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必考题 22.利用如图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分别为FOA.FOB.FOC.回答下列问题 (1)改变勾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 A.勾码的个数N1=N2=2.N3=4 B.勾码的个数N1=N3=3.N2=4 C.勾码的个数N1=N2=N3=4 D.勾码的个数N1=3.N2=4.N3=5 (2)在拆下勾码和绳子前.应该做好以下记录: .除了记下各段绳子的挂钩码的个数外.还应该记: . 23.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元件.电路符号为“ .其特点是具有单向导电性.即电流从正极流入时电阻比较小.而从负极流入时电阻比较大. (1)某实验兴趣小组对某种晶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进行测绘.因二极管外壳所印的标识模糊.为判断正负极.用多用电表电阻挡测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将选择开关旋至合适倍率.调整欧姆挡的零点后.将黑表笔接触二极管的左端.红表笔接触右端时.指针偏角比较小,再将红.黑表笔位置对调时.指针偏角比较大.由此判断 端为二极管的正极. (2)厂家提供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右图.该小组只对加 正向电压时的伏安特性曲线进行了测绘.以验证 与厂家提供的数据是否一致.可选用的器材有: A.直流电源.电动势3V.内阻忽略不计, B.0-20Ω的滑动变阻器一只, C.量程5V.内阻约50kΩ的电压表一只, D.量程3V.内阻约20kΩ的电压表一只, E.量程0.6A.内阻约0.5Ω的电流表一只, F.量程50mA.内阻约5Ω的电流表一只, G.待测二极管一只, H.导线.电键等. 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电压表应选用 .电流表应选用 . (3)为了达到测量目的.请在答题卡上虚线框内画出正确的实验电路原理图. 24.如图所示.传送带的水平部分AB长为=5米.以V0=4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水平台面与传送带平滑连接与B点.BC长S=1米.台面右边有高为h=0.5m的光滑曲面CD.一质量m=1kg的工件.从A点无初速度释放.工件与传送带及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g=10米每二次方秒.求(1)工件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2)通过计算说明.工件能否通过D点到达上平台DE上. 25.如图甲所示.质量m=6.0×10-3kg.边长L=0.20m.电阻R=1.0欧的正方形单匝金属线框abcd.置于倾角30°的绝缘斜面上.ab边沿着水平方向.线框的下半部分处于垂直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按图乙所示的规律周期性变化.线框在斜面上始终保持静止.g=10,求 (1)在2.0×10-2s~4.0×10-2s时间内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的大小 (2)在t=3.0×10-2s时间内线框受到斜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一个周期内感应电流在线框中产生的平均电功率. 26.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SiO2.Fe2O3.A12O3.Na2SO3.Na2CO3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某兴趣小组为探究该固体混合物的组成.设计的部分实验方案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试剂1是稀硫酸.试剂2是氢氧化钠溶液.在混合物样品中加以足量的稀硫酸后.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混合气体A和澄清溶液B.在B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时.先有沉淀生成.后沉淀部分溶解.则该混合物样品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 ,固体D的化学式为 ,检验混合物B中含有Fe3+所选用的试剂是 ,证明混合气体A中含有CO2的实验方法是 . (2)若试剂1是水.试剂2是氢氧化钠溶液.在混合物样品中加足量的水后过滤.混合物B是滤渣.试推断:固体D的化学式为 ,检验溶液C中是否含有SiO32-的实验方法是 . 27.化学实验是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将下列有关实验的问题填写完整. (1)下图是探究氯气性质的部分实验装置.实验室可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来制取氯气.同时生成二氯化猛(MnC12)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时.A装置中的KI淀粉试纸变蓝色.其原因是 ,B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C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以下仪器组合的装置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性 △ 质(已知:2NH3+3CuO N2+3H2O+3Cu). 请从上图中选用所需的仪器组成一套装置制取氨气.并使氨气与氧化铜反应.同时证明该反应有水生成.下表是按仪器的连接顺序由上至下依次填写的.请将该表补充填写完整. 选用的仪器 加入的试剂 作用 反应器 C 氧化铜 使氨气与氧化铜反应 28. 以节能减排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1)控制和治理CO2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其中一种途径是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实现碳循环.如2CO2(g)+2H2O(1) C2H4(g)+3O2(g)△H=+1411.0kJ/mol 2CO2(g)+3H2O(1) C2H5OH(1)+3O2(g)△H=+1366.8kJ/mol 则由C2H5OH(1)转化为C2H4(g)和H2O(1)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为探究反应6H2(g)+2CO2(g)CH3CH2OH(g)+3H2O(g)发生的适宜条件.现改变氢碳比[n(H2)/n(CO2)]和温度等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温度(K) CO2转化率(%) N(H2)/n(CO2) 500 600 700 800 1.5 45 33 20 12 2 60 43 28 15 3 83 62 37 22 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分析: ①该反应的正反应为 反应. ②为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 (3)一定条件下.将3 mol H2 和1mol CO2气态混合物充入2L 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H2(g)+CO2(g)CH3OH(g)+H2O(g).2min时该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B.CO2的平衡转化率为40% C.2min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mol/ D.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发生改变 (4)右图是甲烷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则负极室通入的气体是 ,正极室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其电池的总反应为 .比起直接燃烧燃料产生电力.使用燃料电池有许多优点.其中主要有两点:首先是能量转化效率高.其次是 . 29. 图1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两种物质代谢的过程.图中C3代表含有3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图2是研究叶肉细胞中上述两种代谢过程及其强度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发生在叶肉细胞的 中.过程②发生在叶肉细胞的 中.在①②过程中都产生了 . (2)过程③还需要消耗 .过程④还需要利用 . (3)用图2所示的装置研究③④过程时.刻度毛细管中的液滴移动的距离表示 . (4)研究①②过程时.对装置做的处理应是 .刻度毛细管中的液滴向 移动的距离表示 . 30. 科学家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某山村一男性患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该男性的祖父.祖母.父亲都患该病.他的两位姑姑中有一位患该病.该患病姑姑婚后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家庭中其他成员都正常.请分析回答: (1)若要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调查对象和方法应是 .若要推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该在 中进行.经过分析可知.该遗传病属于 遗传病. (2)请根据题意在方框中绘制出该家庭三代遗传系谱图. 图例:正常女性:○ 正常男性:□ 女性患者:● 男性患者:■ (3)该男性的基因型与其患病表妹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若该男性与表现型正常.但其父亲为色盲的女性婚配.预计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男孩的概率是 . (4)如果某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ccDdeeFF.基因a至f在染色体上依次分布在1到6的位置: 下列属于基因结构改变的变异是 . 31. 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 . (2)图1中的③表示 过程.该过程属于 免疫. (3)图2所示的免疫过程中.参与A→B过程的有1中的 细胞. (4)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人们常用减毒.杀死的病原生物制成疫苗.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与该疫苗相应的抗原时.相应的记忆细胞.例如图1中 能 .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5)为检测某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第一步:将 健康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分为若干只. 第二步: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接种疫苗. . 第三步:统计实验组和对照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发病率低.存活率高.则可以判断该疫苗有效.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过程是实验组动物所特有的. 32. 图1是某地种植养殖温室生态模式图.家禽.家畜除饲喂食用饲料外.还饲喂剩余的部分蔬菜,家禽.家畜粪便可用于种植食用菌.制沼气.沼气池渣.液可做肥料.饲料添加剂.沼气可供取暖.照明,蔬菜地中养殖蚯蚓可以改良土壤.粪便可以肥田.还可作饲料添加剂.请据图回答: (1)从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角度分析.该模式较好地实现了 . (2)图中蔬菜长势良好.除光照.温度.水肥等因素外.还有 . (3)对农田中的蚯蚓进行跟踪调查.测绘出蚯蚓迁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见图2.则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呈 型.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是 类型. (4)采用血细胞计数板测量产甲烷菌的数量时.对于一些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产甲烷菌.应取 记数. (5)由于某种原因.该地块在废弃的几年内逐渐变为草丛.灌木.小树林.该群落演替的类型属于 .该过程中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