质,结果他实验成功了,你认为他预先在集气瓶中装的物质是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4)对于镁条三同学凭已有的知识无法判断,他们于是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他们用如图所示装置和光亮镁条进行实验,将镁条点燃后迅速放入瓶中燃烧,观察到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有白色粉末状物质产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实验过程中所有操作都是正确的)
(5)冷却后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
消耗了瓶内的气体,使压强变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瓶中
消耗了瓶内的气体,使压强变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瓶中
为了让实验取得成功,该同学进行实验时的第一步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在进行实验时,为了使镁条变得光亮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用砂纸打磨
用砂纸打磨

(6)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超过其容积的五分之一,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问题:氮气为什么减少呢?假设一:氮气与瓶内其它物质反应而减少.假设二:
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 通过以上实验你认为能否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填:“能”或“不能”)
不能
不能

(7)根据他们的讨论和本探究实验实验,你认为选择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药品应满足的条件是
能把氧气反应掉
能把氧气反应掉
不能与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
不能与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
不生成新的气体杂质
不生成新的气体杂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