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1 1.如图5-1.一轻绳的一端系在固定粗糙斜面上的O点.另一端系一小球.给小球一足够大的初速度.使小球在斜面上做圆周运动.在此过程中( ) A.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B.重力对小球不做功 C.绳的张力对小球不做功 D.在任何一段时间内.小球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总是等于小球动能的减少量 解析:选C.因有摩擦力做功.机械能不守恒.A错.因在竖直方向上有位置变化.故重力做功.B错.绳中拉力始终与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C正确.合外力做功等于动能的变化.克服摩擦力做功等于机械能的减少量.D错. 图5-2 2.如图5-2所示.斜面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光滑斜面上有一物体由静止下滑.在物体下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B.斜面的机械能不变 C.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垂直于接触面.不对物体做功 D.物体和斜面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解析:选AD.物体下滑过程中.由于物体与斜面相互间有垂直于斜面的作用力.使斜面加速运动.斜面的动能增加,物体沿斜面下滑时.既沿斜面向下运动.又随斜面向右运动.其合速度方向与弹力方向不垂直.且夹角大于90°.所以物体克服相互作用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但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故A正确.B.C项错误.对物体与斜面组成的系统内.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的转化.故系统机械能守恒.D项正确.3.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木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μ<1).现对木箱施加一拉力F.使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设F的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θ.如图5-3所示.在θ从0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木箱的速度保持不变.则( ) 图5-3 A.F先减小后增大 B.F一直增大 C.F的功率减小 D.F的功率不变 解析:选AC.木箱在F作用下向右匀速运动的过程中.受4个力作用而平衡.即Fcosθ=μ(mg-Fsinθ).解得:F=.F有极值.所以A正确B错误,F的功率P=Fvcosθ=.所以C正确D错误. 图5-4 4.如图5-4所示.一根跨越光滑定滑轮的轻绳.两端各有一杂技演员.a站在地面.b从图示的位置由静止开始向下摆动.运动过程中绳始终处于伸直状态.当演员b摆至最低点时.a刚好对地面无压力.则演员a质量与演员b质量之比为( ) A.1∶1 B.2∶1 C.3∶1 D.4∶1 解析:选B.设b摆至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此时对应绳长为s.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mbgs=mbv2.解得v=.设b至最低点时绳子的拉力为FT.由圆周运动知识得:FT-mbg=mb.解得FT=2mbg.对演员a有FT=mag.所以.演员a质量与演员b质量之比为2∶1.故B正确.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两根电阻忽略不计的相同金属直角导轨相距为l,它们各有一边在同一水平面内,另一边垂直于水平面,且都是足够长,两金属杆ab、cd与导轨垂直接触形成闭合回路,杆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回路总电阻为R,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现使杆ab受到F=5.5+1.25t(N)的水平外力作用,从水平导轨的最左端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杆cd也同时从静止开始沿竖直导轨向下运动.已知l=2m,mA=0.1kg,R=0.4Ω,μ=0.5g取10m/s2,求:
(1)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2)cd杆下落过程达最大速度时,ab杆的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
Ⅰ.某同学做探究“合力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1,小车在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用一条橡皮筋时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实验中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
B.橡皮筋恰好恢复原长
C.小车恰好运动到两个铁钉的连线处
D.小车已超过两个铁钉的连线
Ⅱ.探究能力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能力之一,有同学通过设计实验探究绕轴转动而具有的转动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以圆形砂轮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转动动能与质量、半径、角速度的具体关系.砂轮由动力带动匀速旋转测得其角速度ω,然后让砂轮脱离动力,用一把弹性尺子与砂轮接触使砂轮慢慢停下,设尺子与砂轮间的摩擦力大小恒为
10
π
牛(不计转轴与砂轮的摩擦),分别取不同质量、不同半径的砂轮,使其以不同的角速度旋转进行实验,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
(1)由上述数据推导出转动动能Ek与质量m、角速度ω、半径r的关系式为
 
(比例系数用k表示).
(2)以上实验运用了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验方法是
 

半径r/cm 质量m/kg 角速度ω(rad/s) 圈数 转动动能Ek/J
4 1 2 8
4 1 3 18
4 1 4 32
4 2 2 16
4 3 2 24
4 4 2 32
8 1 2 16
12 1 2 24
16 1 2 32
Ⅲ.测定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时,采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图中长木板水平固定.
(1)实验过程中,电火花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调整定滑轮高度,使
 

(2)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测得木块的质量为M,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木块的加速度为a,则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μ=
 

(3)如图3为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带动纸带运动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1=3.20cm,x2=4.52cm,x5=8.42cm,x6=9.70cm.则木块加速度大小a=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5-4-1所示为一根竖直悬挂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下端拴一小物块A,上端固定在C点且与一能测量绳的拉力的测力传感器相连.已知有一质量为m0的子弹B沿水平方向以速度v0射入A内(未穿透),接着两者一起绕C点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在各种阻力都可忽略的条件下测力传感器测得绳的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5-4-2所示.已知子弹射入的时间极短,且图5-4-2中t=0为A、B开始以相同速度运动的时刻,根据力学规律和题中(包括图)提供的信息,对反映悬挂系统本身性质的物理量(例如A的质量)及A、B一起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你能求得哪些定量的结果?

5-4-1             图5-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5-7-2所示,第一秒内汽车以恒定牵引力做匀加速运动,一秒末立即关闭发动机做匀减速运动,在第一秒内:牵引力做功为W1,汽车克服阻力做的功为W2,则W1∶W2等于(    )

图5-7-2

A.4∶1              B.3∶1               C.2∶1               D.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1年福建预测题)如图5-1-14甲所示,在一端封闭、长约1 m的玻璃管内注满清水,水中放置一个蜡块,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然后将这个玻璃管倒置,在蜡块沿玻璃管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水平向右移动.假设从某时刻开始计时,蜡块在玻璃管内每1 s上升的距离都是10 cm,玻璃管向右匀加速平移,每1 s通过的水平位移依次是2.5 cm、7.5 cm、12.5 cm、17.5 cm.图乙中,y表示蜡块竖直方向的位移,x表示蜡块随玻璃管运动的水平位移,t=0时蜡块位于坐标原点.

图5-1-14

(1)请在图乙中画出蜡块4 s内的运动轨迹.

(2)求出玻璃管向右平移的加速度.

(3)求t=2 s时蜡块的速度v.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