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平抛 26.某同学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的实验中.先采用图(甲)所示装置.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球A沿水平方向弹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改变小捶打击的力度.即改变球A被弹出时的速度.两球仍然同时落地.这说明 . 后来.他又用图(乙)所示装置做实验.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其中M的末端是水平的.N的末端与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球P.Q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v0相等.现将小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下端射出.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 .仅改变弧形轨道M的高度.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说明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在做平抛实验的过程中,小球在竖直放置的坐标纸上留下三点痕迹,如图1是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0.54cm,已知闪光频率是30Hz,那么重力加速度g=
9.72
9.72
m/s2,小球的初速度是
0.49
0.49
m/s,球过A点时的速率是
0.81
0.81
m/s.(小数点后保留二位)
(2)如图2a是研究小球在斜面上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每次将小球从弧型轨道同一位置静止释放,并逐渐改变斜面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θ,获得不同的射程x,最后作出了如图2b所示的x-tanθ图象,g=10m/s2.则:
由图b可知,小球在斜面顶端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v0=
1m/s
1m/s
.实验中发现θ超过60°后,小球将不会掉落在斜面上,则斜面的长度为
2
5
3
m
2
5
3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9?徐汇区二模)A、B两个物体在足够高处分别以v0和3v0的初速度同时做平抛运动,在初始2s内,A、B两个物体通过的水平距离之比是
1:3
1:3
;两个物体的速度增加量之比是
1:1
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如图1是通过重物自由下落的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BC

A.从实验装置看,该实验可用4-6伏的直流电源
B.用公式
1
2
mv2=mgh
时,要求所选择的纸带第一、二两点间距应接近2mm
C.本实验中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
D.测纸带上某点的速度时,可先测出该点到起点间的时间间隔,利用公式v=gt计算
(2)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
①在固定弧形斜槽时,应注意
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
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
;实验中,每次释放小球应注意
使小球从同一位置静止释放
使小球从同一位置静止释放
.另外,为了较准确的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你认为正确的是
AC
AC

A.将木板校准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平行
B.在白纸上记录斜槽末端槽口的位置O点,作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和坐标系的原点
C.为了能尽量多地记录小球的位置,用的X坐标没必要严格地等距离增加
D.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白纸上后,取下纸,将点依次用线段连接起来
②某同学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时,为了确定小球在不同时刻所通过的位置,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将一块平木板钉上复写纸和白纸,竖直立于槽口前某处且和斜槽所在的平面垂直,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在木板上留下痕迹A;将木板向后移距离x,再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在木板上留下痕迹B;又将木板再向后移距离x,小球再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滚下,再得到痕迹C.若测得木板每次后移距离x=20.00cm,A、B间距离y1=4.70cm,B、C间距离y2=14.50cm.(g取9.80m/s2
根据以上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推导出小球初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0=
x
g
y2-y1
x
g
y2-y1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小球初速度值为
2
2
m/s,从水平抛出到B点的时间为
0.1
0.1
s.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0?湛江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在做平抛实验的过程中,小球在竖直放置的坐标纸上留下三点痕迹,如图1是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0.54cm,已知闪光频率是30Hz,那么重力加速度g=
9.72
9.72
m/s2,小球的初速度是
0.49
0.49
m/s,球过A点时的速率是
0.81
0.81
m/s.(小数点后保留二位)
(2)由图2可知,小球在斜面顶端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v0=
1m/s
1m/s
.实验中发现θ超过60°后,小球将不会掉落在斜面上,则斜面的长度为
2
5
3
m
2
5
3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