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山东省理科综合卷第23题: 利用“巨磁电阻 效应测量磁感应强度 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两位发现“巨磁电阻 效应的物理学家.材料的电阻随磁场的增加而增大的现象称为磁阻效应.利用这种效应可以测量磁感应强度. 若图1为某磁敏电阻在室温下的电阻-磁感应强度特性曲线.其中RB.R0分别表示有.无磁敏电阻的阻值.为了测量磁感应强度B.需先测量磁敏电阻处于磁场中的电阻值RB.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 ⑴设计一个可以测量磁场中该磁敏电阻阻值的电路.在图2的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磁敏电阻及所处磁场已给出.待测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约为0.6-1.0T.不考虑磁场对电路其它部分的影响).要求误差较小. 提供的器材如下: A.磁敏电阻.无磁场时阻值R0=150 Ω B.滑动变阻器R.全电阻约20 Ω C.电流表.量程2.5 mA.内阻约30 Ω D.电压表.量程3 V.内阻约3 kΩ E.直流电源E.电动势3 V.内阻不计 F.开关S.导线若干 ⑵正确接线后.将磁敏电阻置入待测磁场中.测量数据如下表: 1 2 3 4 5 6 U(V) 0.00 0.45 0.91 1.50 1.79 2.71 I(mA) 0.00 0.30 0.60 1.00 1.20 1.80 根据上表可求出磁敏电阻的测量值RB= Ω.结合图1可知待测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T. ⑶试结合图1简要回答.磁感应强度B在0-0.2T和0.4-1.0T范围内磁敏电阻阻值的变化规律有何不同? ⑷某同学查阅相关资料时看到了图3所示的磁敏电阻在一定温度下的电阻-磁感应强度特性曲线.由图线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解析: [1] 从图象知,当待测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约为0.6-1.0T时, 比值约为6~11, 所以待测电阻R约为900~1650Ω, 设电阻, 则待测电阻比它大,为大电阻,用电流表内接法,电路图如右. [2] 根据,代入每组数据求电阻,然后求平均值,得R=1500Ω, 求出从图1查出B=0.90T. 答案:23.⑴如右图所示 ⑵1500, 0.90 ⑶在0-0.2T范围内.磁敏电阻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非线性变化,在0. 4-1.0T范围内.磁敏电阻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线性变化 ⑷磁场反向.磁敏电阻的阻值不变.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8年4月28日4时41分,北京开往青岛的T195次旅客列车运行至山东省境内胶济铁路周村至王村间脱轨,与烟台至徐州的5034次客车相撞,据了解,该路段为角度较急的大弯道,北京至青岛的T195次列车严重超速从而引起脱轨,若已知该弯道的曲率半径R=625m,两铁轨间轨距L=1435毫米,弯道内外轨道高度差h=143.5毫米,铁轨能承受的最大水平附加侧向力为车重力的k倍,k=4.4%,问该列车的速度至少为多少时才导致脱轨?(取g=10m/s2,由于火车两轨道的倾角较小,sinθ≈tan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两图象在tt1时相交于P点,P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OPQ的面积为S.在t=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d.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则下面四组t′和d的组合可能是[2008年高考·宁夏理综卷](  )

A.t′=t1dS      B.t′=t1dS

C.t′=t1dS          D.t′=t1d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A的距离.

[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年高考全国1卷.理综.21)一束由红、蓝两单色光组成的光线从一平板玻璃砖的上表面以入射角θ射入,穿过玻璃砖自下表射出。已知该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为1.5。设红光与蓝光穿过玻璃砖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则在θ从0°逐渐增大至90°的过程中(  )

A. t1始终大于t2               B. t1始终小于t2

C. t1先大于后小于t2           D. t1先小于后大于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6分)某实验小组拟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滑块的运动.实验器材有滑块、钩码、纸带、米尺、带滑轮的木板以及由漏斗和细线组成的单摆等.实验中,滑块在钩码的作用下拖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时单摆沿垂直于纸带运动的方向摆动,漏斗漏出的有色液体在纸带上留下的痕迹记录了漏斗在不同时刻的位置.[2008年高考·重庆理综卷]

(1)在图乙中,从________纸带可看出滑块的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一致.

(2)用该方法测量滑块加速度的误差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个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