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1] 一把钢尺在20℃时是准确的.如果在O℃时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的长度数值比实际长度 A.大 B.小 C.相等 D.无法确定 [答案] 因为钢尺的温度降低.尺收缩.所以测量值比真实值大.应选A. [习题2] 想测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请设计出两种不同性质的方法来测量.分别需要甩什么器材? [分析] 本题可用等效法和曲直互化法解答. [答案] 方法一:需白纸一张.铅笔.刻度尺.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沿此直线滚一周.用刻度尺量出直线的起.始点的长度即是硬币的周长.将此值除以π.则得直径. 方法二:需三角尺两个.刻度尺一只.按图所示.用直尺测出两直角边间的距离d.即是硬币的直径. [习题3] 要测量出一只圆形空碗的碗口边缘的长度.你能设计几种测量方法? [分析] 本题可利用各种辅助工具进行等效法和曲直互化法测量解答. [答案] (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在碗的边缘某点作一记号.从这一点起沿直线的一端滚动一周.记下滚到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直线上起点到滚到位置的长度.即是碗口边缘的长度. (2)取一条弹性不大的细软棉线.绕过碗口一周.用刻度尺测出这段棉线长度即是碗口边缘的长度. [习题4] 如图1-2 a所示.一个瓶内装有体积为V的酒.现给你一把直尺.如何测出酒瓶的容积大约是多少? [分析] 利用液体的形状可改变的性质来解决这个问题. [答案] 先用直尺量出瓶底到液面的高L1.即装酒部分的高度.然后将酒瓶倒置.再用直尺量出液面到瓶底的高度L2(图b).即瓶内空余部分的高度. 设瓶的容积为V'.瓶底的面积为S.酒的体积为V.则: 故酒瓶的容积为:V'=V+L2s=V+L2×V/L1 [习题5] 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适合跳远项目测量用的刻度尺是 A.分度值为1mm.量程为1m的刻度尺 B.分度值为1m.量程为10m的刻度尺 C.分度值为1cm.量程为10m的刻度尺 D.分度值为1dm.量程为1m的刻度尺 [分析] 考查学生对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情况.A.D两选项的量程1m太小了.不合要求,B选项的分度值是1m.相对于跳远来说不易测量精确. [答案] 应选C. [习题6] 有一卷粗细均匀的裸铜线.为了粗测这卷铜线的总长度.小明想出了一种方法.现请你另外设计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在不拉开这卷铜线但可以截取一段铜线的情况下.粗测这卷铜线的总长度. 实验的简要步骤和所需测量的物理量 用测得量估算铜线总长度L的表达式 方法 (1)测出这卷铜线的总质量M, (2)测出一段铜线的质量m0, (3)测出这一段铜线的长度l0 L=Nl0/m0 方法 方法 [答案] 方法二:这类问题通常和密度知识相关联. (1)测出这卷铜线的总质量M, (2)取一段铜线在圆铅笔上密绕几圈.测出线圈长度l.求得铜线直径.D=l/n.则铜线的横截面积s=πr2=, (3) 方法三: (1)用排水法测出体积V=V0-V1, (2)再用方法二的方法测出直D.求出L. 方法四: (1)取一段铜线在圆铅笔上密绕几圈.测出线圈的长度l.求得直径D=, (2)计算出铜线的横截面积s=兀r2, (3)查出横截面积为对应数值的铜线的电阻率ρ的值.用伏安法测出这卷铜线的电阻R.则这卷铜线的总长度L=. [习题7] 用两种方法.测量一空啤酒瓶圆柱体部分的直径. [分析]某些需要测量的长度.有的很长.有的很短.有的是弯曲的--.用常规的刻度尺不能直接测量.需用到特殊的测量方法.如:等效法.加倍法.曲直互化法等.本题可用等效法和曲直互化法. [答案] 方法一: (1)用两只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卡在瓶的两边.且保持两边平行: (2)用直尺测出两直角边间的距离d.即是酒瓶圆柱体部分的直径. 方法二:用一纸条在圆柱体部分绕一周.在重叠处扎一小孔.伸直后用刻度尺测出两小孔间的距离l.再除以丌得d=l/π即是直径. [习题8] 甲.乙两卷粗细不同的细铜线.甲卷铜线标签上注明直径是0.8 mm.乙卷的标签已经模糊不清了.不用刻度尺.你用什么简易办法可以求出乙卷铜线的直径? [分析] 如改用刻度尺测量就简单多了.办法是:在圆铅笔杆上紧密缠绕金属线N匝.再用刻度尺量出缠绕的长度L.则金属线的直径D=L/N.但此题要求不用刻度尺求乙卷铜线的直径.那么可用已知直径的甲铜线代替刻度尺. [答案] 先在一根圆铅笔杆上紧密缠绕甲铜线若干匝.再在另一根相同的铅笔上紧密缠绕乙铜线若干匝.并使两组缠绕的长度相等.则长度N×D=M×0.8 mm. D=. [习题9] 小明家买了一套新房.他觉得客厅的窗户看上去高度^似乎比宽度a长.在没有刻度尺的情况下.试设计一个比较h和a长短的方法.(简述所用器材和操作方法) [分析] 因为目测并不可靠.所以要用工具测量.又因为只是比较长和宽.所以可使用刻度尺或其他辅助工具. [答案] ①用一根细线测量,②用足够长的木棍测量,③用钢卷尺测量长和宽. [习题10] 观察图中的小旗.说出船相对岸上楼房的运动情况可能有哪几种.并简要说明其中的道理. [分析] 由图中楼上小旗摆动方向可知.风是由左向右刮的. [答案] (1)因两小旗摆动方向相同.故船相对于楼房有静止和向左运动两种可能. (2)若船航行的速度小于风速.当船向右航行时.船上小旗摆动方向仍有可能如图所示.故船也有向右运动的可能. [习题11] 1999年5月17日下午3时.深圳华强路和深南路口街头的行人突然拼命往北边和西边奔跑.受此影响.附近商场.店铺以及单位的人员也随之急跑.汽车慌不择路地开.数分钟后秩序恢复正常.据了解.当天天气晴朗.风大.在飞逝的云朵背景中.行人拼命奔跑.此情景发生原因之一.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是呼叫者对 的相对性缺乏了解. [分析] 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以云为参照物.楼房在运动.这样看起来高大的楼房就像要倒塌一样. [答案]运动与静止. [习题12] 福州距厦门约300 km.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速度表的指针始终在图中所指的刻度两侧等幅摆动.问:从福州开到厦门需要多少小时? [分析] 根据题目叙述及图的提示.汽车的平均车速大约为60 km/h. [答案] v=s/t t=5 h 此车从福州开到厦门需5 h. [习题13] 写出粗略地测出一台手扶拖拉机速度的方法. [分析] 该题与实际联系较紧.测量方法很多.答案不确定.要求出速度.必须设法测得距离和时间. [答案] 方法一: (1)在公路上选择两根电线杆分别作为起点和终点.然后量出两根电线杆的距离s(可用“走步 方法或用皮尺测得). (2)用手表或秒表测得拖拉机经过两根电线杆的时间t. (3)用公式v=s/t求出拖拉机的速度. 方法二:使一个有速度计的汽车和拖拉机保持同一速度行驶一段距离.就可知道拖拉机的速度. [习题14] 郑州与上海间铁路长1000 km.列车要运行16 h.已知郑州与南京间铁路长700 km.若车速保持不变.则从郑州开出的列车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南京? [分析] 列车从郑州到南京和南京到上海之间运行时.行驶的速度一样. [答案] 需11.2 h到达南京. [习题15] 同学们坐火车到外地旅游.在火车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利用火车上现有的条件.设计一个简易可行的方法测出火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分析] 根据速度计算公式v=s/t.只要想办法知道火车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求得答案. [答案] 方法一:通过查看列车运行时刻表.查出火车在两站之间铁路线的长度及火车在两站间运行所用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火车在这段路程中运行的平均速度. 方法二:还有其他的办法粗测火车的平均速度.坐火车时如果我们注意观察就会发现.铁路旁边每隔1km立有一块不太大的里程碑.利用这些里程碑可以很方便地测出火车运行的平均速度.当火车经过某一里程碑时.利用手表开始计时.计下经过几个里程碑(可以知道火车运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就可以很方便地求出这段时间内火车运行的平均速度. 方法三:测出火车轮经过铁轨接缝时接连发生N次碰撞的时间t.若每根铁轨长为L.则火车速度v=(N-1)L/t.(我国铁路钢轨长有12.5 m和25 m两种标准)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人教版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复习提纲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变形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

   换算:1m/s=3.6km/h。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速度图象:

   Ⅱ  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v2>v>v1。

   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

   Ⅲ  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练习:   某次中长跑测验中,小明同学跑1000m,小红同学跑800m,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4分10秒和三分20秒,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记录在表格中。

  

跑步路程

时间

平均速度

小明

1000m

4分10秒

4m/s

小红

800m

3分20秒

4m/s

   解:表格设计如下

 

   

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μm;1m=106μm;1m=109nm;1μ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7.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2.测量工具:古代: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五、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六、惯性和惯性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七、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