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9-1中.放在同处的A.B两支温度计. A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没有包浸湿酒精的棉花.B温度计上包了棉花.观察.比较A.B两温度计的示数.发现B温度计的示数较 .这事实表明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用相同材料制成的圆柱体A和B,已知A的高度是B的高度的4倍,B放在水平的地面上,A放在 B的正中央,如图1所示,若A对B的压强和B对地的压强相等,则A的底面积与 B的底面积之比是       


2.如图2所示,正方体木块甲和乙边长之比为1:2,密度之比是4:1,将物块甲放在物块乙的中央,则物块甲对乙的压强P1与乙对地的压强P2之比为       


3.一个水池的深度为2米,池底有一个面积为10厘米2的孔,用塞子塞住,塞子所受水的压强大小为      帕,塞子所受水的压力大小为      牛.(g取10牛/千克)


4.如图3所示,放在桌面上的一个瓶子,内部剩有饮料,瓶口塞紧倒过来时,液体对瓶塞的压强比对瓶底的要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瓶子对桌面的压强也增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光缆通信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通信方式.1997年,我国首条海底通信光缆(上海崇明——横沙岛)铺设成功.如果该光缆在水下17米深处,则光缆外边的包裹材料至少应能承受           帕的压强.(海水的密度为1.03×103千克/米3,g取10牛/千克)

6、甲乙两个均匀实心圆柱体,它们的质量之比m:m=1:2,底面积之比S:S=1:3,若把甲柱放在乙柱的上面,甲对乙的压强为P1,乙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P2则P1:P2为                 

7、如图8,木块甲重3牛、乙重5牛,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甲对乙的压强与乙对桌面压强相等,甲、乙底面积之比为多少?



8、水平地面上放一块砖A,然后在它上面再放半块同样规格的砖B,如图所示,则B对A的压强和A对地面的压强之比是:


9 如图所示,用同种材料做成的三个高度相同、底面积不同的实心圆柱体A、B、C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分别是PA、PB、PC.则:                                             



10、两个实心物体A、B叠放在一起后,放在水平地面如图12所示,已知A物体的密度为ρA,底面积为SA,B物体的密度为ρB,底面积为SB。若A对B 的压强等于B对地面的压强,求A、B两物体的高度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小明用平面镜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墨水瓶A、B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他将平面镜竖立在桌面上,把A放置在镜前的边缘处,如图所示,调整观察角度,可在镜中看到它的部分像.再将B放到镜后并来回移动,直至其未被平面镜遮挡部分与A在镜中的不完整像拼接成一个完全吻合的“瓶”.那么 墨水瓶B所在的位置即为
墨水瓶A的像
墨水瓶A的像
的位置,同时还说明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若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就能看到墨水瓶B被遮去的部分,这是由于光的
折射
折射
形成的.
(2)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分别连接AA',BB',CC'看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分别测量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看是否相等
分别连接AA',BB',CC'看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分别测量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看是否相等

(3)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据表中数据
(填“能”或“不能”)得出相关结论.
实验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第一次 9.0 8.9
第二次 13.4 13.6
第三次 15.0 1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小明用平面镜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墨水瓶A、B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他将平面镜竖立在桌面上,把A放置在镜前的边缘处,如图所示,调整观察角度,可在镜中看到它的部分像.再将B放到镜后并来回移动,直至其未被平面镜遮挡部分与A在镜中的不完整像拼接成一个完全吻合的“瓶”。那么 墨水瓶B所在的位置即为_________的位置,同时还说明            ;若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就能看到墨水瓶B被遮去的部分,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2)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 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据表中数据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相关结论.

 

 

 

 

 

实验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第一次

9.0

8.9

第二次

13.4

13.6

第三次

15.0

1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小明用平面镜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墨水瓶A、B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他将平面镜竖立在桌面上,把A放置在镜前的边缘处,如图所示,调整观察角度,可在镜中看到它的部分像.再将B放到镜后并来回移动,直至其未被平面镜遮挡部分与A在镜中的不完整像拼接成一个完全吻合的“瓶”。那么 墨水瓶B所在的位置即为_________的位置,同时还说明            ;若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就能看到墨水瓶B被遮去的部分,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2)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 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据表中数据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相关结论.
实验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第一次
9.0
8.9
第二次
13.4
13.6
第三次
15.0
1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小明用平面镜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墨水瓶A、B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他将平面镜竖立在桌面上,把A放置在镜前的边缘处,如图所示,调整观察角度,可在镜中看到它的部分像.再将B放到镜后并来回移动,直至其未被平面镜遮挡部分与A在镜中的不完整像拼接成一个完全吻合的“瓶”。那么 墨水瓶B所在的位置即为_________的位置,同时还说明            ;若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就能看到墨水瓶B被遮去的部分,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2)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 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据表中数据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相关结论.

实验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第一次
9.0
8.9
第二次
13.4
13.6
第三次
15.0
1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