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质一样.半径相同的A.B.C三个金属小球.使小球A.B带有等量异性电荷.在相距r的情况下相互作用力为F.现用带有绝缘柄不带电的小球C.依次接触带电小球A.B后再移走.A.B间距离不变.则A.B间的作用变为: A.Q B. F C. F D. F 答案:D,设A.B原带带Q1- Q1.故原来之F= -. C 球接触后.A球剩而B球变为- ∴F’= =-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如图所示,用同样材料做成的A、B、c三个物体放在匀速转动的水平转台上随转台一起绕竖直轴转动.已知三物体质量间的关系ma=2mb=3mc,转动半径之间的关系是rC=rA=2rB,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最大B、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最大C、物体C受到的摩擦力最大D、物体A和物体C受到的摩擦力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1)(6分)如图所示为某一时刻简谐波的图像,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正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对一个给2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三个给6分,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质点A、D的振幅相等

B.在该时刻质点B、E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C.在该时刻质点A、C的加速度为零

D.在该时刻质点D的速度方向为-y方向

E.图中所有质点都做简谐运动且振动周期相同

(2)(5分)几名学生进行野外考察,登上一山峰后,他们想粗略测出山顶处的重力加速度。于是他们用细线拴好石块P系在树枝上以O点为悬点做成一个简易单摆,如图所示。然后用随身携带的钢卷尺、电子手表进行了测量。同学们首先测出摆长L,然后将石块拉开一个小角度,由静止释放,使石块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系石块的树枝始终静止),用电子手表测出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

①利用测量数据计算山顶处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        

②若振动周期测量正确,但由于难以确定石块重心,只是测出悬点O到石块上方的节点A的距离,并就把OA距离当做摆长,这样计算出来的山顶处重力加速度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3)(9分)两束平行的、同频率的红色细激光束,垂直于半圆柱玻璃的平面射到半圆柱玻璃上,如图所示。已知其中一条光线始终不改变传播方向穿过玻璃,它的入射点是O;另一条光线的入射点为A,穿过玻璃后两条光线交于P点。已知玻璃截面的圆半径为R,,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求:

① 玻璃材料对该红光的折射率;

② 光从A点到达P点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1)(6分)如图所示为某一时刻简谐波的图像,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正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对一个给2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三个给6分,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质点A、D的振幅相等
B.在该时刻质点B、E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C.在该时刻质点A、C的加速度为零
D.在该时刻质点D的速度方向为-y方向
E.图中所有质点都做简谐运动且振动周期相同
(2)(5分)几名学生进行野外考察,登上一山峰后,他们想粗略测出山顶处的重力加速度。于是他们用细线拴好石块P系在树枝上以O点为悬点做成一个简易单摆,如图所示。然后用随身携带的钢卷尺、电子手表进行了测量。同学们首先测出摆长L,然后将石块拉开一个小角度,由静止释放,使石块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系石块的树枝始终静止),用电子手表测出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
①利用测量数据计算山顶处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        
②若振动周期测量正确,但由于难以确定石块重心,只是测出悬点O到石块上方的节点A的距离,并就把OA距离当做摆长,这样计算出来的山顶处重力加速度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3)(9分)两束平行的、同频率的红色细激光束,垂直于半圆柱玻璃的平面射到半圆柱玻璃上,如图所示。已知其中一条光线始终不改变传播方向穿过玻璃,它的入射点是O;另一条光线的入射点为A,穿过玻璃后两条光线交于P点。已知玻璃截面的圆半径为R,,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求:

① 玻璃材料对该红光的折射率;
② 光从A点到达P点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根据单摆周期公式,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如图1所示,将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一小钢球,就做成了单摆.
(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钢球直径,示数如图2所示,读数为
 
mm.
组别 摆球材料 摆长L/m 最大摆角 全振动次数 N
A 0.40 15° 20
B 1.00 50
C 0.40 15° 10
D 1.00 50
(2)某同学分别选用四种材料不同、直径相同的实心球做实验,各组实验的测量数据如下,若要计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应选用第
 
组实验数据
(3)甲同学准确无误地完成实验,作出了T2-L图象为OM,乙同学也进行了与甲同学同样的实验,但实验后他发现测量摆长时忘了加上摆球的半径,则该同学作出的T2-L图象为图3中的
 

A、虚线①,不平行实线OM                 B、虚线②,平行实线OM
C、虚线③,平行实线OM                   D、虚线④,不平行实线OM
(4)在利用本实验测重力加速度过程中,若测得的g 值偏小,则可能的原因是以下各项中的
 

A.将振动次数N误记为(N+1);              B.由于阻力使振幅逐渐变小
C.摆球质量太大                           D.未加小球半径,而将摆线长作为摆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1)某同学用图示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先将a球从斜 槽轨道上某固定点处由静止开始滚下,在水平地面上的记录纸上留下压痕,重复10次;再把同样大小的b球放在斜槽轨道末端水平段的最右端附近静止,让a球仍从原固定点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相碰后,两球分别落在记录纸的不同位置处,重复10次.

①本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以下哪些      .
A.斜槽轨道末端到水平地面的高度H 
B.小球a、b的质量ma、mb  
C.小球a、b的半径r     
D.小球a、b 离开斜槽轨道末端后平抛飞行的时间t  
E.记录纸上O点到A、B、C各点的距离OA、OB、OC  
F.a球的固定释放点到斜槽轨道末端水平部分间的高度差h
②小球a、b的质量ma、mb应该满足ma      mb  (填大于 等于 还是小于)
③按照本实验方法,验证动量守恒的验证式是      
(2)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A.待测的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内电阻1.0Ω左右)
B.电流表A1(量程0—3m A,最小刻度0.1mA,内阻忽略不计)
C.电流表A2(量程0—0.6A,最小刻度0.02A,内阻忽略不计)
D.滑动变阻器R1(0—20Ω,10 A)     
E.滑动变阻器R2(0—200Ω,l A)
F.定值电阻R0(990Ω)                       
G.开关和导线若干
①某同学发现上述器材中虽然没有电压表,但给出了两个电流表,于是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a)、(b)两个实验电路,其中合理的是      图所示的电路;在该电路中,为了操作方便且能准确地进行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     (填写器材前的字母代号)。
②图乙为该同学根据(1)中选出的合理的实验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电流表A1和电流表A2分别测得多组I1和I2,并画出I1-I2图线,则由图线可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       V,内阻r=      Ω。
③若同学根据(1)中选出的合理电路和器材连接实物电路时,把电流表A2接在了干路上,但误认为电流表A2仍接在支路上,其他步骤按(2)中的操作,这样由实验得出的内阻将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