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存在的两种形式:一是实体物质.如空气.水.铁等.二是场物质.如电场.磁场.电磁场.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资料短文,回答文章后面的问题.

热的本质的认识过程

  人们已在实践中熟悉了摩擦生热,但摩擦为什么会生热?热是什么?人们很久也没有弄清楚,在古代就对热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把热看成是一种特殊物质;一种认为热是物质的某种运动形式.

  17世纪以后,多数人根据摩擦生热的现象,认为热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不少物理学家都相信这一点,但是这种看法由于缺乏精确的实验根据,还不能形成科学的理论.

  到了18世纪,对热的研究走上了实验科学的道路,把热看成是一种特殊物质的热质说,由于能够解释某些实验结果,因而在当时获得了承认,热质说将热看成一种没有质量或不可称量的流质热质,他不生不灭,存在与一切物体之中,物体的冷热程度,决定与其中所含热质的多少,热质说对摩擦生热的解释是,摩擦并没有改变热质的总量,但物质在摩擦时比热容降低了,因此摩擦可以使物体的温度升高.

  1798年,英国学者伦福德(1753~1814)在从事枪炮制造时,发现钻孔钻下的金属屑具有极高的温度,用水来冷却时,甚至可以使水沸腾,他怀疑金属屑具有极高温度是不是由于比热容降低造成的,伦福德在他的笔记中写道,由摩擦所生的热,来源似乎是无穷无尽的,要用热质说解释摩擦生热现象,钻下的金属屑的比热容要改变很大才行,于是他设计并做了一系列实验,发现钻下的金属屑的比热容在摩擦时并没有降低.根据实验结果,伦福德断言热质说不足为信,应当把热看成是一种运动形式,热质说的传统地位开始动摇了.

  1799年,英国的戴维做了更加严格的实验.他在零摄氏度以下的露天里,在抽成真空的玻璃罩内,使金属轮子和盘在钟表装置的带动下相互摩擦,结果使金属盘上的蜡熔化了.在这个实验中,热不可能是由周围物体传递给蜡的,而且伦福德的实验已经证明,金属也不会由于比热容的降低而放热,那就只能是由于摩擦生热使蜡粒子的运动加快了.戴维的实验有力的打击了热质说.

  此后,科学家进一步研究了热和做功的关系,特别是英国科学家焦耳做了大量实验,定量的研究了热和功的关系,证明做了多少机械功,就有多少机械能转化成与热相关的能量.焦耳的工作,表明热不是一种特殊物质,同时为能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

  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彻底否定了热质说,同时为分子运动理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经过科学家的长期研究,关于热是一种运动形式的设想,终于成为公认的真理,人们认识到:宏观的热现象原来是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表现,物体内部的能量就是物体的内能,热量不是表示物质所含“热质”的多少,而是表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

(1)早期人们对热的认识存在几种说法?

(2)英国学者伦福德对用热质说解释摩擦生热现象时作出了怎样的猜想?他是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的?

(3)支持热是一种运动形式的重要理论基础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丽放学回家后在厨房发现一瓶酱油和醋,那酱油和醋的密度谁的更大呢?于是她决定到学校向老师借实验器材,来测定它们的密度.
(1)测定酱油和醋的密度分别采用了方案A和方案B,如表:
精英家教网
就上述两种实验方案,方案
 
测量更精确,因为在另一种方案中物理量
 
的测量值误差较大,使测得的密度值偏
 
(选填“大”或“小”).
(2)好动脑筋的小丽觉得,这两种方法测量液体密度太烦琐,她决定用天平(带砝码)、薄壁圆柱形烧杯(质量为20g,底面积为20cm2)、刻度尺来自制一种能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实验步骤如下:
精英家教网
第一步:在水平桌面上调平天平;
第二步:在天平的左盘放上烧杯,在右盘放入120g的砝码并保持不变;
第三步: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中,直到天平横梁平衡(如图);
第四步:量出液体在烧杯中的高度并根据推导标出对应的密度值;
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将某液体倒入烧杯至B点,此时天平恰好平衡,量得B点高4cm,则该液体密度为
 
g/cm3
2、将另一种液体倒入烧杯至A点,此时天平恰好平衡,如图,ρA
 
ρB(填“>”“=”“<”);烧杯上刻度是
 
的(均匀/不均匀).
3、写出液体密度ρ与液体在烧杯中深度h的关系式
 

4、小丽觉得该仪器还存在许多不足,请提出一条改进意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丽放学回家后在厨房发现一瓶酱油和醋,那酱油和醋的密度谁的更大呢?于是她决定到学校向老师借实验器材,来测定它们的密度.
(1)测定酱油和醋的密度分别采用了方案A和方案B,如表:

就上述两种实验方案,方案________测量更精确,因为在另一种方案中物理量________的测量值误差较大,使测得的密度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好动脑筋的小丽觉得,这两种方法测量液体密度太烦琐,她决定用天平(带砝码)、薄壁圆柱形烧杯(质量为20g,底面积为20cm2)、刻度尺来自制一种能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水平桌面上调平天平;
第二步:在天平的左盘放上烧杯,在右盘放入120g的砝码并保持不变;
第三步: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中,直到天平横梁平衡(如图);
第四步:量出液体在烧杯中的高度并根据推导标出对应的密度值;
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将某液体倒入烧杯至B点,此时天平恰好平衡,量得B点高4cm,则该液体密度为________g/cm3
2、将另一种液体倒入烧杯至A点,此时天平恰好平衡,如图,ρA________ρB(填“>”“=”“<”);烧杯上刻度是________的(均匀/不均匀).
3、写出液体密度ρ与液体在烧杯中深度h的关系式________;
4、小丽觉得该仪器还存在许多不足,请提出一条改进意见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丽放学回家后在厨房发现一瓶酱油和醋,那酱油和醋的密度谁的更大呢?于是她决定到学校向老师借实验器材,来测定它们的密度.
(1)测定酱油和醋的密度分别采用了方案A和方案B,如表:

就上述两种实验方案,方案______测量更精确,因为在另一种方案中物理量______的测量值误差较大,使测得的密度值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2)好动脑筋的小丽觉得,这两种方法测量液体密度太烦琐,她决定用天平(带砝码)、薄壁圆柱形烧杯(质量为20g,底面积为20cm2)、刻度尺来自制一种能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水平桌面上调平天平;
第二步:在天平的左盘放上烧杯,在右盘放入120g的砝码并保持不变;
第三步: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中,直到天平横梁平衡(如图);
第四步:量出液体在烧杯中的高度并根据推导标出对应的密度值;
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将某液体倒入烧杯至B点,此时天平恰好平衡,量得B点高4cm,则该液体密度为______g/cm3
2、将另一种液体倒入烧杯至A点,此时天平恰好平衡,如图,ρA______ρB(填“>”“=”“<”);烧杯上刻度是______的(均匀/不均匀).
3、写出液体密度ρ与液体在烧杯中深度h的关系式______;
4、小丽觉得该仪器还存在许多不足,请提出一条改进意见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永 动 机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中认识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能源.人们是多么渴望生产一种不需要耗用任何能量而能永远不停工作的机器--永动机.下图所示的是一个永动机的设计方案:轮子中有一个转动轴,轮子边缘安装着12个可活动的短杆,每个短杆的一端装有一个铁球.方案的设计者认为右边的球与左边的球离轴远些,因此,右边的球产生的转动力矩要比左边的球产生的转动力矩大.这样轮子就会永无休止地沿着箭头所指的方向转动下去,并且带动机器转动.但事实上并未实现不停息的转动.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虽然右边每个球产生的力矩大,但是球的个数少,左边每个球产生的力矩小,但是球的个数多.于是,轮子不会持续转动下去而对外做功,只会摆动几下,便停在图中所画的位置上.

  17~18世纪,永动机最为流行,人们曾提出各种永动机设计方案,有采用“螺旋汲水”,有利用轮子的惯性、水的浮力或毛细作用的,也有利用同性磁极之间排斥作用的.18世纪末,不少科学家开始怀疑制造永动机的可能性.1775年,法国科学院决议不再受理永动机的设计方案.这些事实,使人们逐步悟出一个道理:永动机不可能实现是由于某一普遍定律的限制,而这条定律至今还没发现.因此,它启示人们不再为设计永动机而煞费苦心,转而致力于这一未发规定律的挖掘工作.

  17~18世纪,经典力学中已蕴涵着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的初步思想.伦福德等人对摩擦生热的研究,否定了热质说,提示了机械能与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1800年发明了电池,不久又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磁效应、化学效应及电磁感应,科学家们进一步展示出了自然界不同现象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图景.在其他方面,如生物学发现了动物的体温和进行机械活动的能量跟它摄取的食物的化学能有关.这一切,都为能量守恒发现做了必要的准备.19世纪40年代,不同国家的十几位科学家以不同的方式,各自独立地提出了能量守恒定律.人们认识到: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能量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可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定律使永动机幻梦被彻底地打破.

  在制造上面所说的第一类永动机的这一尝试失败之后,一些人又梦想着制造另一种永动机,希望它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而且既经济又方便.例如,这种可直接从海洋或大气中吸取热量使之转化为机械功.由于海洋和大气的能量是取之不尽的,因而这种热可永不停息地运转做功,也是一种永动机.然而,在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于1851年提出一条新的普遍原理:物质不可能从单一的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看来永动机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永远也不可能实现.

(1)人类梦想制造的永动机有哪几类?为什么都没有实现?

(2)下图是两位发明家自制的永动机模型.你能否和其他同学讨论一下,它们能“永动”吗?

    

(3)人们为什么热衷于发明与制造永动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