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1)A与B碰后.B速度最大.由A.B系统动量守恒有: mAv0+0=-mAvA+mBvB,∴vB=4 m/s. (2)B与C共速后.C速度最大.由BC系统动量守恒.有mBvB+0=(mB+mC)vC. ∴vC=83 m/s.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用半径相同的小球1和小球2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2: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位置B,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1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P、N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测量      (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2)本实验除需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A.A、B两点间的高度差h1
B.B点离地面的高度h2
C.小球1和小球2的质量m1、m2
D.小球1和小球2的半径r

(3)经测定,g,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点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其它条件不变,可以使被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增大。请你用已知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出被碰小球平抛运动射程的最大值为       
(4)完成上述实验后,某实验小组对上述装置进行了改造,如图所示。在水平槽末端与水平地面间放置了一个斜面,斜面的顶点与水平槽等高且无缝连接。使小球1仍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重复实验步骤1和2的操作,得到两球落在斜面上的平均落点M′、P′、N′。用刻度尺测量斜面顶点到M′、P′、N′三点的距离分别为l1、l2、l3。则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           (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用半径相同的小球1和小球2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2: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位置B,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1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P、N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测量      (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2)本实验除需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A.A、B两点间的高度差h1
B.B点离地面的高度h2
C.小球1和小球2的质量m1、m2
D.小球1和小球2的半径r

(3)经测定,g,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点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其它条件不变,可以使被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增大。请你用已知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出被碰小球平抛运动射程的最大值为       
(4)完成上述实验后,某实验小组对上述装置进行了改造,如图所示。在水平槽末端与水平地面间放置了一个斜面,斜面的顶点与水平槽等高且无缝连接。使小球1仍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重复实验步骤1和2的操作,得到两球落在斜面上的平均落点M′、P′、N′。用刻度尺测量斜面顶点到M′、P′、N′三点的距离分别为l1、l2、l3。则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           (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两摆摆长相同,悬挂于同一高度,AB两摆球均很小,质量之比为1∶2.当两摆均处于自由静止状态时,其侧面刚好接触.向右上方拉动B球使其摆线伸直并与竖直方向成45°角,然后将其由静止释放.结果观察到两摆球粘在一起摆动,且最大摆角为30°.若本实验允许的最大误差为±4%,此实验是否成功地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解析】:设摆球AB的质量分别为mAmB,摆长为lB球的初始高度h1,碰撞前B球的速度为vB.在不考虑摆线质量的情况下,根据题意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得h1l(1-cos45°)①

mBvmBgh1

设碰撞前、后两摆球的总动量的大小分别为p1p2,有

p1mBvB

联立①②③式得p1mB

同理可得p2=(mBmB)⑤

联立④⑤式得=⑥

代入已知条件得()2=1.03⑦

由此可以推出||≤4%⑧

所以,此实验在规定的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两摆摆长相同,悬挂于同一高度,AB两摆球均很小,质量之比为1∶2.当两摆均处于自由静止状态时,其侧面刚好接触.向右上方拉动B球使其摆线伸直并与竖直方向成45°角,然后将其由静止释放.结果观察到两摆球粘在一起摆动,且最大摆角为30°.若本实验允许的最大误差为±4%,此实验是否成功地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解析】:设摆球AB的质量分别为mAmB,摆长为lB球的初始高度h1,碰撞前B球的速度为vB.在不考虑摆线质量的情况下,根据题意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得h1l(1-cos45°)①

mBvmBgh1

设碰撞前、后两摆球的总动量的大小分别为p1p2,有

p1mBvB

联立①②③式得p1mB

同理可得p2=(mBmB)⑤

联立④⑤式得=⑥

代入已知条件得()2=1.03⑦

由此可以推出||≤4%⑧

所以,此实验在规定的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1)某钢制工件厚度大约为10cm,现欲尽量精确地测量其厚度,下列测量工具中最恰当的是______.(填“a”、“b”或“c”)
(a)刻度尺
(b)20分度游标卡尺
(c)实验室常用的螺旋测微计
(2)在“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关系”实验中,某两位同学均采用如下左图的装置,并且分别用图a和图b的方式解决橡皮筋与小车之间的连接,图a中橡皮筋从车顶的钉子上跨过,图b中橡皮筋从车前的环里穿过:你认为合理的是图______(填“a”或“b”).

(3)两位同学在使用多用电表结束后,分别将选择开关保留在图a、图b和图c所示的位置,图______的位置比较好.

Ⅱ.
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某同学选取了两个材质相同,体积不等的两个长立方体滑块A和B,按下述步骤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1:在A、B的相撞面分别装上尼龙拉扣,以便二者相撞以后能够立刻结为整体;
步骤2:安装好实验装置如下图,铝质轨道槽的左端是倾斜槽,右端是长直水平槽,倾斜槽和水平槽由一小段弧链接,轨道槽被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轨道槽的侧面与轨道等高且适当远处装一台数码频闪照相机;
步骤3:让滑块B静置于水平槽的某处,滑块A从斜槽某处静止释放,同时开始频闪拍摄,直到A、B停止运动,得到一幅多次曝光的数码照片;
步骤4:多次重复步骤3,得到多幅照片,挑出其中最理想的一幅,打印出来,将刻度尺紧靠照片放置,如下所示;
(1)由图分析可知,滑块A与滑块B碰撞发生的位置是______.
①A、B相撞的位置在P5、P6之间
②A、B相撞的位置在P6
③A、B相撞的位置在P6、P7之间
(2)为了探究碰撞中动量是否守恒,需要直接测量或者读取的物理量是______.
①A、B两个滑块的质量m1和m2
②滑块A释放时距桌面的高度
③频闪照相的周期
④照片尺寸和实际尺寸的比例
⑤照片上测得的S45、S56和S67、S78
⑥照片上测得的S34、S45、S56和S67、S78、S89
⑦滑块与桌面的滑动摩擦因数
(3)写出验证动量守恒的表达式______.
(4)为了提高实验准确度,以下措施中有效的是______.
①使用更平整的轨道槽
②使用更光滑的轨道槽
③在足够成像的前提下,缩短频闪照相每次曝光的时间
④适当增大相机和轨道槽的距离
(5)请再你写出一条有利于提高实验准确度或改进试验原理的建议: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