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下述方法可以减缓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 ] A.把该元素放置在低温处 B.把该元素密封在很厚的铅盒子里 C.把该元素同其它的稳定元素结合成化合物 D.上述各种办法都无法减缓放射性元素的衰变\par7. 某矿石中含有A.B两种放射性元素.已知A元素的半衰期为10d. B元素半衰期为30d.经60d.矿石中A.B两元素的质量恰好相等.则A.B元素原来的质量比是 [ ] A.16∶1 B.32∶1 C.8∶1 D.6∶1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用下述方法可以减缓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的是
[     ]
A.把该元素放置在低温处  
B.把该元素密封在很厚的铅盒子里  
C.把该元素同其他的稳定的元素结合成化合物  
D.上述各种方法无法减缓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有人提出,用下述方法可以减缓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正确的是


  1. A.
    把该元素放量在密封的铅盒里面
  2. B.
    把该元素放置在低温处
  3. C.
    把该元素同其它的稳定元素结合成化合物
  4. D.
    上述各种办法都无法减缓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有人提出,用下述方法可以减缓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正确的是

[  ]

A.把该元素放量在密封的铅盒里面

B.把该元素放置在低温处

C.把该元素同其它的稳定元素结合成化合物

D.上述各种办法都无法减缓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有人提出,用下述方法可以减缓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正确的是

[  ]

A.把该元素放量在密封的铅盒里面

B.把该元素放置在低温处

C.把该元素同其它的稳定元素结合成化合物

D.上述各种办法都无法减缓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选修3—5)

⑴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电磁说

B.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的干涉现象提出了光子说

C.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a)和镭(Ra

E.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用来估算原子核半径和原子的核电荷数。

 (2)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主要成就是发明了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他们的发明利用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原理。如图所示电路可研究光电效应规律。图中标有A和K的为光电管,其中A为阴极,K为阳极。理想电流计可检测通过光电管的电流,理想电压表用来指示光电管两端的电压。现接通电源,用光子能量为10.5eV的光照射阴极A,电流计中有示数,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缓慢向右滑动,电流计的读数逐渐减小,当滑至某一位置时电流计的读数恰好为零,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0V;现保持滑片P位置不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光电管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4.5eV

B. 若增大入射光的强度,电流计的读数不为零

C. 若用光子能量为12eV的光照射阴极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一定变大

D. 若用光子能量为9.5eV的光照射阴极A,同时把滑片P向左移动少许,电流计的读数一定不为零

⑶用大量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观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线。调高电子的能量再此进行观测,发现光谱线的数目比原来增加了5条。用△n表示两次观测中最高激发态的量子数n之差,E表示调高后电子的能量。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可以判断,△nE的可能值为(  )

A、△n=1,13.22 eV <E<13.32 eV

B、△n=2,13.22 eV <E<13.32 eV

C、△n=1,12.75 eV <E<13.06 eV

D、△n=2,12.75 eV <E<13.06 eV

⑷1914年,夫兰克和赫兹在实验中用电子碰撞静止原子的方法,使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来证明玻尔提出的原子能级存在的假设。设电子的质量为m,原子的质量为m0,基态和激发态的能级差为ΔE,试求入射电子的最小动能。(假设碰撞是一维正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