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蒙城六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如图所示.小车板面上的物体质量为m=8㎏.它被一根水平方向上拉伸了的弹簧拉住而静止在小车上.这时弹簧的弹力为6N.现沿水平向右的方向对小车施以作用力.使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起来.运动中加速度由零逐渐增大到1m/s2,随即以1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与小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弹簧对物体的作用力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直减小 C.当小车加速度为0.75 m/s2时.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 D.小车以1 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8N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以下的计时数据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
A、“嫦娥二号”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点火发射B、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20时8分在北京开幕C、武威六中第一次物理考试的时间是90分钟D、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是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0·安徽卷)24.(20分)如图,ABD为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绝缘轨道,其中AB段是水平的,BD段为半径R=0.2m的半圆,两段轨道相切于B点,整个轨道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场强大小E=5.0×103V/m。一不带电的绝缘小球甲,以速度υ0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与静止在B点带正电的小球乙发生弹性碰撞。已知甲、乙两球的质量均为m=1.0×10-2kg,乙所带电荷量q=2.0×10-5C,g取10m/s2。(水平轨道足够长,甲、乙两球可视为质点,整个运动过程无电荷转移)

(1) 甲乙两球碰撞后,乙恰能通过轨道的最高点D,求乙在轨道上的首次落点到B点的距离;

(2)在满足(1)的条件下。求的甲的速度υ0;

(3)若甲仍以速度υ0向右运动,增大甲的质量,保持乙的质量不变,求乙在轨道上的首次落点到B点的距离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0·安徽卷)24.(20分)如图,ABD为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绝缘轨道,其中AB段是水平的,BD段为半径R=0.2m的半圆,两段轨道相切于B点,整个轨道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场强大小E=5.0×103V/m。一不带电的绝缘小球甲,以速度υ0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与静止在B点带正电的小球乙发生弹性碰撞。已知甲、乙两球的质量均为m=1.0×10-2kg,乙所带电荷量q=2.0×10-5C,g取10m/s2。(水平轨道足够长,甲、乙两球可视为质点,整个运动过程无电荷转移)

(1) 甲乙两球碰撞后,乙恰能通过轨道的最高点D,求乙在轨道上的首次落点到B点的距离;
(2)在满足(1)的条件下。求的甲的速度υ0;
(3)若甲仍以速度υ0向右运动,增大甲的质量,保持乙的质量不变,求乙在轨道上的首次落点到B点的距离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08年厦门六中期中)在做(4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时,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并求出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关于这个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越高越好。

B.每次小球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C.实验前要用重垂线检查坐标纸上的竖线是否竖直。

D.小球的平抛运动要靠近木板但不接触。

(2)某同学在描绘平抛运动轨迹时,得到的部分轨迹曲线如上图所示。在曲线上取A、B、C三个点,测量得到A、B、C三点间竖直距离h1=10.20cm,h2=20.20cm,A、B、C三点间水平距离x1= x2=12.40cm,g取10m/s2,则物体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在做探索弹力F和弹簧伸长X的关系的实验中,组成了如图的装置.所用的钩码每只的质量都是30g,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用毫米刻度尺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了下面的表中.(弹簧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取g=9.8m/s2)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砝码质量m/g 0 30 60 90 120 150
弹力大小F/N 0 0.294 0.588 0.882 1.176 1.470
弹簧总长L/cm 6.00 7.18 8.41 10.42 10.79 12.0
弹簧形变量x/cm 0 1.18 2.41 4.42 4.79 6.0
(1)上述几组“弹簧总长”的数据记录中,不符合读数要求的数据是
12.0
12.0
cm
(2)在如图坐标系中描出用来表示表六中所有相应数据的点,并作出F-X关系图线,
(3)根据相应物理规律可以判定第
4
4
次实验所测出的数据有明显错误;
(4)根据F-X图线,求出弹簧劲度系数 K=
24.5
24.5
N/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