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从如下图所示的振动图象中.可以判定弹簧振子在t= s时.具有正向最大加速度,t= s时.具有负方向最大速度,在时间从 s至 s内.振子所受回复力在-x方向并不断增大,在时间从 s至 s内振子的速度在+x方向上并不断增大.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摆的振幅之比为2:1

B.t=2 s时,甲摆的重力势能最小,乙摆的动能为零

C.甲、乙两摆的摆长之比为4:1

D.甲、乙两摆摆球在最低点时向心加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2)如图所示,玻璃棱镜ABCD可以看成是由ADE、ABE、BCD三个直角三棱镜组成。一束频率为5.3×1014 Hz的单色细光束从AD面入射,在棱镜中的折射光线如图中ab所示,ab与AD面的夹角=60°。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3×108m/s,玻璃的折射率n=1.5,求:

①这束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多大?

②光在棱镜中的波长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关于振动和波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对1个给3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有关
B.部队过桥不能齐步走而要便步走,是为了避免桥梁发生共振现象
C.可见光只是电磁波中的一小部分,可见光的频率低于X射线的频率
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E.我们在地球上接收到来自遥远星球的光波的波长变长,可以判断该星球正在离我们远去
(2)如图所示,OBCD为半圆柱体玻璃的横截面,OD为直径,一束由红光和紫光组成的复色光沿AO方向从真空斜射入玻璃,BC点为两单色光的射出点(设光线在BC处未发生全反射).已知从B点射出的单色光由OB的传播时间为t

①若OBOC两束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分别为λBλC,试比较λBλC的大小关系.
②求从C点射出的单色光由OC的传播时间tC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关于振动和波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对1个给3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有关

B.部队过桥不能齐步走而要便步走,是为了避免桥梁发生共振现象

C.可见光只是电磁波中的一小部分,可见光的频率低于X射线的频率

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E.我们在地球上接收到来自遥远星球的光波的波长变长,可以判断该星球正在离我们远去

(2)如图所示,OBCD为半圆柱体玻璃的横截面,OD为直径,一束由红光和紫光组成的复色光沿AO方向从真空斜射入玻璃,BC点为两单色光的射出点(设光线在BC处未发生全反射).已知从B点射出的单色光由OB的传播时间为t

①若OBOC两束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分别为λBλC,试比较λBλC的大小关系.

②求从C点射出的单色光由OC的传播时间tC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关于振动和波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对1个给3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有关
B.部队过桥不能齐步走而要便步走,是为了避免桥梁发生共振现象
C.可见光只是电磁波中的一小部分,可见光的频率低于X射线的频率
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E.我们在地球上接收到来自遥远星球的光波的波长变长,可以判断该星球正在离我们远去
(2)如图所示,OBCD为半圆柱体玻璃的横截面,OD为直径,一束由红光和紫光组成的复色光沿AO方向从真空斜射入玻璃,BC点为两单色光的射出点(设光线在BC处未发生全反射).已知从B点射出的单色光由OB的传播时间为t

①若OBOC两束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分别为λBλC,试比较λBλC的大小关系.
②求从C点射出的单色光由OC的传播时间tC

查看答案和解析>>

(1)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当有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极流入时,指针向右偏转.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当把磁铁N极向下插入线圈时,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
B.保持磁铁在线圈中静止,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C.磁铁插入线圈后,将磁铁和线圈一起以同一速度向上运动,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
D.当把磁铁N极从线圈中拔出时,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
(2)某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步骤如下:
A.按装置图安装好实验装置;
B.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
C.用米尺测量悬线的长度l;
D.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小角度摆动.当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0,此后小球每经过最低点一次,依次计数1、2、3….当数到20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为t;
E.多次改变悬线长度,对应每个悬线长度,都重复实验步骤C、D;
F.计算出每个悬线长度对应的t2
G.以t2 为纵坐标、l为横坐标,作出t2-l图线.
结合上述实验,完成下列任务:
精英家教网
①用游标为10分度(测量值可准确到0.1mm)的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3所示,读出小球直径d的值为
 
cm.
②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t2-l图线如图4所示.根据图线拟合得到方程t2=404.0l+3.5.由此可以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m/s2.(取π 2=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③从理论上分析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不应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应该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开始计时;
B.开始计时后,不应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的次数,而应记录小球做全振动的次数;
C.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l图线;
D.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2-(l+
12
d)图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