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山西省太原市2010届高三物理基础知识测试试题)如图所示.在倾角θ=30°.足够长的斜面上相距L=0.2m处分别固定着可视为质点的A.B两个物体.它们的质量.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和.在时刻同时撤去固定两物体的外力后.A物体将沿斜面向下运动.并与B物体发生连续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可忽略不计).每次碰撞过程中两物体的总动能保持不变.取g=l0m/s2.求: (1)A与B第一次碰后瞬时B的速率. (2)从A开始运动到第三次碰撞时B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3)从A开始运动到第行次碰撞时B通过的路程. 解:(1)A物体沿斜面下滑时 ① B物体沿斜面上滑时 ② 所以当撤去固定A.B的外力后.物体B恰好静止于斜面上.物体A将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与B第一次碰撞时A的速度 ③ A与B碰撞过程中 ④ ⑤ ⑥ (2)从第1次碰后到第2次碰撞时.B发生位移为 ⑦ 第2次碰撞时A的速度为 B的速度 A与B第二次碰撞 ⑧ 从第2次碰后开始到第3次碰撞时.B发生位移为 ⑨ ⑩ (3)从第一次后.每次A运动到B碰撞时.经历的时间均为0.8s.速度增加量均为.由于碰后速度交换.因而碰后B物体的速度为: 第一次碰后: 第二次碰后: 第三次碰后: -- 第次碰后: 每段时间内.B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第次碰前运动的距离为 11 评分标准:①④⑧式各2分.②③⑤⑥⑦⑨⑩式各1分.11式3分. 高频考点六十五 波尔理论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3年5月山西省太原市二模)质量为1kg的物块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面滑行,利用速度传感器在计算机屏幕上得到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物块

  A.0~1s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B.0~1s内加速度的数值是1s~3s内加速度数值的6倍

  C.0~3s内的位移为4m

  D.所受合力在0~3s做的功为32J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年5月山西省太原市二模)如图所汞,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块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沙漏a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在a中的沙子缓慢流出的过程中,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A.b对c的摩擦力一定减小

B.b对c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平行斜面向上

C.地面对c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右

D.地面对c的摩擦力一定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图示为该同学实验时打出的一条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0.1s.从刻度尺中可以得到SAB=
1.20
1.20
cm、SCD=
2.20
2.20
cm,由这两个数据得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0.50
0.50
m/s2,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
0.145
0.145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为减小实验误差,盘和砝码的质量应比小车的质量
(选填“小”或“大”)得多.
(2)图为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他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问的时间间隔为
0.1
0.1
s.他量出各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由数据可求得打计数点3时小车的速度v3=
0.460
0.460
m/s;小车的加速度a=
1.20
1.20
m/s2.(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是用打点计时器(频率为50Hz)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的纸带,从O点开始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的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0.1
0.1
s,测得OA=6.80cm,CD=3.20cm,DE=2.00cm,则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1.20
1.20
m/s2,D点的速度大小为
0.26
0.26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