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6所示.用20牛的力将重15牛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用力的图示作出墙壁所受的压力. 图5 图6 a) 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重30牛.对斜面的压力为18牛.试用力的图示法在图23中画出这两个力.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为了研究物体浸入液体中测力计示数的情况,某小组同学分别利用体积相等的不同圆柱体甲、乙和水等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他们先将高为0.10米的圆柱体甲挂在测力计下,逐步改变其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读出相应的测力计示数F,并将h和F记录在表一中.他们再用高为0.08米的圆柱体乙重复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进一步研究F和h的关系,他们计算每一次实验时F的变化量△F,并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一列中.
表一(圆柱体甲,高0.10米)
实验
序号
h
(米)
F
(牛)
△F
(牛)
122.0
20.0220.41.6
30.0518.04.0
40.0617.24.8
50.0815.66.4
60.1014.08.0
70.1214.08.0
表二(圆柱体乙,高0.08米)
实验
序号
h
(米)
F
(牛)
△F
(牛)
826.0
90.0224.02.0
100.0422.04.0
110.0620.06.0
120.0818.08.0
130.1018.08.0
140.1218.08.0
①根据每次实验的记录,分析F和h的关系,可初步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等数据中F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圆柱体在浸入水的过程中,测力计的示数F随在水中的深度h的增大而减小.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6与7或12、13与14等数据中F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②小红同学分析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变化量△F与h的关系时,发现同样要区分圆柱体是否浸没两种情况来描述结论.她思考后,认为若用圆柱体浸入水中的体积V来替换h,所得出的结论可避免上述问题,则分析△F与V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当小红分析比较表一、二中△F相等时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不同的圆柱体浸在水中,当______时,测力计示数变化量△F的大小相等.
③小明同学在分析小红的结论时,提出:“用浸入水中的体积V来替代h”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V=Sh.那么不规则物体浸入水中,△F与V是否存在同样的关系?随后小明进行实验解决该问题.他设计了表三用以记录相关数据,请你完成表三中空缺的栏目.
表三
实验
序号
物体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
16
17
18______
19
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了研究物体浸入液体中测力计示数的情况,某小组同学分别利用体积相等的不同圆柱体甲、乙和水等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他们先将高为0.10米的圆柱体甲挂在测力计下,逐步改变其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读出相应的测力计示数F,并将h和F记录在表一中.他们再用高为0.08米的圆柱体乙重复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进一步研究F和h的关系,他们计算每一次实验时F的变化量△F,并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一列中.
表一(圆柱体甲,高0.10米)
实验
序号
h
(米)
F
(牛)
△F
(牛)
122.0
20.0220.41.6
30.0518.04.0
40.0617.24.8
50.0815.66.4
60.1014.08.0
70.1214.08.0
表二(圆柱体乙,高0.08米)
实验
序号
h
(米)
F
(牛)
△F
(牛)
826.0
90.0224.02.0
100.0422.04.0
110.0620.06.0
120.0818.08.0
130.1018.08.0
140.1218.08.0
①根据每次实验的记录,分析F和h的关系,可初步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等数据中F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圆柱体在浸入水的过程中,测力计的示数F随在水中的深度h的增大而减小.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6与7或12、13与14等数据中F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②小红同学分析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变化量△F与h的关系时,发现同样要区分圆柱体是否浸没两种情况来描述结论.她思考后,认为若用圆柱体浸入水中的体积V来替换h,所得出的结论可避免上述问题,则分析△F与V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当小红分析比较表一、二中△F相等时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不同的圆柱体浸在水中,当______时,测力计示数变化量△F的大小相等.
③小明同学在分析小红的结论时,提出:“用浸入水中的体积V来替代h”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V=Sh.那么不规则物体浸入水中,△F与V是否存在同样的关系?随后小明进行实验解决该问题.他设计了表三用以记录相关数据,请你完成表三中空缺的栏目.
表三
实验
序号
物体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
16
17
18______
19
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甲所示,用一拉力传感器(能感应力大小的装置)水平向右拉一水平面上的木块,A端的拉力均匀增加,0-tl时间木块静止,tl-t2木块运动后改变拉力,使木块t2后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计算机对数据拟合处理后,得到如图乙所示拉力随时间变化图线,回答下列问题:

(1)当用F=5.3牛的水平拉力拉静止的木块时,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5.3
5.3
牛;若用F=5.8牛的水平拉力拉木块,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5.1
5.1
牛.
(2)如图丙所示,为研究滑动摩擦力f大小与接触面受到压力FN大小的关系,在重力为17牛的木块上每次增加1牛重的砝码,分别用水平拉力F使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实验测量数据如下,请将表格数据填写完整
木块对水平面压力FN(牛) 17 18 19 20 21
水平拉力F(牛) 5.1 5.4 5.7 6.3
(3)请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图丙中砝码受到的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长宁区三模)小明看到教室里日光灯(如图1所示)的悬挂结构后,心想“悬挂日光灯的两根悬线受到的拉力的大小是不是相等?”由于不能直接测量悬线拉力,于是他和小华选择替代器材进行了探究,他们将一根长为1米的轻质木杆(重力可以忽略不计)的两端用竖直细线水平悬挂起来,并在细线上方用两个力传感器测出细线受到的拉力F1和F2.接着将钩码挂在两细线之间的木杆上(如图2所示),作为木杆受到的竖直向下的拉力F,并将两细线受到的拉力F1、F2和拉力F的作用点的位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序号 拉力F作用点据左侧细线悬挂点距离△s 木杆受到向下的拉力F(牛) 左侧细线受到木杆对它的拉力F1(牛) 右侧细线受到木杆对它的拉力F2(牛)
1 0.3 10.0 7.0 3.0
2 0.3 20.0 14.0 6.0
3 0.3 30.0 21.0 9.0
4 0.4 10.0 6.0 4.0
5 0.4 20.0 12.0 8.0
6 0.4 30.0 18.0 12.0
7 0.5 10.0 5.0 5.0
8 0.5 20.0 10.0 10.0
9 0.5 30.0 15.0 15.0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或7、8与9中F1和F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轻质木杆的两端用竖直细线水平悬挂起来,受到的竖直向下的拉力作用点的位置不变,左侧细线受到木杆对它的拉力F1
木杆受到向下的拉力F成正比
木杆受到向下的拉力F成正比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与7或2、5与8或3、6与9中F1和△s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轻质木杆的两端用竖直细线水平悬挂起来,受到的竖直向下的拉力F大小不变,
拉力F作用点距左侧细线悬挂点距离△s越大,左侧细线受到木杆对它的拉力F1越小
拉力F作用点距左侧细线悬挂点距离△s越大,左侧细线受到木杆对它的拉力F1越小

③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中的相关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7与8与9中F1、F2与△s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竖直向下的拉力作用点位于水平木杆两竖直细线的中点处时,
左侧细线受到木杆对它的拉力F1与右侧细线受到木杆对它的拉力F2相等
左侧细线受到木杆对它的拉力F1与右侧细线受到木杆对它的拉力F2相等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9中拉力F与F1和F2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轻质木杆的两端用竖直细线水平悬挂起来,
木杆受到向下的拉力F等于左侧细线受到木杆对它的拉力F1与右侧细线受到木杆对它的拉力F2的和
木杆受到向下的拉力F等于左侧细线受到木杆对它的拉力F1与右侧细线受到木杆对它的拉力F2的和

(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后,小华认为:轻质木杆的两端用竖直细线水平悬挂起来,左侧细线受到木杆对它的拉力F1总是大于或等于右侧细线受到木杆对它的拉力F2,小明认为该结论是错误的,若要证明小明的观点,你认为还研究拉力F作用点距左侧细线悬挂点距离△s在
0.5~1
0.5~1
米范围内,F1与F2之间的大小关系.
⑤“悬挂日光灯的两根悬线受到的拉力的大小是不是相等?”请你结合重心相关知识及上述有关结论对该问题进行分析.
若重心在灯的中点,则左右两边的拉力相等;若重心不在中点,则拉力不相等,且重心靠近哪边,哪边的拉力较大
若重心在灯的中点,则左右两边的拉力相等;若重心不在中点,则拉力不相等,且重心靠近哪边,哪边的拉力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