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方法指导: 解题步骤: 明确物体作什么运动.并且画出运动示意图.(3)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及特点.合理选择公式.注意多个运动过程的联系.(4)确定正方向.列方程求解.(5)对结果进行讨论.验算. 解题方法: (1)公式解析法:假设未知数.建立方程组.本章公式多.且相互联系.一题常有多种解法.要熟记每个公式的特点及相关物理量. (2)图象法:如用v-t图可以求出某段时间的位移大小.可以比较vt/2与vS/2.以及追及问题.用s-t图可求出任意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比例法:用已知的讨论.用比例的性质求解. (4)极值法:用二次函数配方求极值.追赶问题用得多. (5)逆向思维法:如匀减速直线运动可视为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来求解. 综合应用例析 [例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静止一物体.现以水平恒力甲推此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乙推物体.当恒力乙作用时间与恒力甲的作用时间相同时.物体恰好回到原处.此时物体的速度为v2.若撤去恒力甲的瞬间物体的速度为v1.则v2∶v1=? [解析] .而. 得v2∶v1=2∶1 思考:在例1中.F1.F2大小之比为多少? [例2]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甲站开往乙站.起动加速度为2m/s2.加速行驶5秒.后匀速行驶2分钟.然后刹车.滑行50m.正好到达乙站.求汽车从甲站到乙站的平均速度? 解析:起动阶段行驶位移为: s1= --(1) 匀速行驶的速度为: v= at1 --(2) 匀速行驶的位移为: s2 =vt2 --(3) 刹车段的时间为: s3 = --(4) 汽车从甲站到乙站的平均速度为: = [例3]一物体由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最初的3秒内的位移为s1.最后3秒内的位移为s2.若s2-s1=6米.s1∶s2=3∶7.求斜面的长度为多少? 解析:设斜面长为s.加速度为a.沿斜面下滑的总时间为t .则: 斜面长: s = at2 -- ( 1) 前3秒内的位移:s1 = at12 --(2) 后3秒内的位移: s2 =s -a (t-3)2 -- (3) s2-s1=6 -- (4) s1∶s2 = 3∶7 -- (5) 解得:a=1m/s2 t= 5s s=12 . 5m [例4]物块以v0=4米/秒的速度滑上光滑的斜面.途经A.B两点.已知在A点时的速度是B点时的速度的2倍.由B点再经0.5秒物块滑到斜面顶点C速度变为零.A.B相距0.75米.求斜面的长度及物体由D运动到B的时间? 解析:物块匀减速直线运动.设A点速度为VA.B点速度VB.加速度为a.斜面长为S. A到B: vB2 - vA2 =2asAB --(1) vA = 2vB - -(2) B到C: 0=vB + at0 --..(3) 解得:vB=1m/s a= -2m/s2 D到C 0 - v02=2as (4) s= 4m 从D运动到B的时间: D到B: vB =v0+ at1 t1=1.5秒 D到C再回到B:t2 = t1+2t0=1.5+2´0.5=2.5(s) [例5]一质点沿AD直线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测得它在AB.BC.CD三段的时间均为t.测得位移AC=L1.BD=L2.试求质点的加速度? 解:设AB=s1.BC=s2.CD=s3 则: s2-s1=at2 s3-s2=at2 两式相加:s3-s1=2at2 由图可知:L2-L1=(s3+s2)-(s2+s1)=s3-s1 则:a = [例6]一质点由A点出发沿直线AB运动.行程的第一部分是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加速度为a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抵达B点时恰好静止.如果AB的总长度为s.试求质点走完AB全程所用的时间t? 解:设质点的最大速度为v.前.后两段运动过程及全过程的平均速度相等.均为. 全过程: s= --(1) 匀加速过程:v = a1t1 --(2) 匀减速过程:v = a2t2 --(3) 由得:t1= 代入(1)得: s = s= 将v代入(1)得: t = [例7]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连续通过两段长为s的位移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t2.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方法(1):设前段位移的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则: 前一段s: s=v0t1 + --(1) 全过程2s: 2s=v0(t1+t2)+ --(2) 消去v0得: a = 方法(2):设前一段时间t1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1,后一段时间t2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2.所以: v1= --(1) v2= --(2)v2=v1+a() --(3) 解得相同结果. 方法(3):设前一段位移的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加速度为a. 前一段s: s=v0t1 + --(1) 后一段s: s=vt2 + --(2) v = v0 + at --(3) 解得相同结果. 例8.某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在正常航线上做水平飞行时.突然受到强大的垂直气流的作用.使飞机在10 s内下降高度为1800 m.造成众多乘客和机组人员的伤害事故.如果只研究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且假设这一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1)求飞机在竖直方向上产生的加速度多大? (2)试估算成年乘客所系安全带必须提供多大拉力才能使乘客不脱离座椅. 解:由s=at2及:a=m/s2=36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F+mg=ma得F=m(a-g)=1560 N,成年乘客的质量可取45 kg~65 kg,因此.F相应的值为1170 N~1690 N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顶端有一滑轮,细线跨过滑轮连接A、B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块.让A物块静止在斜面底端,拉A的细线与斜面平行,B物块悬挂在离地面h高处,如图所示.斜面足够长,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不计其它阻力.释放后B物块下落A物块沿斜面上滑.
某同学在计算A物块沿斜面上滑的时间时,解题方法如下:
运用动能定理求B物块落地时A物块的速度v.
mgh(1-sinθ-μcosθ)=
mv2
2
,从中解出v;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A的加速度a.
mg (1-sinθ-μcosθ)=ma,从中解出a;
A物块沿斜面上滑的时间t=
v
a
,代入数值可求得t.
你认为该同学的解法是否有错?如有错误请指出错在哪里,并列出相应正确的求解表达式(不必演算出最后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顶端有一滑轮,细线跨过滑轮连接A、B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块.让A物块静止在斜面底端,拉A的细线与斜面平行,B物块悬挂在离地面h高处,如图所示.斜面足够长,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不计其它阻力.释放后B物块下落A物块沿斜面上滑.
某同学在计算A物块沿斜面上滑的时间时,解题方法如下:
运用动能定理求B物块落地时A物块的速度v.
mgh(1-sinθ-μcosθ)=
mv2
2
,从中解出v;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A的加速度a.
mg (1-sinθ-μcosθ)=ma,从中解出a;
A物块沿斜面上滑的时间t=
v
a
,代入数值可求得t.
你认为该同学的解法是否有错?如有错误请指出错在哪里,并列出相应正确的求解表达式(不必演算出最后结果).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顶端有一滑轮,细线跨过滑轮连接A、B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块.让A物块静止在斜面底端,拉A的细线与斜面平行,B物块悬挂在离地面h高处,如图所示.斜面足够长,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不计其它阻力.释放后B物块下落A物块沿斜面上滑.
某同学在计算A物块沿斜面上滑的时间时,解题方法如下:
运用动能定理求B物块落地时A物块的速度v.
mgh(1-sinθ-μcosθ)=,从中解出v;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A的加速度a.
mg (1-sinθ-μcosθ)=ma,从中解出a;
A物块沿斜面上滑的时间t=,代入数值可求得t.
你认为该同学的解法是否有错?如有错误请指出错在哪里,并列出相应正确的求解表达式(不必演算出最后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顶端有一滑轮,细线跨过滑轮连接A、B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块.让A物块静止在斜面底端,拉A的细线与斜面平行,B物块悬挂在离地面h高处,如图所示.斜面足够长,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不计其它阻力.释放后B物块下落A物块沿斜面上滑.
某同学在计算A物块沿斜面上滑的时间时,解题方法如下:
运用动能定理求B物块落地时A物块的速度v.
mgh(1-sinθ-μcosθ)=,从中解出v;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A的加速度a.
mg (1-sinθ-μcosθ)=ma,从中解出a;
A物块沿斜面上滑的时间t=,代入数值可求得t.
你认为该同学的解法是否有错?如有错误请指出错在哪里,并列出相应正确的求解表达式(不必演算出最后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A、B是真空中相距为d的平行金属板,长为L,加上电压后板间电场可视为匀强电场。当t =0时,将图中的交变电压加在AB之间,此时UA=U0,UB=0,且恰好有一带电量为q ,质量为m的微粒以速度v沿两板中央飞入电场,为下图所示。该微粒离开电场时,若恰能平行于金属板飞出,求

(1)所加交变电压U0的取值范围(不计微粒重力);
(2)所加交变电压的频率应满足什么条件?
(命题说明: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周期和频率;训练目的――掌握电学中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学特征和解题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