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 物质 温度 0℃ 20℃ 30℃ 50℃ 80℃ 甲 13.3g 31.6g 36.2g 85.8g 169g 乙 35.7g 36.0g 36.2g 36.5g 37.1g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进行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使乙物质从它的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冷却的方法 D.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 ★17.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A所示.中考资源网在常温下.先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图B).中考资源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增大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 ★18.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中考资源网 (2)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 液质量是 g.中考资源网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 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 .中考资源网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物质
0℃ 20℃ 30℃ 50℃ 80℃
      甲 13.3g 31.6g 36.2g 85.8g 169g
      乙 35.7g 36.O g 36.2g 36.5g 37.1g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进行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

物质          温度
0℃ 20℃ 30℃ 50℃ 80℃
13.3g 31.6g 36.2g 85.8g 169g
35.7g 36.0g 36.2g 36.5g 37.1g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进行判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5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
C.在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当物质甲中含有少量物质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物质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
物质
温度
0℃20℃30℃50℃80℃
13.3g31.6g36.2g85.8g169g
35.7g36.0g36.2g36.5g37.1g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进行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使乙物质从它的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冷却的方法
D.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
物质
温度
0℃20℃30℃50℃80℃
13.3g31.6g36.2g85.8g169g
35.7g36.0g36.2g36.5g37.1g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进行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使乙物质从它的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冷却的方法
D.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
物质
温度
0℃20℃30℃50℃80℃
13.3g31.6g36.2g85.8g169g
35.7g36.0g36.2g36.5g37.1g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进行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使乙物质从它的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冷却的方法
D.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