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用一根长1 m的轻质细绳将一幅质量为1 kg的画框对称悬挂在墙壁上.已知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0 N.为使绳不断裂.画框上两个挂钉的间距最大为(g取10 m/s2) ( ) A. m B. m C. m D. m 解析:画框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为零.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等于画框的重力.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两绳间的夹角为120°.则两个挂钉间的最大距离为 m.A正确. 答案:A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9·江苏高考)在β衰变中常伴有一种称为“中微子”的粒子放出.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特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探测.1953年,莱克斯和柯文建造了一个由大水槽和探测器组成的实验系统,利用中微子与水中H的核反应,间接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

(1)中微子与水中的H发生核反应,产生中子(n)和正电子(e),即

中微子+H→n+e

可以判定,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是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0和0       B.0和1

C.1和0              D.1和1

(2)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后,可以转变为两个光子(γ),即

e+e→2γ

已知正电子和电子的质量都为9.1×10-31 kg,反应中产生的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________J正电子与电子相遇不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9·江苏高考)在β衰变中常伴有一种称为“中微子”的粒子放出.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特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探测.1953年,莱克斯和柯文建造了一个由大水槽和探测器组成的实验系统,利用中微子与水中H的核反应,间接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

(1)中微子与水中的H发生核反应,产生中子(n)和正电子(e),即

中微子+H→n+e

可以判定,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是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0和0       B.0和1

C.1和0              D.1和1

(2)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后,可以转变为两个光子(γ),即

e+e→2γ

已知正电子和电子的质量都为9.1×10-31 kg,反应中产生的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________J正电子与电子相遇不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9·江苏高考)如图所示,以8 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 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 m/s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 m/s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 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

B.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

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

D.如果距停车线5 m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9·江苏高考)在β衰变中常伴有一种称为“中微子”的粒子放出.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特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探测.1953年,莱克斯和柯文建造了一个由大水槽和探测器组成的实验系统,利用中微子与水中H的核反应,间接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

(1)中微子与水中的H发生核反应,产生中子(n)和正电子(e),即

中微子+H→n+e

可以判定,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是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0和0       B.0和1

C.1和0              D.1和1

(2)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后,可以转变为两个光子(γ),即

e+e→2γ

已知正电子和电子的质量都为9.1×10-31 kg,反应中产生的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________J正电子与电子相遇不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9·江苏高考)如图所示,以8 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 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 m/s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 m/s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 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

B.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

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

D.如果距停车线5 m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