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河南省示范性高中联考)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倾角α=30°.在斜面上放置一矩形线框abcd.ab边的边长l1=1m.bc边的边长l2=0.6m.线框的质量m=1kg.电阻R=0.1Ω.线框与绝缘细线相连.现用F=20N的恒力通过定滑轮向下拉细线并带动线框移动.斜面上ef线(ef∥gh)的右方有垂直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5T.如果线框从静止开始运动.进入磁场最初一段时间做匀速运动.ef和gh的距离s=18.6m.取g=10m/s2.求: (1)线框进入磁场前的加速度和线框进入磁场时做匀速运动的速度v, (2)简要分析线框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情况并求出ab边由静止开始到运动到gh线处所用的时间t, (3)ab边运动到gh线处的速度大小和在线框由静止开始到运动到gh线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 [解析] (1)线框进入磁场前.线框仅受到细线的拉力F.斜面的支持力和线框重力.设线框进入磁场前的加速度为a.对线框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sinα=ma 解得a==15m/s2 因为线框进入磁场的最初一段时间做匀速运动 所以线框abcd受力平衡F=mgsinα+FA ab边进入磁场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E=Bl1v 形成的感应电流I==.受到的安培力FA=BIl1 联立上述各式得F=mgsinα+.代入数据解得v=6m/s (2)线框abcd进入磁场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进磁场的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进入磁场后到运动到gh线处.也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进磁场前线框的加速度大小为a=15m/s2 该阶段运动的时间为t1==s=0.4s 进磁场的过程中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2==s=0.1s 线框完全进入磁场后其受力情况同进入磁场前.所以该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仍为a=15m/s2 s-l2=vt3+at 解得:t3=1.2s 因此ab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gh线处所用的时间为t=t1+t2+t3=1.7s (3)线框的ab边运动到gh线处的速度v′=v+at3=6m/s+15×1.2m/s=24m/s 整个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 Q=FAl2=(F-mgsinα)l2=9J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高中探究学习小组欲验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嚣,置于长木板上的滑块一开始处于静止状态,A、B是两个光电门,用细线将滑块通过一个定滑轮与一小沙桶相连,小沙桶内放适量细沙,释放小桶,让滑块做加速运动.
(1)本实验中有一个重要的疏漏是
没有平衡摩擦力
没有平衡摩擦力

(2)本实验除了需要测量滑块经过光电门 A、B处的速度v1、v2之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物体的质量M沙桶和沙的质量m、AB间的距离L
物体的质量M沙桶和沙的质量m、AB间的距离L
(每个物理量都要标上相应的字母)
(3)本实验最终要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
mgL=
1
2
M
v
3
2
-
1
2
M
v
2
1
mgL=
1
2
M
v
3
2
-
1
2
M
v
2
1
(请用v1、v2和第(2)问中物理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面是一些有关高中物理实验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以下是一些有关高中物理学实验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
A、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应该先释放小车,让其运动稳定后,再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在纸上打下一系列点.在该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可用“逐差法”或者“v-t图”求加速度.B、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弹性限度内,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C、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拉橡皮筋的细绳要稍长,并且实验时要使弹簧与木板平面平行,但两次操作中橡皮条节点可以不到达同一位置.D、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平衡摩擦力时,不应将砝码盘及盘内砝码通过定滑轮拴在小车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最近,国际著名杂志《自然》报道了在河南省出土的世界上最早的乐器--骨头做的笛子,这种骨笛是一种在顶端吹奏的竖笛.吹奏时,用手指封住笛孔,通过打开某个笛孔可以产生所需要的声音,所发出的声波的波长等于打开的笛孔到顶端的距离的四倍.若某一笛孔到顶端的距离为20cm,则此时吹奏出的声音的波长是
0.8
0.8
m,频率是
415
415
Hz(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32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力学观点、动量观点、功能观点是高中物理解题思维的三大观点.动量定理是动量观点的核心支柱之一,关于物体的动量及其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