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A.B.C三个水样.它们是经过如下的前处理获得的:(1)从泛着绿色的池塘取水静置4小时.倒去上层清液.留下藻类.再加入清水.静置4小时.然后倒去上层清液.留下藻类.如此重复3次.最后加水至900mL.(2)将900mL藻液搅拌均匀.分别倒入3个300mL烧杯中继续培养.A烧杯中加入0.3g含磷洗衣粉和0.3g尿素,B烧杯中加入0.3g尿素,C烧杯中不加其它物质.(3)在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天.得到水样A.B.C.根据上述前处理过程回答: (1)前处理中第一步的目的是什么? (2)检测结果表明A水样中藻类生长得最好.能说明什么问题? (3)若池塘中缺少碘元素.生活在其中的蝌蚪迟迟不能长大成蛙.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假如此池塘被轻度污染.该地居民欲将池塘中的污水变为饮用水.在下列处理过程中用漂白粉消毒杀菌烧开煮沸.其合理顺序为 . (5)试用离子方程式及简单的文字说明表示明矾净水的原理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为了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和检验两个小球的碰撞是否为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某同学选取了两个体积相同、质量不等的小球,按下述步骤做了如下实验:

I.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且m1>m2

II.按照如图所示的那样,安装好实验装置,将斜槽AB固定在桌边,使槽的末端点的切线水平,将一斜面BC连接在斜槽末端.

III.先不放小球m2,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滚下,记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

IV.将小球m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记下小球m1和小球m2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

V.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各个落点位置到斜槽末端点B的距离.图中D、E、F点是该同学记下的小球在斜面上的几个落点位置,到B点的距离分别为LD、LE、LF

根据该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球m1与m2发生碰撞后,m1的落点是图中的        点,m2的落点是图中的____点,

②下列关系式中只要满足____,则说明碰撞中动量是守恒的:(填关系式前的字母代号)

A.                              B.

C.                   D.

③只要再满足关系式____,则说明两小球的碰撞是弹性碰撞.(填关系式前的字母代号)

A.                              B.

C.                   D.

   (2)甲、乙两同学使用完全相同的器材用伏安法测量同一未知电阻Rx的阻值,电流表A(量程0~5mA,内阻约l0Ω),电压表V(量程0~3V,内阻约3000Ω),最大阻值为1700Ω的滑动变阻器,电源E(电动势约为3V),开关S,导线若干,两人将其测量数据绘成U—I图象后如图甲和图乙所示。

①由图甲得Rx=    Ω;由图乙得Rx=    Ω(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在下面右侧方框中已经画出乙同学所用的测量电路,请在左侧方框中画出甲同学所用的测量电路,并由测量结果判定       同学测量结果较为准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1)为了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和检验两个小球的碰撞是否为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某同学选取了两个体积相同、质量不等的小球,按下述步骤做了如下实验:

I.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且m1>m2

II.按照如图所示的那样,安装好实验装置,将斜槽AB固定在桌边,使槽的末端点的切线水平,将一斜面BC连接在斜槽末端.

III.先不放小球m2,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滚下,记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

IV.将小球m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记下小球m1和小球m2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

V.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各个落点位置到斜槽末端点B的距离.图中D、E、F点是该同学记下的小球在斜面上的几个落点位置,到B点的距离分别为LD、LE、LF

根据该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球m1与m2发生碰撞后,m1的落点是图中的       点,m2的落点是图中的____点,

②下列关系式中只要满足____,则说明碰撞中动量是守恒的:(填关系式前的字母代号)

A.                              B.

C.                   D.

③只要再满足关系式____,则说明两小球的碰撞是弹性碰撞.(填关系式前的字母代号)

A.                              B.

C.                   D.

   (2)甲、乙两同学使用完全相同的器材用伏安法测量同一未知电阻Rx的阻值,电流表A(量程0~5mA,内阻约l0Ω),电压表V(量程0~3V,内阻约3000Ω),最大阻值为1700Ω的滑动变阻器,电源E(电动势约为3V),开关S,导线若干,两人将其测量数据绘成U—I图象后如图甲和图乙所示。

①由图甲得Rx=    Ω;由图乙得Rx=    Ω(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在下面右侧方框中已经画出乙同学所用的测量电路,请在左侧方框中画出甲同学所用的测量电路,并由测量结果判定       同学测量结果较为准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用半径相同的小球1和小球2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2: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位置B,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1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P、N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测量      (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2)本实验除需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A.A、B两点间的高度差h1
B.B点离地面的高度h2
C.小球1和小球2的质量m1、m2
D.小球1和小球2的半径r

(3)经测定,g,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点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其它条件不变,可以使被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增大。请你用已知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出被碰小球平抛运动射程的最大值为       
(4)完成上述实验后,某实验小组对上述装置进行了改造,如图所示。在水平槽末端与水平地面间放置了一个斜面,斜面的顶点与水平槽等高且无缝连接。使小球1仍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重复实验步骤1和2的操作,得到两球落在斜面上的平均落点M′、P′、N′。用刻度尺测量斜面顶点到M′、P′、N′三点的距离分别为l1、l2、l3。则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           (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用半径相同的小球1和小球2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2: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位置B,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1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P、N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测量      (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2)本实验除需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A.A、B两点间的高度差h1
B.B点离地面的高度h2
C.小球1和小球2的质量m1、m2
D.小球1和小球2的半径r

(3)经测定,g,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点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其它条件不变,可以使被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增大。请你用已知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出被碰小球平抛运动射程的最大值为       
(4)完成上述实验后,某实验小组对上述装置进行了改造,如图所示。在水平槽末端与水平地面间放置了一个斜面,斜面的顶点与水平槽等高且无缝连接。使小球1仍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重复实验步骤1和2的操作,得到两球落在斜面上的平均落点M′、P′、N′。用刻度尺测量斜面顶点到M′、P′、N′三点的距离分别为l1、l2、l3。则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           (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1)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请按照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某同学用双缝干涉装置来测量红光的波长.实验时,若经粗调后透过测量头上的目镜观察,看不到明暗相间的条纹,只看到一片亮区,造成这种情况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②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手轮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相邻亮纹的间距△x为
 
mm.
③为增加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可采取
 
 
的方法.
(2)用半径相同的小球1和小球2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接下来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认为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精英家教网
步骤2: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1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P、N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①在上述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1的质量一定大于球2的质量,小球1的半径可以大于小球2的半径
    B.将小球静止放置在轨道末端看小球是否滚动来检测斜槽轨道末端是否水平
    C.小球在斜槽上的释放点应该越高越好,可样碰前的速度大,测量误差会小
    D.复写纸铺在白纸的上面,实验过程中复写纸可以随时拿起看印迹是否清晰并进行移动
②以下提供的器材中,本实验必需的有
    A.刻度尺       B.游标卡尺            C.天平          D.秒表
③设球1的质量为m1,球2的质量为m2,MP的长度为l1,ON的长度为l2,则本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
 
,即说明两球碰撞遵守动量守恒定律.
④完成实验后,实验小组对上述装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变:
精英家教网
(I)在木板表面先后钉上白纸和复写纸,并将木板竖直立于靠近槽口处,使小球A从斜槽轨道上某固定点C由静止释放,撞到木板并在白纸上留下痕迹O;
(II)将木板向右平移适当的距离固定,再使小球A从原固定点C由静止释放,撞到木板上得到痕迹P;
(III)把半径相同的小球B 静止放在斜槽轨道水平段的最右端,让小球A仍从原固定点由静止开始滚下,与小球B 相碰后,两球撞在木板上得到痕迹 M和 N;
(IV)用刻度尺测量纸上O点到M、P、N 三点的距离分别为y1、y2、y3.请你写出用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来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
 
.(小球A、B的质量分别为m1、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