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回答I.Ⅱ小题. Ⅰ.已知番茄的红果为显性.高茎为显性.缺刻叶为显性.三对基因独立遗传.请分析回答: (1)若选用杂合黄果高茎番茄植株的花粉用不同方法进行育种.分别获得植株B和植株C.有关操作如下图所示. ①植株A为 .其基因型及比例是 . ②获得植株B的育种方法是 .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 ③植株C可能有 种基因型. 种表现型. ④获得植株C的育种方法所利用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 . ⑤植株B与植株C相比.一般情况下. 一定是纯合子 (2)若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病毒基因导入植株B.选用的运载体与目的基因结合时必须用到的工具酶是 . (3)若选用纯合的红果矮茎缺刻叶番茄植株和黄果高茎马铃薯叶 番茄植株杂交.将获得的F1自交.产生的F2植株中.红果高茎缺刻叶与黄果矮茎马铃薯叶的比例为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分析回答下列工、Ⅱ两个小题。

I.(12分)番茄植株有无茸毛(A、a)和果实的颜色(B、b)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控制。已知在茸毛遗传中,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合子具有致死效应,不能完成胚

的发育。有人做了如下四个番茄杂交实验:

实验1: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2:1

实验2: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

果=3:1:3:1

实验3:甲番茄植株×乙番茄植株→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

果=2:2:1:1

实验4: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

(1)番茄的果实颜色性状中,          果是隐性性状。致死合子的基因型是        

(2)实验1子代中的有茸毛红果番茄的基因型有               种,欲进一步确认,最简便的方法是            

(3)实验2中甲、乙两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依次是                  

(4)实验3中两亲本的表现型分别是             

(5)实验4产生的子代有4种表现型,理论上其比例应为       ,共有     种基因型。

(6)在生长环境适宜的情况下,让实验2子代中的有茸红果番茄植株全部自交,所得后代个体中出现有茸毛黄果的概率是                     

Ⅱ.(8分)有人在一个数量足够多的油菜群体中偶然发现了一株矮秆植株,为了探究其原因,他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

    I.让这株矮秆油菜自交,后代植株均表现为矮秆。

    II.将实验I得到自交后代分别作父本和母本与正常油菜杂交,获得F1植株。

    III.将F1植株自交,得到的后代植株形成F2群体。在所有的F2群体中,正常植株与矮秆植株的比例均为3:1。

    IV.取实验II获得的F1植株,分别与正常亲本植株、变异亲本植株杂交,观察其后代的表现型。

(1)实验I的目的是         

(2)实验者试图通过实验II来判断         

(3)根据实验III中F2群体的表现型,能够得出                         结论。

(4)实验IV是为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分析回答下列工、Ⅱ两个小题。

I.番茄植株有无茸毛(A、a)和果实的颜色(B、b)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控制。已知在茸毛遗传中,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合子具有致死效应,不能完成胚

的发育。有人做了如下四个番茄杂交实验:

实验1: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2:1

实验2: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

果=3:1:3:1

实验3:甲番茄植株×乙番茄植株→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

果=2:2:1:1

实验4: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

(1)番茄的果实颜色性状中,          果是隐性性状。致死合子的基因型是        

(2)实验1子代中的有茸毛红果番茄的基因型有               种,欲进一步确认,最简便的方法是            

(3)实验2中甲、乙两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依次是                  

(4)实验3中两亲本的表现型分别是             

(5)实验4产生的子代有4种表现型,理论上其比例应为       ,共有     种基因型。

(6)在生长环境适宜的情况下,让实验2子代中的有茸红果番茄植株全部自交,所得后代个体中出现有茸毛黄果的概率是                     

Ⅱ.有人在一个数量足够多的油菜群体中偶然发现了一株矮秆植株,为了探究其原因,他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

    I.让这株矮秆油菜自交,后代植株均表现为矮秆。

    II.将实验I得到自交后代分别作父本和母本与正常油菜杂交,获得F1植株。

    III.将F1植株自交,得到的后代植株形成F2群体。在所有的F2群体中,正常植株与矮秆植株的比例均为3:1。

    IV.取实验II获得的F1植株,分别与正常亲本植株、变异亲本植株杂交,观察其后代的表现型。

(1)实验I的目的是         

(2)实验者试图通过实验II来判断         

(3)根据实验III中F2群体的表现型,能够得出                         结论。

(4)实验IV是为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分析回答下列工、Ⅱ两个小题。
I.(12分)番茄植株有无茸毛(A、a)和果实的颜色(B、b)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控制。已知在茸毛遗传中,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合子具有致死效应,不能完成胚
的发育。有人做了如下四个番茄杂交实验:
实验1: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2:1
实验2: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
果=3:1:3:1
实验3:甲番茄植株×乙番茄植株→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
果=2:2:1:1
实验4: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

(1)番茄的果实颜色性状中,         果是隐性性状。致死合子的基因型是        
(2)实验1子代中的有茸毛红果番茄的基因型有             种,欲进一步确认,最简便的方法是            
(3)实验2中甲、乙两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依次是                 
(4)实验3中两亲本的表现型分别是            
(5)实验4产生的子代有4种表现型,理论上其比例应为      ,共有    种基因型。
(6)在生长环境适宜的情况下,让实验2子代中的有茸红果番茄植株全部自交,所得后代个体中出现有茸毛黄果的概率是                     
Ⅱ.(8分)有人在一个数量足够多的油菜群体中偶然发现了一株矮秆植株,为了探究其原因,他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
I.让这株矮秆油菜自交,后代植株均表现为矮秆。
II.将实验I得到自交后代分别作父本和母本与正常油菜杂交,获得F1植株。
III.将F1植株自交,得到的后代植株形成F2群体。在所有的F2群体中,正常植株与矮秆植株的比例均为3:1。
IV.取实验II获得的F1植株,分别与正常亲本植株、变异亲本植株杂交,观察其后代的表现型。
(1)实验I的目的是         
(2)实验者试图通过实验II来判断         
(3)根据实验III中F2群体的表现型,能够得出                      结论。
(4)实验IV是为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