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如图所示中的是从同一位置,同一角度先后拍摄下的两张照片.坐在石块上的小女孩看到编号为 和 的小孩运动了,这位小女孩所选的参照物是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6、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让同一小球两次分别从同一滑轨的不同高度A处和B处自由滚下,撞击处于水平面上同一位置的纸盒:
(1)此实验中,通过观察什么来比较小球的动能大小?答:
纸盒被撞击出去的距离的远近
;因此,从
A
处滚下的小球到达平面上动能较大.
(2)已知同一小球从A、B处滚到平面上的速度分别为vA、vB,且vA大于vB.由此可知小球的动能大小与它的
速度
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如图所示的装置,O为杠杆的支点,在杠杆上挂有重为60N的重物B,杠杆的左端通过细绳(绳的中间串一个弹簧测力计)跨过定滑轮悬挂着重物A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0N,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保持M点位置不动,向容器C中缓慢注水至A完全浸没在水中,测力计示数变为20N.托起容器C,使A接触容器的底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为10N,同时移动物体B的悬挂点,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已知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2,杠杆、弹簧测力计、细绳和滑轮的质量以及一切摩擦均可忽略不计,水的密度ρ=1.0×103kg/m3,取g=10N/kg.则根据以上数据可知判断错误的是(  )
A、物体A的体积为2×103cm3
B、物体A的密度为2×103kg/m3
C、物体B的悬挂点应向左移动的距离为杠杆长度的
3
10
D、若将物体A从容器中取出,取出前后容器底部受水的压强的变化量为100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29、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确定像的位置
,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
相同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从远处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光屏应向
远离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所成像的大小将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蜡烛移到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请你比较甲、乙两图中平面镜与凸透镜所成的像的不同点: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凸透镜成的是实像

平面镜成的是等大的像,凸透镜成的是放大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利用甲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利用了玻璃板的
透明
透明
(填物理属性的名称),从而能
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蜡烛B
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蜡烛B
;手指放在蜡烛
B
B
的烛芯顶部不会被烧痛(选填“A”或“B”)
(2)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一位同学测量的四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但是分析数据时发现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你认为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C
C

A、选用的玻璃板太厚
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
C、在判断蜡烛B与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5.30 23.02 25.60 28.50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5.30 23.15 25.60 28.50
(3)实验中,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b
b
_ (选填:“a.直接观察玻璃板后蜡烛B;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c.直接观察光屏”,下同);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c
c

(4)在利用乙图装置做“验证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实验时,陈刚和李娟分别使蜡烛和光屏同时在光具座上不停地左右移动,但没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所成的清晰的像.他们实验失败的原因是
移动蜡烛时,像的位置也随之改变,所以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同时移动,不容易在光屏上接到像
移动蜡烛时,像的位置也随之改变,所以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同时移动,不容易在光屏上接到像
,正确的做法是
当蜡烛和凸透镜处于如图位置时,左右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当蜡烛和凸透镜处于如图位置时,左右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在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的实验中,则下列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